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126—1207 【介紹】: 宋臨江軍清江人,字商老。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歷州縣,關(guān)心民瘼,以議鹽法不合,罷歸。嗜學博聞,有感于靖康之亂,欲究其始末,乃網(wǎng)羅舊文,薈萃異同,引用官私著作二百余種,撰《三朝北盟會編》。書成,擢直秘閣。平生多著述。尚有《北盟集補》、《會錄》、《集醫(yī)錄》等。全宋詩
徐夢莘(一一二六~一二○七),字商老,清江(今江西樟樹西南)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連遭父母之喪,不克赴官。后為江陵司戶,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移南安軍教授,知潭州湘陰縣。授廣南西路轉(zhuǎn)運司主管文字,知賓州,因議鹽法不合,罷領(lǐng)宮觀。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為荊湖北路安撫司參議官,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引年致仕。因撰《三朝北盟會編》,二年特旨詔除直秘閣。開禧三年卒,年八十二。此外著述甚多,均佚。事見《攻愧集》卷一○八《直秘閣徐公墓志銘》,《宋史》卷四三八有傳。全宋文·卷四九八九
徐夢莘(一一二六——一二○七),字商老,臨江軍清江(今江西樟樹西南)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授洪州新建尉,歷江陵府司戶、南安軍教授,改知湘陰縣。尋主管廣西運司文字,擢知賓州。紹熙二年授荊湖北路安撫司參議官,慶元初致仕。著《三朝北盟會編》二百五十卷(存),寧宗嘉之,擢直秘閣。又有《集補》、《會錄》、《讀書記志》、《集醫(yī)錄》、《集仙錄》等。見樓鑰《直秘閣徐公墓志銘》(《攻愧集》卷一○八),《宋史》卷四三八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26—1193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孝宗初,知處州,修復通濟堰,民得灌溉之利。乾道六年出使金國,不畏強暴,不辱使命。除中書舍人。淳熙五年,拜參知政事,僅兩月,被劾罷,奉祠。后因病,退居故里石湖。卒贈少師,追封崇國公,謚文穆。素有文名,尤工于詩。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全宋詩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號石湖居士,吳(今江蘇蘇州)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除徽州司戶參軍。三十二年,入監(jiān)太平惠民和劑局。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為編類高宗圣政所兼敕令所檢討官。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累遷著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員外郎,為言者論罷。三年,起知處州。五年,除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兼國史院編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使金。使歸,遷中書舍人,同修國史及實錄院同修撰。七年,知靜江府兼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年召對,權(quán)禮部尚書。五年,拜參知政事,尋罷。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資政殿大學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藝文志》),已佚。今傳《石湖居士詩集》三十四卷,及《吳郡志》、《攬轡錄》、《驂鸞錄》、《桂海虞衡志》、《吳船錄》等。事見《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傳?!》冻纱笤?,以《四部叢刊》影印清康熙顧氏愛汝堂刊本為底本。校以明弘治金蘭館銅活字本(簡稱明本)、康熙黃昌衢藜照樓刻《范石湖詩集》二十卷(簡稱黃本),并酌采清沈欽韓《范石湖詩集注》(簡稱沈注)。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詞學圖錄
范成大(1126-1193) 字致能,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人。南宋四大詩人之一。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黃鶴樓志·人物篇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江蘇)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累官禮部員外郎、靜江知府、資政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工詩詞,以善寫田園詩著稱,與尤袤、楊萬里、陸游合稱“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有《石湖居士集》等。孝宗淳熙四年(1177)中秋,由四川卸任東回臨安,經(jīng)過武昌時曾數(shù)次登臨黃鵠山南樓,作《水調(diào)歌頭?中秋飲南樓》并載入其所撰《吳船錄》,抒發(fā)歲月蹉跎、壯志難酬的抑郁之情,開登南樓題黃鶴樓詞之先河。并在南樓題詩七律《鄂州南樓》,描繪武昌中秋之夜的迷人景象,表達出對江城的贊美之情。全宋文·卷四九七五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一字幼元,早號此山居士,后號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調(diào)徽州司戶參軍。隆興二年除樞密院編修官。乾道元年升校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遷著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員外郎,罷,主管臺州崇道觀。三年,起知處州。五年,召除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兼國史院編修官。擢起居舍人兼侍講,仍兼實錄院檢討官。六年五月,遷起居郎。使金還,除中書舍人、同修國史。九年,出為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靜江府。淳熙元年,除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四年,以病丐歸。入對,除權(quán)禮部尚書。五年知貢舉,尋兼直學士院,以中大夫參知政事,兼權(quán)修國史日歷。出知婺州、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改帥江東兼行宮留守、知建康府。十年丐閑。十五年起知福州,力辭。紹熙三年,知太平州,旋丐歸。四年薨,年六十八。見《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資政殿大學士贈銀青光祿大夫范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本傳,于北山《范成大年譜》,孔凡禮《范成大年譜》。
人物簡介
【生卒】:1126—1199 【介紹】: 宋開封人,字光錫,初名興宗?;兆卩嵑笸饧胰缹O。以外戚恩授成忠郎。孝宗乾道初,徙福建路兵馬鈐轄。知廬、揚二州,皆有政績。光宗紹熙中,遷保靜軍承宣使。寧宗即位,知明州。告老,授武泰軍節(jié)度使。卒謚忠肅。有《奏議》。全宋文·卷四九九○
鄭興裔(一一二六——一一九九),初名興宗,字光錫,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兆卩嵒屎笾秾O。初以后恩授成忠郎,充干辦祗候庫,累至江東路鈐轄。乾道間徙福建路。淳熙間,歷差浙東、浙西、江東提刑,入知閤門事兼干辦皇城司,又兼樞密副都承旨,出知廬州、揚州。紹熙元年,遷保靜軍承宣使,召領(lǐng)內(nèi)祠。寧宗即位,除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告老,授武泰軍節(jié)度使。慶元五年卒,年七十四,謚忠肅。見《武泰軍節(jié)度使贈太尉鄭公興裔神道碑》(周必大《文忠集》卷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六五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39—1193 【介紹】: 宋撫州金溪人,字子靜,號象山翁,世稱象山先生。陸九思弟。孝宗乾道八年進士。調(diào)靖安主簿,歷國子正。少聞靖康間事,感慨金軍侵辱,即訪勇士,商議恢復大略。曾輪對陳五事,為給事中王信所駁,遂還鄉(xiāng)講學。光宗時,知荊門軍,創(chuàng)修軍城,以固邊防,甚有政績。卒謚文安。與朱熹齊名,而見解多不合。主“心即理”說,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學茍知道,六經(jīng)皆我注腳”。與熹通信論難,并會于鵝湖辯論。明王守仁繼承發(fā)展其學,成為陸王學派。有《象山先生全集》。全宋詩
陸九淵(一一三九~一一九三),字子靜,號存齋、象山翁,學者稱象山先生,金溪(今屬江西)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進士。淳熙元年(一一七四)授隆興府靖安縣主簿,未上,丁繼母憂。六年,服除,改授建寧府崇安縣主簿。九年,除國子正。十年冬,遷敕令所刪定官。十三年,除將作監(jiān)丞,為言者疏駁,還鄉(xiāng),講學貴溪象山精舍。曾與朱熹會講鵝湖,論多不合,理學自此分朱陸二家。光宗即位,知荊門軍。紹熙三年十二月卒,年五十四。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賜謚文安。有《象山集》二十八卷,外集四卷,語錄四卷。其中詩一卷。事見《象山全集》卷三三《象山先生行狀》、清楊希閔編《陸文安公年譜》,《宋史》卷四三四有傳?!£懢艤Y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a target='_blank'>兩宋名賢小集》卷二一三《象山先生集》(簡稱小集)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詞學圖錄
陸九淵(1139—1192) 字子靜,自號"象山翁",學者尊為"象山先生",謚文安。撫州金溪人。南宋教育家、理學家、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家。乾道八年進士。在京師,"士爭從之游,言論感發(fā),聞而興起者甚眾"。每開講席,學者群集,"戶外屢滿,耆老扶杖觀聽"。 與朱熹 "所學多不合",曾在鵝湖就 "理"與"氣"大辯論,而友誼極厚,書信往來,論辯不已。主張"吾心即是宇宙",又倡"心即理"說。斷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來今,概莫能外。以為治學方法,主要是"發(fā)明本心",不必多讀書外求,"學茍知本,六經(jīng)皆我注腳"。能詩?!蛾懢艤Y集》中錄存詩作一卷23首,有《象山先生全集》36卷。全宋文·卷六一二七
陸九淵(一一三九——一一九二),字子靜,號象山翁,撫州金溪(今江西金溪)人。乾道八年登進士第,淳熙元年授迪功郎、隆興府靖安縣主簿。丁母憂,服闋,調(diào)崇安縣主簿。九年,以侍從薦,除國子正。遷敕令所刪定官,轉(zhuǎn)宣義郎,除將作監(jiān)丞。后省疏駁,主管臺州崇道觀。開門授徒,從容講道,環(huán)坐率一二百人,學者稱象山先生。光宗即位,除知荊門軍。通下情,斷獄訟,嚴保伍,修城壁,人情晏然,郡中恬若無事,諸司交章論薦。紹熙三年冬十一月卒,年五十四。謚文安。九淵論學,主簡易直捷,開心學之派。嘗與朱熹會講鵝湖,論辯多不合。朱以「道問學」為主,陸以「尊德性」為宗,理學遂有朱、陸二派。見楊簡《象山先生行狀》(《慈湖遺書》卷五),《宋史》卷四三四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40—1204 【介紹】: 宋建寧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嚴,號東塘居士。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授溧陽主簿。歷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為吏部尚書兼侍讀。寧宗嘉泰三年,同知樞密院,進參知政事。罷以資政殿學士知鎮(zhèn)江府。奉祠致仕。學問淹博,其疏奏多切時弊,詩文格調(diào)清新。任四川安撫使時,嘗命屬官輯蜀中詩文為《成都文類》。有《東塘集》。全宋詩
袁說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號東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僑居湖州。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調(diào)溧陽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國子正、太常寺主簿、樞密院編修官、秘書丞。淳熙間,知池州(《宋會要輯稿》瑞異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由提點浙西刑獄改提舉浙西常平茶鹽(《金石補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八三)。三年,知臨安府(同上書刑法四之九○)。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遷戶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權(quán)戶部尚書。三年,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一)。召為吏部尚書兼侍讀,出知紹興府兼浙東路安撫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樞密院事。三年,遷參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尋加大學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東塘集》,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二十卷。事見本集附錄《家傳》?!≡f友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其中詩七卷)為底本。酌?!?a target='_blank'>永樂大典》殘本。館臣漏輯詩十二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六一九四
袁說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號東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寓居湖州。登隆興元年進士第。淳熙四年為秘書丞,歷知池州。紹熙中入為侍左郎中,知臨安府。寧宗即位,為戶部侍郎兼侍講。慶元二年出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復入為吏部尚書,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二年除同知樞密院事。三年,拜參知政事。罷知鎮(zhèn)江府,以資政殿大學士致仕。嘉泰四年卒,年六十五。著有《擇善易解》,《東塘集》。嘗命僚屬纂輯蜀中詩文為《成都文類》五十卷(存)。見《東塘集》附《家傳》,《宋史翼》卷一四本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臨安馀杭人,寓居臺州黃巖,字仲房,號橫溪真逸,又號寶蓮山人。孝宗淳熙中為兵部郎官,終成都府路轉(zhuǎn)運判官。詩詞清婉,善篆隸書,尤能古文奇字。有《篆隸韻書》。全宋詩
虞似良,字仲房,自號橫溪真逸。馀杭(今浙江馀杭西南)人。寓黃巖。孝宗淳熙中為兵部郎官。終成都府路轉(zhuǎn)運判官?!都味ǔ喑侵尽肪砣挠袀鳌=皲浽娝氖?。全宋文·卷四八六四
虞似良,字仲房,自稱寶蓮山人,又號橫溪真逸,馀杭(今屬浙江杭州)人。紹興末為右宣教郎、知新昌縣,歷兵部郎官、提舉官誥院、監(jiān)左藏東庫。似良有學問,工詩詞,尤善篆隸,著有《篆隸韻書》。見《嘉定赤城志》卷三四、《咸淳臨安志》卷八。
人物簡介
【生卒】:1143—1226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景初,號竹隱。少從朱熹學。孝宗隆興元年進士。寧宗慶元初知漳州,創(chuàng)惠民局以濟民病。歷官至左諫議大夫,抗疏十有三,皆軍國大義。左遷權(quán)吏部侍郎,歷知知建寧、鎮(zhèn)江府,全活饑民甚眾。嘉定八年除寶謨閣直學士致仕。理宗即位,升直學士,落致仕,尋加寶文閣學士、龍圖閣學士。卒謚忠簡。有《竹隱居士集》。全宋詩
傅伯成(一一四三~一二二六),字景先,其先濟源(今屬河南)人,遷居晉江(今屬福建)。早年從朱熹學。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調(diào)連江尉。試中教官科,授明州教授。歷知閩清縣、連江縣。寧宗慶元初,召為將作監(jiān)丞,出知漳州。歷提舉湖北常平茶鹽、成都路提點刑獄。入為工部侍郎,以沮開邊出為湖廣總領(lǐng)。嘉定元年(一二○八)拜左諫議大夫,以不附和史彌遠出知建寧府,移知鎮(zhèn)江府。八年致仕。寶慶二年卒,年八十四。謚忠簡。有《竹隱集》,已佚。事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七《龍學竹隱傅公行狀》,《宋史》卷四一五有傳。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六三五五
傅伯成(一一四三——一二二六),字景初,號竹隱,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傅察孫。少從朱熹學,登隆興元年進士第,調(diào)連江尉,遷明州教授。歷知閩清、連江縣。寧宗慶元初,召為將作監(jiān),進太府寺丞,出知漳州,復入為工部侍郎。嘉定初,拜左諫議大夫,權(quán)吏部侍郎,出知建寧、鎮(zhèn)江二府。嘉定八年,除寶謨閣直學士、通奉大夫致仕。寶慶二年卒,年八十四,端平中謚忠簡。著有《竹隱居士集》三十卷、《奏議》十卷、《耋志》六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五有傳。
人物簡介
周嗣武,字功甫,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祖因,父椿年。以祖蔭補官,授衢州江山主簿,歷吉州永新丞、臨川令。乾道八年擢主管官告院,遷太府寺丞,提舉江西常平事,遷湖北提刑,以功進直敷文閣,遷度支郎,除太府少卿,出為湖廣總領(lǐng)。歷四載,召為戶部侍郎,以疾卒。見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二《周因傳》附。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臨江軍新淦人,字無玷。高宗紹興三十年進士。性耿介,恥于奔競。累官太府丞。光宗紹熙初,出知池州,改常州。召拜監(jiān)察御史,持論正平,不隨不激。官至起居郎兼權(quán)刑部侍郎。全宋文·卷六二七二
曾三復,字無玷,臨江軍新淦(今江西新干)人。乾道六年進士。淳熙末,為主管官告院,遷太府寺簿,歷將作、太府丞。紹熙初,出知池州,改常州。召為御史檢法,拜監(jiān)察御史,轉(zhuǎn)太常少卿,進起居舍人。累官至起居郎、兼權(quán)刑部侍郎。以疾告老,卒。見《宋史》卷四一五本傳,《明一統(tǒng)志》卷五五。
人物簡介
【生卒】:1159—1224 【介紹】: 宋婺州東陽人,字謙仲。寧宗慶元二年進士。私淑呂祖謙兄弟之學。通判通州,鑿五狼山石麓,引江水入河以溉民田,自是歲大稔而商舶亦通。官至太常博士。曾因輪對上疏,推言理學之有益于治道。全宋文·卷六七○一
李大有(一一五九——一二二四),字謙仲,婺州東陽(今浙江東陽)人。紹熙四年補博士弟子員。慶元二年中進士第,授益陽主簿。改平江府教授,知福州閩縣,通判通州。召入朝,主管官告院,歷司農(nóng)寺、太常寺主簿,官終太常博士。嘉定十七年卒,年六十六。見魏了翁《太常博士李君墓志銘》(《鶴山大全集》卷七五),《金華先民傳》卷六。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徽州休寧人,字子潛。孝宗淳熙間進士。歷官司農(nóng)少卿、提點浙西刑獄,剖決無滯。時旱蝗民饑,官吏仍督逋賦稅,乃盡釋之,期以秋后償付,民藉以生。改福建憲使,請老歸。卒。
人物簡介
【生卒】:1171—1237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元暉。寧宗嘉泰二年進士。歷官樞密院編修。理宗端平年中與李宗勉同除監(jiān)察御史,論事鯁直劘切。遷中書舍人權(quán)吏部侍郎給事中,韓休以后戚除節(jié)度致仕,伯桂封還詞頭。嘉熙元年拜給事中,旋卒。全宋詩
丁伯桂(一一七一~一二三七),字元暉,莆田(今屬福建)人。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進士,調(diào)永春尉。歷寧德丞,知南??h,通判肇慶府。理宗寶慶間知循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除秘書少監(jiān)。三年,遷起居舍人(《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嘉熙元年兼給事中,卒,年六十七。事見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全宋文·卷六九四五
丁伯桂(一一七一——一二三七),字元輝,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登嘉泰三年進士第,調(diào)任永春縣尉,移寧德、定海縣丞。知南??h,通判肇慶府。遷官告院、太常寺主簿,任樞密院編修官。端平中除監(jiān)察御史,疏論切中時弊。遷秘書少監(jiān),改起居舍人兼直舍人院。嘉熙元年除權(quán)吏部侍郎,拜給事中。是年以疾卒,年六十七。見劉克莊《丁給事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一),《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
人物簡介
【介紹】: 宋三山人,字巖老,號白石。孝宗乾道五年進士。寧宗嘉定中累官直秘閣、知靜江府。工詩,時人與姜白石并稱,號“雙白石”。有《白石叢稿》。全宋詩
黃景說,字巖老,號白石,福州閩清(今屬福建)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主管官告院(《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二之一三)。嘉泰四年(一二○四),除秘書丞。開禧元年(一二○五),為廣東運判。嘉定元年(一二○八)知靜江府(清雍正《廣西通志》卷五一)。三年,召為國史院編修兼軍器監(jiān)丞。與姜白石并稱,有《白石叢稿》(《緣督集》卷一八《白石叢稿序》),已佚。事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今錄詩五首。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臺州黃巖人,字淵子,號竹隱。孝宗乾道二年進士。力學工詩。為吳江尉,受知于范成大。歷官權(quán)直學士院,遷秘書少監(jiān)。一日聞彈疏,即翩然引去。后官至朝散大夫、江西提點刑獄。有《竹隱集》。全宋詩
徐似道,字淵子,號竹隱,黃巖(今屬浙江)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進士。為吳江尉(《萬姓統(tǒng)譜》卷七),知太和縣。寧宗慶元三年(一一九七)主管官告院(《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七)。出知郢州(《嘉定赤城志》卷三三)。開禧元年(一二○五)召除禮部司封郎官兼翰林權(quán)直,二年遷秘書少監(jiān)、起居舍人(《宋中興學士院題名》),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旋罷。嘉定四年(一二一一)為江西提刑,建言檢驗尸傷當據(jù)《格目》標準公開進行,杜絕差訛(《宋會要輯稿》刑法六之七、《宋史·刑法志》)。有《竹隱集》十一卷,已佚。明萬歷《黃巖縣志》卷六、清嘉慶《太平縣志》卷一一有傳?!⌒焖频涝?,據(jù)《貴耳集》、《詩人玉屑》等書所錄,編為一卷。全宋文·卷五八四三
徐似道,字淵子,號竹隱,臺州黃巖(今屬浙江臺州)人。乾道二年進士,為吳江尉。慶元中主管官告院,歷知郢州、太常寺丞、禮部司封郎官。開禧初為起居舍人,權(quán)直學士院,擢秘書少監(jiān)。嘉定間累官朝散大夫,提點江西刑獄。有《竹隱集》藏于家。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二五、七三之三六、七四之三二,嘉定《赤城志》卷三三。
人物簡介
【介紹】: 名或作伯談。宋撫州臨川人,字元默。晁詠之曾孫。孝宗淳熙二年進士。主管官告院。時權(quán)臣開邊,百談進言當進剛正士以強本朝。出知南康軍,值旱蝗,貴粟薄征,使民無流徙。官終知道州。學于陸九淵,尤深于《春秋》。有《帶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