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商調(商調)  拼音:shāng diào
1.五音之一。其音凄愴哀怨。唐。顧況 彈琴谷詩:「谷中誰彈琴,琴響谷冥寂。因君扣商調,草蟲驚暗壁?!?br />2.經(jīng)過協(xié)商把其他單位的人員調過來。如:「這里人手如有不足,可商調其他單位的人員幫忙?!?/div>
《漢語大詞典》:越角
燕樂角聲七調之一。 宋 沈括 《夢溪補筆談·樂律》:“燕樂……七角:越角,大石角,高大石角,雙角,小石角,歇指角,林鐘角。”
越 地的邊隅; 越 疆。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溪山侵 越 角,封壤盡 吳 根?!?清 錢謙益 《〈西湖雜感〉序》:“登登版筑,地斷 吳 根;攘攘煙塵,天分 越 角?!?/div>
《漢語大詞典》:七調(七調)
古樂律高低音域,自黃鐘至中呂,稱七調。魏書·樂志:“ 崔九龍 言於太常卿 祖瑩 曰:‘聲有七聲,調有七調,以今七調,合之七律,起於黃鐘,終於中呂。今古雜曲,隨調舉之,將五百曲?!?span id="x1j4btp" class="book">《資治通鑒·后周世宗顯德六年》:“昔 黃帝 吹九寸之管,得黃鐘正聲,半之為清聲,倍之為緩聲,三分損益之以生十二律。十二律旋相為宮以生七調,為一均。凡十二均、八十四調而大備?!焙笫缹m、商、角、羽各有七調,稱四聲二十八調。參閱宋史·樂志十七。
《漢語大詞典》:七宮
古代燕樂中的宮聲七調。新唐書·禮樂志十二:“正宮、高宮、中呂宮、道調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為七宮。” 清 凌廷堪 燕樂考原·宮聲七調:“燕樂七宮一均,即琵琶之第一弦,分為七調,琵琶以第一弦為黃鐘宮,故曰七宮?!?/div>
《漢語大詞典》:中呂宮
古樂宮聲七調的第三運。見 唐 段安節(jié) 樂府雜錄·別樂識五音輪二十八調圖。新唐書·禮樂志十二:“凡所謂俗樂者,二十有八調:正宮、高宮、中呂宮、道調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為七宮?!?清 凌廷堪 燕樂考原·宮聲七調:“中呂宮即琵琶之一字調,故殺聲用一字?!眳⒁姟?宮調 ”。
《國語辭典》:宮調(宮調)  拼音:gōng diào
舊樂曲調子的總稱。唐、宋人燕樂及詞,金、元人曲子,都有一定的宮調,所以都注明調名。小說中指曲子而言。
《漢語大詞典》:正宮調(正宮調)
燕樂宮聲七調的第一運。 唐 段安節(jié) 樂府雜錄·去聲·宮七調:“宮七調,第一運正宮調?!?span id="n3d4at2" class="book">《宋史·律歷志四》:“黃鐘之宮為子、為神后、為土、為雞緩、為正宮調。”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便聽老爺拿著條沉顛顛的正宮調嗓子?!?/div>
《漢語大詞典》:黃鐘調(黃鐘調)
亦作“黃鐘調”。 燕樂羽聲七調之第五運。 唐 段安節(jié) 樂府雜錄·別樂識五音輪二十八調圖:“平聲羽七調:第一運,中呂調;第二運,正平調;第三運,高平調;第四運,仙宮調;第五運,黃鐘調;第六運,般涉調;第七運,高般涉調?!?清 凌廷堪 燕樂考原·羽聲七調:“七羽之第五運,即琵琶四弦之第七聲也。南呂一均,既如七宮實用太蔟、夾鐘、仲呂、林鐘、南呂、無射、黃鐘之七律,則此調居第七,名為林鐘,實應黃鐘,故不曰林鐘羽,而曰黃鐘調也?!?/div>
《漢語大詞典》:七羽
古代燕樂中的羽聲七調。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六幺羽調:“《唐·禮樂志》俗樂二十八調,中呂、高平、仙呂在七羽之數(shù),蓋中呂夾鐘羽也?!?span id="d1oynh2" class="book">《宋史·樂志十七》:“羽聲七調,曰般涉調,曰高般涉調,曰中呂調,曰正平調,曰南呂調,曰僊呂調,曰黃鐘調,皆生於南呂。” 清 凌廷堪 燕樂考原·羽聲七調:“燕樂:七羽一均,即琵琶之第四弦也,分為七調,此弦最細,得宮弦之半,名為七羽,實太簇之清聲,故其調名,多與七宮相應。”
《漢語大詞典》:七商
古代燕樂中的商聲七調。新唐書·禮樂志十二:“越調、大食調、高大食調、雙調、小食調、歇指調、林鐘調為七商。” 清 凌廷堪 燕樂考原·商聲七調:“燕樂,七商一均,即琵琶之第二弦也,分為七調,琵琶以第二弦為太簇商,故曰七商。”
《漢語大詞典》:中呂調(中呂調)
古樂羽聲七調的第一運。見 唐 段安節(jié) 樂府雜錄·別樂識五音輪二十八調圖新唐書·禮樂志十二:“凡所謂俗樂者,二十有八調……中呂調、正平調、高平調、仙呂調、黃鐘羽、般涉調、高般涉為七羽?!?/div>
《國語辭典》:般涉調(般涉調)  拼音:pán shè diào
燕樂二十八調的一種調名。為燕樂平聲羽七調的第六運。也稱為「太簇羽」。
《國語辭典》:二十八調(二十八調)  拼音:èr shí bā diào
隋唐以來宮廷燕樂及民間俗樂所用的宮調。宮、商、角、羽四聲各有七調,故稱為「二十八調」。
《漢語大詞典》:七角
古代燕樂中的角聲七調。新唐書·禮樂志十二:“大食角、高大食角、雙角、小食角、歇指角、林鐘角、越角為七角。”宋史·樂志十七:“角聲七調……皆生於應鐘?!?清 凌廷堪 燕樂考原卷四:“燕樂,七角一均,即琵琶之第三弦也,分為七調,名為七角?!?/div>
《漢語大詞典》:林鐘角(林鍾角)
又名商角。燕樂角聲七調的第七運。 唐 段安節(jié) 樂府雜錄·別樂識五音輪二十八調圖:“第七運林鐘角調?!?span id="omb994m" class="book">《宋史·律歷志四》:“林鐘角在今樂亦為林鐘角?!?/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