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擬非其倫(擬非其倫)
謂比擬不當(dāng)。語本《禮記·曲禮下》:“擬人必於其倫。” 清 趙翼 甌北詩話·吳梅村詩:“以 岳忠武 比 良玉 ,毋乃擬非其倫矣?!?/div>
《漢語大詞典》:飄風(fēng)過耳(飄風(fēng)過耳)
比喻對某件事情漠不關(guān)心或不當(dāng)一回事。《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fēng)流》:“任你説得舌敝唇穿,也只當(dāng)做飄風(fēng)過耳。”
《國語辭典》:塞狗洞  拼音:sāi gǒu dòng
比喻把錢花在無用的地方?!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三五回:「我有三萬銀子,我大八成的道臺,都可捐得了,我為什么拿錢塞狗洞?」
《國語辭典》:鳩居鵲巢(鳩居鵲巢)  拼音:jiū jū què cháo
比喻坐享其成。參見「鳩佔鵲巢」條。
《國語辭典》:舉一廢百(舉一廢百)  拼音:jǔ yī fèi bǎi
專注于一事,而把其馀的廢棄。比喻太過武斷、主觀?!睹献?。盡心上》:「所惡執(zhí)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div>
《漢語大詞典》:濫祠(濫祠)
不當(dāng)立的祭祠。亦指濫予祭祀。 清 黃六鴻 《?;萑珪さ涠Y·崇祀名賢》:“濫祠名宦,猶不失為地方之過情。”
《國語辭典》:口中雌黃(口中雌黃)  拼音:kǒu zhōng cī huáng
雌黃,古代用來涂蓋寫錯的字??谥写泣S為稱贊王衍能隨口更正說錯的話。見《晉書。卷四三。王戎傳》。后比喻不顧事實真相,隨口批評。《幼學(xué)瓊林。卷二。身體類》:「口中雌黃,言事而多改移?!挂沧鳌感趴诖泣S」。
《國語辭典》:信口雌黃(信口雌黃)  拼音:xìn kǒu cī huáng
比喻不顧事情真相,隨意批評。參見「口中雌黃」條。如:「由于他信口雌黃,造成大家對老李的誤解?!?/div>
《漢語大詞典》:狂舉(狂舉)
謂舉證不當(dāng)。墨子·經(jīng)說下:“若舉‘牛有角’,‘馬無角’,以是為‘類之不同也’,是狂舉也?!?孫詒讓 間詁:“公孫龍子亦有正舉狂舉之文,以意求之,蓋以舉之當(dāng)者為正,不當(dāng)者為狂?!?span id="hrd9lun" class="book">《公孫龍子·通變論》:“與馬以鷄寧馬。材不材,其無以類,審矣!舉是亂名,是謂狂舉?!?/div>
分類:不當(dāng)
《漢語大詞典》:蠻不在乎(蠻不在乎)
猶言滿不在乎。不放在心上;不當(dāng)一回事。《花城》1981年第2期:“‘放心啦,永安飯店那么高,掉下來頭都碎了,她又沒有身份證,認(rèn)不出來的啦!’ 阿牛 蠻不在乎的回答?!?/div>
《國語辭典》:滿不在乎(滿不在乎)  拼音:mǎn bù zài hu
完全不以為意。如:「人家替他捏一把冷汗,他卻滿不在乎的,不當(dāng)一回事?!埂赌鹾;ā返谌寤兀骸肝覀兊慕磺?,還計較這些。倒是今天這件事來得太奇怪,怕生出別的岔子?;瘞讉€錢滿不在乎?!?/div>
《漢語大詞典》:滿不在意(滿不在意)
全然不放在心上,不當(dāng)一回事。 巴金 《復(fù)仇集·不幸的人》:“這是一只破舊的提琴,他拿著弓滿不在意地拉著。” 沙汀 《淘金記》十一:“寡婦的滿不在意的態(tài)度,無疑是做作的,因為她正為著那些新的花頭感到焦灼,預(yù)想到一種新的不平的迫近。” 曹禺 《日出》第四幕:“ 竹均 ,我看得出你也厭惡他們,而你故意裝出滿不在意的樣子,天天自己騙著自己。”
《國語辭典》:買櫝還珠(買櫝還珠)  拼音:mǎi dú huán zhū
楚國一位珠寶商人到鄭國賣珠寶,一人出高價買去,但他只看中精美的匣子,遂將珍珠還給珠寶商。典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后比喻舍本逐末,取舍失當(dāng)。清。朱彝尊〈跋李紫筼畫卷〉:「然鄭人買櫝還珠,珠固在,庸何傷?!挂沧鳌傅孟贿€珠」。
《國語辭典》:馬棚風(fēng)(馬棚風(fēng))  拼音:mǎ péng fēng
普通平常的事?!都t樓夢》第一六回:「過了沒半月,也看得馬棚風(fēng)一般了。」
《國語辭典》:明珠彈雀(明珠彈雀)  拼音:míng zhū tán què
明珠,夜明珠。明珠彈雀指用夜明珠當(dāng)彈丸射鳥雀。語本漢。揚雄《太玄經(jīng)。卷四。乂卦》:「上九。明珠彈于飛肉,其得不復(fù)。」后比喻得不償失。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六:「將明珠而彈雀,所得者少,所失者多?!?/div>
早知今日,悔不當(dāng)初
【俗語佛源】
佛家指出,「今日」之果是「當(dāng)初」之因的延續(xù)。眾生在「今日」嘗到苦果才「悔不當(dāng)初」,而菩薩深明「因果」之理,終無懊悔,所謂「眾生畏果,菩薩慎因,」便是這個道理。《五燈會元》卷十六:「早知今日事,悔不慎當(dāng)初。」后簡化為「早知今日,悔不當(dāng)初」,謂早知道有今天這種結(jié)局,不如當(dāng)初不那么做,指后悔莫及。如《水滸傳》第四一回:「黃文炳告道:『小人已知過失,只求早死?!?。晁蓋喝道:『你那賊驢,怕你不死!你這廝早知今日,悔不當(dāng)初?!弧挂沧鳌冈缰袢?,何必當(dāng)初」。如巴金《秋》尾聲:「她這次回來還出成到四妹墳前去看了一次,談話中也常提到四妹,真是早知今日,何必當(dāng)初!」(李明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