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6詞典 2分類詞匯 44
《漢語大詞典》:衫帶(衫帶)
(1). 宋 代皇帝上朝時(shí)所穿的衫袍和腰巾所系的玉裝紅束帶。 宋 丁謂 《丁晉公談錄》:“一日宣召入禁闈中,顧問事。行至屏鄣間,覘見 太祖 衩衣,潛身卻退。中官謂曰:‘官家坐多時(shí),請(qǐng)出見?!?儀 曰:‘圣上衩衣,必是未知 儀 來?!嘣疲骸胶擦謱W(xué)士 竇儀 。’ 太祖 聞之,遂起索衫帶,著后方召見?!眳⒁姟?襯袍 ”。參閱 沈從文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宋太祖趙匡胤像》。
(2).穿衫束角帶。 宋 代男子的一般服飾。 宋 周密 武林舊事·四孟駕出:“先期禁衞所閣門牒 臨安府 約束居民,不許登高及衩袒觀看。男子并令衫帶,婦人裙背?!?/div>
《漢語大詞典》:庭問(庭問)
指天子上朝詢問國事。庭,通“ 廷 ”。《宋史·孫何傳》:“防壅閼,則莫若凡奏邊防,陛見庭問?!?/div>
《漢語大詞典》:雉隨(雉隨)
指雉隨 晉 孝子 蕭芝 上朝、下朝事。藝文類聚卷九十引 晉 蕭廣濟(jì) 《孝子傳》:“ 蕭芝 至孝,除尚書郎,有雉數(shù)十頭,飲啄宿止。當(dāng)上直,送至歧路;下直入門,飛鳴車側(cè)?!焙笠浴帮綦S”為孝子之典。 五代 李瀚 《蒙求》:“ 朱博 烏集, 蕭芝 雉隨?!?/div>
分類:孝子上朝
《漢語大詞典》:設(shè)班(設(shè)班)
古代官員上朝時(shí),依等第排班。《七國春秋平話》卷上:“一日登殿,設(shè)班之次,忽有閣門大使奏曰:‘今有一賢士……特來見王?!?/div>
《漢語大詞典》:文武班
封建皇朝文武百官上朝時(shí)排列的班次。宋史·禮志十九:“其日,文武班尚書、上將軍以下,并先敘立於殿門之外,東西相向。”
《國語辭典》:朝帽  拼音:cháo mào
官吏上朝時(shí)所戴的禮帽。唐。柳宗元〈贈(zèng)二君子〉詩:「替衫裁白纻,朝帽掛烏紗?!?/div>
分類:上朝禮帽
《漢語大詞典》:衫袍
(1). 宋 代皇帝上朝時(shí)所穿的禮服之一。宋史·輿服志三:“天子之服……五曰衫袍,六曰窄袍,天子祀享、朝會(huì)、親耕及視事、燕居之服也?!?沈從文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宋太祖趙匡胤像》:“封建統(tǒng)治者為夸大他‘受命于天’的尊嚴(yán),照例把衣服車馬等級(jí)區(qū)別嚴(yán)明,表示惟我獨(dú)尊。宋史·輿服志稱,天子之服六種……實(shí)本于唐六典的天子六服而來,小有改易?!?br />(2).衫和袍。亦泛指衣服。 宋 王栐 燕翼詒謀錄卷五:“中興以后,駐蹕南方,貴賤皆衣黝紫,反以赤紫為御愛紫,亦無敢以為衫袍者,獨(dú)婦人以為衫褑爾。”
《漢語大詞典》:爽笏
借指孤高有致的僚屬。笏,大臣上朝時(shí)攜帶的手版。 明 王逢 《奉寄趙伯器參政伊?xí)r中員外五十韻》:“超然延爽笏,肅若衛(wèi)寒更。”參見“ 拄笏看山 ”。
《國語辭典》:拄笏看山  拼音:zhǔ hù kān shān
笏,上朝時(shí)所持的手版。晉王徽之擔(dān)任桓沖的車騎參軍,桓沖詢問王徽之時(shí),王徽之以朝笏捂著面頰,悠然的觀看西山。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比喻人倜儻不羈,身在官場(chǎng)卻有閒情雅致。宋。陸游 春晚書懷詩:「脫巾漉酒從人笑,拄笏看山頗自奇?!?/div>
《漢語大詞典》:閘朝(閘朝)
謂古代點(diǎn)查上朝時(shí)入班的官員。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辨訛:“朝中點(diǎn)入班官員曰‘閘朝’?!?/div>
《漢語大詞典》:早朝晏罷(早朝晏罷)
很早上朝,很遲退朝。謂勤于政事。呂氏春秋·禁塞:“早朝晏罷,以告制兵者?!?宋 陳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書》:“陛下早朝晏罷,以冀中興日月之功。”
《國語辭典》:鄭崇履聲(鄭崇履聲)  拼音:zhèng chóng lǚ shēng
漢代鄭崇為尚書仆射,常上朝諫爭,每朝見則曳革履,每次履聲一作,皇上就知鄭崇已到。典出《漢書。卷七七。鄭崇傳》。
《漢語大詞典》:鉤牒(鉤牒)
亦作“鉤牒”。 指衣帶、手板等上朝衣物。 陳煒謨 《狼筅將軍》:“他是世代冠纓,滿室鉤牒?!?/div>
《漢語大詞典》:毦筆(毦筆)
古代文官上朝,簪筆于冠側(cè),以備書錄奏事之用。隋書·禮儀志七:“文官七品已上毦白筆,八品已下及武官,皆不毦筆?!?宋 葉廷圭 海錄碎事·臣職:“舊時(shí)御史簪白筆,側(cè)陛而坐,以奏不法,今者直備位,但毦筆耳?!?/div>
《漢語大詞典》:從班列(從班列)
列于朝班。朝臣上朝,各依班次就位,所謂鵷行有序。借指朝臣。 晉 潘岳 《夏侯常侍誄序》:“天子以為散騎常侍,從班列也。”亦省作“ 從班 ”、“ 從列 ”。 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四:“ 魯公 在從班時(shí),以 趙安定王 甲第傍近宮闕,便謁見,因僦止焉。” 元施惠《幽閨記·奉使臨番》:“受君恩,身居從班;食君祿,怎敢辭難。”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慶元六君子:“ 周 ( 周瑞朝 )由博士不十年至從列。”《續(xù)資治通鑒·宋理宗淳祐十年》:“ 吳淵 久歷從班,屢更事任,茲領(lǐng) 江 閫,備竭忠勤,山寨耕屯,俱就規(guī)畫?!?/div>
《漢語大詞典》:劍履上殿(劍履上殿)
經(jīng)帝王特許,重臣上朝時(shí)可不解劍,不脫履,以示殊榮。后漢書·董卓傳:“尋進(jìn) 卓 為相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币嗍∽鳌?劍履 ”。 唐 錢起 《陪郭常侍令公東亭宴集》:“盛業(yè)山河列,重名劍履榮。” 宋 蘇軾 《送周朝議守漢州》:“謂當(dāng)收桑榆,華髮看劍履?!?明 張居正 《壽嚴(yán)少師三十韻》:“聲名懸日月,劍履逼星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