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難怪(難怪)  拼音:nán guài
1.不能責(zé)怪,含有諒解的意思?!杜砉浮返谝蝗呕兀骸妇褪菐煾钢溃沂菫槿济贾?,他二老也難怪我?!?br />2.怪不得。表示能理解情況而不感到奇怪。如:「他考取了理想的學(xué)校,難怪這么高興?!埂都t樓夢》第三二回:「連你的意思若體貼不著,就難怪你天天為我生氣了。」
《國語辭典》:泄露  拼音:xiè lù
將消息或秘密向人透露。如:「這件事已列為最高機(jī)密,不可以隨便泄露。」
《國語辭典》:泄露(洩露)  拼音:xiè lù
不應(yīng)該讓人知道的事情讓人知道了。如:「泄露秘密」、「泄露消息」。也作「泄漏」、「泄漏」。
《漢語大詞典》:空亡
(1).白死。史記·越王句踐世家:“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長男,奈何?”
(2).亦作“ 空忘 ”、“ 空房 ”。古代用干支紀(jì)日,十干配十二支,所馀二支,謂之“空亡”。又稱孤虛。迷信的人說是兇辰。 唐 劉禹錫 《燕爾館破屏風(fēng)所畫至精人多嘆賞題之》詩:“畫時應(yīng)遇空亡日,賣處難逢識別人?!?元 馬致遠(yuǎn) 《陳摶高臥》第一折:“日犯空亡為將相,時逢祿馬作公卿?!?span id="zhkskm7" class="book">《盛世新聲·一枝花·偷傳袖里情》:“先選下箇不空忘的日子,后擇你箇不失脫的口詞?!?元 無名氏 《開詔救忠》第二折:“正值著空房大敗不良日,把俺這大軍故陷兵機(jī)?!?br />(3).術(shù)數(shù)用語。指所求不應(yīng)、貧賤夭亡的兇占。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術(shù)書有湴河者,蓋謂陷運,如今之‘空亡’也?!?span id="jgy6f0s" class="book">《鏡花緣》第三五回:“此課‘紅鸞’發(fā)現(xiàn),該有婚姻之喜??上в隽恕胀觥疵馓摱粚?,將來仍是各棲一枝,不能鸞鳳和鳴?!?/div>
《漢語大詞典》:三隱(三隱)
(1). 南朝 宋 周續(xù)之 、 劉遺民 、 陶淵明 皆不應(yīng)征命,號 潯陽 三隱。宋書·隱逸傳·周續(xù)之:“﹝ 續(xù)之 ﹞入 廬山 ,事沙門釋 慧遠(yuǎn) 。時 彭城 劉遺民 ,遁跡 廬山 , 陶淵明 亦不應(yīng)徵命,謂之 潯陽 三隱?!?唐 宋之問 《游稱心寺》詩:“釋事懷三隱,清襟謁四禪。” 明 夏完淳 《避地》詩:“月下歸三隱,春風(fēng)動五噫。”
(2). 南朝 梁 劉訏 、 阮孝緒 、 劉歊 皆不仕,時都下謂之三隱。南史·劉訏傳:“本州刺史 張稷 辟為主簿,主者檄召 訏 ,乃掛檄於樹而逃。 陳留 阮孝緒 ,博學(xué)隱居,不交當(dāng)世…… 訏 經(jīng)一造, 孝緖 即顧以神交。 訏 族兄 歊 又履高操,三人日夕招攜,故都下謂之三隱。”
《漢語大詞典》:聘士
猶徵士。指不應(yīng)朝廷以禮征聘的隱士。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十反·聘士彭城姜肱》:“聘士 彭城 姜肱 伯淮 、 京兆 韋著 休明 ?!卑矗?姜肱 與二弟 仲海 、 季江 俱以孝行著聞,“諸公爭加辟命,皆不就”,時人慕之。嘗遇盜,欲殺之,兄弟更相爭死,盜感悔,呼為“徵君”。見后漢書本傳。
《漢語大詞典》:微與(微與)
謂不應(yīng)該這樣。禮記·檀弓下:“ 曾子 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鄭玄 注:“微,猶無也。無與,止其狂狷之辭。” 孔穎達(dá) 疏:“微與者,微,無也;與,語助。言餓者無得如是與!”
《國語辭典》:委屈  拼音:wěi qu
1.屈抑不伸。常指冤怨不得伸雪,或才情不得發(fā)展?!都t樓夢》第六一回:「這五兒心內(nèi)又氣,又委屈,竟無處可訴?!?br />2.使受冤怨?!都t樓夢》第二三回:「好寶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埂段拿餍∈贰返谒囊换兀骸溉缃褡隽酥?,少不得要委屈他也要請安了。」
《國語辭典》:沒道理(沒道理)  拼音:méi dào lǐ
1.不合道理。如:「他盡說些沒道理的話,誰能心服?」
2.不應(yīng)該。如:「他早就出門了,沒道理到現(xiàn)在還沒來。」
《國語辭典》:過景(過景)  拼音:guò jǐng
過了適當(dāng)?shù)臅r機(jī)。如:「他三心二意,遲疑不決,以致過景,喪失了再次求學(xué)的機(jī)會。」
《國語辭典》:鐵口(鐵口)  拼音:tiě kǒu
形容言語口氣堅定、論斷精確。如:「張半仙替人看相,直話直說,料事如神,號稱鐵口。」
《漢語大詞典》:失露
秘密等被不應(yīng)該知道的人知道了。例如:千萬不要失露我的秘密。
《漢語大詞典》:不會得(不會得)
猶言不應(yīng),不可能。得,語助詞。 宋 姜夔 《長亭怨慢》詞:“閲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div>
《漢語大詞典》:發(fā)橫財(發(fā)橫財)
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潍@得不應(yīng)該得到的錢財。《花城》1981年第6期:“再看 長喜 那老實樣子和身上穿的破爛衣服,也不像常跑生意、發(fā)橫財?shù)娜恕!?/div>
《漢語大詞典》:音撇
按基準(zhǔn)音的自然比,用不同方式調(diào)諧一個音所產(chǎn)生的音調(diào)誤差(不應(yīng)大于80∶81)
自然音階中較大一個全音和較小一個全音之間的頻率差,相應(yīng)的頻率比為81/80
《漢語大詞典》:長上匠(長上匠)
唐 番匠服役期滿后繼續(xù)代不應(yīng)役工匠服役的工匠。由官府以不應(yīng)役工匠所納代役金(幫貼錢)為報酬。新唐書·百官志三:“長上匠,州率資錢以酬雇?!眳⒁姟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