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負(fù)命(負(fù)命)  拼音:fù mìng
違命?!妒酚洝>硪?。五帝本紀(jì)》:「鯀負(fù)命毀族,不可?!?/div>
《國語辭典》:咬牙  拼音:yǎo yá
1.形容極為憤怒?!都t樓夢》第四八回:「平兒咬牙罵道:『都是那賈雨村,什么風(fēng)村,半路途中那里來的餓不死的野雜種,認(rèn)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來?!弧?br />2.形容忍受極大的痛苦,堅持到底或下定決心。如:「為了讓病痊瘉,他咬牙忍痛接受治療?!埂钢灰憧弦а?,這事兒沒有不成的?!埂都t樓夢》第五二回:「只覺頭重身輕,滿眼金星亂迸,實實撐不住。若不做,又怕寶玉著急,少不得恨命咬牙挨著。」
3.計較分明、過于精明。如:「他為人向來很咬牙。」《紅樓夢》第七四回:「以后凡年紀(jì)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難纏的,拿個錯兒,攆出去配了人?!?br />4.嚴(yán)格不放松。如:「他要一咬牙,我們可就沒法辦了?!?br />5.一種睡眠中牙齒相磨的情形。多為消化不良的病象。《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一個人要吃多了,咬牙、放屁、說夢話,這三樁事可保不齊沒有,還帶著自己真會連影兒不知道。」
《國語辭典》:匿喪(匿喪)  拼音:nì sāng
古時的官吏,若父母喪,不向朝廷呈報丁憂者,稱為「匿喪」?!读砍烧Z注解。刑部》:「匿喪不舉哀:官員聞父母之喪,即報丁憂去任。倘有隱匿而不舉行者,例有重刑?!?/div>
《漢語大詞典》:頑人(頑人)
(1).愚妄的人。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闇?zhǔn)乱酥煞?,雖企慕而不及者,頑人也?!?唐 劉知幾 史通·品藻:“此乃兇險之頑人,強(qiáng)梁之悍婦,輒與貞烈為伍,有乖其實者焉?!?br />(2).不服從統(tǒng)治的人。北史·成淹傳:“行到 朝歌 , 肅 問:‘此是何城?’ 淹 言:‘ 紂 都 朝歌城 。’ 肅 言:‘故應(yīng)有 殷 之頑人?!?/div>
《國語辭典》:抗告  拼音:kàng gào
不服法院的裁定,而上訴于該管上級法院。
《國語辭典》:不聽話(不聽話)  拼音:bù tīng huà
1.不服從。如:「不聽話的員工,常會讓主管傷腦筋。」
2.小孩子不乖。如:「你這么不聽話,我為什么要買玩具給你?」
《漢語大詞典》:保強(qiáng)(保彊)
恃勢逞強(qiáng),謂不服管轄。漢書·廣陵厲王胥傳:“古人有言曰:‘ 大江 之南, 五湖 之間,其人輕心。 揚(yáng)州 保彊, 三代 要服,不及以正?!?顏師古 注引 李奇 曰:“保,恃也?!?
《漢語大詞典》:儒硎
秦始皇 既焚書,恐天下不服,乃密令冬月種瓜于 驪山 陵谷溫暖處;瓜結(jié)實,詔博士諸生往視,因填土殺之。事見史記·儒林列傳 張守節(jié) 正義引 漢 衛(wèi)宏 《詔定古文尚書序》。后因以“儒硎”謂讀書人遭受的浩劫。 北周 庾信 《謝滕王集序啟》:“加以 建鄴 陽九,劣免儒硎; 江陵 百六,幾從士壠。” 王國維 《〈國學(xué)叢刊〉序》:“番番良士,劣免儒硎;莘莘胄子,翻從城闕?!?/div>
《漢語大詞典》:驕忿(驕忿)
驕傲自負(fù),怨忿不服。戰(zhàn)國策·秦策五:“今王廣德 魏 趙 ,而輕失 齊 ,驕也;戰(zhàn)勝 宜陽 ,不恤 楚 交,忿也。驕忿,非伯主之業(yè)也,臣竊為大王慮之而不取也?!?晉 袁宏 后漢紀(jì)·桓帝紀(jì)下:“往者, 申屠嘉 召 鄧通 , 文帝 遣詣 嘉 府,乃從而請之。三公之職,何所不統(tǒng)?但今左右驕忿,欲令三公不得舉筆?!?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八:“下此如 苻秦 之 王猛 、 唐 氏之 魏徵 ,不思其身后之言,伐 晉 伐 高麗 ,以致敗亡,余謂二君之驕忿甚矣。”
《漢語大詞典》:挺押
(1).猶監(jiān)禁。《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二八回:“等到人家告了,他就在 江夏縣 監(jiān)里挺押起來。”
(2).俗謂不服管押。
《國語辭典》:將士用命(將士用命)  拼音:jiàng shì yòng mìng
軍官與士兵無不服從命令?!度龂萘x》第三八回:「將軍承父兄遺業(yè),兼六郡之眾,兵精糧足,將士用命。」
《國語辭典》:嚴(yán)家無格虜(嚴(yán)家無格虜)  拼音:yán jiā wú gé lǔ
規(guī)矩嚴(yán)峻的家庭里,沒有傲慢而不服管教的奴仆。《史記。卷八七。李斯傳》:「故韓子曰:『慈母有敗子,而嚴(yán)家無格虜者』,何也?則能罰之加焉必也?!?/div>
《國語辭典》: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拼音:qí shēn bù zhèng,suī lìng bù cóng
語出《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乖谏衔徽呷舨恍奚碚?,則在下者不服從其命令?!度龂?。卷四。魏書。三少帝記。齊王芳紀(jì)》:「所習(xí)正則其身正,其身正則不令而行;所習(xí)不正則其身不正,其身不正則雖令不從。」也作「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國語辭典》:頑逆(頑逆)  拼音:wán nì
不服從教化、行為叛逆。如:「那孩子性子烈,又頑逆,師長們應(yīng)多予以輔導(dǎo)。」
《國語辭典》:不聽使喚(不聽使喚)  拼音:bù tīng shǐ huàn
1.不服從指揮。如:「這個工廠作業(yè)員不聽使喚,擅離職守。」
2.形容機(jī)器故障。如:「這部冷氣機(jī)已不聽使喚,送回原廠修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