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圓桌武士(圓桌武士)  拼音:yuán zhuō wǔ shì
中世紀英國亞瑟王(King Arthur)與騎士,常以圓桌舉行會議,共商國家大事,故稱這些騎士為「圓桌武士」。圓桌武士常行俠仗義,后世因此流傳了許多浪漫愛情故事與英勇冒險事跡。
《國語辭典》:吟游詩人(吟游詩人)  拼音:yín yóu shī rén
西方中世紀末期一種流浪詩人吟唱詩歌、彈奏豎琴的傳統(tǒng)。上自貴族王公,下至販夫走卒,皆以欣賞為樂。
《國語辭典》:阿奎那  拼音:ā kuí nà
Thomas Aquinas
人名。(西元1225~1274)中世紀的神學家及哲學家。生于義大利的羅加薩加貴族家庭。一生以維護教理而努力,首次用亞里斯多德哲學的方法,以哲學方式論辯上帝的存在、上帝的性質與一般行為。討論人類知性的能力與極限及善惡問題,以及人性如何透過耶穌基督與神性相合。著作極多,最重要的是《哲學大全》和《神學大全》。是士林哲學集大成者,被天主教會封為天使博士。
《國語辭典》:基爾特(基爾特)  拼音:jī ěr tè
歐洲中世紀時,工匠或商人依據(jù)行業(yè),為了互相幫助、保護,以及壟斷工藝技術所形成的一種協(xié)會,后來逐漸成為職業(yè)獨占團體,也就是公會,如商人公會、手工業(yè)公會等,此制度于產(chǎn)業(yè)革命后衰落。基爾特經(jīng)常被視為現(xiàn)代同業(yè)公會的前身,其目的與功能包括調(diào)解同行貿(mào)易利益的沖突、議定共同遵守的規(guī)范,以及建立與維護行業(yè)形象?;鶢柼刈h定行規(guī)的公共聚會場所與聚落,也常成為早期大學與城市的雛形,如牛津、佛羅倫斯、倫敦等。為guild的音譯。
《國語辭典》:奧坎(奧坎)  拼音:ào kǎn
William Occam
人名。(西元1285~1349)英國哲學家,為中世紀最著名的唯名論者。認為世界上所有的存在皆是個別的、單獨的,而沒有共相存在。為近代科學經(jīng)驗思想的先導。著有《邏輯大全》、《物理學節(jié)釋》等書。
《國語辭典》:奧古斯丁(奧古斯?。 ?span id="k3zjrra" class='label'>拼音:ào gǔ sī dīng
Aurelius Augustinus
人名。(西元354~430)非洲迦太基人,中世紀教會哲學的鼻祖。曾綜合希臘哲學與希伯來宗教信仰,用辯證方式表達教會中信仰的奧秘。著有《懺悔錄》、《上帝之城》、《基督教教義》等書。
《國語辭典》:魯特琴(魯特琴)  拼音:lǔ tè qín
樂器名,彈撥樂器。主要指中世紀到巴洛克時期在歐洲使用的一類古樂器之總稱。為英語Lute的音譯。其構造面平背駝,形似被剖成兩半的西洋梨,琴弦由四條到二十條不等。西元十四到十七世紀間相當流行。后世的梨形樂器如曼陀鈴等,均屬魯特琴類。
《國語辭典》:羅賓漢(羅賓漢)  拼音:luó bīn hàn
Robin Hood
中世紀英國民間故事中的傳奇英雄。羅賓漢原為貴族,后因犯法而逃亡到諾丁漢森林,轉而嘯聚其他綠林豪強,從事劫富濟貧的俠盜活動。其替天行道,濟弱鋤奸的行誼,不僅為時人津津樂道,更成為后代口傳文學中的典型。
《國語辭典》:加巴拉  拼音:jiā bā lā
中世紀猶太宗教哲學的一派,主張對宗教經(jīng)典作神秘的解釋。其哲學結合東方神話及希臘思想而成,流傳于歐洲各地。后泛指神秘的教義、魔法。
《國語辭典》:天動說(天動說)  拼音:tiān dòng shuō
中世紀前許多人相信地球靜止在宇宙中心,而太陽、行星及其他天體環(huán)繞在地球周圍運轉。此說是與地動說相對立的宇宙觀。也稱為「地球中心說」。
《漢語大詞典》:煩瑣哲學(煩瑣哲學)
(1). 歐洲 中世紀在學院中講授的以解釋天主教教義為內(nèi)容的哲學,實際上是一種神學體系。由于采用煩瑣的抽象推理的方法,所以稱為“煩瑣哲學”。
(2).指羅列表面現(xiàn)象,拼湊枯燥條文,使人得不到要領的作風和文風。
《漢語大詞典》:阿爾汗布拉宮
又稱“紅宮”。中世紀摩爾人統(tǒng)治者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那達王國的宮殿。建于1354-1391年。位于地勢險要的山頭上。四周圍墻用紅色石塊砌筑。沿墻筑有或高或低方塔,墻內(nèi)有許多院落,其中獅子院以其輕巧的券廊和雕有十二只獅子簇擁著的噴泉著稱。整座宮殿的建筑風格富麗精致。
《漢語大詞典》:莫斯科公國
中世紀俄羅斯的封建國家。公元13世紀末以莫斯科(建于1147年)為中心形成。1328年伊凡一世獲得“大公”稱號后,改稱“莫斯科大公國”。1480年伊凡三世時結束蒙古人的統(tǒng)治,1485年采用“全羅斯大公”的稱號。1521年完成俄羅斯國家的統(tǒng)一。1547年伊凡四世稱“沙皇”。后領土不斷擴張,1721年彼得一世稱皇帝,國名也改為“俄羅斯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