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045,分70頁顯示  上一頁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東夏
侈靡
夷人
周原
呼號
中岳
波斯
猾夏
天元
裁決
李靖
清明節(jié)
華人
中士
道契
《漢語大詞典》:東夏(東夏)
(1).古代泛指 中國 東部。書·微子之命:“上帝時歆,下民祗協,庸建爾于上公,尹茲東夏?!?孔 傳:“正此東方華夏之國。 宋 在京師東?!?span id="sk0r395" class="book">《后漢書·吳祐傳》:“ 祐 每行園,常聞諷誦之音,奇而厚之,亦與為友,卒成儒宗,知名東夏?!?span id="jgor4h1" class="book">《周書·武帝紀下》:“東夏既平,王道初被, 齊 氏弊政,餘風未殄。” 清 侯方域 《贈倪滎陽序》:“友人 王君 侯服 者,東夏豪杰之士也。”
(2). 金 元 之際的國名。 金宣宗 時, 蒲鮮萬奴 據 遼東 自立,國號 大真 ,歷史上亦稱 東真 。后降 元 ;復叛,稱 東夏 。 元太宗 時滅于 元 。參閱元史·太祖紀《太宗紀》。
《國語辭典》:侈靡  拼音:chǐ mǐ
奢侈淫靡。《戰(zhàn)國策。楚策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足下不稱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夢以為高,奢言淫樂而顯侈靡,竊為足下不取也?!?/div>
分類:侈靡奢華
《國語辭典》:夷人  拼音:yí rén
舊時對外國人的稱呼?!段饔斡洝返谌鸹兀骸改前嗖恐衼y拜的是個夷人,是那里來的?拿上來!」
《國語辭典》:周原  拼音:zhōu yuán
地名。位于岐山南(今陜西省歧山縣),為周朝的發(fā)祥地?!妒酚洝>硭?。周本紀》唐。張守節(jié)。正義:「因太王所居周原,因號曰周?!?/div>
《國語辭典》:呼號(呼號)  拼音:hū hào
1.廣播用語,通常為電臺名稱的西文代號。
2.以一組字母、數字、或任何文字及發(fā)音詞的組合,用以識別一個通信設施、指揮所、機關、或部隊者,稱為「呼號」。其主要用途為建立及保持通信。如未賦有呼號者,得使用地址組代替呼號。
《國語辭典》:中岳(中嶽)  拼音:zhōng yuè
位于河南省登封縣北的嵩山。參見「嵩山」條。
《國語辭典》:波斯  拼音:bō sī
1.國名。(Persia)今伊朗的舊名,在亞洲西部。參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條。
2.燭工、燭商所供奉的行神。相傳波斯原為一貧苦樵夫,伐樹時,偶然間砍倒一棵樹,見樹皮上有白脂,進貢于禹,后制為蠟燭,遂被奉為行神。
《國語辭典》:猾夏  拼音:huá xià
侵擾華夏、中國。《書經。舜典》:「蠻夷猾夏,寇賊奸宄?!?/div>
《漢語大詞典》:天元
(1).謂歲時運行之理。史記·歷書:“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順承厥意。” 司馬貞 索隱:“言王者易姓而興,必當推本天之元氣行運所在,以定正朔,以承天意,故云承順厥意?!?br />(2). 周 歷建子,以今農歷十一月為正月。后世以 周 歷得天之正道,謂之“天元”。后漢書·陳寵傳:“夫冬至之節(jié),陽氣始萌,故十一月有蘭、射干、蕓、荔之應。《時令》曰:‘諸生蕩,安形體。’天以為正, 周 以為春…… 周 以天元, 殷 以地元, 夏 以人元?!?br />(3).算法名。本古代九章方程,相當于今代數中的一元方程式。 宋 秦九韶 《數書九章》、 元 李治 測圓海鏡、益古演段、 朱世杰 《四元玉鑒》,都運用了這種算法。
(4).謂至高無上。后漢書·陳忠傳:“臣愿明主嚴天元之尊,正乾剛之位?!?br />(5).圍棋術語。指棋盤最中心之交叉點。
(6). 日本 最高級圍棋手的榮譽稱號。現 中國 亦有此稱號,始于1987年。
《國語辭典》:裁決(裁決)  拼音:cái jué
1.經考慮而判定?!缎挛宕贰>砣?。漢臣傳。蘇逢吉傳》:「隨事裁決,出其意見,是故漢世尤無法度?!?br />2.行政官署依據法令對于具有違法事實的人,科以一定處罰。如:「送交通事件裁決所裁決?!?/div>
《國語辭典》:裁定  拼音:cái dìng
為裁判的一種形式,指審判機關對于訴訟程序和特定實體爭議問題所作的決定。
《國語辭典》:李靖  拼音:lǐ jìng
1.人名。(西元571~649)字藥師,京兆三原人。唐代開國名將,文武雙全。平吳,破突厥,定吐谷渾。拓地自陰山起,北至大漠,功業(yè)極偉,封衛(wèi)國公,卒謚景武。后人錄其論兵語為李衛(wèi)公問對。后世小說戲曲中將李靖與虬髯客、紅拂女合稱為「風塵三俠」。
2.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相傳由佛教四大天王中,北方多聞天王分化出來。參見「托塔李天王」條。
《國語辭典》:清明節(jié)(清明節(jié))  拼音:qīng míng jié
中國傳統節(jié)日。國歷四月五日。清明原是節(jié)氣的名稱,后來因與與寒食節(jié)相近,漸成為紀念祖先和祭祖、掃墓的節(jié)日。西元一九三五年國民政府定清明節(jié)為民族掃墓節(jié)。又因距冬至日約一百零六天,故稱為「百六」。也稱為「民族掃墓節(jié)」、「掃墓節(jié)」。
《國語辭典》:華人(華人)  拼音:huá rén
1.中華民族后裔的泛稱。
2.特指旅居海外的華裔人士。如:「華人遍布世界?!?/div>
《國語辭典》:中士  拼音:zhōng shì
1.中等的人?!独献印返谒囊徽拢骸钢惺柯劦溃舸嫒敉??!?br />2.職官名。祿位在上士之下,下士之上。《孟子。萬章下》:「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br />3.現行軍士階級之一。位次高于下士,低于上士。
4.佛教用語。三士之一。指追求個人解脫的小乘人。
《國語辭典》:道契  拼音:dào qì
1.以道相結交。晉。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至于體分冥固,道契不墜,風美所扇,訓革千載?!?br />2.外國人在租界中所得永久借地權的憑證。原由海關道發(fā)給,故稱為「道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