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不足以  拼音:bù zú yǐ
不夠格、不能夠。三國魏。嵇康〈養(yǎng)生論〉:「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傷身?!埂度龂萘x》第二○回:「貪生怕死之徒,不足以論大事!」
《漢語大詞典》:不嗣
(1).謂不足以繼承前人之位。漢書·王莽傳上:“事事謙退,動而固辭。曰‘ 舜 讓于德,不嗣’,公之謂矣?!?顏師古 注:“言 舜 自讓德薄,不足以繼 帝堯 之事也?!卑?,書·舜典作“弗嗣”。 孔 傳:“辭讓於德不堪,不能嗣成帝位?!?br />(2).設有子嗣。 唐 元稹 《四皓廟》詩:“ 惠帝 竟不嗣, 呂氏 禍有因。”
《國語辭典》:捉刀  拼音:zhuō dāo
本指三國時曹操自以為形陋,不足以雄遠國,乃使崔季圭代見匈奴使者,而自己捉刀立于床頭,假冒侍衛(wèi)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后代稱替人作文章或代人做事。如:「雖然你的文筆極佳,但也不可幫好友捉刀?!埂读凝S志異。卷八。褚生》:「我實鬼也。久當投生,所以因循于此者,高誼所不能忘,故附君體,以代捉刀;三場畢,此愿了矣?!?/div>
《國語辭典》:捉刀人  拼音:zhuō dāo rén
代人作文章或做事的人?!读凝S志異。卷九。張鴻漸》:「趙以巨金納大僚,諸生坐結黨被收,又追捉刀人。」《孽?;ā返诙鸹兀骸讣兛涂赐晷Φ溃骸哼@個捉刀人卻不惡,倒捉弄得老夫秋興勃生了!』」
《國語辭典》:壓不住(壓不?。 ?span id="pagrrrw" class='label'>拼音:yā bù zhù
1.不足以鎮(zhèn)壓、控制。如:「他歲數太小,恐怕壓不住人?!?br />2.擔受不起。如:「面對從天而降的富貴,他簡直壓不住。」
《國語辭典》:無能為役(無能為役)  拼音:wú néng wéi yì
原指不足以供人役使的意思。語出《左傳。成公二年》:「孫桓子還于新筑,不入,遂如晉乞師。臧宣叔亦如晉乞師。皆主郤獻子。晉侯許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賦也。有先君之明與先大夫之肅,故捷??擞谙却蠓?,無能為役,請八百乘?!辉S之?!购筠D為自謙才能不及他的用語。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卷七。廚子》:「余于能始先生,無能為役,則陳東標之于董桃媚,又豈止仙凡之判哉!」
《國語辭典》:無足輕重(無足輕重)  拼音:wú zú qīng zhòng
不足以影響事物的輕重分量。有不重要、無關緊要的意思。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五。閑情之作亦不易工》:「今人不知作詞之難,至于艷詞,更以為無足輕重,率爾操觚,揚揚得意,不自知其可恥?!挂沧鳌笩o足重輕」、「未足輕重」。
《國語辭典》:不足輕重(不足輕重)  拼音:bù zú qīng zhòng
不重要,沒有什么價值。如:「旁人聽來是一段不足輕重的話,但對我而言卻是意義非凡。」
分類:無關緊要
《國語辭典》:臨時條款(臨時條款)  拼音:lín shí tiáo kuǎn
在國家遭受重大變故的非常時期,認為憲法的規(guī)定不足以應付當前情勢所需,于是另制定臨時性、過度性質的條款,以應當時的需要。由于它是屬于特別法,若與憲法相牴觸時,不受憲法的限制。但重大變故終止后,隨時可廢除此臨時性的條款,如此既免于修憲的繁重程序,又可應付當時國家情勢所需。其制訂、廢止歸國民大會職掌。
《國語辭典》:恒若不足(恒若不足)  拼音:héng ruò bù zú
常感匱乏好像不足以維生的樣子。《晉書。卷四三。王戎傳》:「每自執(zhí)牙籌,晝夜算計,恒若不足?!?/div>
《國語辭典》:蜂房不容鵠卵(蜂房不容鵠卵)  拼音:fēng fáng bù róng hú luǎn
比喻小形不足以包大體。《淮南子。氾論》:「牛蹄之涔,不能生鳣鮪,而蜂房不容鵠卵。」
《國語辭典》:心臟衰竭(心臟衰竭)  拼音:xīn zàng shuāi jié
心肌的收縮不足以維持適量血液循環(huán)所產生的臨床情況,常引起呼吸困難、肝腫或水腫。
《國語辭典》:不夠瞧(不夠瞧)  拼音:bù gòu qiáo
不夠看、不足以構成威脅。如:「別以為他不夠瞧,我相信他具有相當潛力?!?/div>
《國語辭典》:綆短汲深(綆短汲深)  拼音:gěng duǎn jí shēn
綆,汲水桶上的繩索;汲,自井中打水?!附幎碳成睢怪赣枚痰募乘K打取深井中的水。語本《莊子。至樂》:「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贡扔鞑拍懿蛔悖瑹o法勝任。唐。顏元孫 干祿字書序:「綆短汲深,誠未達于涯涘;岐多路惑,庶有歸于適從?!挂沧鳌付探幖成睢?、「汲深綆短」。
《國語辭典》:不足齒數(不足齒數)  拼音:bù zú chǐ shǔ
不值得一提。如:「如此小事不足齒數,你老兄就別提了?!?/div>
《漢語大詞典》:半自耕農(半自耕農)
指耕種少量土地但不足以維持其生活,尚須租種部分土地或出賣部分勞動力的農民。 毛澤東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絕大部分半自耕農和貧農是農村中一個數量極大的群眾?!?/div>
《國語辭典》:得不償失(得不償失)  拼音:dé bù cháng shī
做事所付出的功夫太多,而得到的成果太少。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詩:「感時嗟事變,所得不償失?!挂沧鳌傅貌谎a失」、「得不酬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