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20
詞典
5
分類詞匯
15
共20,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詞典
下情
正稱下情
下情陪告
下情上達
下情上通
分類詞匯
伏念
上達
雨天
貴知
遺情
司明
向言
逐情
不容情
達聽
《國語辭典》:
下情
拼音:
xià qíng
1.民情?!豆茏?。明法》:「夫國有四亡,令求不出謂之滅,出而道留謂之擁,下情求不上通謂之塞,下情上而道止謂之侵?!埂稘h書。卷八。宣帝紀》:「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
2.對尊者表白時,稱自己的情況或心情的謙辭。《文選。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臨表悚戰(zhàn),猶懼未允,不任下情云云?!埂赌淆R書。卷二二。豫章文獻王傳》:「而臣頓有二處住止,下情所竊未安?!?/div>
分類:
下情
謙詞
屈服
歉意
順從
自己
群眾
迎合
心情
奉承
情況
心意
《高級漢語詞典》:
正稱下情
正合心意;正中下懷
《漢語大詞典》:
下情陪告
謂向人低頭求懇。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
卷二:“那 法聰 和尚對將軍下情陪告:‘念本寺里別無寶貝,敝院又沒糧草。將軍手下有許多兵,怎地停泊?’”
分類:
低頭
《國語辭典》:
下情上達(下情上達)
拼音:
xià qíng shàng dá
民情能真實的反映給在上位者知道?!端螘?。卷九五。索虜傳》:「雖盡節(jié)奉命,未能令上化下布,而下情上達也。」《舊五代史。卷四七。唐書。末帝本紀中》:「遂得下情上達,德盛業(yè)隆,太宗之道彌光,文貞之節(jié)斯著?!?/div>
分類:
下面
意見
能夠
通達
《分類字錦》:
下情上通
晉書禮志:武帝泰始四年,詔刺史二千石長吏曰:古之王者,以歲時巡狩方岳,其次則二伯述職,不然,則行人順省。故雖幽遐側(cè)微,心無壅隔,下情上通,上指遠諭,至于鰥寡,罔不得所,用垂風(fēng)遺烈,休聲猶存。
分類:
省方
《漢語大詞典》:
伏念
(1).謂退而自省。 漢
東方朔
《七諫·初放》
:“王不察其長利兮,卒見棄乎原壄。伏念思過兮,無可改者?!?br />(2).伏,敬詞;念,念及,想到。舊時致書于尊者多用之。 唐
韓愈
《上宰相書》
:“伏念今有仁人在上位,若不往告之而遂行,是果於自棄,而不以古之君子之道待吾相也?!?宋
曾鞏
《謝杜相公書》
:“伏念昔者方 鞏 之得禍,罰於 河 濱,去其家四千里之遠?!?br />(3).猶俯念,下念。謂在上者體察下情。 唐
元稹
《高允恭授尚書戶部郎中判度支案制》
:“茲用省于有司之獄,莫不伏念隱悼,周知物情?!?/div>
分類:
敬詞
自省
想到
體察
下情
時致
致書
尊者
《國語辭典》:
上達(上達)
拼音:
shàng dá
1.曉達德義?!墩撜Z。憲問》:「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2.下情達于上級?!盾髯?。成相》:「中不上達,蒙掩耳目、塞門戶。」《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在貞觀初,遇下有禮,群情上達?!?/div>
分類:
上達
上進
下情
天命
向上
君上
修養(yǎng)
養(yǎng)德
德性
務(wù)求
求通
通達
仁義
邢炳
《國語辭典》:
雨天
拼音:
yǔ tiān
下雨的日子。唐。劉禹錫〈牛相公見示新什謹依本韻次用以抒下情〉詩:「雨天龍變化,晴日鳳騫騰。」唐。杜荀鶴〈春日登樓遇雨〉詩:「忽地晴天作雨天,全無暑氣似秋間。」
分類:
雨天
下雨
日子
劉禹錫
相公
下情
《漢語大詞典》:
貴知(貴知)
謂貴在周知下情。 明
王文祿
《求志編》
卷一:“守令之法必貴知,故曰知縣、知府,通一縣一府周知之也?!?br />貴在有智慧。知,“ 智 ”的古字。
《
國語·吳語
》
:“危事不可以為安,死事不可以為生,則無為貴知矣?!?韋昭 注:“言人不能以危易安,以死易生,則何貴於知矣?!?/div>
分類:
智慧
周知
下情
《漢語大詞典》:
遺情(遺情)
(1).留下情思。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
(2).無情;無動于衷。 晉
陸機
《贈潘尼》
詩:“遺情市朝,永志丘園?!?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
詩之二:“遺情拾塵物,貞觀丘壑美。” 明
張居正
《與司成馬孟河書》
:“公遺情纓袚,結(jié)意煙霞,蟬脫於穢,素心獨往?!?br />(3).指對世事無動于衷,遺棄世情。 明
湯顯祖
《寄袁小修》
:“古來英桀不欲委化遺情,而爭長生久視者,亦各其悲苦所至?!?br />(4).指遺漏未及的情感。 明
謝榛
《
四溟詩話
》
卷三:“詩中難者,莫過於情詩,然樂府尤盛於 元 ,千萬人口中咀嚼,外無遺景,內(nèi)無遺情,雖有作者,罕得新意。”
分類:
留下
無情
下情
遺漏
世事
情思
未及
無動于衷
情感
遺棄
棄世
世情
《漢語大詞典》:
司明
(1).負責(zé)讓眼睛明亮。謂使了解下情。
《
左傳·昭公九年
》
:“女為君目,將司明也……而女不見,是不明也?!币嘀秆劬Α?清
曹寅
《夜飲和培山眼鏡歌》
:“生人六鑿宜藏用,五官首出司明重?!?br />(2).官名。 新莽 設(shè)置。參閱
《
漢書·王莽傳中
》
。
分類:
官名
負責(zé)
責(zé)讓
眼睛
明亮
了解
解下
下情
新朝
《漢語大詞典》:
向言(嚮言)
古籍所載的一種特異現(xiàn)象。嚮,通“ 響 ”。
《
晉書·五行志中
》
:“ 吳孫休 時, 烏程 人有得困病,及差,能以響言者,言於此而聞於彼。自其所聽之,不覺其聲之大也。自遠聽之,如人對言,不覺聲之自遠來也。聲之所往,隨其所向,遠者所過十?dāng)?shù)里……言不從之咎也?!焙笥脼榻ㄑ灾S喻而使在上者明察下情的典故。 清
錢謙益
《嚮言》
詩序:“善聽嚮言者,莫如圣人。有瞻言之圣人,言從作乂,而天下無嚮言之咎矣。”
分類:
古籍
特異
建言
言諷
諷喻
明察
下情
《漢語大詞典》:
逐情
謂迎合下情。
《隋書·房陵王勇傳》
:“爰自近代,圣教漸虧,俯仰逐情,因循成俗?!?/div>
分類:
迎合
下情
《國語辭典》:
不容情
拼音:
bù róng qíng
不甘接受當(dāng)下情況,有較勁、不甘示弱的意思?!?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五○回:「湘云忙聯(lián)道:『清貧懷簞瓢?!粚毲僖膊蝗萸椋裁Φ溃骸号氩璞鶟u沸?!弧?/div>
分類:
不甘
接受
當(dāng)下
下情
意思
《漢語大詞典》:
達聽(達聽)
謂廣泛聽取,了解下情。
《
梁書·武帝紀中
》
:“朕達聽思治,無忘日昃,而百官羣務(wù),其途不一,隨時適用,各有攸宜,若非總會眾言,無以備茲親覽?!?/div>
分類:
廣泛
聽取
了解
解下
下情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