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2464
典故
24
詞典
1187
分類詞匯
34
佛典
396
其它
823
共2464,分165頁顯示
上一頁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8
19
20
21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遵義
向義
下義
義子
義主
義然
義經
奉義
義彰
義塾
義姑
旨義
密義
別義
道義交
《高級漢語詞典》:
遵義
依從正義
分類:
遵義
《漢語大詞典》:
向義(向義)
歸附正義。
《
宋書·劉康祖?zhèn)?/a>》
:“上以 河北 義徒并起,若頓兵一周,沮向義之志,不許?!?span id="p13pvix" class="book">《
南史·齊紀下·和帝
》:“夏四月戊辰,詔凡東討眾軍及諸向義之眾,普復除五年。”
分類:
歸附
《駢字類編》:
下義(下義)
吳志士變傳見上恩下。
又左傳見上賞下。
《國語辭典》:
義子(義子)
拼音:
yì zǐ
認領而非親生的兒子?!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三:「父母染病雙亡,張員外認我為義子,抬舉得成人長大?!埂度辶滞馐贰返诙寤兀骸敢蛉帐碂o措,父妻商議,情愿出繼與鮑文卿名下為義子,改名鮑廷璽?!挂卜Q為「義男」、「義兒」。
分類:
義子
義兒
《國語辭典》:
義兒(義兒)
拼音:
yì ér
養(yǎng)子、義子。晚唐間諸藩鎮(zhèn)主帥,多養(yǎng)勇武的人為義兒,以事征伐,五代時其風更盛,《新五代史》有〈義兒傳〉。《三國演義》第三回:「此丁原義兒,姓呂,名布,字奉先者也?!挂卜Q為「義男」、「義子」。
分類:
血緣關系
藩鎮(zhèn)
主帥
勇武
善戰(zhàn)
義兒
《漢語大詞典》:
義主(義主)
(1).行合于義的霸主。 漢
賈誼
《
新書·胎教
》
:“ 齊桓公 得 管仲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稱為義主?!?br />(2).舊指出錢刻碑的人。 清
蔣超伯
《麗澞薈錄·義主》
:“ 魏 魯郡 太守
《張猛龍碑》
頌后列義主十人,皆其屬吏。 魏齊 之世,凡醵金刊石出資者曰主,造象稱象主,刊經稱經主,勸緣稱功德主。此則郡人頌太守之德,事近于義,故稱義主?!眳⒁姟?義士 ”。
分類:
合于
出錢
霸主
人
《國語辭典》:
義士(義士)
拼音:
yì shì
1.守義不茍或品行超凡的人?!蹲髠??;腹辍罚骸肝渫蹩松?,遷九鼎于雒邑,義士猶或非之。」《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倏降忽叛,變詐多端,百姓為之離心,義士為之切齒?!?br />2.出財布施,慷慨樂助的人。宋太宗時為避御名,改稱為「信士」?!锻ㄋ拙帯a尩馈芬督鹗淖钟洝罚骸笣h曹全碑陰,義士某千,義士某五百。義士,蓋但出財之人,今人出財布施皆曰信士,宋太宗朝避御名,凡義字皆改為信。」
分類:
義士
恪守
俠義
官吏
大義
出錢
贊助
篤行
離任
不茍
來到
人
轄地
士民
《漢語大詞典》:
義然(義然)
峨然,高大貌。
《
莊子·天道
》
:“而狀義然?!?郭象 注:“踶跂自持之貌?!?俞樾
《
諸子平議·莊子一
》
:“義當讀為峨,峨與義并從我聲,故得通用。
《天道篇》
‘而狀義然’,義然即峨然也。”
分類:
高大
《漢語大詞典》:
義經(義經)
正道。
《逸周書·太子晉》
:“國誠寧矣,遠人來觀;修義經矣,好樂無荒?!?/div>
分類:
正道
《國語辭典》:
奉義(奉義)
拼音:
fèng yì
遵循道義。《左傳。哀公六年》:「吾子,奉義而行者也?!?/div>
分類:
循道
道義
《韻府拾遺 陽韻》:
義彰(義彰)
宋書禮志:魏文帝詔三公曰:今推三統(tǒng)之次,魏得地統(tǒng),當以建丑之月為正,考之群藝,厥義彰矣。
《國語辭典》:
義塾(義塾)
拼音:
yì shú
不收學費的私塾。
分類:
學費
私塾
《韻府拾遺 虞韻》:
義姑(義姑)
吳志陸績傳注:王蠋建寒松之節(jié),而齊王表其里;義姑立殊絕之操,而魯侯高其門。
《漢語大詞典》:
旨義(旨義)
旨意。
《
新唐書·選舉志上
》
:“今試學者以帖字為精通,不窮旨義,豈能知遷怒貳過之道乎?”參見“ 旨意 ”。
分類:
旨意
《國語辭典》:
旨意
拼音:
zhǐ yì
1.主旨意趣。漢。王充《論衡。卜筮》:「今以微小之人問巨大,天地安能通其聲音?天地安能知其旨意?」
2.帝王的命令?!段拿餍∈贰返谌寤兀骸敢蝗唬坏乐家庀聛?,叫把寺院廢掉,改為學堂,那時你這寺如何保得住?」
分類:
旨意
圣旨
主旨
意圖
《漢語大詞典》:
密義(密義)
佛教語。深密的義理。
《楞嚴經》
卷一:“十方菩薩,諮決心疑,欽奉慈嚴,將求密義?!?/div>
分類:
佛教語
深密
義理
《國語辭典》:
別義(別義)
拼音:
bié yì
1.一個詞除常用的意義以外的意義。多指不常用的詞義。
2.其他的意思。如:「此言并無別義,請別誤會。」
分類:
區(qū)別
禮儀
本義
等級
意義
《國語辭典》:
道義交(道義交)
拼音:
dào yì jiāo
以道義相結合的交情。如:「咱們倆是道義交,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埂缎绿茣?。卷一四五。列傳。元載》:「載由是非黨與不復接,生平道義交皆謝絕?!顾?。朱熹〈屏山先生劉公墓表〉:「與胡、劉二先生為道義交,相見講學外,無一雜言?!?/div>
分類:
道義
相結合
交情
列傳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