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86,分26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孟諸
太行山
盜泉
霍山
陳橋
王剪
朝臺
蒙澤
遼河
天臺山
支祁
營州
燕子磯
休屠
朱頂
《漢語大詞典》:孟諸(孟諸)
亦作“ 孟豬 ”。亦作“ 孟瀦 ”。 古澤藪名。在今 河南 商丘 東北、 虞城 西北。書·禹貢:“導(dǎo) 菏澤 ,被 孟豬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余賜女孟諸之麋。” 杜預(yù) 注:“ 孟諸 , 宋 澤藪?!?span id="6dnhcya" class="book">《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浮 渤澥 ,游 孟諸 ?!?張守節(jié) 正義:“《周禮·職方氏》:‘ 青州 藪曰 望諸 ?!?鄭玄 云:‘ 望諸 , 孟瀦 也。’” 唐 高適 《封丘縣》詩:“我本漁樵 孟諸野 ,一生自是悠悠者?!?宋 蘇軾 《去杭十五年復(fù)游西湖用歐陽察判韻》:“誰憐寂寞 高常侍 ,老去狂歌憶 孟諸 ?!?清 勞伯言 《書憤》詩之二:“石填滄海殊 精衛(wèi) ,敵縱鄰封作 孟豬 ?!?/div>
《國語辭典》:太行山  拼音:tài háng shān
山名。起自河南省濟(jì)源市,向北綿延至北京市門頭溝區(qū),全長約四百馀公里,山體若斷若續(xù),山名隨地而異。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分界,也是山西與河北、河南兩省的界山。
《國語辭典》:盜泉(盜泉)  拼音:dào quán
地名。在今山東省泗水縣東北。相傳孔子因盜泉之名,于禮不順,故渴而不飲其水。
《漢語大詞典》:霍山
(1).在 山西省 霍縣 東南。周禮·夏官·職方氏:“ 河 內(nèi)曰 冀州 ,其山鎮(zhèn)曰 霍山 ?!?鄭玄 注:“ 霍山 在 彘陽 ?!卑?彘陽 后漢 時改 永安縣 ,即今 山西省 霍縣 。
(2). 安徽 天柱山 的別名。在 安徽省 潛山縣 。 漢武帝 以 衡山 遼曠,移岳祠于 天柱山 ,以后俗人呼之為南岳,故又名 天柱山 為 霍山 。漢書·武帝紀(jì)“登 灊 天柱山 ” 唐 顏師古 注:“ 應(yīng)劭 曰:‘灊音若潛,南岳 霍山 在 灊 , 灊 ,縣名,屬 廬江 ?!?文穎 曰:‘ 天柱山 在 灊縣 南,有祠?!?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禹江山水澤地所在:“ 霍山 為南岳,在 廬江 灊縣 西南, 天柱山 也?!?br />(3).在今 廣東省 龍川縣 東北。傳說 秦 時有 霍龍 避亂隱居于此,遇真人給他金液還生丹,功成仙去。后人因以霍名山。 宋 蘇軾 《江漲用過韻》:“已連漲海白,尚帶 霍山 緑?!?王文誥 輯注引 查慎行 曰:“《廣東舊志》:‘ 霍山 在 龍川縣 北一百里?!?/div>
《國語辭典》:陳橋(陳橋)  拼音:chén qiáo
鄉(xiāng)鎮(zhèn)名。位于河南省開封縣東北。古稱陳橋驛,宋太祖當(dāng)年即在此由軍士擁立,黃袍加身。
《國語辭典》:王剪(王剪)  拼音:wáng jiǎn
人名。生卒年不詳,戰(zhàn)國時秦的名將,頻陽(今陜西富平縣東北五十里)人。事秦始皇,曾定趙、燕、薊諸地,后為李信所讒,謝病歸里,后信戰(zhàn)敗,始皇遂用剪策以平荊。
《漢語大詞典》:朝臺(朝臺)
臺名。又稱 朝漢臺 。在 廣東省 南??h 東北。相傳 漢文帝 遣 陸賈 出使 南粵 ,曉之以義,感之以誠,其王 趙佗 遂稱臣。因?qū)髋_,北面朝 漢 ,朔望升拜。故名。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泿水》。 唐 劉禹錫 《和楊侍郎初至郴州紀(jì)事書情題郡齋八韻》:“旌節(jié)下 朝臺 ,分圭從北回。城頭鶴立處,驛樹鳳棲來?!?唐 許渾 有《朝臺送客詩》。
《漢語大詞典》:蒙澤(蒙澤)
(1).蒙受恩澤。后漢書·楊厚傳:“﹝ 楊統(tǒng) ﹞ 建初 中為 彭城 令,一州大旱, 統(tǒng) 推陰陽消伏,縣界蒙澤?!?br />(2).地名。 春秋 宋 地。故城在今 河南 商丘 東北。左傳·莊公十二年:“ 宋萬 弒 閔公 于 蒙澤 ?!?/div>
《國語辭典》:遼河(遼河)  拼音:liáo hé
河川名。源頭有三:一、新遼河源自大興安嶺南麓。二、西遼河源自承德縣北方的老圖山。三、東遼河源自吉林省哈達(dá)山。新遼河與西遼河先于遼源市匯合后,再南流與東遼河匯流,而由遼寧省盤山縣注入遼東灣。全長一千四百三十公里。
《國語辭典》:天臺山  拼音:tiān tái shān
山名。在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北,為仙霞嶺的東支。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當(dāng)斗牛之分,上應(yīng)臺宿而得名,形勢崇偉。多懸崖飛瀑等名勝,為佛教天臺宗的發(fā)源地。
《漢語大詞典》:支祁
亦作“ 支祈 ”。
(1).水神名。即 無支祁 。 唐 李公佐 《古岳瀆經(jīng)》:“﹝ 夏禹 ﹞乃獲 淮 渦 水神,名 無支祁 ,善應(yīng)對言語,辨 江 淮 之淺深,原隰之遠(yuǎn)近。形若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金目雪牙。頸伸百尺,力踰九象,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倐忽,聞視不可久……頸鏁大索,鼻穿金鈴,徙 淮陰 之 龜山 之足下,俾 淮水 永安流注海也?!?br />(2).相傳今 江蘇省 盱眙 縣東北 下奄山寺 后的 支祁井 即 夏禹 鎖 支祁 處。見《清一統(tǒng)志·泗州直隸州·山川》。 宋 蘇軾 《濠州七絕·涂山》:“川鎖 支祁 水尚渾,地理 汪罔 骨應(yīng)存?!?明 陳子龍 《昆明池治水戰(zhàn)歌》:“ 支祈 尺郭 移下瀨,威名遣作天南雷?!?清 黃遵憲 《和周朗山見贈作》:“號召百族相聚謀,鐵鎖重使 支祁 囚?!?/div>
《國語辭典》:營州(營州)  拼音:yíng zhōu
古代九州之一。虞舜時分青州東北遼東等地為營州,即今河北、遼寧兩省及朝鮮等地。
《國語辭典》:燕子磯(燕子磯)  拼音:yàn zǐ jī
地名。位于江蘇省南京市北的觀音山上。前臨長江,形如飛燕,故名。形勢險要,有觀音閣和三臺洞等名勝。
《國語辭典》:休屠  拼音:xiū tú
漢代一位匈奴王的王號。《漢書。卷五五。衛(wèi)青霍去病傳。霍去病》:「收休屠祭天金人?!?/div>
《國語辭典》:朱頂(朱頂)  拼音:zhū dǐng
動物名。鳥綱燕雀目雀科。分布于中國東北、蒙古等地。體形比麻雀小,頭頂為紅色,背羽是淡褐色,身體灰白而有斑點(diǎn),食白楊等植物的種子。也稱為「貯點(diǎn)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