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澄江縣(澄江縣)  拼音:chéng jiāng xiàn
縣名。在云南省,瀕撫仙湖東北岸,為昆明南面的屏障。唐時置河陽郡,元時改澄江路,至清屬澄江府。
《國語辭典》:赤峰縣(赤峰縣)  拼音:chì fēng xiàn
縣名。東北通開魯;南抵凌源、平泉;西南達(dá)經(jīng)棚;西北至林西,瀕英金河南岸。境內(nèi)公路發(fā)達(dá),有葉赤鐵路通往葉柏壽。
《國語辭典》:布法羅(布法羅)  拼音:bù fǎ luó
Buffalo
城市名。為美國東北部重要的城市和湖港,位于伊利湖東岸,尼加拉瀑布南口。是美國谷物、面粉、馬匹的大市場,重工業(yè)非常發(fā)達(dá),以電氣冶金、電化學(xué)、汽車零件、電機(jī)等為主。也稱為「水牛城」。
《國語辭典》:霧社(霧社)  拼音:wù shè
地名。位于南投縣東北,濁水溪上游,地處中央山脈中段。山岫間云霧繚繞,遍植梅、櫻樹,每至盛開季節(jié),蔚為一片花海,美不勝收,故有「櫻都」的雅號。為著名游覽勝地。今已改稱為「仁愛村」。
《國語辭典》:洵河  拼音:xún hé
河川名。位于陜西省南部。源于陜西省寧陜縣東北,秦嶺南麓紗羅幛。南流經(jīng)柞水、鎮(zhèn)安,至洵陽縣境納乾祜河,于洵陽縣東注入漢水。長一百馀公里。
《國語辭典》:巴達(dá)桑(巴達(dá)桑)  拼音:bā dá sāng
Badakhshan
地名。為阿富汗東北部一省,面積約四萬六千平方公里,屬高格杰河與瓦罕河流域。境內(nèi)多山,山上有唐代高仙芝將軍的勒石記功碑。也譯作「巴達(dá)赫尚」。
《國語辭典》:巴芬島(巴芬島)  拼音:bā fēn dǎo
Baffin Island
島名。位于加拿大東北部,在巴芬灣西南方,為世界第五大島。面積約五十萬七千平方公里,多位于北極圈內(nèi),終年結(jié)冰,居民僅以漁獵為生。由英國人巴芬所發(fā)現(xiàn),故而命名為「巴芬島」。
《國語辭典》:巴哈馬(巴哈馬)  拼音:bā hā mǎ
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
國名。位于美洲加勒比海東北部,古巴和伊斯帕尼奧拉島北側(cè)。面積約一萬三千八百八十平方公里。首都拿索(Nassau)。人民信奉基督教、天主教、英國國教,多使用英語。原為英國的殖民地,于西元一九七三年七月十日獨(dú)立,并訂該日為國慶日。幣制單位為Bahamian Dollar。
《國語辭典》:關(guān)嶺縣(關(guān)嶺縣)  拼音:guān lǐng xiàn
縣名。位于貴州省貴陽市西南,瀕盤江東北岸,因東北有關(guān)索嶺而得名。
《國語辭典》:花輪子(花輪子)  拼音:huā lún zi
東北地區(qū)小戶人家特有的交通工具。以小毛驢拉著有兩個輪子的小車,不載重物,藉著冰上的滑遛,跑起來輕便快速。
《國語辭典》:即墨縣(即墨縣)  拼音:jí mò xiàn
縣名。位于山東省平度縣東南,青島市東北。原為戰(zhàn)國時齊地,田單以火牛破燕軍于此。
《國語辭典》:琿春河(琿春河)  拼音:hún chūn hé
河川名。源于琿春縣東北的老爺嶺,曲折南流,折而西南,至琿春縣南,注入圖們江。也稱為「紅旗河」。
《國語辭典》:基隆河  拼音:jī lóng hé
河川名。位于臺灣東北部,發(fā)源于新北市平溪區(qū)的分水崙附近。流經(jīng)新北市、基隆市,于臺北市北投區(qū)關(guān)渡注入淡水河,為淡水河的主要支流。長度約九十六公里。
《國語辭典》:基隆市  拼音:jī lóng shì
城市名。為我國第二級行政區(qū),位于臺灣東北部,面積約一三二平方公里。舊名「雞籠」,光緒元年(西元1875)因其名不雅而改為「基隆」,取基地昌隆之意。為臺灣北部第一大港,全臺第二大港,水產(chǎn)產(chǎn)業(yè)發(fā)達(dá),以多雨著名,故有「雨港」之稱。
《國語辭典》:杭州灣(杭州灣)  拼音:háng zhōu wān
海灣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東北,為錢塘江的入海口。海灣狹窄,海潮沖入受阻,遂形成澎湃的濤瀾。也稱為「錢塘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