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20,分15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萍身
搖擺
散蕩
流梗
熌爍
忀徉
瞥瞥
趔趄
閃映
閃耀
閃忽
驚恍
懩懩
周惶
摸不著
《漢語大詞典》:萍身
謂身若浮萍,行蹤不定。 唐 劉滄 《龍門留別道友》詩:“春谷終期吹羽翼,萍身不定逐波瀾?!?/div>
《國語辭典》:搖擺(搖擺)  拼音:yáo bǎi
1.搖蕩、擺動(dòng)。宋。王令八檜圖〉詩:「宜乎今古惑昧者,搖擺舌吻歸之仙?!乖?。鄧玉賓〈村里迓古。包藏著一團(tuán)兒和氣套。么篇〉:「抵多少對(duì)舞霓裳按六么,摜搖擺會(huì)軀勞?!?br />2.走動(dòng)?!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二:「鐵生既娶了美妾,巴不得領(lǐng)了他各處去搖擺,每到之處,見了的無不嘖嘖稱賞?!?/div>
《漢語大詞典》:散蕩(散蕩)
動(dòng)搖不定;動(dòng)蕩不定。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運(yùn)象篇一:“此非所謀,吾子加之至慮,散蕩斯念,宜慎之耳?!?span id="qbmevlb" class="book">《再生緣》第九回:“到處為家多散蕩,逢人便問幾何程?!?br />(1).閑游。紅樓夢第七回:“他不請(qǐng)我們單請(qǐng)你,可知是他的誠心,叫你散蕩散蕩,別辜負(fù)了他的心?!?韋君宜 《乘公共汽車旅行記》:“候車室里許多人都跑到公路上、院子里和車站對(duì)面賣粽子老太婆的茶攤上散蕩去了?!?br />(2).見“ 散彈 ”。
《漢語大詞典》:散彈(散彈)
散淡;浪蕩。《金瓶梅詞話》第五六回:“他滿心正經(jīng)要你和他尋個(gè)主子,卻怎的不捎封書來,倒寫著一隻曲兒,又做的不好,可知道他才學(xué)荒疎,人品散彈哩!”彈,一本作“ 蕩 ”。
分類:浪蕩
《漢語大詞典》:流梗
飄浮在水面上的桃梗。比喻飄泊不定的人生。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嗟飛蓬之日永,恨流梗之無還?!眳⒁姟?浮梗 ”。
《國語辭典》:浮?! ?span id="q86ixqg" class='label'>拼音:fú gěng
飄浮在水面上的莖梗。比喻飄流不定。唐。徐夤 詩:「酒盡歌終問后期,泛萍浮梗不勝悲?!埂端疂G傳》第一一回:「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zhuǎn)蓬?!?/div>
《漢語大詞典》:熌爍(熌爍)
(1).亮光忽明忽暗,搖動(dòng)不定貌。 元 劉唐卿 《降桑椹》第三折:“著雷公發(fā)一聲霹靂,震動(dòng)山林;電母熒煌熌爍,光走金蛇?!?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田七郎:“ 七郎 佩刀掛壁間,忽自騰出匣數(shù)寸許,錚錚作響,光熌爍如電?!?br />(2).比喻說話吞吞吐吐。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驅(qū)怪:“﹝主人﹞但勸盃酒,言辭熌爍,殊所不解?!?何垠 注:“熌音閃,火行也。爍音鑠,光也。以比其音旨之不定也。”
《漢語大詞典》:忀徉
徘徊,游蕩不定貌。玉篇·彳部“忀”字下引楚辭:“聊逍遙以忀徉?!卑?,今本楚辭·離騷作“相羊”。參見“ 儴佯 ”、“ 相羊 ”。
《漢語大詞典》:瞥瞥
(1).形容光或聲迅速消失。 漢 王逸 《九思·守志》:“日瞥瞥兮西沒,道遐迴兮阻嘆?!比?,一本作“ 目 ”。 唐 顧況 《李供奉彈箜篌歌》:“往往從空入戶來,瞥瞥隨風(fēng)落春草?!?林紓 《感秋賦》:“日瞥瞥而西沒兮,嗟吾命之焉知。”
(2).形容閃爍不定,飄忽浮動(dòng)。《楚辭·王褒〈九懷·?? 怠?/a>“顧列孛兮縹縹” 漢 王逸 注:“邪視彗星,光瞥瞥也?!?唐 沈佺期 《入少密溪》詩:“游魚瞥瞥雙釣童,伐木丁丁一樵叟?!?/div>
《國語辭典》:趔趄  拼音:liè jū
身體搖晃,站立不穩(wěn)的樣子。元。鄭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不覺的身趔趄,不覺的醉模糊。」《紅樓夢》第四四回:「說著,也揚(yáng)手一下,打的那丫頭一個(gè)趔趄。」也作「趔趔趄趄」。
《漢語大詞典》:閃映(閃映)
明滅不定地映照、映現(xiàn)。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二:“日影下墮,臨風(fēng)颺曳,閃映萬端。”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風(fēng)搖動(dòng)著帳幕,雷電忽暗忽明,閃映著三個(gè)跪著的藍(lán)森森的身影?!?/div>
《國語辭典》:閃耀(閃耀)  拼音:shǎn yào
光亮耀眼。如:「星光閃耀」、「閃耀亮相」。
《漢語大詞典》:閃忽(閃忽)
(1).變化不定。 明 歸有光 《史稱安隗素行何如》:“以吾之明白疎濶,洞然無防閑之設(shè),立彼閃忽詭詐之中,機(jī)智陷穽之區(qū),斯時(shí)也,勢不足恃也,恃吾之有道而已?!?清 東軒主人 述異記·俞顱賦:“其來時(shí)輒於黑夜,人望之,或見甲胄人長大數(shù)輩,左右出歿,人不敢近,或如朱馬之形,閃忽莫定?!?br />(2).特指眼睛轉(zhuǎn)動(dòng)不停。 克非 《春潮急》二八:“ 蘭子 不住地喘氣,臉上濕漉漉的,不知是汗還是水,兩只平素明亮閃忽的大眼里,漲滿了張惶焦慮的神色。”
(3).形容一剎那的時(shí)間。 康濯 《春種秋收·代理支書》:“閃忽之間他記起 毛主席 引用過的兩句古話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漢語大詞典》:驚恍(驚恍)
指神魂不定,精神恍惚。北齊書·博陵王濟(jì)傳:“嘗從 文宣 巡幸,在路忽憶太后,遂逃歸。帝怒,臨以白刃,因此驚恍?!?span id="wzp29tj" class="book">《北史》引此作“驚怳”。 明 孟稱舜 《嬌紅記·明妖》:“這荒臺(tái)榭風(fēng)清露涼,你孤影兒怎不害些兒驚恍?!?/div>
《漢語大詞典》:懩懩
心憂不定貌。 清 錢謙益 《八月十四夜艤舟虎丘》詩:“歸舟對(duì)孤枕,懩懩心未已?!?/div>
分類:不定
《漢語大詞典》:周惶
亦作“ 周遑 ”。 彷徨,猶疑不定。 漢 董仲舒 《士不遇賦》:“使彼圣賢其繇周遑兮,矧舉世而同迷?!?晉 潘岳 《悼亡詩》之一:“悵怳如或存,周遑忡驚惕?!?span id="cctmeer" class="book">《南史·張興世傳》:“賊據(jù)上流,兵張地勝,今以奇兵潛出其上,使其首尾周惶,進(jìn)退疑沮,糧運(yùn)艱礙,乃制勝之奇?!?/div>
《國語辭典》:摸不著  拼音:mō bù zháo
1.經(jīng)過探尋而仍不能了解。如:「這件案子始終摸不著頭緒?!?br />2.料不定、弄不好?!端疂G傳》第一○回:「你不省得。林教頭是個(gè)性急的人,摸不著便要?dú)⑷朔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