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前項(前項)  拼音:qián xiàng
1.法律上指法律條文的分項。如第一項相對于第二項而言稱為前項,馀類推。
2.數(shù)學上稱比的第一項、比例式的第一項及第三項,如3:1中的3,a:b=c:d中的a、c。
《漢語大詞典》:前向(前嚮)
(1).亦作“ 前鄉(xiāng) ”。朝著前面。漢書·五行志下之上:“ 長安 女子有生兒,兩頭異頸俱相鄉(xiāng),四臂共匈(胸)俱前鄉(xiāng)。”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yǎng)牛馬驢騾:“腹下欲平,有‘八’字;腹下毛,欲前向?!?br />(2).亦作“ 前項 ”、“ 前嚮 ”。前些天,前些時候。《水滸傳》第二六回:“士兵道:‘都頭恁地忘了?前項他也曾來與都頭作慶,他家只在 獅子街 巷內住?!?span id="n33zjzb" class="book">《醒世姻緣傳》第三一回:“十來個學生,都只有十一二歲,半月里不見了三個……那人搜了一搜,他的兒子的衣裳鞋襪,并前嚮不見的那三四個的衣裳,都盡數(shù)搜出?!?丁玲 《母親》三:“前向還有人到縣里講,說四處有人想造反?!?/div>
《國語辭典》:指數(shù)(指數(shù))  拼音:zhǐ shù
1.數(shù)學中為表示自乘若干次,在該數(shù)的右上角以小字書明次數(shù),此小字稱為「指數(shù)」。如㎡中的2,即為m的指數(shù)。
2.為表示某種經(jīng)濟現(xiàn)象的變化,以某個時期的數(shù)值為基數(shù),而以另一個時期的數(shù)值折合基數(shù)百分之幾所得的值稱為「指數(shù)」。如「生產指數(shù)」、「物價指數(shù)」。表示多種現(xiàn)象平均數(shù)相對變動的比值。也稱為「指數(shù)」。
《漢語大詞典》:五位
(1).謂天數(shù)五和地數(shù)五。前者為奇數(shù),一、三、五、七、九;后者為偶數(shù),二、四、六、八、十。《易·繫辭上》:“天數(shù)五,地數(shù)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韓康伯 注:“天地之數(shù)各五,五數(shù)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 高亨 注:“天數(shù)一、三、五、七、九,五位奇數(shù)相加,其和數(shù)為二十五。地數(shù)二、四、六、八、十,五位偶數(shù)相加,其和數(shù)為三十?!?br />(2).指歲、月、日、星、辰。國語·周語下:“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韋昭 注:“五位,歲、月、日、星、辰也。”
(3).謂五行。尚書大傳卷二:“維五位復建,辟厥沴?!?鄭玄 注:“君失五事,則五行相沴,違其位。復立之者,當明其吉兇變異?!?span id="5nxppn5" class="book">《漢書·五行志上》:“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span id="3hvvjpp"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七:“三元既立,五行咸具,以五行為五位,三五和合,謂之八會?!眳⒁姟?五行 ”。
(4).猶言五方。《素問·天元紀大論》:“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醫(yī)宗金鑒·運氣要訣·主運歌》:“五運五行御五位,五氣相生順令行?!弊ⅲ骸拔逦徽?,東、南、中、西、北也?!?br />(5).指五方之神。漢書·揚雄傳上:“靈祇既鄉(xiāng),五位時敘?!?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五位,五方之神?!?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538' target='_blank'>《文選·班固〈東都賦〉》:“上帝宴饗,五位時序?!?李善 注:“漢書曰:‘天神之貴者 太一 ,其佐曰五帝?!?span id="zjzzhnt" class="book">《河圖》曰:‘ 蒼帝 神名 靈威仰 , 赤帝 神名 赤熛怒 , 黃帝 神名 含樞紐 , 白帝 神名 白招拒 , 黑帝 神名 汁光紀 ?!?br />(6).九五之位,指帝位。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賦》:“陛下乘五位而出震,迎五帝以郊天?!?明 張居正 《賀冬至表一》:“立天地人之極,而垂衣五位?!眳⒁姟?九五 ”。
(7).土層較深的優(yōu)質土壤。
(8).指侯、大夫、卿、公、辟五種等級。《后漢書·朱穆傳》:“天氣鬱冒,五位四候連失正氣,此互相明也?!?王先謙 集解引 惠棟 曰:“五位,謂侯、大夫、卿、公、辟?!?br />(9).指 宋 時 童貫 等五人為皇帝分工修建的宮室。《宣和遺事》前集:“ 蔡京 欲以宮室媚上,一日,召內侍 童貫 、 楊戩 、 曹詳 、 何訢 、 藍從熙 ,諷以禁中逼窄之狀。五人聽命……既有分地,因各出新意,故號‘五位’。五位既成,樓閣相望?!?br />(10).算術上的第五個數(shù)位。即個十百千萬之萬位。
《國語辭典》:五行  拼音:wǔ xíng
1.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中國古代視為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五者相生相剋,使宇宙萬物運行變化,形成各種現(xiàn)象?!抖Y記。禮運》:「播五行于四時?!固?。孔穎達。正義:「播謂播散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氣于春夏秋冬之時也。」《孔子家語。卷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
2.舊時以人的八字配合五行生剋推算命運。后借指命運。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也是我五行注定,八字安排?!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誰不愿黃金屋?誰不愿千鐘粟?算五行不是這般題目?!?br />3.仁、義、禮、智、信?!盾髯?。非十二子》:「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唐。楊倞。注:「五行,五常,仁、義、禮、智、信是也?!?/div>
《國語辭典》:九五  拼音:jiǔ wǔ
九,陽數(shù),《易經(jīng)》中以?表示。五為卦中自下而上的第五個爻位?!兑捉?jīng)。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句下唐。孔穎達。正義:「言九五,陽氣盛至于天,故云飛龍在天。此自然之象,猶若圣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购笠蛞员扔骶??!杜f唐書。卷一九四。突厥傳上》:「應是聞我國家初有內難,朕又新登九五,將謂不敢拒之?!埂度龂萘x》第六回:「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div>
《國語辭典》:約數(shù)(約數(shù))  拼音:yuē shù
1.數(shù)學上指甲數(shù)可以除盡乙數(shù)時,則甲數(shù)為乙數(shù)的約數(shù)。如5為15的約數(shù)。
2.大約的數(shù)目。如:「這只不過是約數(shù)而已,并沒有仔細算過。」
《漢語大詞典》:當量(當量)
科學技術上指與某標準數(shù)量相對應的某個數(shù)量,如化學當量、熱功當量、核裝置的梯恩梯當量。
《國語辭典》:累進(累進)  拼音:lěi jìn
1.屢次升官。
2.以某一個數(shù)為基數(shù),而按照等比級數(shù)(如2,4,8,16)或等差級數(shù)(如2,
3.5,3,
4.5)遞增。
《國語辭典》:平方  拼音:píng fāng
數(shù)學上某數(shù)自乘的積。如2×2=4=22,故4為2的平方。也稱為「二次冪」、「二次方」。
《國語辭典》:除法  拼音:chú fǎ
數(shù)學上的運算方法之一。稱求甲數(shù)能容乙數(shù)若干倍的方法。甲數(shù)稱被除數(shù),乙數(shù)稱除數(shù)。
《國語辭典》:加法  拼音:jiā fǎ
合并諸數(shù)求其總合的運算方法。
《國語辭典》:后項(後項)  拼音:hòu xiàng
數(shù)學上指相比的兩個數(shù),在比號之前的稱為「前項」,在比號之后的稱為「后項」。如a:b=3:1,則b、1為后項。
《國語辭典》:互質(互質)  拼音:hù zhí
數(shù)學上指兩個數(shù)或多項式,其最大公因數(shù)或公因式為一時,此種情形稱為「互質」。
《國語辭典》:連比(連比)  拼音:lián bǐ
三個以上的數(shù)目連續(xù)相比,稱為「連比」。如1:2:3。
《國語辭典》:方根  拼音:fāng gēn
代數(shù)術中用開方法求得的答數(shù)。通常指平方根而言。
《國語辭典》:和數(shù)(和數(shù))  拼音:hé shù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shù)目加起來的總數(shù)。
《國語辭典》:報數(shù)(報數(shù))  拼音:bào shù
軍隊或學生整隊操練時,從排頭起依序報出數(shù)目,以便計算人數(shù)。如:「班長說:『隊伍排好后,由排頭開始報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