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掃門求見
 
丞相掃門人
 
掃舍人門
  
掃門蹤魏勃
 
長掃朱門
 
埽門士
 
無私斷掃門
 
相門灑掃
 
擁帚掃公門

相關(guān)人物
魏勃


《史記》卷五十二《齊悼惠王世家》
及魏勃少時,欲求見齊相曹參,家貧無以自通,乃常獨早夜埽齊相舍人門外。相舍人怪之,以為物,而伺之,得勃。勃曰:「愿見相君,無因,故為子埽,欲以求見?!褂谑巧崛艘姴?。曹參因以為舍人。一為參御,言事,參以為賢,言之齊悼惠王。悼惠王召見,則拜為內(nèi)史。
《藝文類聚》卷三十五〈人部十九·貧〉~627~
《史記》曰。魏勃少時。欲求見齊相曹參。家貧。無以自通。乃常獨早夜掃齊相門外。相舍人怪而以為物。而伺之。得勃。勃曰。愿見相君無因。故為子掃門。欲求見。于是舍人見勃。曹參因以為舍人。

簡釋

掃門:指賢才貧賤,托身高官顯貴以求發(fā)展。唐王維《重酬苑郎中》:“仙郎有意憐同舍,丞相無私斷掃門?!?/p>


例句

有地先開閣,何人不掃門。 劉長卿 奉和杜相公新移長興宅呈元相公

座非陳子驚,門還魏公掃。 孟浩然 襄陽公宅飲

彈冠如不問,又到掃門時。 李商隱 酬別令狐(一本有八字)補闕

自愧掃門士,誰為乞火人。 杜牧 寄崔鈞

他日朱門恐難掃,沙堤新筑必無塵。 杜荀鶴 獻鄭給事

仙郎有意憐同舍,丞相無私斷掃門。 王維 重酬苑郎中(并序○時為庫部員外)

還來掃門處,猶未報恩時。 耿湋 得潛后書懷上第五相公

回首漢家丞相府,昨來誰得掃重門。 郭震 寄劉校書

悔作掃門事,還吟招隱詩。 錢起 送楊錥歸隱

掃門彼何人,升降不同朝。 顧況 嚴公釣臺作

久留郎署終難遇,空掃相門誰見知。 駱賓王 帝京篇

典故  
吐錦茵
 
丞相茵
 
污車茵
 
相君茵
 
車茵污
  
嘔車茵
 
吐茵吏
 
馭吏吐茵

相關(guān)人物
丙吉


《漢書》卷七十四〈魏相丙吉列傳·丙吉〉~342~
丙吉字少卿,魯國人也。治律令,為魯獄史。積功勞,稍遷至廷尉右監(jiān)。坐法失官,歸為州從事。……吉本起獄法小吏,后學詩、禮,皆通大義。及居相位,上寬大,好禮讓。掾史有罪臧,不稱職,輒予長休告,終無所案驗。客或謂吉曰:「君侯為漢相,奸吏成其私,然無所懲艾?!辜唬骸阜蛞匀邪咐糁?,吾竊陋焉?!购笕舜?,因以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诠賹俎蚴?,務(wù)掩過揚善。吉馭吏耆酒,數(shù)逋蕩,嘗從吉出,醉歐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復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顾觳蝗ヒ?。此馭吏邊郡人,習知邊塞發(fā)命警備事,嘗出,適見驛騎持赤白囊,邊郡發(fā)命書馳來至。馭吏因隨驛騎至公車刺取,知虜入云中、代郡,遽歸府見吉白狀,因曰:「恐虜所入邊郡,二千石長吏有老病不任兵馬者,宜可豫視。」吉善其言,召東曹案邊長吏,瑣科條其人。未已,詔召丞相、御史,問以虜所入郡吏,吉具對。御史大夫卒遽不能詳知,以得譴讓。而吉見謂憂邊思職,馭吏力也。吉乃嘆曰:「士亡不可容,能各有所長。向使丞相不先聞馭吏言,何見勞勉之有?」掾史繇是益賢吉。

簡釋

污車茵:喻指醉后失誤或替人掩蓋過失。唐王維《故太子太師徐公挽歌四首》之三:“從今虛醉飽,無復污車茵?!?/p>


例句

自笑吐茵還酩酊,日斜空從絳衣回。 李郢 奉陪裴相公重陽日游安樂池亭

莫辭倒載吟歸去,看欲東山又吐茵。 段成式 和徐商賀盧員外賜緋(一作和徐相公賀襄陽徐副使加章服)

從今虛醉飽,無復污車茵。 溫庭筠 中書令裴公挽歌詞二首

猶思御朱輅,不惜污車茵。 王維 故太子太師徐公挽歌四首

曾絕朱纓吐錦茵,欲披荒草訪遺塵。 竇牟 奉誠園聞笛園馬侍中故宅

傳觴稱厚德,不問吐車茵。 羊士諤 臘夜對酒

典故
天氣新
  
丞相嗔狂
 
青鳥下紅巾
 
曲江水邊麗人
 
休嗔我近前
 
炙手成熱
 
紅巾鳥飛銜
 

《全唐詩》卷二百一十六〈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畫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案:烏合反?!咳~垂鬢唇【翠微??垂鬢唇】【翠為?葉垂鬢唇】【翠為??垂鬢唇】。背后何所見【身后何所見】,珠壓腰衱穩(wěn)稱身【珠壓腰襻穩(wěn)稱身】【珠壓腰肢穩(wěn)稱身】。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紫駝之珍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鑾刀縷切空紛綸【鑾刀縷切坐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luò)繹送八珍【御廚絲絡(luò)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簫管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賓從合遝實要津】。后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當?shù)老埋R入錦茵】。楊花雪落覆【案:音副?!堪滋O,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炙手可熱世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慎莫向前丞相嗔】【案:明皇每年十月幸華清宮。楊國忠姊妹五家扈從。每家為一隊。著一色衣。五家合隊。照映如百花之煥發(fā)。燦爛芳馥于路。而國忠私于虢國。不避雄狐之刺。每入朝。或聯(lián)鑣方駕。不施幃幔。同入禁中?!?。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崔元略列傳·(子)崔鉉(崔鉉子)崔沆〉~4974~
鉉所善者鄭魯、楊紹復、段瑰、薛蒙,頗參議論,時語曰:「鄭、楊、段、薛,炙手可熱;欲得命通,魯、紹、瑰、蒙。」帝聞之,題于扆。
典故
丞相柏
 
丞相祠堂何處
 
武侯柏
 
武侯祠柏
 
鸝音古柏

相關(guān)人物
諸葛亮


《全唐詩》卷二百二十六〈蜀相〉【案:諸葛亮祠在昭烈廟西?!?/span>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隔葉黃鸝多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出師未用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全唐詩》卷二百二十一〈古柏行〉
孔明廟前有老柏【孔明廟階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圍【霜皮溜水四十圍】【蒼皮溜雨四十圍】【蒼皮溜水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日出寒通雪山白】。憶昨路繞錦亭東【憶昨路繞錦城東】,先主武侯同閟宮。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大廈如傾要梁棟,萬?;厥浊鹕街?。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剪伐誰能送??嘈呢M免容螻蟻,香葉終經(jīng)宿鸞鳳【香葉曾經(jīng)宿鸞鳳】【香葉曾驚宿鸞鳳】【香葉終驚宿鸞鳳】【密葉終經(jīng)宿鸞鳳】【密葉曾經(jīng)宿鸞鳳】【密葉終驚宿鸞鳳】【密葉曾驚宿鸞鳳】。志士幽人莫怨嗟【志士幽人莫怨傷】,古來材大難為用【古來材大皆難用】。
典故
開東閣
    
丞相閣
 
孫弘閣
 
開黃閣
 
平津東閣
 
公孫閣
  
孫閣
 
東閣留賓
 
弘閣
  
招賢閣
 
冬閣
  
東閣延賓
 
開閣佇孫弘
 
翹才客
 
開閣延賢
 
叩閣

相關(guān)人物
公孫弘
 
薛澤

參考典故
黃閣


《漢書》卷五十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列傳·公孫弘〉~263~
公孫弘,菑川薛人也。少時為獄吏,有罪,免。家貧,牧豕海上。年四十馀,乃學春秋雜說……元朔中,代薛澤為丞相。先是,漢常以列侯為丞相,唯弘無爵,上于是下詔曰:「朕嘉先圣之道,開廣門路,宣招四方之士,蓋古者任賢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勞大者厥祿厚,德盛者獲爵尊,故武功以顯重,而文德以行褒。其以高成之平津鄉(xiāng)戶六百五十封丞相弘為平津侯。」其后以為故事,至丞相封,自弘始也……時上方興功業(yè),婁舉賢良。弘自見為舉首,起徒步,數(shù)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與參謀議。弘身食一肉,脫粟飯,故人賓客仰衣食,奉祿皆以給之,家無所馀。然其性意忌,外寬內(nèi)深。諸常與弘有隙,無近遠,雖陽與善,后竟報其過。殺主父偃,徙董仲舒膠西,皆弘力也。唐·顏師古注:「閤者,小門也,東向開之,避當庭門而引賓客,以別于掾史官屬也?!?/span>
《西京雜記》卷四~082~2~
平津侯自以布衣為宰相,乃開東閣營客館以招天下之士。其一曰欽賢館以待大賢,次曰翹材館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館以待國士。其有德任毗贊佐理陰陽者處欽賢之館,其有才堪九列將軍二千石者居翹材之館,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藝居接士之館。而躬身菲薄,所得俸祿以奉待之。
《宋書》卷十五〈禮志二〉~42~
三公黃閤,前史無其義。史臣按,禮記「士韠與天子同,公侯大夫則異」。鄭玄注:「士賤,與君同,不嫌也。」夫朱門洞啟,當陽之正色也。三公之與天子,禮秩相亞,故黃其閤,以示謙不敢斥天子,蓋是漢來制也。張超與陳公箋,「拜黃閤將有日月」是也。

例句

大君錫車馬,時復過平津。 儲光羲 敬酬陳掾親家翁秋夜有贈

出入平津邸,自言嬌且艷。 儲光羲 洛陽道五首獻呂四郎中

自憐不識平津閣,遙望旌旗汝水頭。 劉禹錫 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鎮(zhèn)

四海兵初偃,平津閣正開。 劉長川 將赴東都上李相公

四海兵初偃,平津閣正開。 孫叔向 將赴東都上李相公

延首平津閣,家山日已春。 崔峒 客舍有懷因呈諸在事

含情歸上國,論舊見平津。 李嘉祐 送侍御使四叔歸朝

時稱謝康樂,別事漢平津。 李嘉祐 送王諫議充東都留守判官

有儒愁餓死,早晚報平津。 杜甫 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鮮于仲通。天寶末為京兆尹。)

況是平津客,碑前淚滿巾。 楊嗣復 丁巳歲八月祭武侯祠堂因題臨淮公舊碑

定遠功那比,平津策乃迂。 權(quán)德輿 建除詩

詔刊延閣書,高議平津邸。 王維 別綦毋潛

出自平津邸,還為吏部郎。 盧象 贈張均員外

數(shù)歲平津邸,諸生出門時。 耿湋 春日書情寄元校書伯和相國元子

更思君去就,早晚問平津。 耿湋 過三郊驛卻寄楊評事時此子郭令公欲有表薦

今朝平津邸,兼得瀟湘游。 郎士元 題劉相公三湘圖

守貴常思儉,平津此意深。 錢起 奉和杜相公移長興宅奉呈元相公

凄愴平津閣,秋風吊客過。 錢起 故相國苗公挽歌

曾陪后乘光,共逐平津游。 長孫佐輔 聞韋駙馬使君遷拜臺州

上書一見平津侯,劍笏斜齊秣陵尉。 韓翃 贈別上元主簿張著

御溝通太液,戚里對平津。 駱賓王 春日離長安客中言懷(一作春霽早行)

此來多愧食魚心,東閣將辭強一吟。 劉滄 入關(guān)留別主人

已聞開閣待,誰許臥東溪。 劉長卿 和袁郎中破賊后軍行過剡中山水謹上太尉

有地先開閣,何人不掃門。 劉長卿 奉和杜相公新移長興宅呈元相公

幾人猶憶孫弘閣,百口同乘范蠡舟。 劉長卿 漢陽獻李相公

東閣邀才子,南昌老腐儒。 劉長卿 送李七之笮水謁張相公

召南風更闡,丞相閣還開。 孟浩然 荊門上張丞相

久廢南山田,叨陪東閣賢。 孟浩然 題長安主人壁

共言東閣招賢地,自有西征謝傅才。 孫逖 和左司張員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長安逢立春日贈韋侍御等諸公

作京雄近縣,開閣寵平津。 孫逖 奉和李右相賞會昌林亭

作相開黃閣,為郎奏赤墀。 張子容 贈司勛蕭郎中

空聞遷賈誼,不待相孫弘。 李商隱 哭劉司戶蕡

羨歸丞相閣,空望舊門欄。 李嘉祐 潤州楊別駕宅送蔣九侍御收兵歸揚州

東閣論兵后,南宮草奏期。 李嘉祐 送王端赴朝

平津舊東閣,深巷見南山。 李嘉祐 題裴十六少卿東亭

桂友尋東閣,蘭交聚北堂。 李嶠

公孫閣里見君初,衣錦南歸二十馀。 李涉 酬彭伉

長吁問丞相,東閣幾時開。 楊重玄 正朝上左相張燕公

孫弘閣鬧無閑客,傳說舟忙不借人。何似掄才濟川外,別開池館待交親。 白居易 宿裴相公興化池亭

孫弘不開閣,丙吉寧問牛。 邵謁 論政

林間客散孫弘閣,城上山宜綺季家。 錢起 登劉賓客高齋

孫弘莫惜頻開閤,韓信終期別筑壇。 韓偓 和王舍人撫州飲席贈韋司空

卻笑昔賢交易極,一開東閤便垂名。 韓偓 隰州新驛贈刺史

汲黯薪逾積,孫弘閣未開。 駱賓王 帝京篇

典故
詞異秦丞相

相關(guān)人物
李斯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丞相李斯曰:「……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

例句

詞異秦丞相,銘非竇冠軍。 韋蟾 上元三首

典故 
季子金
 
蘇印
 
蘇秦印
 
六印懸
 
蘇秦六印
 
蘇子印
 
佩印歸
 
蘇秦六國
 
季子多金
 
蘇秦富貴
 
蘇秦佩印歸
 
何用多金
 
季子金多
 
金印六國
 
六國都丞相
   
蘇公懸印
 
蘇卿印

相關(guān)人物
蘇秦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
于是資蘇秦車馬金帛以至趙。而奉陽君已死,即因說趙肅侯曰:「天下卿相人臣及布衣之士,皆高賢君之行義,皆愿奉教陳忠于前之日久矣。雖然,奉陽君妒而君不任事,是以賓客游士莫敢自盡于前者。今奉陽君捐館舍,君乃今復與士民相親也,臣故敢進其愚慮?!悸劽髦鹘^疑去讒,屏流言之跡,塞朋黨之門,故尊主廣地彊兵之計臣得陳忠于前矣。故竊為大王計,莫如一韓、魏、齊、楚、燕、趙以從親,以畔秦?!谑橇鶉鴱暮隙⒘ρ?。蘇秦為從約長,并相六國。……北報趙王,乃行過雒陽,車騎輜重,諸侯各發(fā)使送之甚眾,疑于王者。周顯王聞之恐懼,除道,使人郊勞。蘇秦之昆弟妻嫂側(cè)目不敢仰視,俯伏侍取食。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謝曰:「見季子位高金多也。」蘇秦喟然嘆曰:「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

例句

題橋每念相如志,佩印當期季子榮。 杜荀鶴 遣懷

腰間盡解蘇秦印,波上虛迎范蠡船。 王鐸 罷都統(tǒng)守鎮(zhèn)滑州作

笄年解笑鳴機婦,恥見蘇秦富貴時。 王韞秀 夫入相寄姨妹

惠深范叔綈袍贈,榮過蘇秦佩印歸。 白居易 初除官蒙裴常侍贈鶻銜瑞草緋袍魚袋因謝惠貺兼抒離情

蘇公有國皆懸印,楚將無官可賞功。若使重生太平日,也應(yīng)回首哭途窮。 秦韜玉 寄懷

未學蘇秦榮佩印,卻思平子賦歸田。 薛逢 座中走筆送前蕭使君

去時此地題橋去,歸日何年佩印歸。 韋莊 東陽贈別

蘇秦無負郭,六印又如何。 崔道融 過農(nóng)家

洛陽蘇季子,劍戟森詞鋒。六印雖未佩,軒車若飛龍。黃金數(shù)百鎰,白璧有幾雙。 李白 魏郡別蘇明府因北游

蘇秦六印歸何日,潘岳雙毛去值秋。 杜牧 贈別

飄飄蘇季子,六印佩何遲。 杜甫 暮冬送蘇四郎徯兵曹適桂州

為客囊無季子金,半生蹤跡任浮沈。 牟融 贈歐陽詹

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黃金。 高適 別王徹

六窠只佩諸侯印,爭比從天擁冊歸。 黃滔 翁文堯員外擁冊禮之歸一路有詩名晝錦集先將寄示因書五十六字

典故
蕭相國
 
蕭丞相
   
漢庭蕭

相關(guān)人物
劉邦(漢高祖)
 
蕭何

參考典故
蕭何律


《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
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掾。高祖為布衣時,何數(shù)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案咦嫫馂榕婀?,何常為丞督事。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漢十一年,陳豨反,高祖自將,至邯鄲。未罷,淮陰侯謀反關(guān)中,呂后用蕭何計,誅淮陰侯,語在淮陰事中。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

例句

知己酂侯在,應(yīng)憐脫粟人。 劉長卿 送裴郎中貶吉州

夫子墻還峻,酂侯宅過謙。 姚合 和座主相公西亭秋日即事

皆經(jīng)內(nèi)史力,繼得酂侯功。 孟郊 贈轉(zhuǎn)運陸中丞

妄比酂侯功蔑爾,每懷疏傅意悠然。 李逢吉 酬致政楊祭酒見寄

漢家蕭相國,功蓋五諸侯。 李頎 贈別張兵曹

關(guān)中既留蕭丞相,幕下復用張子房。 杜甫 洗兵馬

勢愜宗蕭相,材非一范雎。 杜甫 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府辭滿告奉寄薛尚書頌德懷斐然之作三十韻

請問漢家功第一,麒麟閣上識酂侯。 楊巨源 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鳳樓門下宣赦相公稱賀二首之二

桂壁朱門新邸第,漢家恩澤問酂侯。 楊巨源 長安春游

洛陽居守寄酂侯,君著貂冠參運籌。 獨孤及 自東都還濠州奉酬王八諫議見贈

詔下酂侯幕,徵賢寵上勛。 皎然 奉送陸中丞長源詔徵入朝

珠履舊參蕭相國,?衣今佐晉司空。 羅隱 淮南送節(jié)度盧端公將命之汴州端公常為汴相公從事

酂侯為國親簫鼓,堂上神籌更布兵。 蕭遘 和王侍中謁張惡子廟

灞陵誰寵葬,漢主念蕭何。 錢起 故相國苗公挽歌

酂侯方繼業(yè),潘令且閑居。 韋應(yīng)物 贈蕭河南

傅說明殷道,蕭何律漢刑。 高適 留上李右相

馬毛不汗東方靖,行見蕭何第一勛。 鮑溶 和淮南李相公夷簡平淄青回軍之作

教聞清凈蕭丞相,計立安危范大夫。 鮑溶 淮南臥病聞李相夷簡移軍山陽以靖東寇感激之下因抒長句

《國語辭典》:丞相  拼音:chéng xiàng
職官名。秦漢以后輔佐天子的最高行政官員。多由一人擔任,有時亦由二人或多人共同掌政。歷代時設(shè)時廢,或改易其名,明洪武十三年后不復設(shè)置。
《漢語大詞典》:右丞相
丞相之一。南宋孝宗時改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例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ins>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分類:丞相仆射
《漢語大詞典》:左丞相
官名。丞相分左右始于春秋齊景公。漢文帝以后僅置丞相一人,北齊、北周復設(shè)左右丞相。唐以后改稱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例如:萃于左丞相府。——·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漢語大詞典》:車丞相(車丞相)
指 漢 代名相 車千秋 。 漢 桓寬 鹽鐵論·雜論:“ 車丞相 即 周 魯 之列,當軸處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漢書·車千秋傳:“ 千秋 為相二十年,薨,諡曰 定侯 。初, 千秋 年老,上優(yōu)之,朝見,得乘小車入宮殿中,故因號曰‘車丞相’。” 清 錢謙益 《葛將軍歌》:“君不見 車丞相 ,宮殿出入乘小車,亦是上書一男子?!?/div>
分類:名相
《漢語大詞典》:素丞相
謂無丞相之地位而具有丞相之才德與業(yè)績者。 漢 王充 論衡·定賢:“ 孔子 不王,素王之業(yè)在於春秋, 桓君山 素丞相之跡存於新論者也?!?/div>
《分類字錦》:弘風丞相(弘風丞相)
任昉劉先生夫人墓志:稟訓丹楊,弘風丞相。籍甚二門,風流遠尚。注:蕭子顯齊書曰:瓛,晉丹陽尹惔六葉孫也。然其妻王氏,丞相導之后也。
《分類字錦》:丞相解頤(丞相解頤)
徐陵在北齊與楊仆射書:足下素挺詞鋒,兼長理窟,匡丞相解頤之說,樂令君清耳之談。向所咨疑,誰能曉諭?
分類:言論
《國語辭典》:掃門(掃門)  拼音:sǎo mén
魏勃為了求見齊相曹參,每天天還沒亮就去清掃齊相舍人的門口,最后終于如愿晉見曹參,遂用為舍人。典出《史記。卷五二。齊悼惠王世家》。后用以比喻設(shè)法求謁權(quán)貴。南朝梁。陶弘景答趙英才書〉:「不宜掃門覓仕,復懶彈鋏求通?!固啤M蹙S〈重酬苑郎中〉詩:「仙郎有意憐同舍,丞相無私斷掃門?!?/div>
《漢語大詞典》:吐茵
見“ 吐車茵 ”。
《漢語大詞典》:吐車茵(吐車茵)
漢書·丙吉傳:“ 吉 馭吏耆酒,數(shù)逋蕩,嘗從 吉 出,醉歐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 吉 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復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焙笠蛑^醉后過失為“吐車茵”。 唐 白居易 《長齋月滿戲贈夢得》詩:“若怕 平原 怪先醉,知君未慣吐車茵?!?宋 范成大 《次韻太守出郊》:“聞道將軍寬禮數(shù),不辭酩酊吐車茵。” 唐 白居易 《得丁乘車有醉吐車茵者丁不科而吏請罪之丁不許判》:“且恕當及物,察貴用情:絶纓繼淫,醉而猶捨;吐茵及亂,誤豈不容?” 清 趙翼 《秋帆制府挽詩》:“虛煩為我高懸榻,不及從公醉吐茵?!?/div>
分類:過失
《漢語大詞典》:吐車茵(吐車茵)
漢書·丙吉傳:“ 吉 馭吏耆酒,數(shù)逋蕩,嘗從 吉 出,醉歐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 吉 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復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后因謂醉后過失為“吐車茵”。 唐 白居易 《長齋月滿戲贈夢得》詩:“若怕 平原 怪先醉,知君未慣吐車茵?!?宋 范成大 《次韻太守出郊》:“聞道將軍寬禮數(shù),不辭酩酊吐車茵?!?唐 白居易 《得丁乘車有醉吐車茵者丁不科而吏請罪之丁不許判》:“且恕當及物,察貴用情:絶纓繼淫,醉而猶捨;吐茵及亂,誤豈不容?” 清 趙翼 《秋帆制府挽詩》:“虛煩為我高懸榻,不及從公醉吐茵?!?/div>
分類:過失
《漢語大詞典》:車上吐茵(車上吐茵)
典出漢書·丙吉傳:“ 吉 馭吏耆酒,數(shù)逋蕩,嘗從 吉 出,醉歐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 吉 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復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觳蝗ヒ??!焙笠浴败嚿贤乱稹敝缸盹栔?。 宋 黃庭堅 《思親汝州作》詩:“車上吐茵元不逐,市中有虎竟成疑?!?/div>
《漢語大詞典》:炙手
(1).燙手。 唐 白居易 《放言》詩之四:“昨日屋頭堪炙手,今朝門外好張羅。” 魯迅 《彷徨·弟兄》:“他伸手去一摸他的頭,又熱得炙手?!?br />(2).比喻權(quán)勢熾盛。 宋 王應(yīng)麟 困學紀聞·評詩:“ 天寳 十載時, 林甫 在相位,盍簪列炬之盛,其炙手之徒歟。”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內(nèi)閣·劉小魯尚書:“當 江陵 炙手時, 劉 獨退避冷局。” 清 洪升 《長生殿·定情》:“中書獨坐攬朝權(quán),看炙手威風赫烜?!眳⒁姟?炙手可熱 ”。
(3).指炫耀。 清 黃宗羲 《〈空林禪師詩〉序》:“夫 寒山 、 拾得 村墅壁所抄之物,豈可與 皎然 、 靈徹 絜其笙簧,然而 皎靈 一生學問不堪向 天臺 炙手,則知飾聲成文、彫音作蔚者非禪家本色?!?/div>
《國語辭典》:炙手可熱(炙手可熱)  拼音:zhì shǒu kě rè
手一靠近就覺得很熱。比喻地位尊貴,勢燄熾盛。唐。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姑鳌8呙鳌杜糜?。伯喈思家》:「我夫人雖則賢慧,爭奈老相公之勢,炙手可熱。」
《國語辭典》:炙手可熱(炙手可熱)  拼音:zhì shǒu kě rè
手一靠近就覺得很熱。比喻地位尊貴,勢燄熾盛。唐。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姑?。高明《琵琶記。伯喈思家》:「我夫人雖則賢慧,爭奈老相公之勢,炙手可熱?!?/div>
《漢語大詞典》:平津館(平津館)
(1).亦作“ 平津邸 ”、“ 平津閣 ”。 漢 公孫弘 為丞相,封 平津侯 ,起客館,開東閣,招請士人。后因以“平津館”等稱高級官僚延納賓客的處所。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吳明徹墓志銘》:“歸 平津 之館,時聞櫪馬之嘶;舍 廣城 之傳,裁見諸侯之客?!?南朝 齊 陸厥 《奉答內(nèi)兄希叔》詩:“出入 平津邸 ,一見 孟嘗 尊?!?唐 韓翊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營》:“遠屬 平津閣 ,前驅(qū) 博望侯 。” 清 鄭燮 《李鍇》詩:“西風吹冷 平津閣 ,何處重尋孔雀屏。”
(2). 清 孫星衍 任 山東 督糧道時,治所即在 公孫弘 所封 平津 故地,因名其書齋為 平津館 ,所刊叢書名《平津館叢書》。 清 孫星衍 《平津館記》:“予參藩 山左 ,駐節(jié) 安德 ,地為 平原 故郡,當 燕 齊 孔道,通人過訪無虛日……所以名吾館者,以識風土古跡,后之 士夫 為國樹人,或有慕夫開閤之風也。”
《國語辭典》:東閣(東閣)  拼音:dōng gé
1.東向的小門?!稘h書。卷五八。公孫弘傳》:「弘自見為舉首,起徒步,數(shù)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與參謀議?!购笥靡灾冈紫嗾匈t的地方。唐。李商隱〈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早歲思東閣,為邦屬故國。」
2.明、清時大學士所冠殿閣銜之一,稱為「東閣大學士」。
3.地名。在今四川省簡陽縣東。
《漢語大詞典》:東閤(東閤)
東向的小門。漢書·公孫弘傳:“ 弘 自見為舉首,起徒步,數(shù)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館,開東閤以延賢人?!?王先謙 補注引 姚鼐 曰:“此閤是小門,不以賢者為吏屬,別開門延之?!?span id="hkriabc" class="book">《后漢書·周黃徐等傳序》:“ 東平王 蒼 為驃騎將軍,開東閤延賢俊。”后因以稱宰相招致款待賓客之所。 唐 孟浩然 《題長安主人壁》詩:“久廢南山田,謬陪東閤賢。” 唐 李商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早歲思東閤,為邦屬故園。”
《漢語大詞典》:開閣(開閣)
見“ 開閤 ”。
《漢語大詞典》:開閤(開閤)
亦作“ 開閣 ”。 漢 公孫弘 為宰相,“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與參謀議”。見漢書·公孫弘傳。后以“開閤”指大臣禮賢愛士。 唐 劉禹錫 《答裴令公雪中訝白二十二與諸公不相訪之什》詩:“玉樹瓊樓滿眼新,的知開閤待諸賔?!?唐 邵謁 《論政》:“ 孫弘 不開閣, 丙吉 寧問牛?!?宋 曾鞏 《回亳州知府諫議狀》:“伏惟開閣之初,偃藩甚樂?!?br />邊開邊關(guān)。《收穫》1981年第4期:“忽聽得北窗外有聲響,好像滯重的大黑門在開合?!?/div>
《國語辭典》:平津  拼音:píng jīn
北平與天津兩市的合稱。
《漢語大詞典》:平津邸
見“ 平津館 ”。
《漢語大詞典》:平津館(平津館)
(1).亦作“ 平津邸 ”、“ 平津閣 ”。 漢 公孫弘 為丞相,封 平津侯 ,起客館,開東閣,招請士人。后因以“平津館”等稱高級官僚延納賓客的處所。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吳明徹墓志銘》:“歸 平津 之館,時聞櫪馬之嘶;舍 廣城 之傳,裁見諸侯之客。” 南朝 齊 陸厥 《奉答內(nèi)兄希叔》詩:“出入 平津邸 ,一見 孟嘗 尊?!?唐 韓翊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營》:“遠屬 平津閣 ,前驅(qū) 博望侯 ?!?清 鄭燮 《李鍇》詩:“西風吹冷 平津閣 ,何處重尋孔雀屏?!?br />(2). 清 孫星衍 任 山東 督糧道時,治所即在 公孫弘 所封 平津 故地,因名其書齋為 平津館 ,所刊叢書名《平津館叢書》。 清 孫星衍 《平津館記》:“予參藩 山左 ,駐節(jié) 安德 ,地為 平原 故郡,當 燕 齊 孔道,通人過訪無虛日……所以名吾館者,以識風土古跡,后之 士夫 為國樹人,或有慕夫開閤之風也?!?/div>
《漢語大詞典》:平津閣(平津閣)
見“ 平津館 ”。
《漢語大詞典》:平津館(平津館)
(1).亦作“ 平津邸 ”、“ 平津閣 ”。 漢 公孫弘 為丞相,封 平津侯 ,起客館,開東閣,招請士人。后因以“平津館”等稱高級官僚延納賓客的處所。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吳明徹墓志銘》:“歸 平津 之館,時聞櫪馬之嘶;舍 廣城 之傳,裁見諸侯之客?!?南朝 齊 陸厥 《奉答內(nèi)兄希叔》詩:“出入 平津邸 ,一見 孟嘗 尊?!?唐 韓翊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營》:“遠屬 平津閣 ,前驅(qū) 博望侯 。” 清 鄭燮 《李鍇》詩:“西風吹冷 平津閣 ,何處重尋孔雀屏。”
(2). 清 孫星衍 任 山東 督糧道時,治所即在 公孫弘 所封 平津 故地,因名其書齋為 平津館 ,所刊叢書名《平津館叢書》。 清 孫星衍 《平津館記》:“予參藩 山左 ,駐節(jié) 安德 ,地為 平原 故郡,當 燕 齊 孔道,通人過訪無虛日……所以名吾館者,以識風土古跡,后之 士夫 為國樹人,或有慕夫開閤之風也?!?/div>
《漢語大詞典》:六印
(1).謂六國相印。史記·蘇秦列傳:“且使我有 雒陽 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隱賑而封?!?唐 李白 《魏郡別蘇明府因北游》詩:“ 洛陽 蘇季子 ,劍戟森詞鋒。六印雖未佩,軒車若飛龍。” 金 元好問 《天門引》:“丈夫何意作 蘇秦 ,六印才堪警兒女。”
(2).六將軍印。史記·封禪書:“是時上方憂 河 決,而黃金不就,乃拜 大 ( 欒大 )為五利將軍。居月餘,得四印,佩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印…… 大 見數(shù)月,佩六印,貴震天下?!?司馬貞 索隱:“謂五利將軍、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為四也。更加樂通侯及天道將軍印,為六印也。”
(3). 唐 時官馬身上的六種印記。 唐 杜甫 《瘦馬行》:“細看六印帶官字,眾道三軍遺路旁?!?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詁箋二:“ 杜 《瘦馬行》:‘細看六印帶官字?!?span id="fo3g0jk" class="book">《唐六典》:凡在牧馬,以小官字印印右膊,以年辰印印右髀,以監(jiān)名印印尾側(cè)。二歲以飛字印印左髀膊。細馬次馬以龍形印印項左。送尚乘者,印三花及飛字印,外又有風字印。官馬賜人者,以賜字印。配諸軍及充傳送驛者,以出字印。印凡八,此云六印,意賜、配者不在數(shù)耳?!?/div>
《國語辭典》:佩印  拼音:pèi yìn
將印章系佩在身上。如:「古人有佩印的習尚?!?/div>
《漢語大詞典》:黃金印
黃金制作的印章。古時公侯將相所佩。史記·五宗世家論:“ 高祖 時諸侯皆賦,得自除內(nèi)史以下, 漢 獨為置丞相,黃金印。” 唐 李白 《別內(nèi)赴徵》詩之二:“歸時儻佩黃金印,莫見 蘇秦 不下機?!?明 吳陽 《威寧伯王襄敏公越》詩:“慘淡黃金印,零落白羽扇。” 郭沫若 《前茅·哀時古調(diào)》:“羨煞人,黃金印,順口說合縱,橫目說連衡?!?/div>
《國語辭典》:蕭何(蕭何)  拼音:xiāo hé
人名。(?~西元前193)漢初沛人,佐高祖定天下,論功第一,封酂侯。漢初律令多出其手。卒謚文終。
《漢語大詞典》:酂侯(酇侯)
亦作“鄼侯”。 漢 蕭何 的爵號。 何 在 楚 漢 相爭中,佐 高祖 ,守 關(guān)中 ,轉(zhuǎn)漕給軍,兵不乏食,因以致勝。 高祖 即位,論功行賞,評為第一,封 酇侯 。 唐 皎然 詩式·三不同語意勢:“ 酇侯 務(wù)在匡佐,不暇采詩。” 宋 蘇轍 《因舊》詩:“ 酇侯 念子孫,不處高閈閎?!?清 宋琬 《行路難》詩:“家家少牢祀 鄼侯 ,有兒莫讀天人策。” 清 趙翼 《漂母祠》詩:“ 淮陰 生平一知己,相國 酇侯 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