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知一切法智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既知所化眾生,亦復(fù)了知能化諸法,是名知一切法智。
知一切法無相、無性智明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以善巧智明,了知世間一切諸法,皆悉非相非無相,一性無性,離諸分別,是名知一切法無相無性智明。(非相者,謂一切法本空也;非無相者,謂一切法即有也。一性無性者,謂理不決定,雖云一性,而無定一之性也。)
一切法智通
【三藏法數(shù)】
法即理事等法。謂即事常理,故無得物之功;即理常事,故無緣起之性。寂用無礙,體絕去來,無法不知,是名一切法智通。
觀一切法無常
【三藏法數(shù)】
謂此菩薩,但觀一切諸法,念念不停,剎那生滅,而未會得法身真常之理,是名觀一切法無常。(梵語剎那,華言一念。)
觀一切法苦
【三藏法數(shù)】
謂此菩薩,觀五蘊(yùn)諸法,有生有滅,皆能逼迫于人,而未證得涅槃之樂,是名觀一切法苦。(五蘊(yùn)者,色蘊(yùn)、受蘊(yùn)、想蘊(yùn)、行蘊(yùn)、識蘊(yùn)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觀一切法無我
【三藏法數(shù)】
謂此菩薩,觀一切諸法皆空,即能趣入無我之境,而未證得八自在之真我,是名觀一切法無我。(八自在者,一示一身以為多身、二示一塵身滿大千界、三大身輕舉遠(yuǎn)到、四現(xiàn)無量類常居一土、五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無法想、七說一偈義經(jīng)無量劫、八身遍諸處猶如虛空也。)
觀一切法無作
【三藏法數(shù)】
謂此菩薩,觀一切諸法,既念念無常,于是了知諸法無有造作之相,是名觀一切法無作。
觀一切法無味
【三藏法數(shù)】
謂此菩薩,觀一切諸法既皆是苦,即無快樂之味,息諸貪愛之念,是名觀一切法無味。
觀一切法不如名
【三藏法數(shù)】
謂此菩薩,觀一切諸法,無有實(shí)體,但有假名,是名觀一切法不如名。
觀一切法無處所
【三藏法數(shù)】
謂此菩薩,觀五蘊(yùn)法中,一一推求,我相了不可得。故彼五蘊(yùn)之法,亦無處所,是名觀一切法無處所。
觀一切法離分別
【三藏法數(shù)】
謂此菩薩,觀一切諸法,了知即空,離諸虛妄分別取著之相,是名觀一切法離分別。
觀一切法無堅(jiān)實(shí)
【三藏法數(shù)】
謂此菩薩,觀一切諸法,既離分別,則知此之諸法,悉皆虛妄而不堅(jiān)實(shí),是名觀一切法無堅(jiān)實(shí)。
一切法空
【三藏法數(shù)】
謂一切諸法,本性皆空,非常非滅,了不可得,故名一切法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