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心材  拼音:xīn cái
樹干中央部分的木材,內為髓心,外為邊材。心材之細胞已死亡,且常有物質沉淀,故多顏色較濃。
《國語辭典》:連線作業(yè)(連線作業(yè))  拼音:lián xiàn zuò yè
終端機、磁碟機及其他輔助設備的操作由中央處理機直接控制,在輸入與輸出之間完全不需人為的處理,此種有系統(tǒng)的一貫作業(yè)稱為「連線作業(yè)」。
《國語辭典》:日正當中(日正當中)  拼音:rì zhèng dāng zhōng
太陽正位在中央。指正中午的時候。如:「別在日正當中的時候運動,以免中暑?!?/div>
《國語辭典》:海德公園(海德公園)  拼音:hǎi dé gōng yuán
英國倫敦最大的皇家公園。位于倫敦市中央西敏區(qū),占地兩百四十九公頃。在公園東北角經常有室外演說者集會活動,任何人皆可在此自由發(fā)表言論而不遭政府干預,因此聞名于世。
《國語辭典》:花式撞球  拼音:huā shì zhuàng qiú
即落袋式撞球。球臺的四邊角與長邊的中央,共設有六個袋子,使用一個白色母球以及十五個標有一至十五號的色球來比賽,母球必須將副球擊入袋中才可得分。如:「目前臺灣盛行的撞球運動即為花式撞球。」
《國語辭典》:壺狀花冠(壺狀花冠)  拼音:hú zhuàng huā guān
一種整齊的合瓣花冠?;ü谕仓醒肱虼蠖榷丝O縮,使整體成甕狀或壺狀,如梫木、滿天星等。
《國語辭典》:分支機關(分支機關)  拼音:fēn zhī jī guān
中央機關為服務各地人民在各地分設的業(yè)務機關。也稱為「派出機關」。
《國語辭典》:個人電腦(個人電腦)  拼音:gè rén diàn nǎo
一般用途電腦,具有完整的輸出、輸入設備、主記憶體、輔助記憶體和中央處理單元。在體積大小、效能以及價位等多方面適合于個人使用,并由終端使用者直接操控的電腦統(tǒng)稱。
《國語辭典》:公開市場(公開市場)  拼音:gōng kāi shì cháng
open market
公開市場操作(公開市場業(yè)務)是中央銀行調節(jié)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xiàn)貨幣政策調控目標。另外,由于銀行不可以將所得到的存款全部貸放出去,必須留一定的比例存在中央銀行作為存款準備金,因此央行可以運用發(fā)行政府公債的方式來調整存款準備金的多寡,進而控制貨幣的供給量。
《國語辭典》:公務人員(公務人員)  拼音:gōng wù rén yuán
依法令從事公務的人員,包括中央及地方公務人員、各級民意代表、聘雇人員等。
《國語辭典》:均權制度(均權制度)  拼音:jūn quán zhì dù
國父孫中山先生對中央與地方權限的劃分所設計的制度。他認為凡事務有全國一致性的劃歸中央,有須因地制宜的劃歸地方。如此既不偏于中央集權,亦不偏于地方分權。
《國語辭典》:立法委員(立法委員)  拼音:lì fǎ wěi yuán
掌理中央立法權的民選公職人員。組織立法院,代表人民行使中央立法權。
《國語辭典》:貨幣政策(貨幣政策)  拼音:huò bì zhèng cè
中央銀行藉由運用公開市場操作、貼現(xiàn)放款及存款準備率等工具,來影響貨幣供給與利率,進而影響總體經濟活動的政策。
《國語辭典》:貨幣乘數(shù)(貨幣乘數(shù))  拼音:huò bì chéng shù
中央銀行每釋放一塊錢,透過銀行放款過程,所能創(chuàng)造貨幣數(shù)量的倍數(shù)。即以貨幣供給額除以準備貨幣數(shù)(銀行存款準備金加貨幣機構以外各部門持有之通貨)。影響貨幣乘數(shù)變動的因素包括通貨發(fā)行額、法定準備率、銀行超額準備、定期性存款增減以及銀行信用擴張程度。貨幣乘數(shù)是中央銀行執(zhí)行貨幣政策的參考指標之一,此乘數(shù)的增減,會影響物價的穩(wěn)定。
《國語辭典》:會聚透鏡(會聚透鏡)  拼音:huì jù tòu jìng
中央厚周圍薄,能將平行光折射成實焦點,焦距為正值的透鏡。也稱為「凸透鏡」、「火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