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3詞典 5分類詞匯 8
《國語辭典》:上計(上計)  拼音:shàng jì
1.最好的計策?!稇?zhàn)國策。西周策》:「趙之上計,莫如令秦、魏復(fù)戰(zhàn)。」《南史。卷四五。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yīng)急走耳?!?br />2.漢制,每屆年終,郡國遣吏至京上計簿,將全年人口、錢、糧、賊、獄訟等事項,向朝廷報告,稱為「上計」?!独m(xù)漢書志。第二八。百官志五》:「本注曰:皆掌治民,顯善勸義,禁奸罰惡,理訟平賊,恤民時務(wù),秋冬集課,上計于所屬郡國?!?/div>
《漢語大詞典》:上計掾(上計掾)
古代佐理州郡上計事務(wù)的官吏。后漢書·皇甫規(guī)傳:“﹝ 規(guī) ﹞與 羌 交戰(zhàn),斬首數(shù)級,賊遂退卻。舉 規(guī) 上計掾?!?span id="qdliego" class="book">《三國志·蜀志·姜維傳》:“好 鄭 氏學(xué),仕郡上計掾,州辟為從事。”晉書·宣帝紀(jì):“ 漢 建安 六年,郡舉上計掾?!眳⒁姟?上計 ”。
《國語辭典》:上計(上計)  拼音:shàng jì
1.最好的計策?!稇?zhàn)國策。西周策》:「趙之上計,莫如令秦、魏復(fù)戰(zhàn)?!埂赌鲜?。卷四五。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yīng)急走耳。」
2.漢制,每屆年終,郡國遣吏至京上計簿,將全年人口、錢、糧、賊、獄訟等事項,向朝廷報告,稱為「上計」?!独m(xù)漢書志。第二八。百官志五》:「本注曰:皆掌治民,顯善勸義,禁奸罰惡,理訟平賊,恤民時務(wù),秋冬集課,上計于所屬郡國?!?/div>
《漢語大詞典》:走為上計(走爲(wèi)上計)
謂遇到強敵或陷于困境時,以離開回避為最好的策略。語本南齊書·王敬則傳:“ 檀公 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水滸傳》第十八回:“ 晁蓋 道:‘卻才 宋押司 也教我們走為上計,卻是走那里去好?’”亦作“ 走為上著 ”、“ 走為上策 ”。《洪秀全演義》第十回:“ 錢江 道:‘黑暗官吏擅威作福,為足下計,倒是走為上著。’”《廿載繁華夢》第一回:“又見查辦拿人的風(fēng)聲,一天緊似一天,計不如走為上著。” 蔣子龍 《機電局長的一天》:“他感到,內(nèi)心的一些想法擺到桌面上是站不住腳的,還是走為上策?!眳⒁姟?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
《國語辭典》:三十六策,走是上計(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拼音:sān shí liù cè,zǒu shì shàng jì
事態(tài)已經(jīng)難以挽回,別無良策,唯有一走了事?!赌淆R書。卷二六。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yīng)急走耳?!挂沧鳌溉?,走為上計」、「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國語辭典》: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拼音:sān shí liù jì,zǒu wéi shàng jì
事態(tài)已經(jīng)難以挽回,別無良策,唯有一走了事。參見「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條。元。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常言道的好,『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喜得我是孤身,又無家小連累,不若收拾了細軟行李,打個包兒,悄悄的躲到別處,另做營生,豈不乾凈?」元。張國賓《合汗衫》第四折:「我打他不過,『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只是跑,只是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