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045,分70頁顯示  上一頁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禹服
蕃國
三反
破墨
朱頂
理氣
性具
夏盟
內(nèi)平
道器
泰一
縣委
漢學(xué)
中餐
行筆
《漢語大詞典》:禹服
書·仲虺之誥:“表正萬邦,纘 禹 舊服。” 孔 傳:“繼 禹 之功,統(tǒng)其故服?!狈?,王畿以外的疆土。后用以稱 中國 九州之地。 唐 王維 《兵部起請露布文》:“億兆廣 堯 封之時,郡縣加 禹 服之外,而犬戎小丑,蝸角偷安,動搖遠(yuǎn)邊。” 唐 許敬宗 《奉和執(zhí)契靜三邊應(yīng)詔》詩:“星次絶 軒 臺,風(fēng)衢乖 禹 服?!?/div>
《漢語大詞典》:蕃國(蕃國)
(1). 周 代指夷服、鎮(zhèn)服、蕃服。建于九州以外的國家。蕃,通“ 番 ”。周禮·秋官·大行人:“九州之外,謂之蕃國?!?孫詒讓 正義:“《職方氏》九服,蠻服以外,有夷、鎮(zhèn)、藩三服……是此蕃國即《職方》外三服也?!?span id="e4eam2g" class="book">《周禮·春官·巾車》:“木路,前樊鵠纓,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國。”
(2).泛稱 中國 以外的國家。宋史·食貨志下八:“商人出海外蕃國販易者,令并詣兩 浙 市泊司請給官券,違者沒入其寶貨?!?br />(3).即諸侯國。蕃,通“ 藩 ”。后漢書·順帝紀(jì):“陛下正統(tǒng),當(dāng)奉宗廟,而姦臣交搆,遂令陛下龍潛蕃國?!?李賢 注:“從太子廢為王,故曰龍潛蕃國。”后漢書·宋意傳:“ 西平王 羨 等六王,皆妻子成家,官屬備具,當(dāng)早就蕃國,為子孫基阯?!?span id="qcqkaeq" class="book">《南史·后妃傳序》:“夫人之號,不殊蕃國?!?/div>
《國語辭典》:三反  拼音:sān fǎn
1.三種自相矛盾的行為?!度龂尽>硪蝗?。魏書》:「王肅直諒多聞?!鼓铣巍E崴芍Wⅲ骸竸佉詾槊C方于事上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榮貴而不求茍合,此二反也。吝惜財物而治身不穢,此三反也?!鼓铣?。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卞望之云:『郗公體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貞,大脩計校,二反。自好讀書,憎人學(xué)問,三反?!弧?br />2.三次反叛。《晉書。卷八四。列傳。劉牢之》:「而將軍往年反王兗州,近日反司馬郎君,今復(fù)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豈得立也?!?br />3.三次往返?!妒酚?。卷七五。孟嘗君列傳》:「孟嘗君相齊,其舍人魏子為孟嘗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br />4.天子親耕時,鋤土三次稱為「三反」。漢。班固《白虎通。卷四。耕桑》:「天子耕東田,而三反之?!?/div>
《國語辭典》:破墨  拼音:pò mò
一種國畫技法。即趁先前所畫墨色未乾時,加點染,造成滲透效果,使畫面常保溫潤若濕的感覺。其手法有二:一是以濃墨破淡墨,一是以淡墨破濃墨。清。沈宗騫《芥舟學(xué)畫編。卷一。山水用墨》:「破墨者,先以淡墨勾定匡廓,匡廓既定,乃分凹凸,形體已成,漸次加濃,令墨氣淹潤常若濕者,復(fù)以焦墨破其界限輪廓,或作疏苔于界處?!?/div>
《國語辭典》:朱頂(朱頂)  拼音:zhū dǐng
動物名。鳥綱燕雀目雀科。分布于中國東北、蒙古等地。體形比麻雀小,頭頂為紅色,背羽是淡褐色,身體灰白而有斑點,食白楊等植物的種子。也稱為「貯點紅」。
《國語辭典》:理氣(理氣)  拼音:lǐ qì
1.調(diào)理呼吸?!段倪x。潘岳。笙賦》:「援鳴笙而將吹,先嗢噦以理氣。」
2.文章的義理與氣勢。明。宋濂〈故灊峰先生府君墓志銘〉:「其學(xué)以圣賢為宗,其文以理氣為主,其行以忠信為本?!?br />3.理與氣,為性理學(xué)用語。理是事物的條理或準(zhǔn)則,氣則是一種極細(xì)微的物質(zhì)?!吨熳诱Z類。卷一。太極天地上》:「天下未有無理之氣,亦未有無氣之理?!砼c氣本無先后之可言。」
4.中醫(yī)上使用有行氣解郁、補(bǔ)中益氣等作用的藥物,來治療氣滯、氣逆、氣虛等病的方法。清。姚衡《寒秀草堂筆記。卷三。賓退雜識》:「螃蟹石七兩,一匣,治肚疼,保心理氣,去毒火?!?br />5.專以星象方位定吉兇的堪輿家稱為「理氣」。
《國語辭典》:性具  拼音:xìng jù
中國佛教天臺宗的基本主張之一。認(rèn)為一切現(xiàn)象是法性本來所具有的。眾生的本性既具有佛的善法,也具菩薩以下九界的惡法。一切都是法性本來具有?!妒T指要鈔。卷下》:「故知他宗極圓秖云性起不云性具,深可思量,又不談性具百界,但論變造諸法,何名無作邪?」也作「本具」、「體具」、「理具」。
《漢語大詞典》:夏盟
(1).古代華夏諸侯國間的結(jié)盟。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晉 主夏盟為 范 氏,其是之謂乎?” 杜預(yù) 注:“ 晉 為諸夏盟主。”
(2).泛指 中國 境內(nèi)的結(jié)盟。 宋 文天祥 《平原》詩:“公家兄弟奮戈起,一十七郡連夏盟。”
《漢語大詞典》:內(nèi)平
(1).謂中國境內(nèi)各諸侯國和平安定。左傳·文公十八年:“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nèi)平外成?!?杜預(yù) 注:“內(nèi),諸夏;外,夷狄?!?br />(2).謂平定內(nèi)部,使安靜無事。《公羊傳·成公十六年》:“ 公子 喜時 者仁人也,內(nèi)平其國而待之?!?何休 注:“和平其臣民,令專心于負(fù)芻?!?br />(3).星官名。屬星宿,共四星,今屬小獅座。晉書·天文志上:“爟北四星曰內(nèi)平,平罪之官,明刑罰?!?/div>
《漢語大詞典》:道器
(1).語本易·繫辭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器為 中國 哲學(xué)的一對基本范疇。道是無形的,含有規(guī)律和準(zhǔn)則的意義;器是有形象的,指具體事物或名物制度。道器關(guān)系實即抽象道理與具體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問題。
(2).通權(quán)達(dá)變與拘泥古板。 隋 王通 中說·周公:“ 溫彥博 問:‘ 嵇康 、 阮籍 何人也?’子曰:‘古之名理者,而不能窮也?!唬骸沃^也?’子曰:‘道不足而器有餘。’曰:‘敢問道器?’子曰:‘通變之謂道,執(zhí)方之謂器?!?br />(3).儒家經(jīng)典的要義及各儒家流派對經(jīng)典要義的詮釋。 元 虞集 《鶴山書院記》:“於是傳注之所存者,其舛譌牴牾之相承,既無以明辨其非是,而名物度數(shù)之幸在者,又不察其本原,誠使有為於世,何以徵圣人制作之意,而為因革損益之器哉! 魏氏 又有憂於此也,故其致知之日,加意於儀禮、《周官》、大小《戴》之記,及取諸經(jīng)注疏正義之文,據(jù)事別類而録之,謂之《九經(jīng)要義》。其志將以見夫道器之不離,而有以正其臆説聚訟之惑世。”
(4).謂大器。 清 王夫之 《牧石先生暨吳太恭人合祔墓表》:“于童年,小有過失, 少峯公 責(zé)譴門外,永夕下鑰,時當(dāng)除夕,風(fēng)雪凄迷。先考私從隙道掖令歸寢。先生引咎自責(zé),必遵庭命。翼日元旦, 少峯公 方啟扉焚香,先生怡顏長跽。 少峯公 且喜且泣,稱其允為道器?!?br />(5).指精神及物質(zhì)文明。 梁啟超 《新民說》十一:“言文分而人智局也,文字為發(fā)明道器第一要件。其繁簡難易,常與民族文明程度之高下為比例差?!?/div>
《國語辭典》:泰一  拼音:tài yī
天帝,天神中最尊貴者。《史記。卷二七。天官書》唐。張守節(jié)。正義:「泰一,天帝之別名也?!?/div>
《漢語大詞典》:縣委(縣委)
(1).中國共產(chǎn)黨縣一級委員會的簡稱。 毛澤東 《把農(nóng)業(yè)互助合作當(dāng)作一件大事去做》:“茲將關(guān)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互助合作的決議草案一件發(fā)給你們,請印發(fā)到縣委和區(qū)委。” 柳青 《狠透鐵》:“ 高書記 立刻寫了封報告,派人送到縣委去?!?br />(2).指中國共產(chǎn)黨縣一級委員會的負(fù)責(zé)干部。 毛澤東 《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四:“縣委以上的干部有幾十萬,國家的命運就掌握在他們手里?!?/div>
《國語辭典》:漢學(xué)(漢學(xué))  拼音:hàn xué
1.漢代學(xué)者研究經(jīng)書,注重考據(jù),故后世稱樸學(xué)、考據(jù)之學(xué)、訓(xùn)詁之學(xué)為「漢學(xué)」。與宋代義理之學(xué)「宋學(xué)」相對稱。
2.外國人稱有關(guān)中國的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等方面的學(xué)問為「漢學(xué)」。
《國語辭典》:中餐  拼音:zhōng cān
1.午飯。唐。卿云 秋日江居閒詠詩:「檢方醫(yī)故疾,挑薺備中餐?!?br />2.中式的飯菜。別于西餐而言。如:「中餐西吃」、「今天晚上想吃中餐還是西餐?」
《國語辭典》:行筆(行筆)  拼音:xíng bǐ
1.寫毛筆字時的用筆方法。指筆鋒在紙上的運轉(zhuǎn)動作。
2.作文章。宋。邵雍 無苦吟:「行筆因調(diào)性,成詩為寫心。」
《國語辭典》:行文  拼音:xíng wén
1.推行文治教化。《史記。五五。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復(fù)用兵乎?」《漢書。卷八一??锖鈧鳌罚骸纲任湫形模瑢⒂忍朴葜?,絕殷周之衰也。」
2.作文。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三。詞曲部。格局》:「繩墨不改,斧斤自若,而工師之奇巧出焉,行文之道,亦若是也?!?br />3.官廳的公文往來?!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笗r常有人傳說,朝廷行文到浙江布政司,要徵聘王冕出來做官?!埂段拿餍∈贰返谝换兀骸庚R巧這年春天,正逢歲試,行文下去,各學(xué)教官傳齊廩生,攜帶門斗,知會了文武童生,齊向府中進(jìn)發(f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