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045,分70頁顯示  上一頁  24  25  26  27  28  30  31  32  33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祖沖之
租限
中國學(xué)
中央社
終霜
羅匱
儸儸
毽球
佩蟬
旁譜
國劇
蜑民
南北洋
剪窗花
葫蘆笙
《國語辭典》:祖沖之(祖沖之)  拼音:zǔ chōng zhī
人名。(西元429~500)字文遠,南朝宋、齊間范陽(今河北省涿縣)人。官至長水校尉。明歷法,編大明歷,能顧及歲差問題;精算學(xué),推算出相當(dāng)精確的圓周率。造指南車、千里船,均精巧。
《漢語大詞典》:租限
舊時地主規(guī)定佃戶交租的期限。舊 中國 蘇州 地區(qū)一般分為三限。每限十天左右,愈后則限期愈短。規(guī)定限期內(nèi)交納,可有折讓,逾期交納,就要加罰。但限期常在農(nóng)作物尚未收獲之前。逾限則催頭、差役常拘押佃戶,拷打逼租。 清 陶煦 《租核》:“田禾至十月方登場,而租限已自九月中始,及其脫粟而糶,則限早滿,無毫髮讓矣!”
《漢語大詞典》:中國學(xué)
也稱“中國研究”、“漢學(xué)”。國外對中國研究的統(tǒng)稱。有廣狹兩義。廣義指研究中國的哲學(xué)、宗教、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shù)、語言等各門社會科學(xué)和部分自然科學(xué);狹義指研究中國的文獻、語言和文學(xué)。在現(xiàn)階段,中國學(xué)的研究重心是當(dāng)代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
分類:中國國外
《漢語大詞典》:中央社
“中央通訊社”的省稱。中國國民黨的通訊社,創(chuàng)立于1927年。 毛澤東 《運用輿論反擊國民黨進攻》五:“中央社更發(fā)反共社論、專電動員輿論?!?/div>
《國語辭典》:終霜(終霜)  拼音:zhōng shuāng
入春后,最后降的霜。
《國語辭典》:羅匱(羅匱)  拼音:luó guì
中國傳統(tǒng)的篩面器具。是一個大木匱,里面安放篩面的籮,使用時用手或腳來回晃動籮子,面粉即可落在匱子里,面麩則留于籮上。《金瓶梅》第八六回:「買了兩個驢兒,安了磨盤,一張羅匱,開起磨房來?!?/div>
《國語辭典》:儸儸  拼音:luó luó
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屬中國西南羅緬族系,多以農(nóng)耕為生,間事漁、獵、牧、商。有象形兼表意的文字,信仰泛靈。也作「羅羅」、「羅羅斯」、「玀猓」、「玀玀」、「裸儸」、「猓猓」。
《國語辭典》:毽球  拼音:jiàn qiú
1.一種由中國傳統(tǒng)的踢毽子游戲發(fā)展起來的運動。大約在民國三十年左右,興起于廣州。由六人組成一隊,其規(guī)則與排球相似。
2.毽球運動所使用的球。由毽毛、毽墊等所構(gòu)成。
《國語辭典》:佩蟬(佩蟬)  拼音:pèi chán
中國古代用來裝飾的蟬形玉器。
《國語辭典》:旁譜(旁譜)  拼音:páng pǔ
在中國詩、詞、曲旁邊所注的工尺譜。相當(dāng)于西方的五線譜。工尺字的寫法,為了讓開劇詞的下一字,而斜飛下行,形如蓑衣的稱為「蓑衣式」工尺譜。而直行書寫的則稱之為「一支香式」工尺譜。
分類:中國旁邊
《國語辭典》:國?。▏鴦。 ?span id="57ddppj" class='label'>拼音:guó jù
舊時流行于中國各地的劇種。有近兩百年歷史,清末以北京最為盛行,故稱為「京劇」、「京戲」。民國改北京為北平,稱為「平劇」。以漢調(diào)的西皮、徽調(diào)的二黃為主要唱腔,同時也吸收其他唱腔,如昆腔、吹腔、梆子腔、羅漢腔等,也稱為「皮黃戲」。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且融入武術(shù)技巧,多用虛擬性動作。內(nèi)容則以歷史故事為主,服裝考究,色澤鮮麗,具有獨特風(fēng)格,對各地的劇種影響很大。由于地區(qū)與藝術(shù)風(fēng)格的不同,故分有許多流派,以京派、海派為兩大支。
《國語辭典》:蜑民  拼音:dàn mín
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參見「但民」條。
《國語辭典》:南北洋  拼音:nán běi yáng
泛指中國沿海地方。山東以北為「北洋」,江蘇以南及長江各地為「南洋」,統(tǒng)稱為「南北洋」。
《國語辭典》:剪窗花  拼音:jiǎn chuāng huā
一種中國民間藝術(shù)。將彩紙摺疊或是畫上圖案后,剪出各式各樣的圖形。舊時本用來貼在窗紙上或做為刺繡用,現(xiàn)在則普遍當(dāng)做裝飾品。
《國語辭典》:葫蘆笙(葫蘆笙)  拼音:hú lú shēng
樂器名,吹管樂器。流行于中國大陸西南彝、佤、傣、怒等族居住地區(qū)。制法為將小葫蘆挖空做音斗,細長部的頂端做吹口,穿透葫蘆的腹部環(huán)列插入竹管。全長約三十公分。吹奏時,口吹葫蘆細端,除按音孔發(fā)音外,再按住穿過葫蘆底部的管口,可發(fā)出另外一個音。音色柔和,音量較小。可用于獨奏、合奏和舞蹈的伴奏。古時也稱為「瓢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