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塵劫(塵劫)  拼音:chén jié
人世間的災(zāi)難?!缎咽篮阊?。卷三二。黃秀才徼靈玉馬墜》:「汝誠念皈我,但尚有塵劫未脫,老僧贈(zèng)汝一物,可密藏于身畔,不許一人知道。」《紅樓夢》第一二○回:「老先生有所不知,小女英蓮幼遭塵劫。」也稱為「塵點(diǎn)劫」。
《國語辭典》:年代  拼音:nián dài
1.時(shí)間、時(shí)代。如:「臺南孔廟是全臺孔廟中建筑年代最久遠(yuǎn)的?!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3504' target='_blank'>盧藏用 衡岳十八高僧序:「然而年代悠邈,故老或遺,真詮緬微,后生何述?!埂段拿餍∈贰返谌鸹兀骸高@幾宗案卷,沒什么要緊的,又且年代久了,用不著的。」
2.西洋紀(jì)元中,從○到九每十年稱為一個(gè)年代。如二十世紀(jì)八○年代,是指西元一九八○至一九八九年。如:「他是六○年代最負(fù)盛名的作家。」
《國語辭典》:世紀(jì)(世紀(jì))  拼音:shì jì
計(jì)算年代的單位。歐美各國以耶穌降生的那年為紀(jì)元,每經(jīng)一百年為一世紀(jì)。
《國語辭典》:朝代  拼音:cháo dài
一姓帝王統(tǒng)治的時(shí)代?!都t樓夢》第一回:「其中家庭閨閣瑣事以及閒情詩詞倒還全備,或可適趣解悶,然朝代年紀(jì)地輿邦國,卻反失落無考?!?/div>
《漢語大詞典》:獅兒(獅兒)
喻雄視一世的俊杰。 清 黃景仁 《滿江紅·題岳仲子鄂渚吟詩后》詞:“但慘淡,獅兒霸氣,斷戈沉戟。”
《漢語大詞典》:世爻
漢 京房 學(xué)術(shù)語。 京 氏 分八卦為八宮,每宮以一純卦(八卦之重卦)統(tǒng)七變卦(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游魂、歸魂),注以世應(yīng)、飛伏、升降,并配天干地支五行,以占兇吉。每卦皆取世爻為占筮之兆象,觀其爻變而定其禍福災(zāi)異。各卦世爻之位不一:(1)各宮卦之上爻均為本宮卦之世爻。 宋 張行成 《元包數(shù)總義》卷一:“若上九變,遂成純坤,無復(fù)乾性矣。乾之世爻,上九不變?!?2)世卦按六爻順序,依次由初爻變起,變至某爻而成本宮卦卦象,則該爻便為此卦之世爻。 唐 劉禹錫 《辨易九六論》:“按坎二世而為屯,屯之六二為世爻;震一世而為豫,豫之初六為世爻?!?span id="oztvysu" class="book">《紅樓夢》第一○二回:“這個(gè)卦乃是‘未濟(jì)’之卦,世爻是第三爻。午火兄弟劫財(cái),晦氣是一定該有的。”(3)游魂卦以第四爻為世爻。京氏易傳·明夷“退位入六四,諸侯在世” 徐昂 箋:“游魂世位在第四爻。”按,世位,世爻之位。參見“ 世位 ”。(4)歸魂卦以第三爻為世爻。京氏易傳·大有“三公臨世,應(yīng)上九為宗廟” 徐昂 箋:“歸魂當(dāng)三公,世位即在第爻。世爻辰土與宗廟爻已火相應(yīng)?!?/div>
《國語辭典》:約瑟芬(約瑟芬)  拼音:yuē sè fēn
Marie Rose Josephine
人名。(西元1763~1814)拿破崙一世的皇后,在拿破崙初掌政權(quán)期間扮演重要角色,有內(nèi)助之功,西元一八○四年晉稱女皇。一八○九年拿破崙欲娶奧皇女,以約瑟芬無子作藉口,遂離婚退隱。
《漢語大詞典》:邪馬臺國(邪馬臺國)
日本 古國名。約公元一世紀(jì)末二世紀(jì)初出現(xiàn)在 九州 北部,公元四世紀(jì)末亡于 古大和國 。
《國語辭典》:忙忙劫劫  拼音:máng máng jié jié
匆忙的樣子。宋。曹組〈撲蝴蝶。人生一世〉詞:「有人爭奈,只知名與利,朝朝日日,忙忙劫劫地?!挂沧鳌该俳佟?。
《國語辭典》:楓丹白露(楓丹白露)  拼音:fēng dān bái lù
法蘭西斯一世在今法國北部塞納──馬恩省城(巴黎東南六十五公里)所建法國文藝復(fù)興樣式的楓丹白露城,該城以獨(dú)特而優(yōu)雅的風(fēng)格著名。
《國語辭典》:恍若隔世  拼音:huǎng ruò gé shì
世,三十年為一世。恍若隔世指好像相隔了幾十年。多用于因人事、景物、環(huán)境等變遷很大而生感慨。如:「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回到闊別三十幾年的家鄉(xiāng),感覺上恍若隔世,不禁令人感嘆萬分?!埂墩x堂全書。魏莊渠先生集。書。答沈景明》「追思往年,恍若隔世?!挂沧鳌富腥绺羰馈埂?/div>
《國語辭典》:日耳曼帝國(日耳曼帝國)  拼音:rì ěr màn dì guó
國名。西元九六二年,羅馬教皇加冕撒克森尼王鄂圖一世為「羅馬皇帝」時(shí)正式成立的中歐國家。一一七六年改稱為「神圣羅馬帝國」,至十九世紀(jì)初才瓦解。其范圍大致在今日的德國、義大利及鄰近的小邦。
《國語辭典》:權(quán)利請?jiān)笗?quán)利請?jiān)笗 ?span id="synvvqa" class='label'>拼音:quán lì qǐng yuàn shū
英國國會(huì)于西元一六二八年,向英王查理一世提出,要求保障人民權(quán)利的重要文件。
《國語辭典》:拿破崙法典  拼音:ná pò lún fǎ diǎn
《拿破崙法典》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于西元1804年在議會(huì)通過的一系列法典,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狹義僅指《拿破崙民法典》,共2281條;該法典承認(rèn)貴族、平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權(quán)利,為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及歐、美各國成文法的基礎(chǔ)之一。
《國語辭典》: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  拼音:xī luó mǎ dì guó
羅馬帝國于西元三九五年狄奧多西一世死后,社會(huì)瓦解,帝國分裂為二,義大利半島及其以西為西羅馬帝國。后因蠻族的不斷入侵,于四七六年亡于西哥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