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3詞典 1分類詞匯 42
《漢語大詞典》:咽塞
病名。喉嚨梗塞,呼吸不暢。后漢書·方術(shù)傳下·華佗:“ 佗 嘗行道,見有病咽塞者?!?br />形容聲音悲切滯澀。 陳衍 元詩紀事·程一寧:“歌中音語咽塞,情極悲愴?!?/div>
《漢語大詞典》:紆結(jié)(紆結(jié))
郁積不暢。后漢書·馮衍傳下:“心怫鬱而紆結(jié)兮,意沉抑而內(nèi)悲?!?三國 魏 曹丕 《悼夭賦》:“氣紆結(jié)以填胸,不知涕之縱橫?!?唐 獨孤及 《太行苦熱行》:“搖策汗滂沱,登岸思紆結(jié)?!?清 陳確 《大學(xué)辨四·答張考夫書》:“諸惟面盡,無任紆結(jié)?!?/div>
分類:郁積不暢
《國語辭典》:痰喘  拼音:tán chuǎn
病名。氣管積痰,引起呼吸急迫,伴有哮喘的病。
《漢語大詞典》:含梗
形容心情不暢快。 唐 韓愈 《秋懷》詩之六:“喪懷若迷方,浮念劇含梗。” 宋 王安石 《贈寶覺》詩:“別來能幾時,浮念極含梗?!?/div>
《國語辭典》:活血  拼音:huó xiě
使血液循環(huán)暢通。如:「通筋活血」、「活血散瘀」。
《國語辭典》:氣悶(氣悶)  拼音:qì mèn
1.心情煩悶。《清平山堂話本。刎頸鴛鴦會》:「心中氣悶,就害起病來。頭疼腹痛,骨熱身寒?!埂段拿餍∈贰返诙嘶兀骸笧橹诩覛鈵?,便想到府里去散散?!?br />2.心中氣惱?!段饔窝a》第七回:「此后沛公有些不謹,害俺受了小小兒的氣悶?!?/div>
《漢語大詞典》:滯澀(滯澀)
亦作“ 滯澁 ”。
(1).苦澀不甘滑。喻心緒無聊不暢快。 唐 孟郊 《壽安西渡奉別鄭相公》詩之二:“昧趣多滯澀,懶朋寡新僚。”
(2).阻塞,凝聚不通。《醫(y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攝法歌》“以指攝針待氣至,邪氣流行針自輕”注:“凡攝針者,因針下邪氣滯澀不行也。隨經(jīng)絡(luò)上下,用大指爪甲重切之,使正氣流行,則邪氣不能滯澀,而針下自覺活動矣?!?br />(3).不流暢;不明快。 明 方孝孺 《與樓希仁書》:“不能言者,終日口吃吃不能達意,雜亂滯澁,如醉夢中語?!?茅盾 《幻滅》二:“街上貨車木輪的轆轆的重聲,從濕空氣中傳來,分外滯澀。” 冰心 《寄小讀者》十八:“我總覺得看山比看水滯澀些,情緒很抑郁的?!?/div>
《漢語大詞典》:淤澀(淤澀)
水道不暢通。
《漢語大詞典》:腷塞
郁結(jié)不暢。 宋 蘇舜欽 《送施秀才》詩:“開席揖之坐,意勤語腷塞。” 宋 蘇舜欽 《啟事上奉寧軍陳侍郎》:“感中腷塞,動成長嘷,瀝血布言,疎略不則?!?/div>
《漢語大詞典》:熱悶(熱悶)
又熱又悶。《情變》第三回:“那熱氣直撲過來,熱悶得幾乎氣都喘不出了。” 許杰 《病中的覺解》:“ 大正 一個人躺在床上,空氣仍有些熱悶,而蚊子也擾得令人煩心?!?br />形容心情不暢快。 艾蕪 《南行記·我的旅伴》:“終天聽著烏鴉叫,人也就更加感到熱悶?!?許杰 《改嫁》:“﹝她﹞便想抱她出去到鄰舍人家去閑談一回,散散心頭的熱悶?!?/div>
《漢語大詞典》:偏壅
謂流布不均,阻滯不暢。《宋書·明帝紀》:“鴻制初造,革道惟新,而國故頻罹,仁澤偏壅?!?/div>
《漢語大詞典》:郁轖(鬱轖)
隱曲不暢貌。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金史詳?!?/span>:“惟文筆鬱轖,偶附議論,如謂 宋 相 秦檜 是 宗弼 所植,而祕不肯言?!?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讀經(jīng)二:“ 賈 疏冗蔓鬱轖,不及 孔 氏《五經(jīng)正義》之條暢。”
分類:隱曲不暢
《漢語大詞典》:悒塞
郁悶不暢。 茅盾 《動搖》三:“ 吳 氏媳的病癥,全為了心懷悒塞,以至不起?!?茅盾 《追求》五:“她那扁闊而略帶啞澀的口音,即在柔和小語的時候,也會引起沉重悒塞的不快感?!?/div>
分類:郁悶不暢
《漢語大詞典》:甕鼻(甕鼻)
謂鼻腔不暢,發(fā)聲多帶鼻音。 宋 袁文 《甕牖閑評》卷四:“今之人以鼻不清亮者為甕鼻?!?清 趙翼 陔馀叢考·甕鼻:“俗所謂甕鼻者,乃謂其聲多鼻音如甕盎耳。”亦稱“ 甕鼻頭 ”。 清 顧張思 《土風錄》卷七:“鼻不通者曰甕鼻頭……言其音不清,如出甕盎中也?!?/div>
《漢語大詞典》:噫郁(噫鬱)
抑郁不暢。 清 沈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第分正變,而《離騷》所際獨變,故有侘傺噫鬱之音,無和平廣大之響。”
分類:抑郁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