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不避  拼音:bù bì
1.不少于。漢。晁錯(cuò) 論貴粟疏:「今海內(nèi)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加以亡天災(zāi)數(shù)年之水旱。」
2.不回護(hù)?!度龂萘x》第一回:「有犯禁者,不避豪貴,皆責(zé)之?!?br />3.不逃避?!段倪x。枚乘。上書諫吳王》:「忠臣不避重誅以直諫,則事無遺策,功流萬世。」《文選。班固。幽通賦》:「物有欲而不居兮,亦有惡而不避?!?/div>
《分類字錦》:雨雪不避
唐書陸羽傳:與人期雨雪?;⒗遣槐芤?。
分類:
《國語辭典》:誅不避貴(誅不避貴)  拼音:zhū bù bì guì
懲罰罪行不避諱顯貴的人。指法律之前貴賤平等?!蛾套哟呵铩?nèi)篇。問上》:「誅不避貴,賞不遺賤?!?/div>
《國語辭典》:不避嫌疑  拼音:bù bì xián yí
不顧忌他人的猜疑?!?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二七回:「寶玉和林黛玉是從小一處長大,他兄妹間多有不避嫌疑之處,嘲笑嘻怒無常?!?/div>
《國語辭典》:不避彊御  拼音:bù bì qiáng yù
為官剛正,不畏強(qiáng)勢。唐。權(quán)德輿〈唐西川節(jié)度副大使韋公先廟碑銘序〉:「操持貴倖,不避彊御,善理宮室,得其時(shí)制?!挂沧鳌覆晃窂?qiáng)御」。
《分類字錦》:奉法不避
后漢書祭遵傳從征河北為軍市令舍中兒犯法遵格殺之光武怒命收遵時(shí)主簿陳副諫曰明公常欲眾軍整齊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光武乃貰之以為刺奸將軍謂諸將曰當(dāng)備祭遵吾舍中兒犯法尚殺之必不私諸卿也
分類:正直
《漢語大詞典》:不避斧鉞(不避斧鉞)
謂不怕殺頭。斧鉞,古代用以殺人的武器。鉞,形似斧而大。語出漢書·趙充國傳:“愚臣伏計(jì)孰甚,不敢避斧鉞之誅,昧死陳愚,唯陛下省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臣向來不以面從為忠,故今日不避斧鉞,直言苦諫?!?/div>
《漢語大詞典》:不避水火
見“ 不避湯火 ”。
《漢語大詞典》:不避湯火(不避湯火)
指不畏兇險(xiǎn)。史記·貨殖列傳:“壯士在軍,攻城先登,陷陣卻敵,斬將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湯火之難者,為重賞使也?!币嘧鳌?不避水火 ”。《水滸傳》第五八回:“賢弟心中有何危厄不決之難,但請盡説不妨,便當(dāng)不避水火,力為解救,與汝相助?!?/div>
《漢語大詞典》:不避湯火(不避湯火)
指不畏兇險(xiǎn)。史記·貨殖列傳:“壯士在軍,攻城先登,陷陣卻敵,斬將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湯火之難者,為重賞使也?!币嘧鳌?不避水火 ”。《水滸傳》第五八回:“賢弟心中有何危厄不決之難,但請盡説不妨,便當(dāng)不避水火,力為解救,與汝相助?!?/div>
《國語辭典》:水火不避  拼音:shuǐ huǒ bù bì
不畏避任何艱險(xiǎn)?!缎咽篮阊?。卷三五。徐老仆義憤成家》:「若有驅(qū)使,奮勇直前,水火不避。」《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師傅若有用著我四人處,我們水火不避,報(bào)答師傅?!?/div>
《國語辭典》:臨難不避(臨難不避)  拼音:lín nàn bù bì
到了危難的關(guān)頭,能挺身面對不逃避?!稏|周列國志》第四四回:「夫料事能中,智也;盡心謀國,忠也;臨難不避,勇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