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分類詞匯 4
《國(guó)語辭典》:不達(dá)(不達(dá))  拼音:bù dá
1.不通?!秴问洗呵?。孟春紀(jì)。重己》:「理塞則氣不達(dá),味眾珍則胃充,胃充則中大鞔。」晉。陸機(jī)為顧彥先贈(zèng)婦〉詩二首之二:「形影參商乖,音息曠不達(dá)?!?br />2.不發(fā)達(dá)。晉。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七:「主父宦不達(dá),骨肉還相薄?!鼓铣?。徐陵 與齊尚書仆射楊遵彥書:「夫四聰不達(dá),華陽君所謂亂臣。百姓無冤,孫叔敖稱為良相?!?br />3.不瞭解。漢。班彪王命論〉:「世俗見高祖興于布衣,不達(dá)其故。」南朝梁。任昉〈百辟勸進(jìn)今上箋〉:「某等不達(dá)通變,實(shí)有愚誠(chéng)?!?/div>
《國(guó)語辭典》:滯礙(滯礙)  拼音:zhì ài
阻礙不通。《書經(jīng)。囧命》「昔在文武,聰明齊圣」句下漢。孔安國(guó)。傳:「聰明視聽遠(yuǎn),齊通無滯礙。」唐。韓愈 與孟尚書書:「與之語,雖不盡解,要自胸中無滯礙?!挂沧鳌钢系K」。
《國(guó)語辭典》:澀滯(澀滯)  拼音:sè zhì
1.阻澀、不順暢?!稌x書。卷六七。郗鑒傳》:「僶俛秋冬,船道澀滯。」
2.言語鈍塞,思路遲緩或表情癡呆的樣子。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覷了他澀滯氣色,聽了他微弱聲息?!埂队魇烂餮?。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眼見得禮貌粗疏,語言澀滯。」
《漢語大詞典》:蹇礙(蹇礙)
滯塞;不通暢。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總論》:“余謂文製,本須諷讀,不可蹇礙,但令清濁通流,口吻調(diào)利,斯為足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