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一行
【佛學大辭典】
(人名)直隸鉅鹿人,姓張,本名遂,初就普寂出家。強記非凡,游諸方究律藏。又得歷數(shù)算法之秘訣。唐玄宗聞其名,開元三年,敕入禁廷。九年,撰大衍歷九卷。十一年,制黃道儀。善無畏來,師就習密教。參與譯經(jīng)。且撰大日經(jīng)疏。又遇金剛智,受秘密灌頂。十五年,寂于華嚴寺。年四十五。謚大慧禪師。所著有大日經(jīng)疏二十卷,七曜星辰別行法一卷,北斗七星護摩法一卷,梵天火羅九曜一卷,大毗盧遮那佛眼修行儀軌一卷,宿曜儀軌一卷,華嚴海印懺儀四十二卷等。見宋高僧傳五,佛祖通載十六?!居帧浚ㄐg語)專于一事也。善導之觀經(jīng)疏一曰:「成佛之法,要須萬行圓備方乃剋成,豈將念佛一行即望成?!?br />【佛學常見辭匯】
很專心的做一件事。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涅槃經(jīng)云一行:一行者,如來所行之行也。行以進趣為義,能行此行,則能趣向佛果。雖名一行,而具足五行,故經(jīng)明五行之后,乃云復有一行,是如來行。謂能于一心中,行于五行,具足而無缺也。
【三藏法數(shù)】
(出涅槃經(jīng))
一行者,如來所行之行也。行以進趣為義。能行此行,則能趣向佛果。雖名一行,而具足五行。故經(jīng)明五行之后,乃云:復有一行,是如來行。謂能于一心中行于五行,具足而無缺也。(五行者,圣行、梵行、天行、病行、嬰兒行也。)
一行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心定于一行而修三昧也。又名真如三昧或一相三昧。三藏法數(shù)四曰:「一行三昧者,惟專一行,修習正定也?!勾擞惺吕矶N。理之一行三昧者。為定心觀真如之一理也。文殊般若經(jīng)下曰:「法界一相,系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中略)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蛊鹦耪撛唬骸敢朗侨凉?,則知法界一相,謂一切諸佛法身,與眾生身,平等無二,即名一行三昧,當知真如是三昧根本。」六祖壇經(jīng)曰:「若于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直成凈土,此名一行三昧。」次,事之一行三昧,即念佛三昧之異名。一心念佛也。文殊般若經(jīng)下曰:「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續(xù),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xiàn)在諸佛?!挂娖鹦耪摿x記下末,安樂集下,往生禮贊。
【佛學常見辭匯】
又名真如三昧,或一相三昧,即把心定于一行而修正定。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經(jīng)云一行三昧:梵語三昧,華言調(diào)直定,又云正定。一行三昧者,惟專一行,修習正定也。謂修行之人,應處空閑,舍諸亂意,系心實理,想念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續(xù),而不懈怠,于一念中,即能得見十方諸佛,獲大辯才也。
【三藏法數(shù)】
(出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語三昧,華言調(diào)直定,又云正定。一行三昧者,惟專一行,修習正定也。謂修行之人,應處空閑,舍諸亂意,系心實理,想念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續(xù)而不懈怠,于一念中即能得見十方諸佛,獲大辯才也。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住是三昧,與畢竟空相應,更無馀行次第,是名一行三昧。
一行一切行
【佛學大辭典】
(術語)言一行中具一切之行也。故稱之曰圓行。華嚴天臺諸宗所立之妙行,皆是。止觀一上曰:「眾生有大精進勇猛,佛說一行一切行,則四三昧。」探玄記一曰:「一行即一切行,初發(fā)心時,便成正覺,具足慧身,不由他悟?!?br />【佛學常見辭匯】
在一行之中同時具足一切之行的意思,如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之佛是,華嚴宗叫做圓行。(參見:圓行)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經(jīng)疏)
一行一切行者,謂上根之人,依于一乘圓融之教,建立圓頓之行。圓頓行立,契合一乘,故能于一行中具足一切諸行也。
一行居集
【佛學大辭典】
(書名)八卷,清彭紹升著,紹升字允初,號尺木,別號知歸子。法名際清。因劉遺民高忠憲二公往來修學之地,皆名東林。故題其居曰二林。自號二林居士。居士治古文,言有物而文有則。熟于本朝掌故。所述事狀信而有徵,卓然可傳于后世。論學之文。精心密意,紀律森然,匯為二十有四卷,名二林居集。居士談內(nèi)典之作,亦擇言爾雅。不涉語錄陋習。字字從性海中流出。發(fā)揮凈土之精義最多。為佛門之大著作。匯為八卷,名一行居集。
不一行三昧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住是三昧,不見諸三昧一相,以此三昧,而能兼行諸馀觀行,是名不一行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