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464,分165頁顯示  上一頁  128  129  130  131  132  134  135  136  137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鄧義叔
李思義
釋義天(義天 大覺國師 王煦 )
李諭(義翁 )
鄭敦義(尚仁、彥忠 )
釋善義
唐義問(士宣、君益 )
胡義修
董義
趙伾(義夫、義父 世稱 趙鐵頭 )
葉祖義(子由 )
完顏婁室( 壯義 )
幸義
王俁(世民 高麗國王 義州 廟號 睿宗 文孝 )
耶律懷義(孛迭 蕭王 )
鄧義叔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元祐元年(1086)任主客郎中。元祐元年(1086)任水部郎中。
李思義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元祐二年(1087)任封州知州。

人物簡介

簡介
本名王煦,字義天,后為避宋哲宗諱,以字行。高麗文宗之子,少時出家為僧。曾入宋求法?;貒笞嗾堉媒滩囟急O(jiān)于興王寺。歿后,肅宗王颙賜謚大覺國師,又設《仁王經(jīng)》道場,與群臣皆玄冠素服,輟朝三日而追悼之。
東國僧尼錄·詩僧
嘗讀文烈公集。見大覺國師碑。師以王子求出家。如宋聞道。得賢首達摩天臺慈恩南山等五宗法門。至泗上禮僧伽塔。天竺寺禮觀音像。皆放光明。北遼天祚帝聞其名。送大藏經(jīng)諸宗疏鈔六千九百馀卷。燕京法師云谞。高昌國阇梨尸羅縛底。亦皆以策書法服為問。遼人來聘者皆請見。吾使入遼。則必問師安否。日本人求師碑志。其為異國所尊如此。師馀力外學經(jīng)史百子。皆尋其根抵。率爾落筆。文辭平淡而有味。令得數(shù)詩嘗味之。文烈公平淡之言。信哉。到飛來方丈。禮普德圣師云。涅盤方等教。傳授自吾師。兩圣橫經(jīng)日。(元曉義相。受涅槃維摩經(jīng)于師)高僧獨步時。隨緣任南北。在道勿迎隨??山栾w房后。東明古國危。(師本高句麗盤龍寺沙門飛房至百濟孤大山。后神人見于高句麗馬嶺。告人曰。汝國敗無日)題錦石庵云。老苔班似錦。瑞石列如屏。時有高僧倚。長眠養(yǎng)性靈。題龍巖院云。踏盡殘花上翠微。徘徊瞻景欲忘歸。他年若也酬前志。高臥煙霞與世違(補閑集)。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義天者。高麗國王第四子。辭榮出家。封祐世僧統(tǒng)。元祐初。入中國上表。乞傳賢首教。歸朝弘揚。敕有司。舉可授法者。以誠法師對。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李諭,字義翁,福州福清(今屬福建)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官終朝奉大夫。事見宋《淳熙三山志》卷二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英州真陽人,字尚仁。哲宗時以鄉(xiāng)薦知潮陽縣,上書諫止官市牛革。徽宗即位,又上書論周、秦之長久與短促在于民心得失。詔進一階。
全粵詩·卷二四
鄭敦義,字彥忠,一字尚仁。湞陽(今屬英德縣)人。好古博學。宋神宗時舉文科,哲宗紹圣間知潮陽縣,官市翠羽、黃牛皮峻急,竟不奉命??ほ乐?,敦義上書哲宗,言奪民之黃牛廢耕且教其犯法,朝廷下令禁約?;兆诩次?,上書勸行仁德善政以得民心,特命升知端州軍州事。明黃一龍修隆慶六年《潮陽縣志》卷一一、清阮元修道光刊《廣東通志》卷二八八有傳。詩一首。
全宋文·卷二八七○
鄭敦義,字尚仁,英州真陽(今廣東英德)人。好學博古,紹圣中以鄉(xiāng)薦知潮陽縣。元符三年三月,以奉議郎為承議郎。是年冬知端州,建中靖國元年夏到官。見《宋會要輯稿》帝系九之二○,雍正《廣東通志》卷二六、三九、四四,《金石文跋尾》卷一四。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三五六
善義,哲宗時道州寧遠縣(今湖南寧遠)九疑山永福禪寺沙門。見道光《永州府志》卷一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江陵人,字士宣,一字君益。唐介子。神宗熙寧中以辟召為司農(nóng)管勾文字、管當公事。從曾孝寬使河東,還奏利害以聞,擢湖南轉運判官。因事免歸。哲宗元祐中起知齊州,以文彥博薦加集賢修撰,帥荊南,轉湖北轉運使,討降楊晟秀。官終知潁昌府。
全宋文·卷一七四九
唐義問,字士宣,江陵府江陵(今湖北江陵)人,介次子。熙寧中以辟召為司農(nóng)管勾文字,從曾孝寬使河東,還奏事,擢湖南轉運判官。元祐中,起知齊州,提點京東刑獄,河北轉運副使。文彥博薦,加集賢殿修撰,帥荊南,后拜湖北轉運使。進直龍圖閣,知廣州。章惇秉政,貶舒州團練副使。久之,復故官,建中靖國元年知潁昌府,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六有傳。
胡義修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六三七
胡義修,紹圣間為廣西經(jīng)略安撫司管勾機宜文字。
董義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元祐六年(1091)任大理卿。建中靖國元年(1101)任袁州知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伾,字義夫,一作義父,洛陽(今屬河南)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知無錫縣(《咸淳毗陵志》卷一○),英毅不畏強御,人稱趙鐵頭。明成化《重修毗陵志》卷一一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葉祖義,字子由,婺州(今浙江金華)人。早年入太學,后舉進士,官杭州教授(《夷堅支景》卷六)。編次姑從《宋詩紀事》。明隆慶《臨江府志》卷一○有葉祖義,為徽宗崇寧二年(一一○三)進士,然籍貫不同,不知是否一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8—1130 【介紹】: 金女真完顏部人,字斡里衍。代父為七水部長。從太祖起兵反遼。為萬戶守黃龍府,進都統(tǒng)。從取遼中京、西京,追襲遼天祚帝于余都谷。從完顏宗翰攻宋,取河中府。破汴京后,進攻陜西各地。為右副元帥,總陜西征伐諸軍事。太宗天會八年,從完顏宗弼與宋張浚在富平?jīng)Q戰(zhàn),得勝。不久,病死涇州。追贈金源郡王,謚壯義。
幸義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大觀三年(1109)任監(jiān)察御史。

人物簡介

簡介
王俁(1079年—1122年),高麗王朝第16任君主(1105年—1122年在位)。字世民,是高麗肅宗之子,1100年被立為王太子,1105年繼承王位,1108年獲遼朝冊封為高麗國王。即位兩年后派尹瓘、吳延寵征伐女真,修筑東北九城,先勝后敗,1109年將九城歸還女真。后在遼金戰(zhàn)爭期間拖延遼朝的出兵援助要求,并趁機奪取保州,改 名義州,使高麗疆域抵達鴨綠江。任內還強化對宋邦交,從宋朝引進道教,建立道觀福源宮。王俁以崇儒好文著稱,他改革學校制度,自己也熱衷文學創(chuàng)作,有《睿宗唱和集》刊行于世(今亡佚)。死后廟號睿宗,謚號文孝,葬于裕陵。
耶律懷義 朝代:遼末金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0—1161 【介紹】: 遼金間契丹人,本名孛迭。遼宗室子。仕遼為同知點檢司事。降金。領謀克從軍攻宋。遷西南路招討使。擇諸部沖要之地,建城市,通商賈,加尚書左仆射,累官太原尹。海陵即位,封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