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045,分70頁顯示  上一頁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前委
口琴
鳥夷
葉挺
楊越
土圍
團員
陶范
左聯(lián)
四強
食貨志
長夷
大戈壁
辯學
北方人
《漢語大詞典》:前委
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在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于前線設有領導對敵作戰(zhàn)的前敵委員會,第三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也曾設立類似的前線委員會,都簡稱“前委”。 周恩來 陳毅 《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信》:“前委在兩年奮斗中已有不少經(jīng)驗可以運用,中央在此不作機械的指示?!?/div>
《國語辭典》:口琴  拼音:kǒu qín
樂器名。自由簧的吹奏樂器。源于十九世紀二○年代的歐洲。上面有兩行并列的小孔,里面裝有銅制的笛簧,用口吹吸,能發(fā)出各種聲調(diào)。為英語Harmonica的意譯。今有各種尺寸與不同調(diào)性的形制。
《國語辭典》:鳥夷(鳥夷)  拼音:niǎo yí
稱中國東北偏遠地區(qū)的居民。因取鳥獸之皮為衣而得名。《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上》:「大陸既作,鳥夷皮服?!固?。顏師古。注:「此東北之夷,搏取鳥獸,食其肉而衣其皮也。一說居在海曲,被服容止皆象鳥也?!?/div>
《漢語大詞典》:葉挺
(1896-1946)中國無產(chǎn)階級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chuàng)始人之一。字希夷,廣東惠陽人。保定軍校第六期畢業(yè)。1921年任孫中山總統(tǒng)府警衛(wèi)團營長。次年在陳炯明叛變時保護宋慶齡安全脫險。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長。1926年北伐戰(zhàn)爭中,率部英勇作戰(zhàn),取得汀泗橋、賀勝橋等戰(zhàn)役的勝利,被譽為“北伐名將”。1927年參加領導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任新四軍軍長,創(chuàng)建華中敵后抗日根據(jù)地。1941年1月在皖南事變中被扣押,在獄中堅持斗爭,寫下著名的《囚歌》。1946年3月獲釋。4月8日由重慶去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
《漢語大詞典》:楊越(楊越)
即 揚越 。 中國 古族名。 百越 的一支。楊,通“ 揚 ”。 戰(zhàn)國 至 魏 晉 時亦為對 越 人的泛稱。其居地說法不一:一說因曾廣泛散布于古 揚州 (約今 江淮 及以南地區(qū))而得名,一說居 嶺 南,一說居 江 漢 一帶地區(qū)。史記·南越列傳:“ 秦 時已并天下,略定 楊 越 ,置 桂林 、 南海 、 象郡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 楊州 之 南越 也。” 張守節(jié) 正義:“ 夏禹 九州本屬 楊州 ,故云 楊越 。”
《漢語大詞典》:土圍
古愛爾蘭酋長的住處和防御地,用泥土筑成的防御工事大多為圓形
中國土造圍墻。例如:桂公塘土圍。——·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國語辭典》:團員(團員)  拼音:tuán yuán
團體中的成員。如:「本梯次游東南亞的旅行團團員共有十人?!?/div>
《國語辭典》:陶范(陶笵)  拼音:táo fàn
鑄造青銅器的陶質(zhì)模型。一般由外范、內(nèi)范所組成。外范按照器物的外形制造,內(nèi)范是比外范較小的范心。內(nèi)外范之間容受銅液。范上雕鏤紋飾、銘文。
《漢語大詞典》:左聯(lián)(左聯(lián))
“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的簡稱。
《國語辭典》:四強(四強)  拼音:sì qiáng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世界各國公認的中國、美國、英國和蘇聯(lián)四大強國。
《國語辭典》:食貨志(食貨志)  拼音:shí huò zhì
中國正史中專敘財政經(jīng)濟等制度的篇章。始于漢司馬遷的《史記》中的「平準書」,漢班固的《漢書》改名為「食貨志」,歷代沿用此名。內(nèi)容反映各時代的經(jīng)濟現(xiàn)況。
《漢語大詞典》:長夷(長夷)
中國 古代東方少數(shù)民族之一。語本大戴禮記·五帝德:“南撫 交趾 大教, 鮮支 、 渠廋 、 氐羌 ,北 山戎 、 發(fā) 、 息慎 ,東 長 、 鳥夷 羽民。” 王聘珍 解詁:“ 長 、 鳥夷 ,謂 長夷 、 鳥夷 也?!?漢 劉向 說苑·修文:“北至 山戎 、 肅慎 ,東至 長夷 、 島夷 ,四海之內(nèi),皆戴帝 舜 之功?!?/div>
《國語辭典》:大戈壁  拼音:dà gē bì
地名。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之南,介于天山和昆崙山山麓之間。面積約三十三萬平方公里,為大陸地區(qū)最大的沙漠,亦為世界第十大沙漠。邊緣有綠洲分布。也稱為「塔克拉馬干沙漠」。
《漢語大詞典》:辯學(辯學)
(1).富于才學而又善辯。梁書·王錫傳:“ 善明 負其才氣,酒酣謂 異 曰:‘南國辯學如中書者幾人?’ 異 對曰:‘ 異 所以得接賓宴者,乃分職是司。二國通和,所敦親好;若以才辯相尚,則不容見使。’”
(2).“邏輯學”的舊譯。也有人稱 中國 古代邏輯學為“辯學”。
(3).關于研究辯論的學問。
《國語辭典》:北方人  拼音:běi fāng rén
泛稱具有北方民族血統(tǒng)的人。如:「一般人認為北方人比較具有英爽豪邁的氣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