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與能,號玉壺(影印《詩淵》冊三頁一六○五)。今錄詩二首。
《漢語大詞典》:與能(與能)
推薦有才能的人。與,通“ 舉 ”。易·繫辭下:“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孔穎達 疏:“天下百姓親與能人,樂推為王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王引之 經(jīng)義述聞·禮記中:“與,當讀為舉。《大戴禮·王言篇》:‘選賢舉能?!且?。舉、與古字通?!?span id="l74yqya" class="book">《隋書·高祖紀下》:“始以外戚之尊,受託孤之任,與能之議,未為當時所許,是以 周 室舊臣,咸懷憤惋?!?/div>
《分類字錦》:天爵與能(天爵與能)
宋之問為皇甫懷州讓官表:臣聞國經(jīng)選士,有一善而不遺;天爵與能,從九徵而可試。
分類:選舉
《國語辭典》:選賢與能(選賢與能)  拼音:xuǎn xián yǔ néng
選拔賢德,將政事托付有能力的人?!抖Y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分類字錦》:百姓與能(百姓與能)
唐太宗即位冊文:三靈輔德,百姓與能。
分類:登極
《漢語大詞典》:智法
智術能法。謂通曉術與能行法治。韓非子·孤憤:“智術之士,明察聽用,且燭重人之陰情;能法之士,勁直聽用,且矯重人之姦行。故智術能法之士用,則貴重之臣必在繩之外矣。是智法之士與當涂之人,不可兩存之仇也。” 陳奇猷 集釋:“智法,即智術能法,此取其與下句‘當涂’相對,故省二字也?!眳⒁姟?智術 ”。
《國語辭典》:智術(智術)  拼音:zhì shù
智慧謀略?!度龂萘x》第三八回:「備不量力,欲伸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迄無所就。」
《國語辭典》:推賢讓能(推賢讓能)  拼音:tuī xián ràng néng
推薦賢才,讓位于能者?!稌?jīng)。周官》:「推賢讓能,庶官乃和?!埂稌x書。卷四一。劉寔傳》:「在朝之士相讓于上,草廬之人咸皆化之,推賢讓能之風從此生矣?!挂沧鳌竿瀑t遜能」。
《國語辭典》:較時量力(較時量力)  拼音:jiào shí liàng lì
估算衡量時機與能力。宋。朱熹〈答張敬夫書〉:「又須審度彼己,較時量力,定為幾年之規(guī),若孟子,大國五年,小國七年之說?!?/div>
《國語辭典》:特殊性向  拼音:tè shū xìng xiàng
心理學上指個人潛在的特殊興趣與能力
《國語辭典》:種族主義(種族主義)  拼音:zhǒng zú zhǔ yì
Racism
種族主義是一套思想主張,相信個體的智商與能力優(yōu)劣取決于其所屬種族的身體遺傳等本質性特質,而非后天社會文化涵養(yǎng)所形成;并認為種族之間有高下之別,特定種族的品質優(yōu)于其他種族。
《國語辭典》:制約刺激(制約刺激)  拼音:zhì yuē cì jī
一刺激原不能引發(fā)某反應,經(jīng)與能引發(fā)該反應的刺激同時出現(xiàn)多次后,而能單獨引發(fā)該反應的,稱為「制約刺激」。
《國語辭典》:制約反應(制約反應)  拼音:zhì yuē fǎn yìng
一反應原非某種刺激所能引發(fā),該刺激與能引發(fā)此反應的刺激同時出現(xiàn)多次后,亦可引發(fā)此反應。此時的反應稱為「制約反應」。
《國語辭典》:材能兼?zhèn)洌ú哪芗鎮(zhèn)洌 ?span id="ztz60bt" class='label'>拼音:cái néng jiān bèi
兼具才華與能力。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王煥也空學的文武雙全,培養(yǎng)得材能兼?zhèn)??!?/div>
《國語辭典》:床上功夫  拼音:chuáng shàng gōng fū
男女性愛的技巧與能力。
難與能與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以自己所悟真實之理,方便教化,亦令一切眾生,皆得本有真實之性。猶解髻中明珠而以與人,心無吝惜,是為難與能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