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分類字錦》:禽棲不定(禽棲不定)
崔涂 秋夕詩 冷禽棲不定。
分類:
《分類字錦》:輕重不定(輕重不定)
見上注。
分類:香爐
《漢語大詞典》:徘徊不定
在難于接受的或同樣緊迫的兩者之間作出抉擇時為難猶豫。例如:在愛和恨之間徘徊不定。
《國語辭典》:舉棋不定(舉棋不定)  拼音:jǔ qí bù dìng
本指拿著棋子,不能決定下一步怎樣下。語出《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购蟊扔髯鍪陋q豫不決,拿不定主意。唐。劉肅《大唐新語。卷一二??崛獭罚骸笗x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也。且舉棋不定,前哲所戒,儲位至重,豈宜數(shù)易?」
《分類字錦》:江風(fēng)不定(江風(fēng)不定)
李紳 溯西江詩 江風(fēng)不定半晴陰。
分類:
《漢語大詞典》:浮縣(浮縣)
亦作“ 浮懸 ”。
(1).不定。鹖冠子·世兵:“虛實(shí)相因,得失浮縣。” 陸佃 注:“浮縣,言無定也。”
(2).懸空貌。鹖冠子·天權(quán):“浮懸天地之明,委命相鬲謂之時,通而相鬲謂之道。”藝文類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簡文帝 《善覺寺碑銘》:“四柱浮懸,九城靈架?!?/div>
分類:不定懸空
《國語辭典》:徘徊  拼音:pái huái
1.來回走動?!读凝S志異。卷二。嬰寧》:「坐臥徘徊,自朝至于日昃,盈盈望斷,并忘饑渴?!埂度辶滞馐贰返谖逡换兀骸竿娔峭頍煗u散,水光里月色漸明,徘徊了一會兒,復(fù)身上船來安歇?!挂沧鳌概峄亍埂?br />2.流連?!段倪x。宋玉。風(fēng)賦》:「邸華葉而振氣,徘徊于桂椒之間?!固?。李白〈月下獨(dú)酌〉詩:「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挂沧鳌概峄亍?。
3.縈繞?!段倪x。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清商隨風(fēng)發(fā),中曲正徘徊?!?br />4.紛雜起落。晉。陶淵明〈閒情賦〉:「于時畢昴盈軒,北風(fēng)凄凄,烱烱不寐,眾念徘徊。」
5.猶豫不決?!堆θ寿F征遼事略》:「欲往南路,誠恐北有,欲往北行,誠恐南有,徘徊不已?!埂度龂萘x》第九回:「王允時在帝側(cè),聞知此言,奏曰;『臣本為社稷計(jì)。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誤國家。臣請下見二賊?!坏叟腔膊蝗??!?/div>
《漢語大詞典》:徘徊花
玫瑰花的別稱。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委巷叢談:“玫瑰花…… 宋 時宮院多採之,雜腦麝以為香囊,芬氤裊裊不絶,故又名徘徊花。”亦省稱“ 徘徊 ”。 宋 張世南 游宦紀(jì)聞卷六:“正月中旬,宜接櫻桃、木樨、徘徊、黃薔薇?!?/div>
《國語辭典》:有時(有時)  拼音:yǒu shí
偶爾?!段倪x。古詩十九首。回車駕言邁》:「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埂都t樓夢》第五七回:「有時寶玉睡去,必從夢中驚醒,不是哭了說黛玉已去,便是說有人來接?!?/div>
《漢語大詞典》:二三
(1).謂不專一;反復(fù)無定。書·咸有一德:“德唯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兇?!?孔 傳:“二三,言不一。”晉書·慕容垂載記:“雖曰君臣,義深父子,豈可因其小隙,便懷二三?!?宋 文天祥 《羅融齋墓志銘》:“不以利害為二三。其忠信如此?!?span id="adn1wt9" class="book">《醉醒石》第四回:“這事斷要死爭,二三不得的?!?br />(2).約數(shù),不定數(shù)。表示較少的數(shù)目,猶言幾。國語·吳語:“﹝ 越王 ﹞曰:‘ 勾踐 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漢 王褒 《僮約》:“日暮以歸,當(dāng)送乾薪二三束?!?唐 皎然 《詠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span id="7oexmga" class="book">《水滸傳》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驚,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趕了二三里?!?石楠 《張玉良傳》:“她一定會興奮得兩頰泛上荷紅,上面滴灑著二三點(diǎn)露珠?!?br />(3).約數(shù),不定數(shù)。謂二成或三成。 漢 班固 《西都賦》:“草木涂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清 李漁 《奈何天·逃禪》:“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4).約數(shù),不定數(shù)。謂第二或第三。 宋 陳亮 《謝張侍御啟》:“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dāng)?shù)?!?br />(5).約數(shù),不定數(shù)。猶言再三,多次。百喻經(jīng)·婦詐稱死喻:“婦於后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酥炼q故不信?!?br />(6).即六。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張銑 注:“二三,謂 明帝 六年也?!?/div>
《國語辭典》:一點(diǎn)(一點(diǎn))  拼音:yī diǎn
1.形容極小或些許。南朝梁。江淹〈惜晚春應(yīng)劉秘書〉詩:「始獲贈歌瓊,一點(diǎn)重如金?!??!都t樓夢》第一一一回:「咱們也該托托他好好的替咱們伏侍老太太西去,也少盡一點(diǎn)子心哪?!挂沧鳌敢恍?。
2.輕微的接觸或提示。如:「只要稍微一點(diǎn),他就明白了?!?br />3.事物的某一問題或某一方面。如:「這一點(diǎn)是全文的重心,可要特別注意?!?br />4.一天中的第一時與第十三時均稱為「一點(diǎn)」。
5.書法中的一畫,即「、」。永字八法中稱為「側(cè)」。
《國語辭典》:浮生  拼音:fú shēng
人生。語本《莊子??桃狻罚骸钙渖舾?,其死若休。」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西游記》第三七回:「正是因過道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我且進(jìn)去走走?!?/div>
《國語辭典》:風(fēng)波(風(fēng)波)  拼音:fēng bō
1.被風(fēng)所播蕩。漢。李陵〈與蘇武詩〉三首之一:「風(fēng)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埂冻o。屈原。九章。哀郢》:「眇不知其所蹠。順風(fēng)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為客?!?br />2.比喻人事的變故?!度辶滞馐贰返诎嘶兀骸富潞oL(fēng)波,實(shí)難久戀?!埂都t樓夢》第九四回:「頭里在這里吃飯的倒先別問去,找不成再惹出些風(fēng)波來更不好了。」
《國語辭典》:風(fēng)浪(風(fēng)浪)  拼音:fēng làng
1.泛指水面的風(fēng)與浪。如:「今天風(fēng)浪很大?!?br />2.比喻危險或突發(fā)的事情。如:「人生的旅途,可能處處有風(fēng)浪?!?/div>
《國語辭典》:風(fēng)波亭(風(fēng)波亭)  拼音:fēng bō tíng
1.南宋時大理寺獄中有風(fēng)波亭,在今浙江省杭縣城內(nèi),宋岳飛遇害之處。
2.戲曲劇目。宋代故事戲。敘述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加害的經(jīng)過。
《國語辭典》:浩蕩(浩蕩)  拼音:hào dàng
1.廣博浩大的樣子。《楚辭。屈原。九歌。河伯》:「登昆崙兮四望,心飛揚(yáng)兮浩蕩。」晉。潘岳河陽縣作〉詩二首之一:「洪流何浩蕩,修芒郁岧峣?!?br />2.無常不定、心無所主的樣子。南朝梁。何遜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詩:「年事以蹉跎,生平任浩蕩?!?/div>
《國語辭典》:裊裊(嫋嫋)  拼音:niǎo niǎo
1.形容輕盈柔弱?!段倪x。左思。吳都賦》:「藹藹翠幄,裊裊素女?!挂沧鳌秆U裊」。
2.形容搖曳不定。漢。無名氏〈白頭吟〉:「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篩篩?!挂沧鳌秆U裊」、「裊裊」。
3.音調(diào)悠揚(yáng)不絕。如:「馀音裊裊,三日不絕。」也作「裊裊」。
4.風(fēng)動的樣子?!冻o。屈原。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也作「裊裊」。
《國語辭典》:裊裊(裊裊)  拼音:niǎo niǎo
1.縈回繚繞的樣子。如:「輕煙裊裊」?!赌淆R書。卷二八。蘇侃傳》:「情綿綿而方遠(yuǎn)思裊裊而遂多。」
2.形容輕盈柔弱。唐。杜牧 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挂沧鳌秆U裊」。
3.形容搖曳不定。唐。李賀老夫采玉歌〉:「斜山柏風(fēng)雨如嘯,泉腳掛繩青裊裊。」也作「裊裊」、「裊裊」。
4.音調(diào)悠揚(yáng)不絕。如:「馀音裊裊,繞梁三日」。也作「裊裊」。
《國語辭典》:或曰  拼音:huò yuē
或說。《文選。陸機(jī)。辯亡論》:「或曰吳蜀唇齒之國,蜀滅則吳亡,理則然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