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三番
(1).輪流三次。《詩·齊風·猗嗟》“四矢反兮” 唐 孔穎達 疏:“大射皆三番,射訖止,而不復射,是禮射三而止也。”
(2).三組。宋史·外國傳二·夏國下:“別副以兵七萬為資贍,號御圍內六班,分三番以宿衛(wèi)?!?/div>
分類:輪流三次
《國語辭典》:孟母  拼音:mèng mǔ
孟子的母親。仉姓。曾經三次遷移其居,以激勵孟子勤奮學習。后世奉為賢母的典范。
《漢語大詞典》:三田
(1).古時天子、諸侯每年三次田獵,稱為三田。《禮記·王制》:“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一為乾豆,二為賓客,三為充君之庖?!?孔穎達 疏:“一歲三時田獵。獵在田中,又為田除害,故稱田也?!?br />(2).道家謂兩眉間為上丹田,心為中丹田,臍下為下丹田,合稱三丹田或三田。 唐 呂巖 《贈劉芳處士》詩:“悠悠憂家復憂國,耗盡三田元宅火?!?宋 范成大 《宿妙庭觀次東坡舊韻》:“升隆三田自有丹,浪尋盤鼎斸仙壇?!?沈欽韓 注引《玄奧集》:“腦為上田,心為中田,氣海為下田?!?明 宋濂 《傅同虛像贊》:“將求子於外兮,則鍊精於三田;欲索君於內兮,則游神乎八天?!?/div>
《國語辭典》:三場(三場)  拼音:sān cháng
1.古代科舉考試須經三次,稱為「三場」。《西游記》第九回:「不拘軍民人等,但有讀書儒流,文義明暢,三場精通者,前赴長安應試?!?br />2.科舉考試的第三場?!睹魇贰>砥摺?。選舉志二》:「初設科舉時,初場試經義二道,四書義一道;二場,論一道;三場,策一道?!?/div>
《國語辭典》:三角  拼音:sān jiǎo
1.三角形?!对娊洝P⊙?。大東》:「跂彼織女終日七襄。」唐??追f達。正義:「三星鼎足,而成三角。」
2.有棱角?!抖鲙肪矶骸秆廴?,鼻大唇粗?!埂都t樓夢》第六八回:「目橫丹鳳,神凝三角。俏麗若三春之桃,清潔若九秋之菊。」
3.數(shù)學上指三角函數(shù)的關系、性質及三角形解法與應用之學。
《國語辭典》:三角眼  拼音:sān jiǎo yǎn
俗稱有鋒棱之目,是兇惡狠毒的相貌。
《漢語大詞典》:三起
(1).興于三。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吾聞圣主所取儀,金天之大經,三起而成,四轉而終?!?br />(2).三次發(fā)射。晉書·庾翼傳:“師次 襄陽 ,大會僚佐,陳旌甲,親授弧矢,曰:‘我之行也,若此射矣。’遂三起三疊,徒眾屬目,其氣十倍?!?br />(3).三度興建。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 魯莊公 好宮室,一年三起臺?!?br />(4).指蠶三眠而起。 宋 陸游 《甲子日晴》詩:“壟麥行可獲, 吳 蠶亦三起。”
《國語辭典》:亞獻(亞獻)  拼音:yà xiàn
古代祭祀時必須獻酒三次,第二次獻爵即稱為「亞獻」?!独m(xù)漢書志。卷二四。百官志一》:「凡郊祀之事,掌亞獻。」《儒林外史》第三七回:「這一回大祭,主祭的虞博士,亞獻的莊徵君,終獻的馬二先生,共三位。」
《漢語大詞典》:三號(三號)
(1).三次號哭。禮記·喪大記:“北面三號,捲衣投於前?!?孔穎達 疏:“三號,號呼之聲三徧也。”莊子·養(yǎng)生主:“ 老耼 死, 秦失 吊之,三號而出?!?清 錢謙益 《挽西蜀尹西有》詩:“盍以三號觀 季札 ,誰從永夜問 班彪 ?!?br />(2).第三次鳴叫。史記·歷書:“時鷄三號,卒明?!?司馬貞 索隱:“三號,三鳴也?!?周君適 《偽滿宮廷雜憶·我走進了小天地》:“雞三號,更五點,此時拜疏擊大閹?!?/div>
《漢語大詞典》:三舉(三舉)
(1).三次殺牲備膳。舉,殺牲盛饌。《周禮·天官·膳夫》:“王齊日三舉?!?孫詒讓 正義:“王齊日,朝食蓋用大牢,日中及夕食,則或少牢或特牲,故云三舉?!?br />(2).謂哭泣三次。孔叢子·陳士義:“﹝ 郈成子 ﹞聞 寧喜 作難,右宰死之,還車而臨,三舉而歸?!?br />(3).三度舉事。新五代史·梁臣傳·敬翔朱珍等傳論:“蓋自 高駢 死, 唐 以 梁 兼統(tǒng) 淮南 ,遂與 孫 、 楊 爭,凡三十年間,三舉而三敗?!?br />(4).指三期科考。宋史·選舉志一:“﹝ 乾德 元年﹞定諸州貢舉條法及殿罰之式:進士‘文理紕繆’者殿五舉,諸科初場十‘不’殿五舉,第二、第三場十‘不’殿三舉,第一至第三場九‘不’并殿一舉?!辈唬肝睦聿煌?。殿三舉,即指停止科考資格三期。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科場·預傳考官:“各省改遣京官主試,定於今上之乙酉,至辛卯則三舉矣?!?/div>
《漢語大詞典》:三科
(1).三品;三等。 漢 班固 《白虎通·壽命》:“命有三科以記驗,有壽命以保度,有遭命以遇暴,有隨命以應行?!?span id="2ys4oge" class="book">《漢書·孔光傳》:“是博士選三科,高為尚書,次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補諸侯太傅?!?br />(2).三個科段,三個段落。參見“ 三科九旨 ”。
(3).三次科考。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此人胸藏錦綉,腹隱珠璣,奈時運不通,三科不第?!?br />元 雜劇用語。表示某種動作重復多次。
《漢語大詞典》:三科九旨
漢 代《公羊》學家謂春秋書法有三科九旨。即于三段中寓九種旨意。有 何休 、 宋衷 二說。《公羊傳·隱公元年》“ 隱公 第一” 唐 徐彥 疏:“問曰:‘春秋説云:春秋設三科九旨,其義如何?’答曰:‘ 何氏 ( 何休 )之意以為三科九旨,正是一物。若揔言之,謂之三科,科者,段也;若析而言之,謂之九旨,旨者,意也,言三個科段之內,有此九種之意。故 何氏 作《文謚例》云:三科九旨者,新 周 、故 宋 ,以春秋當新王,此一科三旨也。又云: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二科六旨也。又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是三科九旨也?!瘑栐唬骸?宋氏 ( 宋衷 )之注春秋説,三科者:一曰張三世,二曰存三統(tǒng),三曰異外內,是三科也;九旨者,一曰時,二曰月,三曰日,四曰王,五曰天王,六曰天子,七曰譏,八曰貶,九曰絶?!卑矗喝乐?夏 、 殷 、 周 ,三統(tǒng)指 夏 為人統(tǒng), 殷 為地統(tǒng), 周 為天統(tǒng);時、日、月,指記述的詳略;王、天王、天子,指稱謂的遠近親疏:譏、貶、絕,指書法的輕重。
《漢語大詞典》:三加
(1).古代男子行加冠禮,初加緇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稱為三加。禮記·冠義:“故冠於阼,以著代也。醮於客位,三加彌尊,加有成也?!?鄭玄 注:“冠者,初加緇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每加益尊,所以益成也。”梁書·處士傳·阮孝緒:“十五,冠而見其父, 彥之 誡曰:‘三加彌尊,人倫之始。宜思自勗,以庇爾躬?!?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二:“於是天子御 文德殿 ,百僚在位,命官行三加禮畢,當命字,儀典甚盛。”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二》:“然則,不必三加,而未始不冠;不必六禮,而未始不婚?!?br />(2).指三次加兵。左傳·定公九年:“﹝ 陽虎 ﹞奔 齊 ,請師以伐 魯 ,曰:‘三加必取之?!?杜預 注:“三加兵於 魯 ?!?/div>
《國語辭典》:終獻(終獻)  拼音:zhōng xiàn
古代舉行祀典時,第三次獻爵。《新唐書。卷一二。禮樂志二》:「終獻,獻官乃即事,一獻而止?!埂端问?。卷九八。禮志一》:「凡親行大祀,則皇子弟為亞獻、終獻。」
《國語辭典》:三巡  拼音:sān xún
斟茶、酒等三次。《景德傳燈錄。卷二二。泉州萬安清運禪師》:「僧曰:『忽遇上客來,將何祗待?』師曰:『飯后三巡茶。』」《水滸傳》第九回:「柴進親自舉杯,把了三巡?!?/div>
《國語辭典》:三合  拼音:sān hé
1.陰氣、陽氣、天氣三氣相合?!豆攘簜?。莊公三年》:「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后生?!?br />2.陰陽家相傳以十二支配五行的金木水火,取生、旺、墓三者以合局,稱為「三合」。元。周密《齊東野語。卷四。用事切當》:「一丁扶火德,三合鞏皇基?!?br />3.三次會合。《左傳。昭公元年》:「再合諸侯,三合大夫?!?br />4.三度交鋒?!妒酚洝>砥?。項羽本紀》:「楚挑戰(zhàn)三合,樓煩輒射殺之。」《北史。卷八九。藝術傳上。王春傳》:「覬颾之戰(zhàn),四面受敵,從寅至午,三合三離,將士皆懼。」
《漢語大詞典》:三諫(三諫)
(1).三次勸諫。見“ 三諫之義 ”。
(2).三個諫官。指 宋 代 吳昌裔 、 徐清叟 、 杜范 。宋史·吳昌裔傳:“ 吳昌裔 與 徐清叟 、 杜范 一日并入臺,皆天下正士,四方想聞風采,為《至和三諫詩》以侈之?!?br />(3).三個諫官。
(4).三個諫官。指 明 代 吳之佳 、 葉初春 、 張棟 。見明史·吳之佳傳。
《漢語大詞典》:三諫之義(三諫之義)
《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 曹 , 曹羈 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 曰:‘不可?!G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何休 注引 孔子 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焙笠浴叭G之義”指事君之正道。 漢 王充 論衡·程材:“案世間能建蹇蹇之節(jié),成三諫之義,令將檢身自勑,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