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抗告  拼音:kàng gào
不服法院的裁定,而上訴于該管上級法院。
《國語辭典》:不聽話(不聽話)  拼音:bù tīng huà
1.不服從。如:「不聽話的員工,常會讓主管傷腦筋?!?br />2.小孩子不乖。如:「你這么不聽話,我為什么要買玩具給你?」
《漢語大詞典》:保強(qiáng)(保彊)
恃勢逞強(qiáng),謂不服管轄。漢書·廣陵厲王胥傳:“古人有言曰:‘ 大江 之南, 五湖 之間,其人輕心。 揚(yáng)州 保彊, 三代 要服,不及以正?!?顏師古 注引 李奇 曰:“保,恃也?!?
《漢語大詞典》:儒硎
秦始皇 既焚書,恐天下不服,乃密令冬月種瓜于 驪山 陵谷溫暖處;瓜結(jié)實(shí),詔博士諸生往視,因填土殺之。事見史記·儒林列傳 張守節(jié) 正義引 漢 衛(wèi)宏 《詔定古文尚書序》。后因以“儒硎”謂讀書人遭受的浩劫。 北周 庾信 《謝滕王集序啟》:“加以 建鄴 陽九,劣免儒硎; 江陵 百六,幾從士壠?!?王國維 《〈國學(xué)叢刊〉序》:“番番良士,劣免儒硎;莘莘胄子,翻從城闕。”
《漢語大詞典》:驕忿(驕忿)
驕傲自負(fù),怨忿不服。戰(zhàn)國策·秦策五:“今王廣德 魏 趙 ,而輕失 齊 ,驕也;戰(zhàn)勝 宜陽 ,不恤 楚 交,忿也。驕忿,非伯主之業(yè)也,臣竊為大王慮之而不取也。” 晉 袁宏 后漢紀(jì)·桓帝紀(jì)下:“往者, 申屠嘉 召 鄧通 , 文帝 遣詣 嘉 府,乃從而請之。三公之職,何所不統(tǒng)?但今左右驕忿,欲令三公不得舉筆。”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八:“下此如 苻秦 之 王猛 、 唐 氏之 魏徵 ,不思其身后之言,伐 晉 伐 高麗 ,以致敗亡,余謂二君之驕忿甚矣?!?/div>
《漢語大詞典》:挺押
(1).猶監(jiān)禁。《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二八回:“等到人家告了,他就在 江夏縣 監(jiān)里挺押起來?!?br />(2).俗謂不服管押。
《國語辭典》:將士用命(將士用命)  拼音:jiàng shì yòng mìng
軍官與士兵無不服從命令。《三國演義》第三八回:「將軍承父兄遺業(yè),兼六郡之眾,兵精糧足,將士用命?!?/div>
《國語辭典》:嚴(yán)家無格虜(嚴(yán)家無格虜)  拼音:yán jiā wú gé lǔ
規(guī)矩嚴(yán)峻的家庭里,沒有傲慢而不服管教的奴仆?!妒酚?。卷八七。李斯傳》:「故韓子曰:『慈母有敗子,而嚴(yán)家無格虜者』,何也?則能罰之加焉必也?!?/div>
《國語辭典》: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拼音:qí shēn bù zhèng,suī lìng bù cóng
語出《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乖谏衔徽呷舨恍奚碚?,則在下者不服從其命令?!度龂?。卷四。魏書。三少帝記。齊王芳紀(jì)》:「所習(xí)正則其身正,其身正則不令而行;所習(xí)不正則其身不正,其身不正則雖令不從?!挂沧鳌钙渖聿徽m令不行」。
《國語辭典》:頑逆(頑逆)  拼音:wán nì
不服從教化、行為叛逆。如:「那孩子性子烈,又頑逆,師長們應(yīng)多予以輔導(dǎo)?!?/div>
《國語辭典》:不聽使喚(不聽使喚)  拼音:bù tīng shǐ huàn
1.不服從指揮。如:「這個(gè)工廠作業(yè)員不聽使喚,擅離職守。」
2.形容機(jī)器故障。如:「這部冷氣機(jī)已不聽使喚,送回原廠修理吧!」
《國語辭典》:兵不由將(兵不由將)  拼音:bīng bù yóu jiàng
手下的人不服從上位者的指派調(diào)度。如:「兵不由將是軍中大忌?!?/div>
《國語辭典》:抵死不從(抵死不從)  拼音:dǐ sǐ bù cóng
拚死也不服從。表示態(tài)度堅(jiān)決,沒有轉(zhuǎn)圜的馀地。如:「要他當(dāng)漢奸,他是抵死不從的。」
《國語辭典》:顛越不恭(顛越不恭)  拼音:diān yuè bù gōng
廢失禮法,不服從命令?!稌?jīng)。盤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顛越不恭。」《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傳》:「且盤庚之誥曰:『有顛越不恭,劓殄滅之,俾無遣育,無使易種于茲邑?!淮松讨耘d。」
《漢語大詞典》:嘩誅(譁誅)
不服罪而喧鬧。逸周書·史記:“大臣有錮職譁誅者危?!?朱右曾 校釋:“譁誅,不服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