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64—1233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同叔。史浩子。孝宗淳熙十四年進士。歷大理司直、樞密院編修官、起居郎。寧宗開禧二年,上疏反對韓侂胄對金用兵。三年,為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得楊皇后寵信,殺侂胄,函首送金議和。嘉定元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后寧宗死,矯詔擁立理宗,又獨相九年,拜太師,專擅朝政。卒謚忠獻。
全宋文·卷六七七四史彌遠(一一六四——一二二三),字同叔,史浩第三子,慶元府鄞縣(今屬浙江寧波)人。淳熙十四年進士。歷大理司直、樞密院編修官,嘉泰三年知池州,四年提舉浙西常平。開禧二年上疏反對韓侂胄開邊。三年為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在楊皇后支持下,密謀誅韓侂胄,進禮部尚書。嘉定元年遷知樞密院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寧宗崩,擁立理宗,依前右丞相兼樞密使。紹定六年卒,年七十,謚忠獻。見《宋史》卷四一四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權(quán)安節(jié),字信之,九江(今屬江西)人。光宗紹熙初知真州。五年(一一九四),除利州路轉(zhuǎn)運判官(《止齋集》卷一七《新知真州權(quán)安節(jié)除利州路轉(zhuǎn)運判官》)。寧宗嘉泰間,移福建路轉(zhuǎn)運判官,遷轉(zhuǎn)運副使(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七、卷二一),四年(一二○四),除浙東提刑,改知鄂州(《寶慶會稽續(xù)志》卷二)。曾知臨江軍(明嘉靖《臨江府志》卷四)。
全宋文·卷六二六二權(quán)安節(jié),字信之,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隆興元年為右承務(wù)郎,監(jiān)舒州山口鎮(zhèn)監(jiān)轄倉庫、管干渡口船場裝卸綱運、兼兵馬監(jiān)押。淳熙十三年為淮南漕司干官,以不畏金人威勢擢監(jiān)六部門。紹熙五年除利州路轉(zhuǎn)運判官。慶元五年為四川總領(lǐng)。嘉泰間為福建轉(zhuǎn)運副使。四年以朝散大夫、司農(nóng)卿充秘閣修撰、提點浙東刑獄。改差知鄂州,后知臨江軍。見《宋人佚簡》第四冊,《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五,《止齋文集》卷一七除官制,《法帖譜系》卷上,《會稽續(xù)志》卷二,《齊東野語》卷一二,道光《福建通志》卷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杭州臨安人,徙臺州臨海,字伯同。錢端禮孫。以蔭補官。歷大理寺簿、刑部郎官。孝宗淳熙中知撫州,修郡學(xué),出帑賑貧民。累遷工部侍郎、知臨安府。由吏部尚書除同知樞密院、參知政事。俄以諫用兵謫信州。起知紹興府,再除參知政事知樞密院。寧宗嘉定元年拜左丞相,在位一年而罷,以觀文殿大學(xué)士判福州。
全宋文·卷六九一四錢象祖,字伯同,號止庵居士,臨安(今浙江杭州)人。端禮孫。以祖恩補官,嘉泰四年賜進士出身。歷官太府寺主簿、刑部郎官,知處、嚴、信、撫四州,江東運判,知婺州,侍右郎官。慶元元年,除工部侍郎、知臨安府;四年,以華文閣學(xué)士知建康。五年奉祠。嘉泰四年,自吏部尚書除同知樞密院事。開禧元年,除參知政事。次年,以諫用兵謫信州,未幾除知紹興府。三年,復(fù)拜參知政事,進右丞相兼樞密使。嘉定元年,除特進、左丞相兼樞密使。兩月而罷,以觀文殿大學(xué)士判福州。官終少保,封成國公。見《宋宰輔編年錄》卷二○,《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咸淳臨安志》卷四八,《南宋制撫年表》卷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06
【介紹】:
宋溫州樂清人,字立之。王十朋子。由太學(xué)以恩補承務(wù)郎。累官知黎州,平定邊亂。移知常州,以明義、厚俗、省爭訟為本。后為江東轉(zhuǎn)運判官。凡居官遇事有法理不順者,皆直前疏治,面折無諱,以果敢激烈稱。
全宋文·卷六三九四王聞禮,字立之,溫州樂清(今浙江樂清)人,十朋子。以父恩補承務(wù)郎,監(jiān)湖州烏青鎮(zhèn),徙泉州惠安丞。辟為四川鈐轄干官兼制司,再辟機宜文字。歷知常州、德安府。改太府丞,除考功郎。出任江東轉(zhuǎn)運判官。加直秘閣,提舉沖佑觀。開禧二年六月以疾卒。見葉適《運使直閣郎中王公墓志銘》(《水心文集》卷一七)。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二七一朱欽則,字敬父,一字敬之,邵武軍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登乾道八年進士第。慶元中,干辦諸司糧料院。嘉泰二年,除秘書丞,改監(jiān)察御史。出知寧國府。嘉定元年為臣僚奏劾,放罷。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宋會要輯稿》禮五○之一五、職官七四之二九、選舉二二之一六。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一六一雷孝友,字季仲,筠州新昌(今江西宜豐)人。治詩賦,登乾道五年進士第。淳熙中任南劍州錄事參軍,歷太學(xué)博士、宗正丞兼?zhèn)}部郎官。開禧初為御史中丞,升吏部侍郎、給事中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嘉定元年除同知樞密院事,俄擢參知政事。八年,罷政,以觀文殿學(xué)士知福州,充福建路安撫使。著有《瑞州郡縣志》十九卷。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二、七三之三九、七八之六三、選舉二二之一四、刑法六之四八,《宋宰輔編年錄》卷二○,《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宋史》卷三八、三九、二○四、二一三、四○五,嘉靖《延平府志》卷七。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三九三施康年,字壽翁,通州靜海(今江蘇南通)人。乾道五年進士,治《禮》。嘉泰初為監(jiān)察御史,開禧元年以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兼國史院編修,歷遷右正言兼侍講,附攻慶元黨人,進集英殿修撰,出知隆興府。嘉定二年以寶謨閣待制知潭州。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三二、食貨六一之一四三、刑法三之三八、兵六之二八,《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宋元學(xué)案》卷九七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09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深甫。孝宗隆興元年進士。知分宜縣。歷官諸軍審計、宗正簿、太常少卿、淮南轉(zhuǎn)運判官兼淮東提點刑獄、大理少卿。寧宗立,擢吏部尚書兼給事中。因諂事韓侂胄,官至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進知樞密院事兼參政。侂胄誅,降兩官,泉州居住。有《涉齋集》。
全宋詩許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縣(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薦除諸軍審計,遷宗正簿。十五年,為拾遺。光宗受禪,除軍器監(jiān)、遷太常少卿,以言者罷。紹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東路運判兼提刑,以事貶知廬州。召除大理少卿。寧宗即位,除吏部尚書兼給事中。以諂事韓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參知政事,進知樞密院兼參政。韓敗,降兩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有文集三十卷及《涉齋課藁》九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所錄許綸《涉齋集》,輯為許綸《涉齋集》十八卷(按綸為及之子,集中卷二有《綸子效靖節(jié)止酒體賦筠齋余亦和而勉之》可證。綸當(dāng)為及之詩的編集者,《永樂大典》誤署為作者,今訂正)?!?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九四有傳?!≡S及之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涉齋集》為底本,酌校他書引錄。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三五六許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隆興元年進士,知袁州分宜縣,以薦除諸軍審計,遷宗正簿。淳熙十五年,彷唐制復(fù)置拾遺、補闕之官,首以及之為拾遺。光宗受禪,除軍器監(jiān),遷太常少卿,以言者罷。紹熙元年除淮南運判兼淮東提刑,以不職貶知廬州。召除大理少卿。寧宗即位,除吏部尚書兼給事中。以諂事韓侂胄,慶元四年除知樞密院事,嘉泰二年拜參知政事。三年,知樞密院事。開禧三年,侂胄誅,降及之兩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有《涉齋集》。見《宋史》卷三九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70—1249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南叔,號獨善。史彌遠從弟。寧宗嘉定十年進士。楊簡弟子。知溧水,入監(jiān)都進奏院,出提點江東刑獄。饒、信、南康三郡大旱,以等第賑糶,全活百余萬口。饒州兵籍溢數(shù),請?zhí)弑?,廩給大省。召為司封郎中,以兄子史嵩之入相,引嫌奉祠,里居絕口不言時事。
全宋詩史彌鞏(一一七○~一二四九),字南叔,號獨善,鄞(今浙江寧波)人。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進士,調(diào)峽州教授。理宗紹定元年(一二二八),知溧水縣(清光緒《溧水縣志》卷五)。三年,除秘書郎(《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知衢州。歷江東提刑(清康熙《衢州府志》卷一二)。江西宣撫使(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知婺州。淳祐九年卒,年八十。有《獨善先生文集》,已佚。事見《至正四明續(xù)志》卷二,《宋史》卷四二三有傳。
全宋文·卷六九四○史彌鞏(一一七○——一二四九),字南叔,號獨善,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史漸子,彌忠弟。好學(xué)彊記,紹熙八年入太學(xué),升上舍。以從兄彌遠柄國,不獲試,嘉定十年始登第。入李??幕府,改知溧水縣。端平初入監(jiān)都進奏院。出提點江東刑獄,召為司封郎中,以兄子史嵩之入相,出知婺州。淳祐九年卒,年八十。著有《獨善先生文集》二十卷。見《宋史》卷四二三本傳,《至正四明續(xù)志》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南劍州順昌人,字子晦。孝宗乾道五年進士。以宣教郎知莆田縣,務(wù)重風(fēng)教,抑豪強。遷廣東提舉刑獄,彈劾不避權(quán)貴。累官吏部左選郎官,奉祠卒。少學(xué)釋氏,后受業(yè)于朱熹。為學(xué)者講明圣賢心學(xué)之要,確守師說,不為時論所變。有《文公語錄》、《春秋會要》、《槎溪集》。
全宋詩廖德明,字子晦,號槎溪,順昌(今屬福建)人。受業(yè)于朱熹。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歷知莆田、桂平縣,通判潮州,知潯州,提點廣西、江西、廣東刑獄,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使。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由知處州任放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四七)。有《槎溪集》,已佚。事見《宋元學(xué)案》卷六九。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六一六○廖德明,字子晦,號槎溪,南劍州順昌(今福建順昌)人。受業(yè)于朱熹,登乾道五年進士第。歷知莆田縣,通判潮州,知潯州。除廣西提點刑獄,移江西、廣東,后以直秘閣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使。進直煥章閣,除吏部左選郎官,奉祠卒。有《文公語錄》、《春秋會要》、《槎溪集》等。見《宋史》卷四三七本傳,《宋元學(xué)案》卷六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70—1217
【介紹】:
宋隆州井研人,字貫之,一字仲貫。李舜臣子。寧宗慶元二年進士。為蓬州教授。吳曦叛宋,拒降,棄官歸。嘉定初,歷太學(xué)博士、著作郎,憤賄賂成風(fēng),求補外。知真州,除提舉江東路常平茶鹽公事,攝宣州守,嚴劾貪吏,言楮鈔之弊、賦斂之苦,行社倉法。入為兵部郎官,復(fù)出知果州,道卒于九江。謚文節(jié)。研二程朱熹之學(xué)。有《江東十考》。
全宋詩李道傳(一一七○~一二一七),字貫之,井研(今屬四川)人。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進士,調(diào)利州司戶參軍。秩滿,移蓬州教授。嘉定二年(一二○九)召為太學(xué)博士,累遷著作郎。六年,知真州。七年,提舉江南東路常平茶鹽。入為兵部郎官。十年,出知果州,道死九江,年四十八。事見《勉齋集》卷三八《知果州李兵部墓志銘》?!?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六有傳。
全宋文·卷六九三七李道傳(一一七○——一二一七),字貫之,一字仲貫,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人,心傳仲弟。慶元二年進士,調(diào)利州司戶參軍。開禧間吳曦欲叛,道傳以義折其黨,竟棄官歸。嘉定初召為太學(xué)博士,歷秘書郎、著作佐郎、著作郎。進對論廢除偽學(xué)之禁,言頗激烈。出知真州,徙宣州,多有治績。嘉定十年赴果州任,至九江得疾卒,年四十八。著有《江東十考》等,其家裒其遺稿定為五十卷。見黃干《知果州李兵部墓志銘》(《勉齋集》卷三八),《宋史》卷四三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42
【介紹】:
宋明州人,字清臣。寧宗慶元二年進士。歷知常、湖、和、廬等州,累官至江淮制置使,擊敗李全犯淮東,進兵部尚書。理宗嘉熙間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以觀文殿學(xué)士致仕。有《洪范統(tǒng)論》、《春秋三傳通議》等。
全宋詩趙善湘(一一七○?~一二四二),字清臣,鄞(今浙江寧波)人。濮安懿王五世孫。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進士,調(diào)金壇縣丞。五年,知馀姚縣。開禧元年(一二○五),添差通判婺州。嘉定元年(一二○八),判無為軍兼淮南轉(zhuǎn)運判官、淮西提點刑獄。歷知常州、湖州、和州、廬州、鎮(zhèn)江府。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為沿海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江東安撫使。紹定元年(一二二八),兼江東轉(zhuǎn)運副使。嘉熙二年(一二三八),授沿海制置使兼知慶元府,改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淳祐二年卒。有詩詞雜著三十五卷,已佚。事見《寶慶四明志》卷一、一○,《宋史》卷四一三有傳。
全宋文·卷六八七五趙善湘,(?——一二四二),字清臣,宗室,寓鄞縣(今浙江寧波)。慶元二年登進士第。調(diào)金壇縣丞,歷知馀姚縣,開禧元年通判婺州。嘉定中歷知常州、湖州、和州、廬州、鎮(zhèn)江府。寶慶二年知建康府。紹定元年兼江東轉(zhuǎn)運副使,轉(zhuǎn)江淮安撫制置使。嘉熙中知慶元府、紹興府。淳祐二年卒。著有《周易約說》等多種,今僅存《洪范統(tǒng)一》一卷。見《寶慶四明志》卷一、一○,《宋史》卷四一三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撫州宜黃人,字宗望,號竹嚴。孝宗淳熙十一年進士。歷樂昌尉、曲江令,一意撫綏,獄無滯囚。后除廣東提刑,未赴卒,年七十。
全宋文·卷六五九八鄒非熊,字宗望,號竹巖,撫州宜黃(今江西宜黃)人。淳熙十一年進士,授樂昌尉。紹熙中知韶州曲江縣。擢邵州通判。嘉泰元年知汀州,移知象州。后除廣東提刑,未赴,卒。著有《竹巖集》。見所撰《太和院塔記》、《龍泉院新塑佛像記》,《永樂大典》卷七八九三所引《臨汀志》,《萬姓統(tǒng)譜》卷六二,雍正《江西通志》卷八○,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端州四會人,字伯和。李積中子。以父任入官。孝宗淳熙間上《典故辨疑》百篇,對本朝故實多所考訂。累擢戶部尚書。寧宗嘉泰間,于用兵于金事條陳利害,力主不宜輕舉,忤韓侂胄,出知平江。后移知江陵,充荊湖制置使,施行賑貸,安撫流民。除刑、兵二部尚書,尋以端明殿學(xué)士再知平江,引疾丐祠。卒年七十七。謚文惠。
全宋文·卷五八二八李大性,字伯和,豫章(治今江西南昌)人。以父任入仕,孝宗朝官至大宗正丞,兼工部郎。紹熙初,遷軍器少監(jiān),權(quán)司封郎,出為浙東提舉。慶元元年改浙東提刑兼知慶元府,遷司農(nóng)卿,兼戶部侍郎。嘉泰、開禧、嘉定間歷知紹興府、平江府、福州、江陵府,后歷為戶、刑、兵三部尚書。嘉定十二年以端明殿學(xué)士再知平江府,同年引疾丐祠,卒于家,年七十七,謚文惠(一作清惠)。大性少力學(xué),尤習(xí)宋代典故,嘗進《典故辨疑》百篇。見《宋史》卷三九五本傳,《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八九,《吳郡志》卷二,《嘉泰會稽志》卷二,《寶慶會稽續(xù)志》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湖州歸安人,字賓王。以父任入仕。中刑法科,授江西提刑司檢法官,遷大理評事。出通判紹興,知臺州,所至有惠政。寧宗慶元中累官龍圖閣待制、知平江府,招降盜黨,海道無警。再拜戶部侍郎,時軍興之余,國力殫盡,乃考逋負,抑吏奸,閱三月即有半年之儲。以寶謨閣學(xué)士任江西安撫使,兼知隆興府,在郡撙錢二十余萬緡,自謂平生未嘗獻羨,以半歸帥司犒師,半隸本府。以顯謨閣學(xué)士致仕。
全宋文·卷六六四四沈作賓,字賓王,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以父任入仕,監(jiān)饒州永平監(jiān)。中刑法科,歷江西提刑司檢法官,入為大理評事。改秩,通判紹興府。秩滿,知臺州。慶元初,歷官至淮南轉(zhuǎn)運判官,以治辦聞。除直龍圖閣,帥浙東,知紹興府,除兩浙轉(zhuǎn)運副使,權(quán)工部侍郎,兼戶部侍郎。除龍圖閣待制,知平江府,招降海盜,海道無警。召為戶部侍郎,兼權(quán)工部尚書。除江西安撫兼知隆興府。進顯謨閣學(xué)士致仕,卒于家?!?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九○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