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7
詞典
1
分類詞匯
8
佛典
8
共17,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詞典
中品
分類詞匯
上仙
三曲
中科
茶寮
中駟
劣種
忠圣
美利奴羊毛
佛類詞典
中品
中品上生
中品中生
中品下生
五十四珠為中品
中品親
《漢語大詞典》:
中品
中等;中等品級。 南朝 梁
鐘嶸
《
詩品·晉司空張華
》
:“今置之中品,疑弱,處之下科,恨少,在 季 孟 之間耳?!?北齊
顏之推
《
顏氏家訓·止足
》
:“仕宦稱泰,不過處在中品,前望五十人,后顧五十人,足以免恥辱,無傾危也。” 清
吳偉業(yè)
《詠史》
詩:“薄祿從下僚,末俗居中品?!?/div>
分類:
中品
中等
品級
《國語辭典》:
上仙
拼音:
shàng xiān
1.升天為仙人?!肚f子。天地》:「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鄉(xiāng)?!?br />2.天上的神仙。唐。
司空曙
〈
題玉真觀公主山池院
〉詩:「唯馀古桃樹,傳是上仙栽?!固?。
徐凝
和嵩陽客月夜憶上清人
詩:「獨夜嵩陽憶上仙,月明三十六峰前。」
3.道家將仙人分為九個等級,第一等仙人稱為「上仙」。見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三。道教三洞宗元篇》。
分類:
道家
死
天上
成仙
上仙
家所
升天
婉詞
神仙
登仙
后死
天成
仙人
九等
帝王
中品
品級
第一等
《漢語大詞典》:
三曲
(1).古喪禮的一種哀聲。謂一舉聲而三折。
《
禮記·間傳
》
:“斬縗之哭,若往而不反;齊縗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小功緦麻,哀容可也。此哀之發(fā)於聲音者也。” 鄭玄 注:“三曲,一舉聲而三折也?!?br />(2). 唐 長安 城北 平康里 之歌妓聚居區(qū),分一曲、二曲、中曲,合稱三曲。見 唐
孫棨
《北里志·海論三曲中事》
。 宋 金盈之
《
醉翁談錄·平康巷陌記·平康總序
》
:“多有游惰者於三曲中而為諸媼所養(yǎng),俗呼為廟客。”
(3).酒名。曲酒中品級最低的一種。 克非
《春潮急》
四三:“﹝ 李春山 ﹞因為心里分外高興,便不想馬上回去,到酒店要了四兩三曲,慢慢喝著?!?/div>
分類:
酒名
喪禮
長安
中品
品級
哀聲
一舉
歌妓
聚居
一曲
二曲
《漢語大詞典》:
中科
猶中品,中等。
《周書·蘇綽傳》
:“今之宰守,當勤於中科,而慕其上善。如在下條,則刑所不赦?!?br />(1).合格。
《
晉書·孔坦傳
》
:“至是,帝申明舊制,皆令試經(jīng),有不中科,刺史、太守免官?!?br />(2).科舉考試中選。 唐
韓愈
《贈張童子序》
:“始自縣考試,定其可舉者,然后升于州若府,其不能中科者,不與是數(shù)焉?!?宋 王儻
《
唐語林·文學
》
:“ 張維 、 皇甫川 、 郭鄩 、 劉庭輝 ,以古風著;雖然,皆不中科?!?/div>
分類:
中品
中等
科舉考試
合格
中選
《漢語大詞典》:
茶寮
(1).寺中品茶小齋。 明
楊慎
《藝林伐山·茶寮》
:“僧寺茗所曰茶寮。寮,小窗也?!?br />(2).茶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訪翠》
:“一帶板橋長。閒指點、茶寮酒舫。”
《花月痕》
第六回:“俯瞰柳陰中,漁莊稻舍,酒肆茶寮,宛如天然圖畫?!?郁達夫
《病間日記》
:“和他們出去訪同鄉(xiāng) 葉君 ,不遇,就和他們?nèi)ケ遍T寶漢茶寮吃飯?!?/div>
分類:
茶館
中品
品茶
《國語辭典》:
中駟(中駟)
拼音:
zhōng sì
1.中等品種的馬?!妒酚?。卷六五。孫子吳起傳》:「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br />2.中品。明。胡震亨《唐音癸簽。卷一○。評匯六》:「秦時明月一絕,發(fā)端句雖奇,而后勁尚屬中駟?!?/div>
分類:
中等
中等的馬
中品
《國語辭典》:
劣種(劣種)
拼音:
liè zhǒng
家畜或作物中品質(zhì)低劣的品種。如:「這些種子都是劣種,在土壤、氣候等皆佳的條件下,還是無法生長。」
分類:
家畜
用作詈詞
詈詞
中品
品質(zhì)
惡劣
低劣
品種
京劇
《漢語大詞典》:
忠圣(忠聖)
指忠臣中品德最高的人。
《
史記·樂毅列傳
》
:“故 紂 負桀暴之累,二子不失忠圣之名?!?span id="po2z4jm" class="book">《
晉書·慕容盛載記
》:“古來君子,皆謂 周公 忠圣。”
分類:
忠臣
中品
品德
人
《漢語大詞典》:
美利奴羊毛
美利奴細毛羊所產(chǎn)的細羊毛。是細羊毛中品質(zhì)最優(yōu)良的一種。品質(zhì)支數(shù)60~80支,強力高,彈性好,手感柔軟,色澤潔白,光澤柔和,具有良好的縮絨性。是精紡、高檔粗紡毛織品的優(yōu)良原料。
分類:
細毛
羊毛
中品
品質(zhì)
最優(yōu)
優(yōu)良
中品
【佛學大辭典】
(雜語)中等之品類。如凈土教有中品往生,密教有中品悉地等。
中品上生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凈土往生九品中之第四。(參見:九品)
九品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九種品類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機,行等,皆分此等九種之品類,謂為九品惑等。而于凈土教亦然。觀無量壽經(jīng)所說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輩。其往生稱為九品之往生,其來迎稱為九品之來迎,其佛稱為九品之彌陀,其往生之土稱為九品之凈土等。凈影謂四地至六地之菩薩,為上品上生之人。初二三地信忍之菩薩,為上品中生之人。種性以上之菩薩,為上品下生之人。又小乘前三果之圣者,為中品上生。見道已前之內(nèi)外二凡,為中品中生。見道已前之世俗凡夫,為中品下生。又下品三生皆為大乘始學之人。未可辨其階降。故唯隨于過之輕重,以分三品。天臺以習種至解行之菩薩,為上品之人,外凡十信已下,為中品之人,今時悠悠之凡夫,為下品之人。嘉祥亦如凈影,謂上上品之無生,為七地,上六品之機,為大小乘之圣人。善導則反之。謂九品悉為凡夫。上品三人,為遇大之凡夫,中品三人,為遇小之凡夫,下品三人,為遇惡之凡夫。以凡夫亦可遂上六品之往生也。其行法及得果,據(jù)觀經(jīng)言之,則上品上生者,發(fā)三心,又慈心不殺,修諸戒行,誦讀大乘方等經(jīng)典,修行六念,往生即時悟無生法忍。上品中生者,雖不必受持誦讀方等經(jīng)典,而必善解義趣,于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往生已后,經(jīng)一小劫,得無生忍。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fā)無上道心,經(jīng)一小劫,住于歡喜地。中品上生者,持五戒八戒等,不造眾惡,即時得阿羅漢道。中品中生者,持一日一夜八戒齋,又持沙彌戒具足戒,威儀無缺,往生即得須陀洹,經(jīng)半劫成阿羅漢。中品下生者,孝養(yǎng)父母,行世之仁慈,命終時,聞阿彌陀佛之本愿及國土之樂事,經(jīng)一小劫成阿羅漢。下品上生者,雖不誹謗方等經(jīng)典,而多造眾惡,無有慚愧,命終時,聞大乘十二部經(jīng)之首題名字,又稱南無阿彌陀佛,除多劫之罪,經(jīng)十小劫入于初地。下品中生者,毀犯五戒八戒具足戒,偷僧祇物,不凈說法無有慚愧,命終時,聞阿彌陀佛之十力威德,罪滅往生,經(jīng)六劫而華開,發(fā)無上道心。下品下生者,造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命終時,至心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經(jīng)十二大劫而華開,發(fā)菩提心。是也。蓋此等九品之行法,與觀經(jīng)所說之三福,為開合之異,雖一往配之于各品,而實則各品之行,亦皆通于各品,成九九八十一品,又更成無量無數(shù)品也。又此九品與無量壽經(jīng)所說之三輩,有開合之異說。曇鸞,凈影等,謂三輩九品,全為開合之不同,彼之上輩,即此之上品三生,中輩即中品,下輩即下品云。諸經(jīng)說九品者甚多。
【佛學常見辭匯】
九種的品類,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中品中生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凈土往生九品中之第五。(參見:九品)
九品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九種品類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機,行等,皆分此等九種之品類,謂為九品惑等。而于凈土教亦然。觀無量壽經(jīng)所說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輩。其往生稱為九品之往生,其來迎稱為九品之來迎,其佛稱為九品之彌陀,其往生之土稱為九品之凈土等。凈影謂四地至六地之菩薩,為上品上生之人。初二三地信忍之菩薩,為上品中生之人。種性以上之菩薩,為上品下生之人。又小乘前三果之圣者,為中品上生。見道已前之內(nèi)外二凡,為中品中生。見道已前之世俗凡夫,為中品下生。又下品三生皆為大乘始學之人。未可辨其階降。故唯隨于過之輕重,以分三品。天臺以習種至解行之菩薩,為上品之人,外凡十信已下,為中品之人,今時悠悠之凡夫,為下品之人。嘉祥亦如凈影,謂上上品之無生,為七地,上六品之機,為大小乘之圣人。善導則反之。謂九品悉為凡夫。上品三人,為遇大之凡夫,中品三人,為遇小之凡夫,下品三人,為遇惡之凡夫。以凡夫亦可遂上六品之往生也。其行法及得果,據(jù)觀經(jīng)言之,則上品上生者,發(fā)三心,又慈心不殺,修諸戒行,誦讀大乘方等經(jīng)典,修行六念,往生即時悟無生法忍。上品中生者,雖不必受持誦讀方等經(jīng)典,而必善解義趣,于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往生已后,經(jīng)一小劫,得無生忍。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fā)無上道心,經(jīng)一小劫,住于歡喜地。中品上生者,持五戒八戒等,不造眾惡,即時得阿羅漢道。中品中生者,持一日一夜八戒齋,又持沙彌戒具足戒,威儀無缺,往生即得須陀洹,經(jīng)半劫成阿羅漢。中品下生者,孝養(yǎng)父母,行世之仁慈,命終時,聞阿彌陀佛之本愿及國土之樂事,經(jīng)一小劫成阿羅漢。下品上生者,雖不誹謗方等經(jīng)典,而多造眾惡,無有慚愧,命終時,聞大乘十二部經(jīng)之首題名字,又稱南無阿彌陀佛,除多劫之罪,經(jīng)十小劫入于初地。下品中生者,毀犯五戒八戒具足戒,偷僧祇物,不凈說法無有慚愧,命終時,聞阿彌陀佛之十力威德,罪滅往生,經(jīng)六劫而華開,發(fā)無上道心。下品下生者,造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命終時,至心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經(jīng)十二大劫而華開,發(fā)菩提心。是也。蓋此等九品之行法,與觀經(jīng)所說之三福,為開合之異,雖一往配之于各品,而實則各品之行,亦皆通于各品,成九九八十一品,又更成無量無數(shù)品也。又此九品與無量壽經(jīng)所說之三輩,有開合之異說。曇鸞,凈影等,謂三輩九品,全為開合之不同,彼之上輩,即此之上品三生,中輩即中品,下輩即下品云。諸經(jīng)說九品者甚多。
【佛學常見辭匯】
九種的品類,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中品下生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凈土往生九品中之第六。(參見:九品)
九品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九種品類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機,行等,皆分此等九種之品類,謂為九品惑等。而于凈土教亦然。觀無量壽經(jīng)所說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輩。其往生稱為九品之往生,其來迎稱為九品之來迎,其佛稱為九品之彌陀,其往生之土稱為九品之凈土等。凈影謂四地至六地之菩薩,為上品上生之人。初二三地信忍之菩薩,為上品中生之人。種性以上之菩薩,為上品下生之人。又小乘前三果之圣者,為中品上生。見道已前之內(nèi)外二凡,為中品中生。見道已前之世俗凡夫,為中品下生。又下品三生皆為大乘始學之人。未可辨其階降。故唯隨于過之輕重,以分三品。天臺以習種至解行之菩薩,為上品之人,外凡十信已下,為中品之人,今時悠悠之凡夫,為下品之人。嘉祥亦如凈影,謂上上品之無生,為七地,上六品之機,為大小乘之圣人。善導則反之。謂九品悉為凡夫。上品三人,為遇大之凡夫,中品三人,為遇小之凡夫,下品三人,為遇惡之凡夫。以凡夫亦可遂上六品之往生也。其行法及得果,據(jù)觀經(jīng)言之,則上品上生者,發(fā)三心,又慈心不殺,修諸戒行,誦讀大乘方等經(jīng)典,修行六念,往生即時悟無生法忍。上品中生者,雖不必受持誦讀方等經(jīng)典,而必善解義趣,于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往生已后,經(jīng)一小劫,得無生忍。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fā)無上道心,經(jīng)一小劫,住于歡喜地。中品上生者,持五戒八戒等,不造眾惡,即時得阿羅漢道。中品中生者,持一日一夜八戒齋,又持沙彌戒具足戒,威儀無缺,往生即得須陀洹,經(jīng)半劫成阿羅漢。中品下生者,孝養(yǎng)父母,行世之仁慈,命終時,聞阿彌陀佛之本愿及國土之樂事,經(jīng)一小劫成阿羅漢。下品上生者,雖不誹謗方等經(jīng)典,而多造眾惡,無有慚愧,命終時,聞大乘十二部經(jīng)之首題名字,又稱南無阿彌陀佛,除多劫之罪,經(jīng)十小劫入于初地。下品中生者,毀犯五戒八戒具足戒,偷僧祇物,不凈說法無有慚愧,命終時,聞阿彌陀佛之十力威德,罪滅往生,經(jīng)六劫而華開,發(fā)無上道心。下品下生者,造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命終時,至心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經(jīng)十二大劫而華開,發(fā)菩提心。是也。蓋此等九品之行法,與觀經(jīng)所說之三福,為開合之異,雖一往配之于各品,而實則各品之行,亦皆通于各品,成九九八十一品,又更成無量無數(shù)品也。又此九品與無量壽經(jīng)所說之三輩,有開合之異說。曇鸞,凈影等,謂三輩九品,全為開合之不同,彼之上輩,即此之上品三生,中輩即中品,下輩即下品云。諸經(jīng)說九品者甚多。
【佛學常見辭匯】
九種的品類,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五十四珠為中品
【三藏法數(shù)】
此珠為中品者,以其數(shù)又次于前。若持以念佛名號,則功德利益為中品也。若以木槵、蓮子、水晶、菩提子為者,其持掐所得之福亦如前也。
中品親
【三藏法數(shù)】
中品親謂己之兄弟姊妹也。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