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1
詞典
1
分類詞匯
10
分類詞匯
掩耳
瘖聾
裝聾作啞
妝聾作啞
推聾妝啞
袖手充耳
詐啞佯聾
丙吉問牛
閉明塞聰
蔽聰塞明
《國語辭典》:
掩耳
拼音:
yǎn ěr
捂著耳朵,表示不愿聽聞。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有識傍觀,猶卻掩耳,況當之者乎?」
分類:
御寒
捂住
不聞不問
耳朵
護耳
不聽
用品
《漢語大詞典》:
瘖聾(瘖聾)
(1).啞和聾。
《淮南子·泰族訓》
:“瘖者不言,聾者不聞,既瘖且聾,人道不通。故有瘖聾之病者,雖破家求醫(yī)不顧其費。”
(2).喻對事物不聞不問,閉目塞聽。
《
后漢書·儒林傳上·尹敏
》
:“ 永平 五年,詔書捕男子 周慮 。 慮 素有名稱,而善於 敏 , 敏 坐繫免官。及出,嘆曰:‘瘖聾之徒,真世之有道者也,何謂察察而遇斯患乎?’” 宋
梅堯臣
《前以詩答韓三子華后得其簡因敘下情》
:“偶爾道瘖聾,多疑已竊指?!?/div>
分類:
不聞不問
《國語辭典》:
裝聾作?。ㄑb聾作?。 ?span id="2yr0nzg" class='label'>拼音:zhuāng lóng zuò yǎ
故意不聞不問,假裝不知道?!缎咽篮阊?。卷一七。張孝基陳留認舅》:「那先生一來見他不像個讀書之人,二來見他老官兒也不像認真要兒讀書的,三來又貪著些小利,總?cè)挥行┲X,也裝聾作啞,只當不知,不去拘管他。」《醒世姻緣傳》第七三回:「人勢眾大,只好裝聾作啞,你敢向那一個說話?」也作「裝聾裝啞」。
分類:
耳聾
故意
不聞不問
《漢語大詞典》:
妝聾作啞(粧聾作?。?/div>
不聞不問,假裝糊涂。 元
馬致遠
《青衫淚》
第四折:“則這 白侍郎 正是我生死的冤家。從頭認,都不差,可怎生粧聾作啞?!?/div>
分類:
不聞不問
假裝
裝糊涂
《漢語大詞典》:
推聾妝啞(推聾妝?。?/div>
謂裝作不聞不問,什么都不知道。
《水滸傳》
第四九回:“伯伯,你不要推聾妝啞?!?明
楊珽
《龍膏記·羅織》
:“ 張無頗 ,你不要推聾妝啞,這是丞相書中言語?!币嘧鳌?推聾作啞 ”。 明
梅鼎祚
《昆侖奴》
第二折:“他説著英雄話,你怎的喬禁架,使不得推聾作啞。”
分類:
裝作
不聞不問
什么
不知道
《漢語大詞典》:
袖手充耳
謂不聞不問。 清 夏燮
《
中西紀事·江上議款
》
:“中有從旁解紛者,既不能誓師討賊,視其力之所能為,則當袖手充耳,姑聽命于發(fā)蹤指示之人。”
分類:
不聞不問
《國語辭典》:
詐啞佯聾(詐啞佯聾)
拼音:
zhà yǎ yáng lóng
即「裝聾作啞」。故意不聞不問,裝作什么都不知道而置身事外?!度阂纛愡x。官腔類。卷一一。雙忠記。睢陽陷守》:「身在伍倫中,怎做得詐啞佯聾,為官食祿,直須盡職輸忠?!?/div>
分類:
故意
不聞不問
裝作
什么
不知道
置身事外
《國語辭典》:
丙吉問牛(丙吉問牛)
拼音:
bǐng jí wèn niú
漢丞相丙吉出游時,遇到路人相毆,不聞不問,卻非常關(guān)心經(jīng)過的牛只為何喘息不停。典出《漢書。卷七四。丙吉傳》。后以丙吉問牛稱譽官吏關(guān)心民間疾苦或借指居丞相之要職。唐。邵謁〈論政〉詩:「賢哉三握發(fā),為有天下憂,孫弘不開閣,丙吉寧問牛。」亦有借以反諷官吏本末倒置,問牛不問人。
分類:
丞相
出游
遇到
人相
不聞不問
《國語辭典》:
閉明塞聰(閉明塞聰)
拼音:
bì míng sè cōng
閉上眼睛,塞住耳朵。比喻不看不聞,不與外界有所接觸。漢。王充《論衡。自紀》:「養(yǎng)氣自守,適食則酒,閉明塞聰,愛精自保?!?/div>
分類:
堵塞
視聽
外界
不聞不問
不了解
《國語辭典》:
蔽聰塞明(蔽聰塞明)
拼音:
bì cōng sè míng
蒙住耳目。比喻對外界事物不予聞問。如:「人活著,有些時候不妨蔽聰塞明,麻木一些?!?/div>
分類:
堵塞
塞耳
耳朵
蒙住
眼睛
外界
不聞不問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