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464,分165頁顯示  上一頁  145  146  147  148  149  151  152  153  154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宋以方(義卿 西溪 )
柳尚義(宗正 )
鄭正義(宜之 )
李節(jié)義(德周 )
丘養(yǎng)浩(以義 )
楊秉義(士宜 麟山 )
祝品(公敘 曉溪、七義士 )
周崇義(以忠 )
夏謐(廷義 寧湖 )
劉悌(重義 )
喻義(宜之 肖玉、心遠(yuǎn) )
萬義(質(zhì)夫 )
李循義( 循義 時行 鹿巖 )
金義貞(公直 )
丘養(yǎng)浩(以義 集齋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6—1519 【介紹】: 明湖廣黔陽人,字義卿,號西溪。弘治十八年進士。正德十二年,官瑞州知府。見寧王朱宸濠有反謀,乃筑城練兵,預(yù)為之備。為宸濠所忌,被劾系南昌獄。宸濠反,不屈被殺。
維基
宋以方(1476年—1519年),字義卿,號西溪,湖廣靖州(今湖南靖州縣)人,明朝官員,官至江西瑞州府知府。寧王之亂時遇難。湖廣鄉(xiāng)試第六十四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科進士。授南京戶部河南司主事,歷戶部郎中。正德十年(1515年)遷江西瑞州府知府。寧王朱宸濠籌備叛亂,宋以方察覺動向,筑城訓(xùn)練。寧王忌憚,于是脅迫鎮(zhèn)守將其彈劾,下南昌獄。寧王起兵,宋以方堅決不降,被囚于舟中隨軍。待寧王兵敗安慶,以方被斬祭江。朝廷平亂,以方之子崇學(xué)求遺骸不得,斂其衣冠歸葬。嘉靖六年(1527年),巡撫陳洪謨上奏其事,詔贈光祿寺卿,蔭一子,立祠瑞州。《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維基
柳尚義(15世紀(jì)—16世紀(jì)),字宗正,湖廣岳州府巴陵縣人。弘治八年(1495年),柳尚義中式乙卯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進士,獲授江西廬陵縣知縣,十八年(1505年)試任南京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正德四年(1509年)負(fù)責(zé)巡歷順天府、保定府等地,次年(1510年)升右僉都御史,不久因為忤逆劉瑾除名,在林下以詩酒自娛。劉瑾敗亡,柳尚義在正德七年(1512年)得起復(fù)為山東徐州兵備道副使,調(diào)天津兵備道,八年(1513年)升陜西左參政,在任內(nèi)去世。

人物簡介

維基
鄭正義,字宜之,直隸池州府建德縣人,民籍。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七十九名舉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二百六十八名,登第三甲第一百零九名進士。
李節(jié)義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節(jié)義,字德周,山東東昌府茌平縣人,民籍。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山東鄉(xiāng)試第一名,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三甲第二百三十名進士。官至陜西按察司僉事。
丘養(yǎng)浩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福建泉州人,字以義。正德六年進士。拜監(jiān)察御史。疏劾近侍陳欽,謫永平推官,未行,復(fù)職。后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官終江西巡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3—1539 【介紹】: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宜,號麟山。楊璨子。正德九年進士。由行人選兵科給事中,以寧王朱宸濠恣橫,引疾歸。宸濠誅,乃起,官至吏科都給事中。
維基
楊秉義(1483年—1539年),字士宜,號麟山,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人,匠籍。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舉人,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三甲第八名進士,授行人司行人,十二年八月選授兵科給事中,稱病告歸。十五年起復(fù)吏科給事中,世宗即位,彈劾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魏彬及其弟魏英,二人被奪官。又彈劾侍郎楊儀,使其罷官。母喪丁憂,嘉靖三年(15424年)服除,補吏科,巡視京營,嘉靖五年(1526年)四月升吏科右,六年四月升禮科左,八月升吏科都給事中,八年九月以病解職。

人物簡介

維基
祝品(?—?年),字公敘,號曉溪,浙江衢州府龍游縣立德鄉(xiāng)人,民籍。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九年(1514年)甲戌科二甲第八十三名進士,授刑部主事,明武宗久不視朝,每日嬉游西苑,祝品與同僚應(yīng)大猷、田登、范時儆等人上書切諫,被逮入獄,不久詔令釋放,京師號為七義士。歷官刑部山東司署員外郎事主事,嘉靖二年(1523年)二月升廣東按察司僉事,五年正月考察以不謹(jǐn)閑住,詔仍留供職,責(zé)以后功。六年七月升廣西按察司副使,十月調(diào)任廣東提學(xué)副使,不久禮部尚書桂萼上言改別處任用,遂由湖廣副使蕭鳴鳳接任提學(xué),祝品改任巡海道,晉福建左參政,乞休歸鄉(xiāng)。
周崇義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周崇義(1477年—?年),字以忠,四川灌縣千戶所(在今都江堰市)軍籍山西聞喜縣人。治《書經(jīng)》,行二,由國子生中式四川鄉(xiāng)試第五十八名舉人,年三十二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一百八十五名,第二甲第四十八名進士。歷任至戶部郎中,正德十六年(1521年)九月升陜西布政使司右參議,嘉靖三年(1524年)九月升本省按察司副使,調(diào)云南按察司副使。

人物簡介

維基
夏謐(1486年—16世紀(jì)),字廷義,號寧湖,江西南昌府進賢縣十六都人。夏謐曾三次參與童試失敗,不愿意補任諸生不就,正德十一年(1515年)以充場儒士身份中舉人,嘉靖二年(1523年)成進士,獲授工部主事分司臨清,當(dāng)時有權(quán)貴攜帶大量財產(chǎn)抵達關(guān)口,他為此感到羞恥,依法徵稅而被流言中傷,降調(diào)開州州判。御史驚訝他的清廉,三月后薦升永平府通判,很快再升官順德同知,因父母逝世回鄉(xiāng),服闋后補任福建漳泉兵備道僉事,令豪強畏懼、沿海澄清,因病回鄉(xiāng),在家去世,有人可惜他未能大用。
劉悌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劉悌(1485年—?年),字重義,遼東定遼右衛(wèi)官籍湖廣枝江縣人。治《書經(jīng)》,正德十一年(1516年)山東鄉(xiāng)試第二十二名舉人,年三十九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二百四十三名,第三甲第一百九名進士。仕至工部郎中。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喻義,字宜之,號肖玉,晚號心遠(yuǎn),無錫人。明正德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遷武昌知府,遭母喪歸服,補南寧,率以禮教。
維基
喻義(?—?年),字宜之,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軍籍。南宋工部員外郎喻樗第十三世孫。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舉人,九年(1514年)甲戌科二甲第七十九名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累遷武昌知府。以母喪歸。嘉靖十二年(1533年)起補南寧府,在任五年致仕。

人物簡介

維基
萬義(1489年—?年),字質(zhì)夫,直隸山海衛(wèi)軍籍江西奉新縣人。治《易經(jīng)》,嘉靖元年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十五名舉人,年三十五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三百二十八名,第三甲第二百三十九名進士。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十一
諱循義,字時行,鄴嗣高祖也。以所居草堂面六峰,學(xué)者因稱六峰先生。年十四,為名諸生聞里中。大參劉君家,有藏書多未行世者,乃手刺造門,欲借其書。劉君視先生風(fēng)器非常,因詭曰:“吾家書不傳,少年但能造觀,當(dāng)不惜。”先生如言,每晨往裹糒,及暮而歸。劉君因款先生午餐數(shù)月,遂謝去。劉君曰失禮少年奚遽輟讀耶先生謝曰已誦之矣劉君驚為叩諸書大義盡答如響因大相嘆服嘉靖二年中進士對策已定第一當(dāng)事忌其言切直置三甲出為池州推官郡中有王氏豪為讎所告前司理喜擊大姓遂盡按王氏死數(shù)人所系尚十馀人罪俱重其后郡太守司理以前吏能鋤豪且恐冒受贓遂不覆案然其罪固有疑先生知其冤狀乃喟然曰為吏自避嫌此其宿行不信耳且治獄惟論罪重輕非謂陶朱公子日可殺也即召兩家集庭下好謂曰王氏固非無罪然其家破有死者罪巳足償今理官為兩家釋其怨各抆拭自新如何時告家訟久亦悔盡感泣先生即手書札子數(shù)千言立決遣十馀人傳書論報郡中歌之曰李公來晚使冤不遣李公旦來圜扉夜開司李三年凡攝旁郡二攝旁大縣三皆有績召入為御史首上議郊社禮疏奉命督倉陳便宜十馀事俱定為法又奏浚通惠河省挽費歲以萬計上以故知先生先生素有威重在臺諸權(quán)貴盡側(cè)目人呼所館曰李御史胡衕嘗以事繩中貴人益恨之思得陷先生會出按江右乃潛遣人乘夜焚先生船失印及精微批文具疏請罪上既知先生名即命更鐫御史印趣巡方竟無罪先生念上恩益厲氣所過百城震竦豫有豪曰趙公子本尚書家兒劫人妻某御史女為奸創(chuàng)其夫亡匿父宅俱不可得先生至并遣人破戶出之治以法行部至高安其鄉(xiāng)吏部郎況氏宅近學(xué)宮日稍侵宮旁??地為其家園先生至展廟諸生數(shù)百人具牒訟之先生行視立判諸生詞尾千言即毀況氏垣反其侵地況氏終身不得與薦紳齒前后斫論薦豫章人才如熊浹歐陽鐸鄒守益詹泮諸公俱后為名臣天下所重時夏公言首當(dāng)軸新治第欲茯第旁十馀家益大其宅乃私書屬任其事先生不可由是與夏公有郤時嚴(yán)相嵩方齮龁夏公聞之喜即遣人口約使論夏公啟邊釁罪當(dāng)從中下之先生曰不幸見忤當(dāng)軸然其復(fù)封疆議正某不敢毀大臣以媚大臣使者還報嵩意慚即出公守衡州奏治復(fù)最會以病告歸卒于家得年五十六先生無他嗜好獨喜積書遇典籍善本雖家有此編重副必得聞人工詩善書法遠(yuǎn)購極千里在長安時日命諸小史曰若赍素一幅分乞某公某公詩索其自書若往上書即長跪面請使退則借手矣小史素畏公如約長安諸君戲相語曰行行且止避蘭臺小史畏面索書也所著鄮溪集行世當(dāng)世宗朝夏公持國秉最幸已而嚴(yán)嵩進一時廷臣不左袒夏則右袒嚴(yán)耳或曰夏公固賢者嗟夫身為國諫臣持正議難惑以非即賢相國且不附?jīng)r肯比大奸耶是可為人臣法矣
維基
李循義(1488年—?年),字時行,號鹿巖,浙江寧波府鄞縣人。治《易經(jīng)》,正德十一年(1516年)由國子生中式丙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七十三名舉人,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第三甲第二百四十八名進士。授池州府推官,嘉靖八年九月選授山東道試御史,十年巡視漕運,十一年六月巡按江西,舟中失火,印信批文俱毀,上疏自劾待罪,詔奪俸三月,更給批印。以忤嚴(yán)嵩,出為衡州府知府,不久以病告歸,卒。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字公直,有《潛庵逸稿》。

人物簡介

維基
丘養(yǎng)浩(1496年—1545年),字以義,號集齋,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今福建省泉州市)晉江縣人,軍籍。正德十一年丙子福建鄉(xiāng)試第八名舉人,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會試第七十四名,廷試三甲二十六名進士,授浙江馀姚縣知縣,嘉靖四年(1525年)五月擢浙江道試監(jiān)察御史,奉命督學(xué)南京,上疏彈劾近侍陳欽,因得罪官僚,降為永平府推官,未行,賜恢復(fù)職位。以母喪去職,服除復(fù)除原職。終父喪,再入臺,巡視山海關(guān),督建九廟工程,十七年十一月升南京大理寺右寺丞,二十一年五月升大理寺右少卿,累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下檄諭雜谷白草番等土官,均先后納款歸順中央朝廷。二十四年二月改任江西巡撫,給事中尹相彈劾養(yǎng)浩不堪改任,詔令回籍聽調(diào),同年七月卒于家,享年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