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釣魚人
磻溪釣
渭濱叟
釣磻溪
呂叟
得熊羆
渭釣
渭川叟
渭水垂綸
渭水釣
渭川老
渭川垂釣
渭川圖
太公垂釣
渭川人
朝歌屠叟
君王獵渭濱
起釣屠
水濱老
渭川熊
渭川遺老
渭陽人
朝歌鼓刀叟
垂渭水綸
釣人不釣魚
釣叟值周王
釣翁王者師
釣周
經(jīng)綸釣
呂釣
呂公榮達
夢渭濱
磻石垂鉤
磻溪入釣
磻溪未遇
太傅翊周
太公屠釣
渭濱器
渭川遇主
渭上釣人
渭上叟
溪磻
垂綸渭川
獵卜非熊
呂叟釣
磻溪獨釣
莘渭擅耕魚
太公遇文獵
屠飯
熊虎周郊卜
魚釣終渭川
相關(guān)人物呂尚(姜太公)
周文王
參考典故夢傅野
太公望
《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477~
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于呂,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于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于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譙周曰:「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后,掌四岳有功,封之于呂,子孫從其封姓,尚其后也?!固?#183;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引《括地志》云:「營丘在青州臨淄北百步外城中?!?/span>
《韓詩外傳》卷七~282~
呂望行年五十,賣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為天子師,則遇文王也。
《水經(jīng)注疏》卷十七〈渭水上〉~55~
渭水之右,磻溪水注之。水出南山茲谷,乘高激流,注于溪中。溪中有泉,謂之茲泉,泉水潭積,自成淵渚,即《呂氏春秋》所謂太公釣茲泉也。今人謂之凡谷,石壁深高,幽隍邃密,林障秀阻,人跡罕交,東南隅有石室,蓋太公所居也。水次平石釣處,即太公垂釣之所也。其投竿跽餌,兩膝遺跡猶存,是有磻溪之稱也。其水清泠神異,北流十二里,注于渭,北去維堆城七十里。
《昭明文選》卷三十七晉·羊叔子(祜)《讓開府表》
「假令有遺德于板筑之下,有隱才于屠釣之間?!固?#183;李善注:「《尉繚子》曰:『太公屠牛朝歌。』《史記》曰:『太公望呂尚以漁釣奸周西伯。』」
《宋書》卷二十七〈符瑞志上〉
季歷之兄曰太伯,知天命在昌,適越終身不反。弟仲雍從之,故季歷為嗣以及昌。昌為西伯,作邑于豐。文王之妃曰太姒,夢商庭生棘,太子發(fā)植梓樹于闕間,化為松柏棫柞。以告文王,文王幣告群臣,與發(fā)并拜告夢。季秋之甲子,赤爵銜書及豐,止于昌戶,昌拜稽首受之。其文要曰:「姬昌,蒼帝子,亡殷者紂王?!箤㈩?,史遍卜之,曰:「將大獲,非熊非羆,天遺汝師以佐昌。臣太祖史疇為禹卜畋,得皋陶。其兆如此?!雇踔劣诖懴瑓紊嗅炗谘?,王下趨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見光景于斯?!股辛⒆兠鹪唬骸竿灥糜耔?,其文要曰:『姬受命,昌來提,撰爾雒鈐報在齊?!弧?/span>
簡釋
傅野:喻賢士在野。唐杜甫《秋日荊南述懷》:“賢非夢傅野,隱類鑿顏坯?!?/p>
朝歌屠叟:喻未被賞識的賢德之士。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p>
釣璜:指賢才將遇明主。唐錢起《晚出青門望終南別業(yè)》:“寧心鳴鳳日,卻意釣璜初?!?/p>
例句
超超渭濱器,落落山西名。
垂綸非釣國,好學(xué)異希顏。
因爾幽芳喻昔賢,磻溪冷坐權(quán)門咽。
莫戀此時好風(fēng)景,磻溪不是釣漁人。
孤坐九層石,遠笑清渭濱。
一種老人能算度,磻溪心跡愧商顏。
洪爐任鑄千鈞鼎,只在磻溪一縷懸。
折樹休盤槊,沉鉤且釣璜。
江同渭濱遠,山似傅巖高。
還嗤渭濱叟,歲晚獨垂綸。
水疑投石處,溪似釣璜馀。
豈與磻溪老,崛起周太師。
遁跡豈勞登遠岫,垂絲何必坐溪磻。
熊羆先兆慶垂休,天地氤氳瑞氣浮。
峴亭惋咽知無極,渭曲馨香莫計年。
已見玉璜曾上釣,何愁金鼎不和羹。
鏘金五字能援筆,釣玉三年信直鉤。
商于避世堪同日,渭曲逢時必有年。
我來擬學(xué)磻溪叟,白首釣璜非陸沉。
敢待傅巖成好夢,任從磻石掛纖鉤。
說與眾傭同版筑,呂將群叟共磻溪。
大則化龍騎,小可釣璜用。
服箱青海馬,入兆渭川熊。
圖形翻類狗,入夢肯非羆。
昭儀忠漢日,太傅翊周年。
取履橋邊啼鳥換,釣璜溪畔落花初。
南山四皓不敢語,渭上釣人何足云。
知君不用磻溪石,乞取終年獨釣魚。
豈問渭川老,寧邀襄野童。
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發(fā)照清水,逢時吐氣思經(jīng)綸。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門。釣周獵秦安黎元,小魚?兔何足言。
朝歌鼓刀叟,虎變蟠溪中。
汀洲芳杜色,勸爾暫垂綸。
山追散馬日,水憶釣魚人。
不及磻溪叟,身閑長自由。
磻溪有心者,垂白肯湮淪。
釣筑乘時用,芝蘭在處芳。
賢多隱屠釣,王肯載同歸。
幾時陪羽獵,應(yīng)指釣璜溪。
脫略磻溪釣,操持郢匠斤。
軒墀曾寵鶴,畋獵舊非熊。
熊羆載呂望,鴻雁美周宣。
燕王買駿骨,渭老得熊羆。
呂叟年八十,皤然持釣鉤。
筑巖思感夢,磻石想垂綸。
況是昭明食魚郡,不妨閑擲釣璜鉤。
皇情尚憶垂竿佐,天祚先呈捧劍人。
釣玉君徒尚,徵金我未賢。
傅巖來筑處,磻溪入釣前。
看君孤舟去,且欲歌垂綸。
出游逢牧馬,罷獵見非熊。
昔有白頭人,亦釣此渭陽。釣人不釣魚,七十得文王。
吾王若致升平化,可獨成周只渭濱。
川涘將釣玉,鄉(xiāng)亭期散金。
樹悲懸劍所,溪想釣璜馀。
近臨鈞石地,遙指釣璜溪。
但得忘筌心自樂,肯羨前賢釣清渭。
寧心鳴鳳日,卻意釣璜初。
還笑當時水濱老,衰年八十待文王。
渭濱晦跡南陽臥,若比吾徒更寂寥。
如棠名既誤,釣渭日徒消。 韓愈 叉魚招張功曹
傅氏筑已卑,磻溪釣何激。
言謝垂鉤隱,來參負鼎職。
垂釣甘成白首翁,負薪何處逢知己。
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垂竿已羨磻溪老,體道猶思塞上翁。
直鉤猶逐熊羆起,獨是先生真釣魚。
誰能惆悵磻溪事,今古悠悠不再逢。
《太平御覽》卷七百五十四〈工藝部十一·藏鉤〉~3479~
辛氏《三秦記》:「昭帝母鉤弋夫人手拳,而有國色,先帝寵之。世人藏鉤,法此也?!?/span>
《太平御覽》卷七百五十四〈工藝部十一·藏鉤〉~3479~2~
晉·周處《風(fēng)土記》曰:「臘日飲祭之后,嫂嫗兒童為藏彄之戲。分二曹以校勝負,若人偶即敵對,人奇即使奇人為游附,或?qū)偕喜?,或?qū)傧虏埽麨轱w烏,以齊二曹人數(shù)。一彄藏在數(shù)十手中,曹人當射知所在。一藏為一籌,五籌為一賭?!?/span>
《荊楚歲時記》第一部〈寶顏堂秘笈本〉~367~
歲前,又為藏彄之戲,始于鉤弋夫人。按《漢武故事》云:「上巡狩河間,見青光自地屬天,望氣者云:『下有貴子,上求之。』見一女子在空室中,姿色殊絕,兩手皆拳,數(shù)百人擘之莫舒。上自披即舒,號拳夫人,善素女術(shù),大有寵,即鉤弋夫人也?!剐潦稀度赜洝吩唬骸笣h昭帝母鉤弋夫人,手拳有國色,世人藏鉤起于此?!怪芴帯讹L(fēng)土紀》曰:「進清醇以告蠟,竭恭敬于明祀,乃有藏鉤,俗呼為行彄。蓋婦人所作金環(huán),以錔指而纏者,臘日祭后,叟嫗各隨其儕,為藏鉤之戲,分為二曹,以較勝負,得一籌者為勝,其負者起拜謝勝者?!怪芴?、成公綏并作彄字,《藝經(jīng)》、庾闡則作鉤字,其事同也。俗云:此戲令人生離,有禁忌之家,則廢而不修。
《史記》卷一百二十八〈龜策列傳〉~3237~
孔子聞之曰:「神龜知吉兇,而骨直空枯。日為德而君于天下,辱于三足之烏。月為刑而相佐,見食于蝦蟆?!?/span>
《藝文類聚》卷一〈天部上·月〉~7~
《五經(jīng)通義》曰:「月中有兔與蟾蜍何?月,陰也;蟾蜍,陽也,而與兔并明,陰系陽也。」
《后漢書·天文志上》
南朝梁·劉昭注引張衡《靈憲》:姮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
《昭明文選》卷二十九〈詩己·雜詩上·古詩十九首〉~349~
〈古詩十九首〉其十七:「孟冬寒氣至,北風(fēng)何慘慄?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例句
幾回鴻雁來又去,腸斷蟾蜍虧復(fù)圓。
云里蟾鉤落鳳窩,玉郎沈醉也摩挲。
遠望孤蟾明皎皎,近聞群鳥語啾啾。
回首看云液,蟾蜍勢正圓。
練色臨窗牖,蟾光靄戶庭。
熠耀游何在,蟾蜍食漸難。
揚花輸蚌蛤,奔月恨蟾蜍。
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
兔應(yīng)疑鶴發(fā),蟾亦戀貂裘。
入河蟾不沒,搗藥兔長生。
但驚飛熠耀,不記改蟾蜍。
別來如昨日,每見缺蟾兔。
碧空蟾魄度,清禁漏聲殘。
蟾蜍同漢月,螮蝀異秦橋。
《莊子》外篇·卷七下《知北游》
「大馬之捶鉤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大馬曰:『子巧與?有道與?』曰:『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鉤,于物無視也,非鉤無察也。是用之者,假不用者也以長得其用,而況乎無不用者乎!物孰不資焉!』」唐·成玄英疏:「捶,打鍛也。鉤,腰帶也。大司馬家有工人,少而善鍛鉤,行年八十,而捶鉤彌巧,專性凝慮,故無豪芒之差失也?!?/span>
《全唐詩》卷三百九十〈南園十三首〉
〈南園十三首〉其五:「男兒何不帶吳鉤【男兒何不帶橫刀】,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搜神記》卷九
京兆長安有張氏,獨處一室,有鳩自外入,止于床。張氏祝曰:「鳩來,為我禍也,飛上承塵;為我福也,即入我懷?!锅F飛入懷。以手探之,則不知鳩之所在,而得一金鉤。遂寶之。自是子孫漸富,資財萬倍。蜀賈至長安,聞之,乃厚賂婢,婢竊鉤與賈。張氏既失鉤,漸漸衰耗!而蜀賈亦數(shù)罹窮厄,不為己利?;蚋嬷唬骸柑烀?。不可力求。」于是賚鉤以反張氏,張氏復(fù)昌。故關(guān)西稱張氏傳鉤云。
例句
束濕雖欲操,鉤金庶無負。
富鉤徒有想,貧鋏為誰彈。
《全唐文》卷七百十九〈蔣防·呂望釣玉璜賦〉~740~
昔太公之未遇也,隱于渭之濱,釣于渭之津。坐磻石而不易其摻,垂直鉤而不撓其神。波萬重而我心惟一,歲三周而吾道方申。既而寒潭曉霽,莫不遺乎巨細。兀忘形而有待,引經(jīng)綸而不替。期陰騭以旁行,忽冥符而下濟。于是拔深泉,激細漣。振錦鱗而云霞煥若,獲玉璜而篆籀昭然。皎皎霜凈,亭亭月懸。表蒼兕之期,功鄰造化;騰白虹之氣,理契先天。所以耀川靈,所以誇漁者。徘徊自適,憤惋俱寫。臨清流而素彩熒煌,昭白日而祥光上下。公乃起川隅,懷寶符。禺昂志氣,振奮泥涂。捧抵鵲之容,彌彰潔白;入飛熊之兆,寧掩瑕瑜。眾皆釣其名,我則釣其道。眾皆釣其魚,我則釣其寶。故知神全者不辭于貧賤,志大者不嘆于枯槁。皤皤兮白發(fā),湜湜兮清流。其來也釣于周,所謂運良謀,擁神休。豈芳餌而能獲,匪嘉魚而足求。異和氏之功,疵瑕受戮;賤詹何之術(shù),溪澗空投。然則道感其誠,德亦有報,天以我為忠告??陀袗偲湫哉?,莫不望茲川而高蹈
《昭明文選》卷一東漢·班孟堅(固)《西都賦》
「周以鉤陳之位,衛(wèi)以嚴更之署?!固?#183;李善注引《樂計圖》曰:「鉤陳,后宮也?!?/span>
《晉書》卷十一《天文志上》
中宮北極五星,鉤陳六星,皆在紫宮中。北極,北辰最尊者也,其紐星,天之樞也。天運無窮,三光迭耀,而極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第一星主月,太子也。第二星主日,帝王也;亦太乙之坐,謂最赤明者也。第三星主五星,庶子也。中星不明,主不用事;右星不明,太子憂。鉤陳,后宮也,大帝之正妃也,大帝之常居也。
例句
復(fù)道開行殿,鉤陳列禁兵。
武帳臨光宅,文衛(wèi)象鉤陳。
《后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列傳·趙廣漢〉~399~
趙廣漢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屬河間。少為郡吏、州從事,以廉絜通敏下士為名。舉茂材,平準令。察廉為陽翟令。以治行尤異,遷京輔都尉,守京兆尹。會昭帝崩,而新豐杜建為京兆掾,護作平陵方上。建素豪俠,賓客為奸利,廣漢聞之,先風(fēng)告。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中貴人豪長者為請無不至,終無所聽。宗族賓客謀欲篡取,廣漢盡知其計議主名起居,使吏告曰:「若計如此,且并滅家。」令數(shù)吏將建棄韨,莫敢近者。京師稱之。是時,昌邑王徵即位,行淫亂,大將軍霍光與群臣共廢王,尊立宣帝。廣漢以與議定策,賜爵關(guān)內(nèi)侯。遷潁川太守??ご笮赵Ⅰ易谧鍣M恣,賓客犯為盜賊,前二千石莫能禽制。廣漢既至數(shù)月,誅原、褚首惡,郡中震栗。先是,潁川豪桀大姓相與為婚姻,吏俗朋黨。廣漢患之,厲使其中可用者受記,出有案問,既得罪名,行法罰之,廣漢故漏泄其語,令相怨咎。又教吏為缿筒,及得投書,削其主名,而托以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其后彊宗大族家家結(jié)為仇讎,奸黨散落,風(fēng)俗大改。吏民相告訐,廣漢得以為耳目,盜賊以故不發(fā),發(fā)又輒得。壹切治理,威名流聞,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聞廣漢。本始二年,漢發(fā)五將軍擊匈奴,徵廣漢以太守將兵,屬蒲類將軍趙充國。從軍還,復(fù)用守京兆尹,滿歲為真。廣漢為二千石,以和顏接士,其尉薦待遇吏,殷勤甚備。事推功善,歸之于下,曰:「某掾卿所為,非二千石所及?!剐兄l(fā)于至誠。吏見者皆輸寫心腹,無所隱匿,咸愿為用,僵仆無所避。廣漢聰明,皆知其能之所宜,盡力與否。其或負者,輒先聞知,風(fēng)諭不改,乃收捕之,無所逃,按之?立具,即時伏辜。廣漢為人彊力,天性精于吏職。見吏民,或夜不寢至旦。尤善為鉤距,以得事情。鉤距者,設(shè)欲知馬賈,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后及馬,參伍其賈,以類相準,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唯廣漢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晉·晉灼注:「鉤,致;距,閉也。使對者無疑,若不問而自知,眾莫覺所由以閉,其術(shù)為距也?!?/span>
例句
廣漢鉤距,弘羊心計。
推誠廢鉤距,示恥用蒲鞭。
舊題漢·劉向《列仙傳》卷下《鉤翼夫人》
鉤翼夫人,齊人也。姓趙。少好清凈,病臥六年,右手捲,飲食少。漢武帝時,望氣者云東北有貴人氣。推而得之,召到。姿色甚偉,武帝發(fā)其手,而得玉鉤。手得展,幸之,生昭帝。
典故 聽雞舞
起舞聞雞
起舞看吳鉤
舞聞雞
雞聲非惡
相關(guān)人物劉琨(字越石)
祖逖
《晉書》卷六十二〈祖逖列傳〉~694~
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逖、琨并有英氣,每語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與足下當相避于中原耳。」
簡釋
聞雞起舞:指少年立志。清蒲松齡《夜坐悲歌》:“半夜聞雞欲起舞,把酒問天天不語?!?/p>
例句
楚客早聞歌鳳德,劉琨休更舞雞聲。
劉琨與祖逖,起舞雞鳴晨。雖有匡濟心,終為樂禍人。
不學(xué)劉琨舞,先歌漢祖風(fēng)。
得無中夜舞,誰憶大風(fēng)歌。
秋悲憐宋玉,夜舞笑劉琨。
靜笑劉琨舞,閑思阮籍吟。
黃鵠不可羨,雞鳴時起予。
典故青鳥獨來
相關(guān)人物劉徹(漢武帝)
鉤弋夫人
《太平御覽》卷一百三十六〈皇親部二·漢·孝昭趙太后〉~790~2~
舊題東漢·班固《漢武帝故事》:上巡狩過河間,見有青紫氣自地屬天。望氣者以為其下有奇女,必天子之祥。求之,見一女子在空館中,姿貌殊絕,兩手一拳。上令開其手,數(shù)百人擘莫能開,上自披,手即申。由是得幸,為拳夫人。進為婕妤,居鉤弋宮。解皇帝素女之術(shù),大有寵。有身,十四月產(chǎn)昭帝。上曰:「堯十四月而生,鉤弋亦然?!鼓嗣溟T曰堯母門。從上至甘泉,因幸告上曰:「妾相運正應(yīng)為陛下生一男,七歲妾當死,今年必死。宮中多蠱氣,必傷圣體。」言終而臥,遂卒。既殯,香聞十里馀,因葬云陵。上哀悼,又疑非常人,發(fā)冢,空棺無尸,唯衣履存焉。起通靈臺于甘泉,常有一青鳥集臺上往來,至宣帝時乃止。
《后漢書》志第十三〈五行志一·謠〉~328~
順帝之末,京都童謠曰:「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案順帝即世,孝質(zhì)短祚,大將軍梁冀貪樹疏幼,以為己功,專國號令,以贍其私。太尉李固以為清河王雅性聰明,敦詩悅禮,加又屬親,立長則順,置善則固。而冀建白太后,策免固,徵蠡吾侯,遂即至尊。固是日幽斃于獄,暴尸道路,而太尉胡廣封安樂鄉(xiāng)侯、司徒趙戒廚亭侯、司空袁湯安國亭侯云。
例句
魂兮不可問,應(yīng)為直如弦。
未能端似箭,且莫曲如鉤。
儒生直如弦,權(quán)貴不須干。
如弦心自直,秀木勢恒孤。
君不見曲如鉤,古人知爾封公侯。
達士如弦直,小人似鉤曲。
清高金莖露,正直朱絲弦。
徒見枯者艷,誰言直如鉤。
清如寒玉直如絲,世故多虞事莫期。
如愚何止直如弦,只合深藏碧嶂前。
不應(yīng)驚若厲,只為直如弦。
《全唐詩》卷二百一十六〈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
東山【案:即驪山?!繗怿櫇鳌緰|山氣濛鴻】,宮殿居上頭。君來必十月,樹羽臨九州。陰火煮玉泉,噴薄漲巖幽。有時浴赤日,光抱空中樓。閬風(fēng)入轍跡,曠原延冥搜【曠野延冥搜】【廣原延冥搜】【廣野延冥搜】。沸天萬乘動【拂天萬乘動】,觀水百丈湫。幽靈斯可佳【幽靈新可佳】【幽靈斯可怪】【幽靈新可怪】【靈湫斯可佳】【靈湫新可佳】【靈湫斯可怪】【靈湫新可怪】,王命官屬休。初聞龍用壯,擘石摧林丘。中夜窟宅改,移因風(fēng)雨秋。倒懸瑤池影,屈注蒼江流【屈注滄江流】。味如甘露漿,揮弄滑且柔。翠旗澹偃蹇,云車紛少留。簫鼓蕩四溟,異香泱漭浮。鮫人獻微綃【蛟人獻微綃】【蛟人獻徵綃】【鮫人獻徵綃】,曾祝【案:穆天子朝于燕然。奉璧南面。曾祝佐之。曾。重也。】沈豪牛。百祥奔盛明,古先莫能儔。坡陀金蝦蟆【案:喻安祿山。】,出見蓋有由。至尊顧之笑,王母【案:唐人多以王母比貴妃?!坎豢鲜铡就跄覆磺彩铡?。復(fù)歸虛無底,化作長黃虬【化作龍與虬】。飄飄青瑣郎【飄飖青瑣郎】,文彩珊瑚鉤。浩歌淥水曲,清絕聽者愁。
《春秋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箷x·杜預(yù)注:「乾時之役,管仲射桓公,中帶鉤。」
《韓非子》卷十五〈難一〉~84~
桓公解管仲之束縛而相之。管仲曰:「臣有寵矣,然而臣卑。」公曰:「使子立高、國之上。」管仲曰:「臣貴矣,然而臣貧?!构唬骸甘棺佑腥龤w之家?!构苤僭唬骸赋几灰?,然而臣疏?!褂谑橇⒁詾橹俑浮?/span>
《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485~
及雍林人殺無知,議立君,高、國先陰召小白于莒。魯聞無知死,亦發(fā)兵送公子糾,而使管仲別將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帶鉤。小白詳死,管仲使人馳報魯。魯送糾者行益遲,六日至齊,則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為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