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大羹
不和五味的肉汁。禮記·樂記:“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鄭玄 注:“大羹,肉湆,不調(diào)以鹽菜?!?span id="moomcck" class="book">《左傳·桓公二年》:“是以清廟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鑿,昭其儉也。” 唐 鄭薰 《贈鞏疇》詩:“淡薄貴無味, 羊斟 慚大羹?!?明 李東陽 《土室》詩:“大羹及元酒,此味久已識?!?/div>
《漢語大詞典》:乖剌
(1).違忤;不和諧。《楚辭·東方朔〈七諫·怨世〉》:“吾獨乖剌而無當(dāng)兮,心悼怵而耄思。” 洪興祖 補注:“剌,戾也?!?span id="okaqqyq" class="book">《漢書·劉向傳》:“朝臣舛午,膠戾乖剌?!?顏師古 注:“言意志不和,各相違背。” 唐 白居易 《桐花》詩:“風(fēng)候一參差,榮枯遂乖剌?!?魯迅 《墳·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倘如舊說,抹煞了‘愛’一味說‘恩’,又因此責(zé)望報償,那便不但敗壞了父子間的道德,而且也……播下乖剌的種子?!?br />(2).悖謬失當(dāng)。 唐 劉知幾 史通·探賾:“進(jìn)奸雄而退處士,此之乖剌,復(fù)何為乎?” 宋 陸游 《南唐書·歐陽廣傳》:“措置乖剌,大失人心?!?/div>
《國語辭典》:離隔(離隔)  拼音:lí gé
1.分離阻隔。三國魏。曹植 離友詩三首之三:「感離隔兮會無期,伊郁悒兮情不怡。」晉。趙至與嵇茂齊書〉:「去矣嵇生,永離隔矣!」
2.指隔閡,不團(tuán)結(jié)。《三國志。卷四四。蜀書。蔣琬費祎姜維傳。蔣琬》:「寇難未弭,曹睿驕兇,遼東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糾結(jié),與之離隔?!顾?。范仲淹〈與朱氏〉:「勿以婦人之言漸生離隔?!?br />3.指使不和睦、不團(tuán)結(jié)?!短綇V記。卷三二二。周義》引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兄不仁,離隔人室家?!?/div>
《漢語大詞典》:分羹
借指父子不和,沒有情義。《資治通鑒·漢光武建武六年》:“夫孝於其親,豈不慈於其子!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嗤鄙·衍圣公:“今公不知何故久居賜第,數(shù)年不歸?;蛟聘缸硬幌?,恐有分羹之禍,以此避地,未知信否?!眳⒁姟?分我杯羹 ”。
《國語辭典》:分我杯羹  拼音:fēn wǒ bēi gēng
項羽以烹食劉邦之父為要脅,想迫使劉邦退兵,劉邦不但不受脅迫,反而請項羽分他杯肉羹的故事。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后以分我杯羹比喻自他人處獲得一份利益。唐。李白登廣武古戰(zhàn)場懷古〉詩:「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分類:即若
《國語辭典》:生澀(生澀)  拼音:shēng sè
1.形容果實未熟時,辛麻苦澀的味道。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今唐鄧間多大柿,其初生澀,堅實如石?!?br />2.形容不流暢、不潤滑、不圓熟。如:「文辭生澀」。宋。王安石 次韻徐仲元詠梅二首之一:「玉笛悲涼吹易散,冰紈生澀畫難親?!乖t斬憽搭}趙章泉詩后〉:「用字生澀,鍊句強(qiáng)硬?!?br />3.鈍銹不利。元。郝經(jīng) 冤鐍嘆詩:「鐵簧生澀深金苔,沴氣纏結(jié)埋陰霾?!?/div>
《國語辭典》:不睦  拼音:bù mù
感情不和諧、相處不融洽?!度龂萘x》第五六回:「若知孫、劉不睦,操必使人勾結(jié)劉備?!埂?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六一回:「于是又有素日一干與柳家不睦的人,見了這般,十分稱愿,都來奚落嘲戲他。」
《國語辭典》:不相能  拼音:bù xiāng néng
不相容讓。指情感不和睦?!段骶╇s記。第二》:「五侯不相能,賓客不得來往?!挂沧鳌覆幌嗳荨?。
分類:不和和睦
《國語辭典》:省分  拼音:shěng fèn
介于中央與縣之間的地方行政區(qū)域。在我國為一級行政區(qū)。
《國語辭典》:失調(diào)(失調(diào))  拼音:shī tiáo
失去平衡。尤指身體不得適當(dāng)調(diào)養(yǎng)。如:「病后失調(diào),最易引起舊疾復(fù)發(fā)?!?/div>
《漢語大詞典》:惉懘
聲音不和諧;煩亂不安。史記·樂書:“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惉懘之音矣?!?裴駰 集解引 鄭玄 曰:“惉懘,弊敗不和之貌也?!?span id="cumw2mu" class="book">《北齊書·文苑傳序》:“雜惉懘以成音,故雖悲而不雅?!?唐 元稹 《立部伎》:“惉懘難令 季札 辨,遲迴但恐 文侯 臥?!?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九:“小有惉懘之情悴於胸次,憂思鬱結(jié),易以傷氣?!?明 唐順之 《寄趙浚谷書》:“但僕既為老親羈絆,而 念菴 出門亦頗惉懘?!?/div>
《國語辭典》:乖別(乖別)  拼音:guāi bié
1.完全相反?!段簳?。卷八三。外戚列傳上。馮熙》:「誕與脩雖并長宮禁,而性趣乖別。誕性淳篤,脩乃浮競。」
2.相離別。三國魏。曹植 朔風(fēng)詩:「昔我同袍,今永乖別?!?/div>
《漢語大詞典》:遺羹(遺羹)
鄭莊公 因 共叔段 之事,與其母不和。一次 莊公 賜食 潁考叔 , 考叔 故意舍不得吃肉。 莊公 問其原因,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莊公 為之感動,遂與母和好。事見左傳·隱公元年。后以“遺羹”為贊頌孝道之典。 宋 王禹偁 《乞賜終南山人種放孝贈表》:“比 考叔 之遺羹,一時小惠;較 鄭均 之義穀,千古同涂?!?/div>
分類:與其不和
《漢語大詞典》:六沴
謂六氣不和。氣不和而相傷為沴。尚書大傳卷三:“維時洪祀,六沴用咎于下,是用知不畏而神之怒?!?span id="eweum2y" class="book">《漢書·孔光傳》:“其傳曰:‘時則有日月亂行’……又曰:‘六沴之作’,歲之朝曰三朝,其應(yīng)至重?!?顏師古 注:“沴,惡氣也。” 晉 陸機(jī) 《愍懷太子誄》:“精感六沴,咎徵紫房?!?宋 蘇軾 《御試制科策》:“夫五行之相沴,本不至於六,六沴者,起於諸儒欲以六極分配五行,於是始以皇極附益而為六。”
分類:六氣不和
《漢語大詞典》:私嫌
私人間的嫌隙;個人間的不和。晉書·劉喬傳:“宜釋私嫌,共存公義?!?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六節(jié):“ 張保皋 、 鄭年 為保護(hù) 新羅 民眾,放棄私嫌,合力禁止人口賣買,無愧為 新羅國 的英雄?!?/div>
《漢語大詞典》:乖和
(1).反常;不和諧。周書·武帝紀(jì)上:“乖和爽序,違失先志?!?span id="m20qqyy" class="book">《醒世姻緣傳》第三一回:“眾生叢業(yè),天心仁愛無窮;諸理乖和,帝德戒懲有警?!?br />(2).猶違和。指有病。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二十:“上圣體乖和, 馮道 對寢膳之間,動思調(diào)衛(wèi)?!?/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