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94,分27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清君側(cè)
中溜
堂司
青闈
清望官
錢眼
僉事
部覆
承漿
要極
省令
腳心
部院
階心
中倉
《國語辭典》:清君側(cè)(清君側(cè))  拼音:qīng jūn cè
語本《公羊傳。定公十二年》:「晉趙鞅取晉陽之甲,以逐荀寅與士吉射。荀寅與士吉射者,曷為者也?君側(cè)之惡人也。此逐君側(cè)之惡人?!怪盖宄跎砼缘募槌夹∪?。唐。李商隱有感詩〉二首之二:「古有清君側(cè),今非乏老成?!?/div>
《漢語大詞典》:中溜(中霤)
中號,不大不小。 老舍 《四世同堂》十四:“那些中溜兒的玩具,既不象大號的那么威武,也不象小號的那么玲瓏,當(dāng)然價(jià)錢也合適一點(diǎn)?!?br />中霤:亦作“ 中廇 ”。亦作“ 中溜 ”。 1.室的中央。《公羊傳·哀公六年》:“於是使力士舉巨囊,而至于中霤?!?徐彥 疏引 庾蔚 曰:“復(fù)地上累土,穴則穿地也。復(fù)穴皆開其上取明,故雨霤之,是以因名中室為中霤也。”楚辭·劉向〈九嘆·愍命〉:“刜讒賊於中廇兮,選 呂 管 於榛薄?!?王逸 注:“中廇,室中央也?!?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正中及左右建構(gòu)不相銜接,其間有側(cè)道可通中霤?!?br />(2).指窗。 宋 陸游《寧德縣重修城隍廟記》:“凡日用起居所賴者皆祭,祭門、祭灶、祭中溜之類是也?!?明 張煌言 《島居》詩之一:“短垣繚卻月,中霤貫長庚。” 清 夏炘 學(xué)禮管釋·釋窗牖向:“窗即中霤,古者復(fù)穴當(dāng)中開孔取明,謂中霤,后世以交木為之謂之窗?!?br />(3).古代五祀所祭對象之一。即后土之神。禮記·郊特牲:“家主中霤而國主社?!?孔穎達(dá) 疏:“中霤謂土神。” 漢 班固 《白虎通·五祀》:“六月祭中霤。中霤者,象土在中央也?!?br />(4).指宅神。 清 袁枚新齊諧·獅子大王:“某為渠家中霤,每一人始生,即準(zhǔn)東岳文書,知會其人應(yīng)是何等人,應(yīng)是何年月日死,共計(jì)在陽世幾歲?!?
《漢語大詞典》:堂司
(1). 明 清 時(shí)中央各行政官署的泛稱。亦指各署的長官。 明 劉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敘略節(jié):“凡屢次奏駁之旨,亦不曾詰責(zé)堂司?!?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一:“自 咸豐 季年,中西重立和約,朝廷創(chuàng)設(shè)總理衙門,堂司各官,如軍機(jī)處例。” 梁啟超 《變法通議·學(xué)校總論》:“中學(xué)不興,寧能盡各部之堂司,各省之長屬,而概用洋員以承其乏也?”
(2).佛寺中知事僧及其居所之稱。因知事司僧堂庶務(wù),故稱。
《漢語大詞典》:青闈(青闈)
(1).指太子?xùn)|宮。也泛指皇子所居。陳書·鄱陽王伯山傳:“第三皇子 伯山 ,發(fā)睿德於齠年,表歧姿於丱日,光昭丹掖,暉暎青闈。”
(2).借指古代門下省等中央官署。 唐 張籍 《春日李舍人宅見兩省諸公唱和因書情即事》詩:“紫掖發(fā)章句,青闈更詠歌?!?br />(3).借指禮部考試進(jìn)士之所。古代開科取士多在春季,故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jì):“ 王起 於 會昌 中放第二榜,內(nèi)道場詩僧 廣宣 以詩寄賀…… 起 答曰:‘ 延英 面奉入青闈,亦選功夫亦選奇。’”
《漢語大詞典》:清望官
指地位貴顯、有名望的官職。 唐 制中央設(shè)門下及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六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詹事、左右庶子、秘書少監(jiān)、國子司業(yè)等。因這些官職多由進(jìn)士出身有名望的人擔(dān)任,故稱。 宋 制略同。舊唐書·德宗紀(jì)上:“丙午,舉 先天 故事,非供奉侍衛(wèi)之官,自文武六品已上清望官,每日二人更直待制,以備顧問,仍以 延英 南藥院故地為廨?!?/div>
《漢語大詞典》:錢眼(錢眼)
(1).銅錢中央的方孔,供穿錢緡用。 宋 秦觀 《蠶書·錢眼》:“插大錢一,出其端,橫之鼎耳,復(fù)鎮(zhèn)以石,緒總錢眼而上之?!?畢方 鐘濤 《千重浪》第十四章四:“我們不能學(xué)你那樣,鉆到錢眼里出不來?!?br />(2).指形如錢眼之物。 宋 仲仁 《梅譜·口訣》:“花分錢眼,鬚是虎髯?!?br />(3).指代金錢。 元 馬致遠(yuǎn) 《青衫淚》第一折:“更怎當(dāng)他銀堆里捨命,錢眼里安身。” 明 賈仲名 《對玉梳》第四折:“老鴇兒那個(gè)不愛錢,誰似你坐錢眼中間轉(zhuǎn)。”
《國語辭典》:僉事(僉事)  拼音:qiān shì
職官名。專司判斷官事的官。金時(shí)置按察司僉事,明代時(shí)都督、都指揮、按察、宣慰、宣撫等司均置僉事官。民國初年時(shí),中央各部局亦設(shè)有僉事,位在參事之下,主事之上,現(xiàn)已廢除。
《漢語大詞典》:部覆
舊時(shí)中央各部的覆文。《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六回:“原來前回那 江寧 藩臺升了 安徽 撫臺,未曾交卸之前數(shù)天,就把 繼之 請補(bǔ)了 江都縣 ;此時(shí),部覆回來議準(zhǔn)了?!?/div>
《漢語大詞典》:承漿(承漿)
穴位名。下唇中央的凹陷處。釋名·釋形體:“口下曰承漿。漿,水也?!?晉 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jīng)卷三:“承漿,一名天池,在頤前唇之下,足陽明、任脈之會?!?/div>
《漢語大詞典》:要極(要極)
重要之極。借指中央政權(quán)。 宋 曾鞏 《節(jié)相制》:“束髮脩身,有恕己及人之志;歷官行事,有承流宣化之勤。踐揚(yáng)要極之司,更閲歲時(shí)之久。”
《國語辭典》:省令  拼音:shěng lìng
1.省政府所發(fā)布的命令。
2.日本中央各部都稱為省,故各部大臣所發(fā)的號令也稱為「省令」。
《國語辭典》:腳心(腳心)  拼音:jiǎo xīn
腳底的中心部位。如:「腳心發(fā)癢」。
分類:腳掌中央
《國語辭典》:部院  拼音:bù yuàn
1.清代各省巡撫,多半兼兵部侍郎及都察院副都御史,故稱為「部院」。
2.稱中央各部與各院。
《國語辭典》:階心(階心)  拼音:jiē xīn
臺階中央。《西游記》第四○回:「那皇帝那里肯坐,香鹒啼,跪在階心道:『我已死三年,今蒙師父救我回生,怎么又敢妄自稱尊!』」
分類:臺階中央
《漢語大詞典》:中倉(中倉)
(1).中央倉庫。晉書·石季龍載記上:“ 季龍 以租入殷廣,轉(zhuǎn)輸勞煩,令中倉歲入百萬斛,餘皆儲之水次?!?span id="eyakugy" class="book">《晉書·呂光載記》:“今中倉積粟數(shù)百千萬,東人戰(zhàn)士一當(dāng)百餘?!?br />(2).艙中。 唐 歐陽詹 《宿建溪中宵即事》詩:“僮僕舟人空寂寂,隔簾微月入中倉。”
分類:中央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