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鹓閣(鵷閣)
中書省的別稱。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麟圖緝諡,定榮辱於三泉;鵷閣裁書,考薰蕕於四部?!迸f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徐彥伯》:“ 徐彥伯 為文,多變易求新,以鳳閣為鵷閣,龍門為虬戶?!?清 周亮工 《壽青溪三老序》:“君今齒方壯,自茲以往,宜其遐福蘭臺鵷閣,玉璽金鉤?!?/div>
分類:中書省
《漢語大詞典》:鹓禁(鵷禁)
指中書省。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佛對 坡 介] 子瞻 既已深居鵷禁,因何反謫熊車?[ 坡 ]緣中讒言,故投荒裔。”按, 蘇軾 在知 杭州 前為翰林院學(xué)士知制誥。
《漢語大詞典》:鴛省(鴛?。?/div>
指中書省。 魏 、 晉 、 南北朝 時設(shè)中書省于禁苑,掌機(jī)要, 唐 因之。 唐 黃滔 《南海韋尚書啟》:“朝廷不欲止于鴛省,便入鳳池?!?/div>
《國語辭典》:中書(中書)  拼音:zhōng shū
1.宮中所藏的書籍?!稘h書。卷八八。儒林傳??装矅鴤鳌罚骸赋傻蹠r求其古文者,霸以能為百兩徵,以中書校之,非是?!埂逗鬂h書。卷六四。盧植傳》:「并在東觀校中書五經(jīng)記傳,補(bǔ)續(xù)漢記。」
2.中書令的簡稱。參見「中書令」條。
3.中書舍人的簡稱。參見「中書舍人」條。
4.中書省的簡稱。參見「中書省」條。
5.宋代的政事堂。宋。葉少蘊(yùn)《石林詩話。卷中》:「文潞公在樞府,嘗一日過中書,與荊公行至題下,特遲留誦詩?!?/div>
《國語辭典》:中書君(中書君)  拼音:zhōng shū jūn
唐韓愈《毛穎傳》的虛構(gòu)人物。毛穎居中山為蒙恬所擒,獻(xiàn)于秦皇,秦皇封之于管城,后累拜為中書令,與上親狎,上呼之為「中書君」。見唐。韓愈《毛穎傳》。后用來指毛筆。宋。蘇軾自笑〉詩:「多謝中書君,伴我此幽棲?!埂队讓W(xué)瓊林。卷三。宮室類》:「管城子、中書君,悉為筆號?!?/div>
《國語辭典》:三省  拼音:sān xǐng
以三事省察,泛指詳察己身過失?!墩撜Z。學(xué)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明。無名氏《貧富興衰記。楔子》:「吾日三省朝聞道,自古寒儒陋巷居?!?/div>
《漢語大詞典》:兩地(兩地)
(1).兩處;兩個地方。 南朝 梁 何遜 《與胡興安夜別詩》:“念此一筵笑,分為兩地愁?!?唐 元稹 《齊煚饒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俾分兩地之憂,佇聽二天之諺?!?span id="km10jq1"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想我 何玉鳳 遇見這位 安伯父 ,兩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見‘不求人’的這句話斷説不起。” 魯迅 許廣平 有《兩地書》。如:他們分居兩地多年了。
(2).猶兩府。借指中書省、樞密院。 宋 無名氏 《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子京兩地》:“ 宋子京 在 蜀 有詩三百篇,名曰《猥藁》。常吟曰:‘碧云自有三年信,明月長為兩地愁。’以公之才望,竟不登兩地,愁憤而薨,人以為此詩之讖也?!?宋 范仲淹 《答手詔條陳十事》:“ 范仲淹 、 富弼 皆在兩地,所宜盡心,為國家諸事建明,不得顧避。”
《國語辭典》:紫微  拼音:zǐ wéi
三垣之一。包含以北極星為中心的天區(qū),不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終年可見,所以包含對星占最重要的星官。宋。王應(yīng)麟《小學(xué)紺珠。卷一。天道類》:「上垣太微十星,中垣紫微十五星,下垣天市二十二星。」也稱為「紫宮」。
《漢語大詞典》:紫微垣
星官名,三垣之一。 中國 古代為認(rèn)識星辰和觀測天象,把若干顆恒星多少不等地組合起來,一組稱一個星官。眾星官中,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和二十八宿占有重要地位。紫微垣有星15顆,分兩列,以北極為中樞,成屏藩狀。見 唐 丹元子 《步天歌》。史記·天官書中亦有與之相當(dāng)?shù)男枪伲┟Q、星數(shù)不同。宋史·天文志二:“紫微垣東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北,左右環(huán)列,翊衛(wèi)之象也。一曰大帝之坐,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div>
《國語辭典》:書院(書院)  拼音:shū yuàn
舊時私人教學(xué)讀書的場所。唐明皇置麗正書院,集文學(xué)之士,為中國書院設(shè)置之始,此后盛行于宋、明?!段宕菲皆?。漢史。卷上》:「慕容三郎是個有田產(chǎn)的人,未免請先生在書院教導(dǎo)義男劉知遠(yuǎn)讀習(xí)經(jīng)書?!埂度龂萘x》第二○回:「晨起,復(fù)至?xí)褐?,將詔再三觀看,無計可施。」
《國語辭典》:二府  拼音:èr fǔ
1.宋時因中書省、樞密院分掌文武二權(quán),故稱為「二府」。
2.明、清時俗稱各府同知為「二府」?!度辶滞馐贰返诙寤兀骸肝以诎矕|做了二年,又到四川做了一任知州,轉(zhuǎn)了個二府,今年才升到這里。」
《國語辭典》:臺?。ㄅ_?。 ?span id="cadliuw" class='label'>拼音:tái shěng
1.漢時尚書的稱呼。
2.唐時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的總稱。唐。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使子厚在臺省時,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馬刺史時,亦自不斥?!?br />3.臺灣省政府功能業(yè)務(wù)與組織調(diào)整前的縮稱。參見「臺灣省」條。
《國語辭典》:內(nèi)史(內(nèi)史)  拼音:nèi shǐ
職官名:(1)周禮春官之屬,掌爵、祿、廢、置、殺、生、予、奪之法;隋代改中書內(nèi)史令。民國初年,總統(tǒng)府亦嘗設(shè)內(nèi)史,掌函牘。(2)秦時設(shè)置,治理京師之地。漢官亦承此制。《史記。卷八八。蒙恬列傳》:「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為秦將,攻齊,大破之,拜為內(nèi)史?!埂稘h書。卷一九上。百官公卿表》:「內(nèi)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師。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內(nèi)史?!?3)漢代稱諸侯之官,掌治國人?!妒酚洝>硪欢?。儒林傳。申公傳》:「周霸至膠西內(nèi)史,夏寬至城陽內(nèi)史?!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祝盟》:「又漢代山陵,哀策流文,周喪盛姬,內(nèi)史執(zhí)策。」
《國語辭典》:龍池(龍池)  拼音:lóng chí
1.湖泊名:(1)在四川省宜賓縣西南。(2)在陜西省西安市東南。
2.琴的底孔。上曰龍池,下曰鳳池。
《國語辭典》:鳳閣(鳳閣)  拼音:fèng gé
1.綺麗的樓閣。南朝梁。江淹齊王謝冕旒諸法物表〉:「鳳閣因此而神,瓊都由茲而麗。」
2.唐代中書省的別名。參見「中書省」條。
《漢語大詞典》:中秘(中祕)
亦作“ 中祕 ”。
(1).中書省和秘書省的合稱。魏書·伊馛傳:“中祕二省,多諸文士?!?明 李東陽 《送張修撰養(yǎng)正擢僉都御史北巡》詩:“共道臺臣出中秘,不比御史尚書郎。”
(2).宮廷珍藏圖書文物之所。 宋 晁補(bǔ)之 《齊州謝到任表》:“歷塵中秘之五資,坐守集仙之四庫?!?金 元好問 《密公寶章小集》詩:“王家書絶畫亦絶,欲與中秘論低昂?!?元 虞集 《題旦景初僉司畫》詩:“ 畢宏 韋偃 出中祕, 營丘 北苑 開縢緘。”
《漢語大詞典》:兩?。▋墒。?/div>
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合稱。為 唐 代最高國務(wù)機(jī)構(gòu)。新唐書·權(quán)德輿傳:“始, 德輿 知制誥,而 徐岱 給事中, 高郢 為舍人。居數(shù)歲, 岱 卒, 郢 知禮部, 德輿 獨直兩省,數(shù)旬一還舍?!?唐 王建 《賀楊巨源博士拜虞部員外》詩:“兩省郎官開道路,九州山澤屬曹司。”資治通鑒·后周世宗顯德四年:“九月,中書舍人 竇儼 上疏……乞令即日宰相於南宮三品、兩省給、舍以上,各舉所知。” 胡三省 注:“兩省,謂中書、門下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