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乖蹇  拼音:guāi jiǎn
不順利。明。凌濛初《紅拂記。楔子》:「只因時運乖蹇,不曾求得一官半職?!?/div>
《漢語大詞典》:困蹇
困頓,不順利。 宋 歐陽修 《與丁學士》:“ 元珍 才行并高,而困蹇如此,吾徒之責也。”
《國語辭典》:逆事  拼音:nì shì
1.違逆道理或反叛的事?!逗鬂h書。卷四五。袁張韓周列傳。袁安》:「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謀為逆事。」
2.不順心的事。如:「他雖連連遭遇逆事,但仍充滿斗志。」
《漢語大詞典》:躓顛(躓顛)
(1).絆倒。 漢 焦贛 《易林·坎之旅》:“北行出門,履蹈躓顛。”
(2).引申為障礙。 明張景《飛丸記·誓盟牛女》:“世運旋,山谷遷,黃塵白浪無躓顛,此處相逢豈偶然?”亦比喻境遇很不順利。 清 梅曾亮 《光祿大夫經(jīng)筵講官禮部尚書李公墓碑》:“扶其躓顛,完其痏痍?!?/div>
《國語辭典》:蹇運(蹇運)  拼音:jiǎn yùn
困頓不順利的命運。如:「人生不論是蹇運或幸運,均須努力不懈,勇往向前?!?/div>
《漢語大詞典》:驕逆(驕逆)
驕橫,不順伏。新唐書·魏知古傳:“﹝ 突厥 ﹞雖遣使請婚,恐豺狼之心,弱則順伏,彊則驕逆?!?宋 張耒 《送李端叔赴定州序》:“一旦不遜,中國震動,視其治軍立國,驕逆悍鷙,豈特 河 隴 間一 羌 酋也?!?/div>
分類:驕橫不順
《漢語大詞典》:錯忤(錯忤)
(1).抵觸,不順從。新唐書·李藩傳:“ 藩 泣謂曰:‘……宜速還,否則以法劾君?!?兼 ( 杜兼 )錯忤去?!?br />(2).亦作“ 錯逜 ”、“ 錯啎 ”。矛盾;錯亂。 宋 李綱 《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首尾衡決,先后錯忤?!?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蘐園隨筆》:“故和訓所牽,字非其字;語理錯逜,句非其句?!?章炳麟 《國故論衡·論式》:“卒之數(shù)篇之中,自為錯啎,古之人無有也。”
《漢語大詞典》:違拂(違拂)
亦作“ 違咈 ”。 違背,不順從。 明 李東陽 《武昌徐公挽詩》序:“怡愉終日,口不及財利。茍事涉於利,輒推而弗居,少有違咈,不以為意?!?明 沈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改謚:“大學士 石珤 ,謚 文隱 ,則以議大禮時,依違兩端。其死時,正其門人 張璁 在揆地,心恨甚,故以違拂不成謚之?!?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每如其愿,為嘗違拂?!?丁玲 《糧秣主任》:“我不愿違拂他的意思?!?/div>
《漢語大詞典》:迍蹇
(1).難行貌。藝文類聚卷二六引 晉 夏侯惇 《懷思賦》:“信循道以從法,何世路之迍蹇?!?br />(2).指困頓,不順利。 王闿運 《愁霖賦》:“尚無悲子迍蹇,斯自貽其遑遑?!?/div>
《漢語大詞典》:周?。ㄟL?。?/div>
亦作“ 週折 ”。
1.迂回曲折。 元 高文秀《黑旋風》第二折:“兩下里慌速速怕甚么途路賒,必然個寬打著大週摺?!?span id="srizkiz" class="book">《金瓶梅詞話》第十回:“婦人聽了,瞅了他一眼,説道:‘怪行貨子,我不好駡你,你心里要收這個丫頭,收他便了。如何遠打週折,指山説磨,拏?cè)思襾肀?。’?br />2.事情曲折、不順利。 元 關(guān)漢卿 《望江亭》第三折:“您娘向急颭颭船兒上去也,到家對兒夫盡分説那一番週摺。” 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第三折:“聽説罷這週摺,不由我不喉堵也那氣噎?!?span id="lve8xlj" class="book">《再生緣》第十回:“咳!中官的妹妹,你知逼弟成親,那曉得我有許多週折?!?/div>
《國語辭典》:周折  拼音:zhōu zhé
1.曲屈回旋。如:「沿著周折的山路往上走,大約二小時的路程,即可到達目的地。」
2.曲折、麻煩。《儒林外史》第一一回:「當初力辭了患病不去,又要經(jīng)地方官驗病出結(jié),費了許多周折?!埂段拿餍∈贰返谌兀骸钢T位既然遠來游學,為什么不備的咨文再來?豈不省了許多周折?!?/div>
《漢語大詞典》:蹇塞
困窘;不順利。 五代 齊己 風騷旨格:“詩有四十門……三十二曰蹇塞。詩云:‘氣蒸垂柳重,寒勒牡丹遲?!?/div>
《漢語大詞典》:桀心
不順之心。《漢書·匈奴傳下》:“至 本始 之初, 匈奴 有桀心,欲掠 烏孫 ,侵公主?!?顏師古 注:“桀,堅也。言其起立不順?!?/div>
分類:不順順之
《國語辭典》:氣逆(氣逆)  拼音:qì nì
中醫(yī)指氣上行不順,稱為「氣逆」。
《國語辭典》:逆勢(逆勢)  拼音:nì shì
不順遂的情勢。如:「在國家處于逆勢的時候,國人更應該要團結(jié)自強,才能度過難關(guān)。」
《漢語大詞典》:逆民
叛逆不順的百姓。云笈七籤卷四:“罷除偽主,退翦逆民?!?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太公孔子》:“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魯迅 《華蓋集·這回是“多數(shù)”的把戲》:“從表面上看起來, 滿 人的話,倒還算順理成章,不過也只能騙順民,不能騙遺民和逆民,因為他們知道此中的底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