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70,分25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博興
茌平
河澤
阿井
蒲姑
掖縣
天壽山
呼蘭
防門
梅根冶
雷夏
邳縣
云臺山
扶馀國
鳳皇子
《國語辭典》:博興(博興)  拼音:bó xīng
縣名。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東北,小清河北岸。
《國語辭典》:茌平  拼音:chí píng
縣名。位于山東省聊城縣東北,徒駭河東岸。因地在茌山西南平陸中而得名。
《漢語大詞典》:河澤(河澤)
古澤名。在今 山東省 陽谷縣 東北。左傳·襄公十四年:“公出奔 齊 , 孫氏 追之,敗公徒于 河澤 ?!?楊伯峻 注:“‘河澤’亦作‘阿澤’,亦作‘柯澤’,今 山東 陽穀縣 東北, 運河 所經(jīng)?!?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太平御覽》卷五○九引 三國 魏 嵇康 《高士傳·涓子》:“至三百年后,釣于 河澤 ,得鯉魚中符?!?/div>
《國語辭典》:阿井  拼音:ē jǐng
位于山東省陽谷縣東北阿城鎮(zhèn)的一座水井。井上筑有亭臺,其水清冽甘美,可煮膠,稱為「阿膠」。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河水注》:「大城北門內(nèi)西側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輪,深六、七丈,歲嘗煮膠以真天府,本草所謂阿膠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div>
《漢語大詞典》:蒲姑
地名。在今 山東 博興 東北。書·蔡仲之命:“ 成王 既踐 奄 ,將遷其君於 蒲姑 ?!?孔穎達 疏引 杜預 曰:“ 樂安 博昌縣 北有 蒲姑城 ,是 蒲姑 為 齊 地也?!?/div>
《國語辭典》:掖縣(掖縣)  拼音:yè xiàn
縣名。位于山東省東北,瀕萊州灣。盛產(chǎn)葡萄,交通便利。
《國語辭典》:天壽山(天壽山)  拼音:tiān shòu shān
山名。在北京市昌平區(qū)東北部。明代諸帝,自成祖后,皆葬于此,俗稱為「十三陵」。
《漢語大詞典》:呼蘭(呼蘭)
我國東北地區(qū)的一種木制煙囪。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十三:“呼蘭,因木之中空者,刳使直達,截成孤柱,樹簷外,引炕煙出之。上覆荊筐,而虛其旁竅以出煙,雨雪不能入。比戶皆然?!?/div>
《漢語大詞典》:防門(防門)
(1).守門。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八:“言卒,便求退。 華 已使人防門,不得出?!?br />(2).地名。在今 山東省 平陰縣 東北。左傳·襄公十八年:“ 齊侯 御諸 平陰 ,塹 防門 而守之,廣里?!?楊伯峻 注:“ 防門 在舊 平陰 南,亦在今 平陰縣 東北約三十二里?!?span id="mfm4su9" class="book">《東周列國志》第六二回:“如不欲戰(zhàn),莫如擇險要而守之,區(qū)區(qū) 防門 之塹,未可恃也?!?/div>
《漢語大詞典》:梅根冶
亦稱“ 梅根監(jiān) ”。 地名。在今 安徽 貴池縣 東北。 六朝 以來在此煉銅鑄錢,臨 梅根河 ,故稱。 唐 置監(jiān),稱 梅根監(jiān) 。 北周 庾信 《枯樹賦》:“北陸以 楊葉 為關, 南陵 以 梅根 作冶?!?唐 孟浩然 《夜泊宣城界》詩:“火熾 梅根冶 ,煙迷 楊葉洲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九·池州府》:“ 梅根監(jiān) ,府東五十里,亦曰 梅根冶 ,自 六朝 以來,皆鼓鑄於此?!?span id="trctegs" class="book">《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向 梅根冶 后,幾番嘯傲; 杏花村 里,幾度徜徉?!?/div>
《漢語大詞典》:雷夏
古澤名。即 雷澤 。其地當今 山東 菏澤 東北面 黃河 南岸。書·禹貢:“九河既道, 雷夏 既澤, 澭 沮 會同。”藝文類聚卷六引 漢 揚雄 《袞州箴》:“九河既導, 雷夏 攸處。”
《國語辭典》:邳縣(邳縣)  拼音:péi xiàn
縣名。位于江蘇省徐州市東北,介于武河與東泇河之間。城西有黃石山,相傳為漢黃石公隱處,舊為州。
《國語辭典》:云臺山(云臺山)  拼音:yún tái shān
山名:(1)位于江蘇省灌云縣東北海中。也稱為「郁林山」。(2)位于江蘇省丹徒縣西北,濱大江。(3)位于江蘇省江寧縣南,接安徽省當涂縣諸山。(4)位于四川省蒼溪縣東南。
《國語辭典》:扶馀國(扶馀國)  拼音:fú yú guó
國名。位于松花江平原,即今東北昌圖一帶。晉太康年間被鮮卑族打敗,至南朝宋、齊間即滅亡。
《漢語大詞典》:鳳皇子(鳳皇子)
硯石名。 山東省 淄川縣 東北 仙巖洞 所出最上等的硯石。 清 盛百二 《淄硯錄》:“形如卵。俗名鳳皇子者為最,猶 端溪 之子石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