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萬斛愁
庾蘭成
庾信哀
江關(guān)詞賦
庾信愁
蘭成詞賦
庾郎愁
庾信賦
暮年詩賦
子山詞賦
蘭成憔悴
庾郎愁賦
哀庾信
庾郎憔悴
子山愁
子山賦
蕭瑟蘭成
蘭成老去
傷心庾開府
愁損蘭成
老去蘭成
愁入庾腸
愁入庾郎句
愁損庾郎
空老蘭成
蘭成愁悴
蘭成久旅
庾郎愁絕
庾生賦
庾信愁賦
子山流落
惆悵庾公
賦澆愁
庾鬢斑
庾郎離緒
庾郎清愁
庾郎吟愁賦
庾信哀賦
相關(guān)人物庾信
《周書》卷四十一〈庾信列傳〉~734~
信雖位望通顯,常有鄉(xiāng)關(guān)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以致其意云。其辭曰:「信年始二毛,即逢喪亂,藐是流離,至于暮齒。燕歌遠(yuǎn)別,悲不自勝;楚老相逢,泣將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踐秦庭;讓東海之濱,遂餐周粟。下亭漂泊,皋橋羈旅,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追為此賦,聊以記言,不無危苦之辭,唯以悲哀為主。」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周文》卷八〈庾信·哀江南賦〉
王子洛濱之歲,蘭成射策之季,始含香于建禮,仍矯翼于崇賢,游薦雷之講肄,齒明離之冑筵。既傾蠡而酌海,遂測管以窺天,方塘水白,釣渚池圓。侍戎韜于武帳,聽雅曲于文弦,乃解懸而通籍。遂崇文而會武,居笠轂而掌兵,出蘭池而典午。論兵于江漢之君,拭玉于西河之主。清·倪潘注引唐·陸龜蒙《小名錄》:「蘭成,信小字也?!?/span>
《海錄碎事》卷九下〈愁樂門〉
北周·庾信《愁賦》(佚文):「攻許愁城終不破,蕩許愁門終不開?!埂刚l知一吋心,乃有萬斛愁。」
《北史》卷八十三《文苑傳·庾信傳》
轉(zhuǎn)右衛(wèi)將軍,封武康縣侯,加散騎侍郎,聘于西魏。屬大軍南討,遂留長安。江陵平,累遷儀同三司?!烹m位望通顯,常作鄉(xiāng)關(guān)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以致其意。
例句
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
若比江南更牢落,子山詞賦莫興哀。
凄涼庾信賦,千載共傷情。
李廣不侯身漸老,子山操賦恨何深。
可憐庾信尋荒徑,猶得三朝托后車。
哀同庾開府,瘦極沈尚書。
何因攜庾信,同去哭徐陵。
庾信生多感,楊朱死有情。
可憐留著臨江宅,異代應(yīng)教庾信居。
不勝庾信鄉(xiāng)關(guān)思,遂作陶潛歸去吟。
分薄嵇心懶,哀多庾鬢班。
戊辰年向金陵過,惆悵閑吟憶庾公。
庾信哀雖久,何颙好不忘。
哀傷同庾信,述作異陳琳。
逸蕩子山匹,經(jīng)奇文暢儔。
更見尚書后,能文在子山。
亂后江山悲庾信,夜來煙月屬袁宏。
擁腫煩莊辯,槎牙費(fèi)庾詞。
地壯孫權(quán)氣,云凝庾信愁。
季重舊游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
曾吟子山賦,何啻舊凌遲。
典故 嘆二毛
安仁鬢
驚鬢發(fā)
潘令鬢
潘毛
白發(fā)潘郎
潘郎白發(fā)
二毛潘岳
河陽鬢
潘令老
潘岳二毛
安仁鬢早秋
安仁頭白早
鬢難留黑
鬢如潘騎省
愁染潘郎
河陽鏡里絲
潘岳老
潘岳雙毛
騎省鬢邊華
素發(fā)悲
白鬢潘岳
鬢毛驚老
潘郎秋發(fā)
潘生白發(fā)
潘岳白頭
騎省悲秋賦
相關(guān)人物潘岳
《春秋左傳正義》卷十五〈僖公·傳二十二年〉~248~
楚人未既濟(jì)。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jì)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jì)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后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馀。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君未知戰(zhàn)。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明恥教戰(zhàn)。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也。晉·杜預(yù)注:「二毛,頭白有二色。」
《昭明文選》卷十三〈賦庚·物色·秋興賦〉~585~
晉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賁中郎將,寓直于散騎之省。高閣連云,陽景罕曜,珥蟬冕而襲紈綺之士,此焉游處。仆野人也,偃息不過茅屋茂林之下,談話不過農(nóng)夫田父之客,攝官承乏,猥廁朝列,夙興晏寢,匪遑底寧。譬猶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于是染翰操紙,慨然而賦。于時秋也,故以秋興命篇。
簡釋
潘鬢:喻指年歲磋跎。唐元稹《酬翰林白學(xué)士代書一百韻》:“寧牛終夜永,潘鬢去年衰?!?/p>
例句
莫嘆巴三峽,休驚鬢二毛。
三秀悲中散,二毛傷虎賁。
潘郎悲白發(fā),謝客愛清輝。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發(fā)。
期君自致青云上,不用傷心嘆二毛。
賈誼才空逸,安仁鬢欲絲。
潘郎懊惱新秋發(fā),拔卻一莖生兩莖。
煩君強(qiáng)著潘年比,騎省風(fēng)流詎可齊。
從詩得何報,惟感二毛催。
潘郎今發(fā)白,陶令本家貧。
來來去去身依舊,未及潘年鬢已斑。
潘岳愁絲生鬢里,婕妤悲色上眉頭。
越吟因病感,潘鬢入秋悲。
貌應(yīng)同衛(wèi)玠,鬢且異潘生。
蹉跎潘鬢至,蹭蹬阮途窮。
莫道少年頭不白,君看潘岳幾莖霜。
潘鬢年空長,齊竽藝本輕。
欲知潘鬢愁多少,一夜新添白數(shù)莖。
欲知潘鬢愁多少,一夜新添白數(shù)莖。
三十生二毛,早衰為沈疴。
但喜暑隨三伏去,不知秋送二毛來。
潘岳敘年因鬢發(fā),揚(yáng)雄托諫在文章。
潘岳衰將至,劉楨病未瘳。
潘岳方稱老,嵇康本厭喧。
新年只可三十二,卻笑潘郎白發(fā)生。
上客趨丹陛,游人嘆二毛。
分明有個長生路,休向紅塵嘆二毛。
山在水滔滔,流年欲二毛。
二毛梳上雪,雙淚枕前冰。
誰憐愁苦多衰改,未到潘年有二毛。
三十二馀罷,鬢是潘安仁。
二毛雕一半,百歲去三分。
寒爐局促坐成勞,暗淡燈光照二毛。
典故安仁悼亡
潘郎淚
潘岳哀
潘岳無妻
潘岳悼傷
相關(guān)人物潘岳
《昭明文選》卷二十三晉·潘安仁(岳)《悼亡詩三首》其一
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如彼游川魚,比目中路析?!瓕嬒⒑螘r忘,沈憂日盈積。
例句
唯應(yīng)月照簟,潘岳此時哀。
悼傷潘岳重,樹立馬遷輕。
許靖猶羈宦,安仁復(fù)悼亡。
潘岳無妻客為愁,新人來坐舊妝樓。
玉貌潘郎淚滿衣,畫羅輕鬢雨霏微。
典故 謝公攜妓
安石妓
謝家妓
妓娛安石
攜妓溪山
謝郎妓
安石同樂
相關(guān)人物謝安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識鑒〉~403~
謝公在東山畜妓,簡文曰:「安石必出。既與人同樂,亦不得不與人同憂。」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引宋明帝《文章志》曰:「安縱心事外,疏略常節(jié),每畜女妓,攜持游肆也。」
《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列傳〉~2072~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并以疾辭。寓居會稽,與王羲之及高陽許詢、桑門支遁游處,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無處世意。揚(yáng)州刺史庾冰以安有重名,必欲致之,累下郡縣敦逼,不得已赴召,月馀告歸。復(fù)除尚書郎、瑯邪王友,并不起。吏部尚書范汪舉安為吏部郎,安以書距絕之。有司奏安被召,歷年不至,禁錮終身,遂棲遲東土。嘗往臨安山中,坐石室,臨浚谷,悠然嘆曰:「此去伯夷何遠(yuǎn)!」嘗與孫綽等汎海,風(fēng)起浪涌,諸人并懼,安吟嘯自若。舟人以安為悅,猶去不止。風(fēng)轉(zhuǎn)急,安徐曰:「如此將何歸邪?」舟人承言即回。眾咸服其雅量。安雖放情丘壑,然每游賞,必以妓女從。既累辟不就,簡文帝時為相,曰:「安石既與人同樂,必不得不與人同憂,召之必至。」時安弟萬為西中郎將,總藩任之重。安雖處衡門,其名猶出萬之右,自然有公輔之望,處家常以儀范訓(xùn)子弟。安妻,劉惔妹也,既見家門富貴,而安獨(dú)靜退,乃謂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辜叭f黜廢,安始有仕進(jìn)志,時年已四十馀矣。
例句
聞道今年寒食日,東山舊路獨(dú)行遲。
謝公兼出處,攜妓玩林泉。
南省恩深賓館在,東山事往妓樓空。
安石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fēng)塵。
南國新豐酒,東山小妓歌。
君攜東山妓,我詠北門詩。
我今攜謝妓,長嘯絕人群。
謝公自有東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
嘗高謝太傅,攜妓東山門。暫因蒼生起,談笑安黎元。
攜妓東土山,悵然悲謝安。
謝公正要東山妓,攜手林泉處處行。
攜妓東山去,春光半道催。
東山妓逐飛花散,北海尊隨逝水空。
泉尊陶宰酒,月眉謝郎妓。
謝家青妓邃重關(guān),誰省春風(fēng)見玉顏。
杳杳東山攜漢妓,泠泠修竹待王歸。
舊府東山馀妓在,重將歌舞送君歸。
不知明日休官后,逐我東山去是誰。
時議名齊謝太傅,更看攜妓似東山。
黃菊陶潛酒,青山謝公妓。
為問東山謝丞相,可能諸妓勝紅兒。
幾醉東山妓,長懸北闕心。
至今猶有東山妓,長使歌詩被管弦。
未奏東山妓,先傾北海尊。
安石重攜妓,子房空謝病。
典故庾郎貧
庾郎鮭菜
庾郎三韭
庾郎三九
庾郎韭
庾郎菜
案無鮭
生計似庾郎
盤供三韭
《南齊書》卷三十四〈庾杲之列傳〉~65~
杲之少而貞立,學(xué)涉文義。起家奉朝請,巴陵王征西參軍。郢州舉秀才,除晉熙王鎮(zhèn)西外兵參軍,世祖征虜府功曹,尚書駕部郎。清貧自業(yè),食唯有韭菹、瀹韭、生韭雜菜,或戲之曰:「誰謂庾郎貧,食鮭常有二十七種。」言三九也。仍為世祖撫軍中軍記室,遷員外散騎常侍,正員郎,遷中書郎,領(lǐng)荊、湘二州中正。轉(zhuǎn)尚書左丞,常侍、領(lǐng)中正如故。
簡釋
庾郎貧:指生活清貧。金元好問《追錄田詩二首》之一:“相馬自甘齊客瘦,食鮭誰顧庾郎薄?!?/p>
《北史》卷三十《盧思道傳》
文宣帝崩,當(dāng)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擇其善者而用之。魏收、陽休之、祖孝徵等不過得一二首,唯思道獨(dú)有八篇。故時人稱為「八米盧郎」。
《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卷七十《張儀列傳》
張儀已學(xué)游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构矆?zhí)張儀,掠笞數(shù)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span>
韓愈《贈劉師服》
羨君齒牙牢且潔,大肉硬餅如刀截。我今呀(一作牙)豁落者多,所存十馀皆兀臲。匙抄爛飯穩(wěn)送之,合口軟嚼如牛齝。妻兒恐我生悵望,盤中不饤栗與梨。祗今年才四十五,后日懸知漸莽鹵。朱顏皓頸訝莫親,此外諸馀誰更數(shù)。憶昔太公仕進(jìn)初,口含兩齒無贏馀。虞翻十三比豈少,遂自惋恨形于書。丈夫命存百無害,誰能點(diǎn)檢形骸外。巨緡東釣儻可期,與子共飽鯨魚膾。
例句
百篇書判從饒白,八米詩章未伏盧。
少見雙魚信,多聞八米詩。
地推八米源流盛,才笑三張事業(yè)貧。
文章天子文章別,八米盧郎未可看。
典故 蘇子卿
白發(fā)丹心
嚙雪
節(jié)旄落盡
蘇武歸
牧羝人
白頭蘇武
蘇卿持節(jié)
餐氈雪
嚙氈
蘇武窖
蘇武氈
蘇子節(jié)
子卿持節(jié)
海上看羊
十九年歸
殘氈擁雪
看羊?qū)賴?/div>
牧羝雖乳
屬國餐氈
蘇武看羊
雪窖羝羊
北海朱旄
餐毛
啖雪龍庭
羝乳年
窖里雪氈
乳羝屬國
塞北驅(qū)羊
屬國氈
蘇君
蘇郎臥處
蘇郎有節(jié)
蘇卿執(zhí)
蘇武爭禁十九秋
雪里餐氈
陰山海上窖群中
子卿白首
子卿全漢節(jié)
漢節(jié)支持
牧羊攏漠
蘇卿牧羝
蘇武在天山
握雪餐
誤了殘氈擁雪
子卿
相關(guān)人物劉徹(漢武帝)
蘇武
參考典故蘇武封薄
《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列傳·蘇建·(子)蘇武〉~2459~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馀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兮湃司?。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莸?,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實(shí)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積五六年,單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于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馀,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后,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fù)窮厄?!湟允荚甏褐辆煛Tt武奉一太牢謁武帝園廟,拜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qū)。?;?、徐圣、趙終根皆拜為中郎,賜帛各二百匹。其馀六人老歸家,賜錢人十萬,復(fù)終身。常惠后至右將軍,封列侯,自有傳。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彊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
簡釋
羝乳:指無法辦到之事。元袁桷《題郝伯常雁足》:“不須羝乳終回漢,肯學(xué)雞鳴詐度關(guān)?!?/p>
蘇武節(jié):喻忠臣出使,寧死不屈。唐戎昱《聞顏尚書陷賊中》:“能持蘇武節(jié),不受馬超勛?!?/p>
例句
握雪海上餐,拂沙隴頭寢。
就烹感漢使,握節(jié)悲陽秋。
遂州城中漢節(jié)在,遂州城外巴人稀。
志氣已曾明漢節(jié),功名猶自滯吳鉤。
聞君棄孤城,猶自握漢節(jié)。
還將今夜意,西海話蘇君。
可嗟牧羊臣,海上久為客。
能持蘇武節(jié),不受馬超勛。
幽囚蘇武節(jié),棄市仲由纓。
蘇武天山上,田橫海島邊。
蔡琰沒去造胡笳,蘇武歸來持漢節(jié)。
燕山蘇武上,海島田橫住。
丁零蘇武別,疏勒范羌?xì)w。
蘇武卻生返,鄧通終死饑。
游人一聽頭堪白,蘇武爭禁十九年。
前軍蘇武節(jié),左將呂虔刀。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賈生對鵩傷王傅,蘇武看羊陷賊庭。
疑比莊周夢,情如蘇武歸。
節(jié)異蘇卿執(zhí),弦殊蔡女彈。
鐘儀琴未奏,蘇武節(jié)猶新。
塞北草生蘇武泣,隴西云起李陵悲。
停驂一顧猶魂斷,蘇武爭禁十九年。
輕猛李陵心,摧殘?zhí)K武節(jié)。
蘇卿持節(jié)終還漢,葛相行師自渡瀘。
子卿猶奉使,常向節(jié)旄看。
始笑子卿心計失,徒看海上節(jié)旄稀。
蘇武執(zhí)節(jié)歸,班超束書起。
閑殺何從事,傷哉蘇子卿。
典故白袷玉郎
相關(guān)人物王徽之(字子猷)
《世說新語》下卷下《輕詆》
「支道林入東,見王子猷兄弟還,人問見諸王何如?答曰:『見一群白頸鳥,但聞喚啞啞聲?!弧?/span>
例句
彩線結(jié)茸背復(fù)疊,白袷玉郎寄桃葉。
典故 白眉郎
白眉人
良眉
白眉公子
馬良并秀
季常
眉白
相關(guān)人物馬良
《三國志》卷三十九〈蜀書·馬良傳〉~982~
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鄉(xiāng)里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沽济贾杏邪酌室苑Q之。先主領(lǐng)荊州,辟為從事。及先主入蜀,諸葛亮亦從后往,良留荊州,與亮?xí)唬骸嘎匂贸且寻?,此天祚也。尊兄?yīng)期贊世,配業(yè)光國,魄兆見矣。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于以簡才,宜適其時。若乃和光悅遠(yuǎn),邁德天壤,使時閑于聽,世服于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wèi)之聲,并利于事,無相奪倫,此乃管弦之至,牙、曠之調(diào)也。雖非鐘期,敢不擊節(jié)!」先主辟良為左將軍掾。后遣使吳,良謂亮曰:「今銜國命,協(xié)穆二家,幸為良介于孫將軍。」亮曰:「君試自為文。」良即為草曰:「寡君遣掾馬良通聘繼好,以紹昆吾、豕韋之勛。其人吉士,荊楚之令,鮮于造次之華,而有克終之美,愿降心存納,以慰將命?!箼?quán)敬待之。先主稱尊號,以良為侍中。及東征吳,遣良入武陵招納五溪蠻夷,蠻夷渠帥皆受印號,咸如意指。會先主敗績于夷陵,良亦遇害。先主拜良子秉為騎都尉。
簡釋
白眉:喻指兄弟中最出色者,或指人中俊杰。唐權(quán)德輿《馬秀才草書歌》:“白眉年少未弱冠,落紙紛紛運(yùn)纖腕?!?/p>
例句
今朝丹闕下,更入白眉人。
名嗟黃綬系,才是白眉良。
人許白眉長,天姿青云器。
早稱眉最白,何事綬仍黃。
早得白眉名,之官濠上城。
已多新歲感,更餞白眉還。
四海重然諾,吾嘗聞白眉。
吾族白眉良,才華動洛陽。
季父有英風(fēng),白眉超常倫。
置酒送惠連,吾家稱白眉。
在汝更用文章為,長兄白眉復(fù)天啟。
白眉年少未弱冠,落紙紛紛運(yùn)纖腕。
金鼎屬元方,瑣闈連季常。
馬氏識君眉最白,阮公留我眼長青。
思積芳庭樹,心斷白眉人。
《樂府詩集》卷四十七《神弦歌·白石郎曲》
白石郎,臨江居。前導(dǎo)江伯后從魚。
例句
山村楓子鬼,江廟石郎神。
沙浦走魚白石郎,閑取真珠擲龍?zhí)谩?
典故 千金賦
長門閉
換黃金
長門買賦
辭金屋
閉長門
黃金買詞賦
守長門
長門深閉
長門事
長門盡日
換笑
冷落長門
倚長門
長門心
閉阿嬌
長門泣
百斤買賦
詞賦得黃金
賦換黃金
漢殿長門
臨邛賣賦郎
買詞人賦
買新賦
能賦受黃金
千金求賦
壽相如
苔沒長門
文園詞賦
長門不惜金
長門宮里人
長門離恨
長門望幸心
長門夜悄
詞金闕
黃金達(dá)相如
金屋賦
買賦臨邛
無金買賦
長門費(fèi)萬金
長門每人
相關(guān)人物劉徹(漢武帝)
司馬相如
陳皇后
《昭明文選》卷十六漢·司馬長卿(相如)《長門賦·序》
「孝武皇帝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斤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后復(fù)得親幸?!?/span>
簡釋
千金賦:喻作品極有價值。金元好問《白屋》:“長門誰買千金賦,祖道虛傳五鬼文?!?/p>
長門泣:喻失寵后的凄怨心情。南朝梁何遜《揚(yáng)州法曹梅花盛開》:“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
例句
長門誰買千金賦,祖道虛傳五鬼文。
雖然不似王孫女,解愛臨邛賣賦郎。
無金可買長門賦,有恨空吟團(tuán)扇詩。
買得千金賦,花顏已如灰。
但愿君恩顧妾深,豈惜黃金買詞賦。
翻悲因買賦,索鏡照空輝。
黃金買賦心徒切,清路飛塵信莫通。
阿嬌得似紅兒貌,不費(fèi)長門買賦金。
賦成無處換黃金,卻向春風(fēng)動越吟。
六宮誰買相如賦,團(tuán)扇恩情日日疏。
掖庭羞改畫,長門不惜金。
展轉(zhuǎn)令人思蜀賦,解將惆悵感君王。
宮買長門賦,天迎駟馬車。
典故 鏡盟
樂鏡
樂昌鏡
菱花缺
菱花撲碎
半分鸞影
分圓鏡
兩分青鏡
鸞光兩破
鸞鑒分收
破鸞慵舞
徐家鏡
寶鏡離合
舊官與新官
樂昌風(fēng)流
樂昌菱花缺
菱花半鞭
菱花一半尋高價
破鑒徐狼
破鏡徐郎
新官向舊官啼
徐郎離鏡
相關(guān)人物徐德言
樂昌公主
陳氏
《本事詩·情感》
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寶之妹,封樂昌公主,才色冠絕。時陳政方亂,德言知不相保,謂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國亡必入權(quán)豪之家,斯永絕矣。儻情緣未斷,猶冀相見,宜有以信之?!鼓似埔荤R,人執(zhí)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我當(dāng)在,即以是日訪之?!辜瓣愅?,其妻果入越公楊素之家,寵嬖殊厚。德言流離辛苦,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訪于都市。有蒼頭賣半鏡者,大高其價,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設(shè)食,具言其故,出半鏡以合之,仍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fù)嫦娥影,空留明月輝?!龟愂系迷?,涕泣不食。素知之,愴然改容,即召德言,還其妻,仍厚遺之。聞?wù)邿o不感嘆。仍與德言、陳氏偕飲,令陳氏為詩,曰:「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笑啼俱不敢,方驗(yàn)作人難。」遂與德言歸江南,竟以終老。
簡釋
半鏡:喻夫妻失散、分離。唐韓偓《代小玉家為蕃騎所虜后寄故事賢裴公相國》:“折釵伴妾埋青家,半鏡隨郎葬杜郵?!?/p>
例句
感破鏡之分明,睹淚痕之馀血。
紅兒若向隋朝見,破鏡無因更重尋。
折釵伴妾埋青冢,半鏡隨郎葬杜郵。
虧蟾便是陳宮鏡,莫吐清光照別離。
《后山詩話》
楊大年《傀儡詩》云:「鮑老當(dāng)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當(dāng)。若教鮑老當(dāng)筵舞,轉(zhuǎn)更郎當(dāng)舞袖長?!拐Z俚而意切,相傳以為笑。(據(jù)《歷代詩話》本)
《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
有假面披發(fā),口吐狼牙煙火,如鬼狀者上場,著青帖金花短后之衣,帖金皂褲,跣足攜大銅鑼,隨身舞步而進(jìn)退,謂之抱鑼,繞場數(shù)遭,或就地放煙火之類。
典故 白發(fā)郎
漢庭用少
三朝執(zhí)戟
悲顏駟
漢家尚壯
漢廷用壯臣年老
好文日
久留郎署
老顏駟
潛郎白首
三朝臣不遇
晚得諸郎
顏郎老
不與少年?duì)幱龊?/div>
尚少
文時不遇,武時不遇
相關(guān)人物劉恒(漢文帝)
劉啟(漢景帝)
顏駟
《昭明文選》卷十五〈賦辛·志中·思玄賦〉~662~
「尉尨眉而郎潛兮,逮三葉而遘武?!固?#183;李善注引《漢武故事》曰:「顏駟,不知何許人,漢文帝時為郎。至武帝,嘗輦過郎署,見駟尨眉皓發(fā),上問曰:叟何時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文帝時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上感其言,擢拜會稽都尉?!?/span>
《后漢書》卷五十九〈張衡列傳〉
「尉尨眉而郎潛兮,逮三葉而遘武?!固?#183;李賢注:「尉謂都尉顏駟也。尨,蒼雜色也。遘,遇也。」《漢武故事》曰:「上至郎署,見一老郎,鬢眉皓白,問:『何時為郎?何其老也?』對曰:『臣姓顏,名駟,以文帝時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葉不遇也?!簧细衅溲?,擢為會稽都尉?!?/span>
簡釋
白發(fā)郎潛:指年老而懷才不遇。宋蘇軾《次天字韻答岑巖起》:“莫嘆郎潛生白發(fā),圣朝求舊鄙鳶肩?!?/p>
例句
遭逢好交日,黜落至公時。
漢家尚壯今則老,發(fā)短心長知奈何。
花燒中潬城,顏郎身已老。
漢家方尚少,顧影慚朝謁。
老少悲顏駟,盈虛悟翟公。
久留郎署終難遇,空掃相門誰見知。
典故 陸績懷
比橘
陸生言
懷桔
陸績孝
陸與潘
袖中香味
紅墮雙桔
陸郎承顏
相關(guān)人物潘岳
陸績
參考典故板輿
潘輿
《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陸績傳〉~328~
陸績字公紀(jì),吳郡吳人也。父康,漢末為廬江太守??兡炅鶜q,于九江見袁術(shù)。術(shù)出橘,績懷三枚,去,拜辭墮地,術(shù)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剐g(shù)大奇之。
《昭明文選》卷十六晉·潘安仁(岳)《閑居賦》
「太夫人乃御版輿,升輕軒,遠(yuǎn)覽王畿,近周家園。體以行和,藥以勞宣。常膳載加,舊痾有痊?!固?#183;李善注:「版輿,車名。傅暢〈晉諸公贊〉曰:傅祗以足疾,版輿上殿。版輿,一名步輿。周遷〈輿服雜事記〉曰:步輿方四尺,素木為之,以皮為襻,?之,自天子至庶人通得乘之。」
簡釋
陸績橘:詠孝順。唐張祜《送盧弘本浙東覲省》:“懷中陸績橘,江上伍員濤?!?/p>
例句
獻(xiàn)親冬集書,比橘復(fù)何如。
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橘懷三個去,桂折一枝將。
懷中江橘熟,倚處戟門秋。
仍懷陸氏橘,歸獻(xiàn)老親嘗。
伍員忠是節(jié),陸績孝為心。
既榮潘子賦,方重陸生言。
馀橘期相及,門生有陸郎。
轉(zhuǎn)蓬猶邈爾,懷橘更潸然。
笑語空懷橘,窮愁亦據(jù)梧。
徇祿仍懷橘,看山免采薇。
鞍馬并汾地,爭迎陸與潘。
歸時每愛懷朱橘,戲處常聞佩紫囊。
橘懷鄉(xiāng)夢里,書去客愁中。
節(jié)下趨庭處,秋來懷橘情。
向家流水便,懷橘彩衣香。
承顏陸郎去,攜手謝娘歸。
茹荼空有嘆,懷橘獨(dú)傷心。
洪崖遣后名何遠(yuǎn),陸績懷來事更長。
《漢語大詞典》:庾愁
南朝 梁 詩人 庾信 ,使 西魏 ,阻于兵,留 長安 。 北周 代 西魏 后,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位雖通顯,而常有鄉(xiāng)關(guān)之思,曾作
《哀江南賦》以寄意。后因稱鄉(xiāng)思或故國之思為“庾愁”。 宋
李萊老 《青玉案》詞:“ 荀 香猶在, 庾 愁何許,云冷 西湖 賦?!?/div>
《國語辭典》:二毛 拼音:èr máo
鬢發(fā)有黑白兩種顏色。指年老的人?!蹲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埂抖Y記。檀弓下》:「古之侵伐者,不斬祀、不殺厲、不獲二毛?!?/div>
《國語辭典》:二毛子 拼音:èr máo zi
1.黑龍江一帶的土話。指兩歲的羊。清。西清《黑龍江外記》卷八:「羊一歲謂之庫爾布子,二歲謂之二毛子?!?br />2.清末義和團(tuán)團(tuán)員譏稱信耶穌教或辦理洋務(wù)的中國人?!逗藓!返谄呋兀骸钢灰娊稚贤鶃淼?,沒有一個不是義和團(tuán),擁擠的不堪??谥衼y嚷:『燒教堂!燒使館!殺毛子!殺二毛子!』」
《國語辭典》:潘岳白發(fā)(潘岳白發(fā)) 拼音:pān yuè bái fǎ
比喻時光易逝而無成就,或感嘆未老先衰。參見「潘岳鬢白」條。
《國語辭典》:潘鬢(潘鬢) 拼音:pān bìn
比喻鬢發(fā)斑白,年華老去。唐。元稹〈酬翰林白學(xué)士代書一百韻〉詩:「??牛終夜永,潘鬢去年衰。」南唐。
李煜 〈〉詞:「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div>
《漢語大詞典》:東山妓(東山妓)
(1).指 晉 謝安 在 東山 居住時所畜養(yǎng)的能歌善舞的女藝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 謝公 在 東山 畜妓。 簡文 曰:‘ 安石 必出。既與人同樂,亦不得不與人同憂?!?明
何景明 《寄懷端虛堂》詩:“ 謝安 亦有 東山 妓, 文舉 元多 北海 賓?!?br />(2).泛指能歌善舞的女藝人。
《漢語大詞典》:謝妓(謝妓)
指歌妓。典出
《晉書·謝安傳》:“ 安 雖放情丘壑,然每游賞,必以妓女從?!?唐
李白 《憶東山》詩之二:“我今攜 謝 妓,長嘯絶人羣?!?/div>
《漢語大詞典》:八米
(1).指從穀得米達(dá)到八成。 北魏
賈思協(xié) 《齊民要術(shù)·種穀》:“鋤得十遍,便得‘八米’也。” 繆啟愉 校釋:“八米,指出米率達(dá)到八成?!?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下:“八米, 關(guān) 中語,歲以六米、七米、八米,分上中下,言在穀取八米,取數(shù)之多也。”
(2).稱 隋 盧思道 。見“ 八米盧郎 ”。
《漢語大詞典》:八米盧郎(八米盧郎)
(1).謂 隋 盧思道 。
《北史·盧思道傳》:“ 文宣帝 崩,當(dāng)朝文士各作輓歌十首,擇其善者而用之……唯 思道 獨(dú)得八篇。故時人稱為‘八米盧郎’。”亦省稱“ 八米 ”。
(2).比喻才高。 五代
王鍇 :“神通力遍 恆 沙外,詩句名高八米前?!被蛑^“八米盧郎”系“八采盧郎”之誤。
《漢語大詞典》:八米盧郎(八米盧郎)
(1).謂 隋 盧思道 。
《北史·盧思道傳》:“ 文宣帝 崩,當(dāng)朝文士各作輓歌十首,擇其善者而用之……唯 思道 獨(dú)得八篇。故時人稱為‘八米盧郎’?!币嗍》Q“ 八米 ”。
(2).比喻才高。 五代
王鍇 :“神通力遍 恆 沙外,詩句名高八米前。”或謂“八米盧郎”系“八采盧郎”之誤。
《漢語大詞典》:牧羊臣
指 蘇武 。 唐
崔湜 《塞垣行》:“可嗟牧羊臣,海上久為客。”參見“ 牧羝 ”。
《漢語大詞典》:牧羝
蘇武 牧羊的典故。 漢 蘇武 出使 匈奴 ,單于脅迫他投降, 蘇武 不屈服。后來把他流放到“ 北海 上無人處,使牧羝(公羊),羝乳乃得歸。”羝根本不會產(chǎn)乳,以此來斷絕他回 漢 的希望。 蘇武 在 匈奴 堅(jiān)持了十九年,“及歸,鬚髮皆白”。見
《漢書·蘇武傳》。 宋
文天祥 《乙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詩之三:“沙邊莫待哀黃鵠,雪里何須問牧羝?!?葉玉森
《玉樓春》詞:“傷心失馬塞翁吟,忍淚牧羝 蘇武 怨。”
《漢語大詞典》:羝乳
公羊產(chǎn)乳。喻不可能發(fā)生之事。
《漢書·蘇武傳》:“﹝ 匈奴 ﹞乃徙 武 北海 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顏師古 注:“羝不當(dāng)產(chǎn)乳,故設(shè)此言,示絶其事?!?元
袁桷 《題郝伯常雁足詩》:“不須羝乳終回 漢 ,肯學(xué)雞鳴詐度關(guān)。”
《國語辭典》:蘇武(蘇武) 拼音:sū wǔ
人名。(西元前143?~前60)字子卿,西漢杜陵人(今陜西省長安縣東南)。武帝時出使匈奴,單于脅降,不屈,被留十九年,仍持漢節(jié)。昭帝時,匈奴與漢和親,始得還,拜典屬國。宣帝立,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圖形麒麟閣。其著作流傳于今者,有詩四首、〈答李陵〉詩及〈別李陵〉等。
《國語辭典》:蘇武牧羊(蘇武牧羊) 拼音:sū wǔ mù yáng
1.漢使蘇武出使匈奴,因守節(jié)不變,被單于拘留,放逐至北海無人處牧羊十九年。雖掘鼠而食仍不屈降。見《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后以蘇武牧羊比喻堅(jiān)貞的氣節(jié)。
2.樂曲名。內(nèi)容取材自蘇武出使匈奴的故事,歌頌其留胡不辱的崇高氣節(jié)。曲調(diào)流暢,具有淳樸的民歌風(fēng)格。
《漢語大詞典》:蘇武節(jié)(蘇武節(jié))
指 蘇武 出使 匈奴 時所持的符節(jié)。 漢武帝 天 漢 元年, 蘇武 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出使 匈奴 ,單于留不遣,欲其降, 武 堅(jiān)貞不屈,持 漢 節(jié)牧羊于 北海 畔十九年, 始元 六年得歸,須發(fā)盡白。后以“蘇武節(jié)”用作忠臣的典故。 宋
文天祥 《正氣歌》:“在 秦 張良 椎,在 漢 蘇武 節(jié)。”
郁達(dá)夫 《歲暮感憤》詩:“窮塞寒浸 蘇武 節(jié),朝廷宴賜侍中貂?!?/div>
《國語辭典》:雪窖冰天 拼音:xuě jiào bīng tiān
形容天氣酷寒或酷寒之地。如:「塞外雪窖冰天,冱寒難熬,難得他在此一住三十載,卻絲毫不以為苦。」也作「冰天雪窖」。
《漢語大詞典》:雪窖
(1).積雪覆蓋下的地窖。 宋
汪元量 《浮丘道人招魂歌》:“嚙氊雪窖身不容,寸心耿耿摩蒼穹?!?金
宇文虛中 詩:“脫身枳棘下,顧我雪窖中?!?br />(2).借指酷寒和酷寒的地區(qū)。
《宋史·朱弁傳》:“其后, 倫 復(fù)歸,又以 弁 奉送 徽宗 大行之文為獻(xiàn),其辭有曰:‘嘆馬角之未生,魂消雪窖;攀龍髯而莫逮,淚灑冰天?!?清
黃遵憲 《歸過日本志感》詩:“今日荷戈邊塞去,可堪雪窖復(fù)冰天?!?br />(3).比喻水珠飛濺的水潭。 金 元好問
《寶巖紀(jì)行》詩:“哀湍下絶壑,電擊龍怒鬭。崩奔飜雪窖,瑩滑瀉瓊甃?!?清
余懷 《板橋雜記·雅游》:“神絃仙管玻璃杯,火龍蜿蜒波崔嵬。云連金闕天門迥,星舞銀城雪窖開?!?/div>
《漢語大詞典》:驅(qū)羊舊節(jié)(驅(qū)羊舊節(jié))
漢 臣 蘇武 出使 匈奴 被禁,餐氈嚙雪,持節(jié)牧羊,堅(jiān)貞不屈。見
《漢書·蘇武傳》。后以“驅(qū)羊舊節(jié)”比喻堅(jiān)貞的氣節(jié)。 宋
辛棄疾 《蘇武慢·雪》詞:“回首驅(qū)羊舊節(jié),入 蔡 奇兵,等閒陳跡?!?/div>
《漢語大詞典》:漢節(jié)(漢節(jié))
(1). 漢 天子所授予的符節(jié)。
《史記·吳王濞列傳》:“臣非敢求有所將,愿得王一 漢 節(jié),必有以報王?!?宋
曾鞏 《庭檜呈蔣穎叔》詩:“ 漢 節(jié)從來縱真賞, 謝 庭蘭玉載芳音?!?明
陳汝元 :“指日歸來持 漢 節(jié),天道何曾虧俊杰?!?br />(2).指持節(jié)的使者。 明
謝榛 《送謝給事封蜀》詩:“使星 巴 蜀 外, 漢 節(jié) 夜郎 西?!?/div>
《國語辭典》:白眉 拼音:bái méi
1.白色的眉毛?!斗馍裱萘x》第三回:「見一將面如鍋底,海下赤髯,兩道白眉,眼如金鈴?!?br />2.指三國時馬良。馬良其眉中有白毛,故稱。又因馬良兄弟五人并有才名,而馬良最為杰出,后也稱眾人中較優(yōu)秀杰出的人才。唐。
李白 〈〉詩:「季父有英風(fēng),白眉超常倫。」《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先生大才,又是尊府白眉,今日幸會,一切要求指教?!?/div>
《國語辭典》:馬良白眉(馬良白眉) 拼音:mǎ liáng bái méi
三國蜀漢人馬良,眉有白毛,故稱為「馬良白眉」。見《三國志。卷三九。蜀書。馬良傳》。
《漢語大詞典》:白石郎
(1).傳說中的水神。
《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四·白石郎之一》:“ 白石郎 ,臨江居,前導(dǎo)江伯后從魚?!?唐
李賀 《帝子歌》:“沙浦走魚 白石郎 ,閑取真珠擲龍?zhí)??!?王琦 匯解:“ 白石郎 ,亦水神也。”
(2).即 白石生 。 唐
李商隱 《玄微先生》詩:“藥里丹山鳳,碁函 白石郎 。弄河移砥柱,吞日倚扶桑?!?馮浩 箋注引 朱鶴齡 曰:“
《列仙傳》:‘ 白石先生 常煮白石為糧,因就 白石山 居,故名?!眳⒁姟?白石生 ”。
《漢語大詞典》:白石生
傳說中的仙人。 漢
劉向 《列仙傳·白石生》:“ 白石生 , 中黃丈人 弟子, 彭祖 時已二千餘歲,不愛飛昇,但以長生為貴……因就 白石山 居,號 白石生 ?!?/div>
《漢語大詞典》:石郎神
(1).民間所祀神名。 唐
司空曙 《送流人》詩:“山村楓子鬼,江廟 石郎神 ?!?br />(2).民間所祀神名。 唐
司空曙 《送流人》詩:“山村楓子鬼,江廟 石郎神 。”
《漢語大詞典》:千金買賦(千金買賦)
漢武帝 陳皇后 的故事。 漢
司馬相如 《長門賦》序:“ 孝武皇帝 陳皇后 ,時得幸,頗妒,別在 長門宮 ,愁悶悲思。聞 蜀郡 成都 司馬相如 ,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斤,為 相如 、 文君 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詞。而 相如 為文以悟主上, 陳皇后 復(fù)得親幸?!?唐
李白 《白頭吟》之二:“聞道 阿嬌 失恩寵,千金買賦要君王?!?/div>
《漢語大詞典》:蜀賦(蜀賦)
漢武帝 陳皇后 別在 長門宮 ,聞 蜀郡 司馬相如 工文辭,乃奉黃金百斤為 相如 、 文君 取酒。 相如 為作
《長門賦》以悟主上,遂復(fù)得親幸。后用“蜀賦”為典,指后妃求幸之事。 前蜀
韋莊 《宮怨》詩:“展轉(zhuǎn)令人思 蜀 賦,解將惆悵感君王?!?/div>
《國語辭典》:買賦(買賦) 拼音:mǎi fù
漢武帝時,陳皇后得幸。因善妒,被武帝冷置長門宮。后聞司馬相如擅長作賦,遂以黃金百斤請相如作賦,感動武帝,再度受寵。見司馬相如〈長門賦。序〉。唐。
黃滔 詩:「漢宮不鎖陳皇后,誰肯量金買賦來?」
《國語辭典》:長門賦(長門賦) 拼音:cháng mén fù
文章名。漢司馬相如撰。陳皇后失寵,被漢武帝貶居長門宮。她聽說武帝很喜歡司馬相如的賦,便使人贈相如黃金百斤,請他作賦以挽回武帝的心。相如便為陳皇后寫了這篇長門賦,武帝讀了,陳皇后果又受寵。
《漢語大詞典》:黃金買賦(黃金買賦)
謂 漢武帝 時 陳皇后 用重金聘請 司馬相如 作賦。語本 漢
司馬相如 《長門賦》序:“ 孝武皇帝 陳皇后 ,時得幸,頗妒,別在 長門宮 ,愁悶悲思。聞 蜀郡 成都 司馬相如 ,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斤,為 相如 、 文君 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辭。而 相如 為文以悟主上, 陳皇后 復(fù)得親幸?!?唐 盧弼
《妾薄命》詩:“黃金買賦心徒切,清路飛塵信莫通?!?/div>
《漢語大詞典》:分鏡(分鏡)
喻夫妻離異。 明
高明 :“懊恨別離輕,悲豈斷絃,愁非分鏡,只慮高堂,風(fēng)燭不定?!眳⒁姟?分鞋破鏡 ”。
《漢語大詞典》:分鞋破鏡(分鞋破鏡)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載, 南朝 陳 徐德言 娶 陳后主 妹 樂昌公主 為妻,公主有才貌。 陳 亡之際, 德言 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鏡,夫妻各執(zhí)一半,相約日后合鏡相會,又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賢妻致貴》載, 宋 程鵬舉 被虜于 張萬戶 家為奴,娶 張 所虜宦家女某氏為妻。妻見 程 才貌不凡,非久居人后者,屢勸 程 逃亡。 程 疑妻受 張 所使試探自己,即以告 張 ,妻因此被 張 趕出。妻臨行,脫繡鞋一只換 程 鞋一只,期望日后執(zhí)此相見。后因以“分鞋破鏡”喻夫妻分離。 明 高瑞南
《黃鶯兒·代妓謝雙送別瀑泉王孫》曲:“生平此身,知心是君,相逢莫作尋常論,意兒真。分鞋破鏡,憐取眼前人?!眳㈤?明 董應(yīng)翰 、
《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參見“ 破鏡重圓 ”。
《漢語大詞典》:半鏡(半鏡)
半片破鏡。 南朝 陳 太子舍人 徐德言 娶后主 叔寶 之妹 樂昌公主 ,時 陳 政方亂, 德言 知不相保,乃破鏡與妻各執(zhí)其半,約他年正月望日賣于都市,冀得相見。后果如愿。見 唐
韋述 《兩京新記》卷三。 唐
李商隱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詩:“遽遣離琴怨,都由半鏡明?!?/div>
《國語辭典》:樂昌破鏡(樂昌破鏡) 拼音:lè chāng pò jìng
比喻夫妻因故分散。參見「破鏡重圓」條?!队魇烂餮?。卷二四。楊思溫燕山逢故人》:「不幸箭穿駕手,刀中梢公,妾有樂昌破鏡之憂?!?/div>
《漢語大詞典》:樂昌分鏡(樂昌分鏡)
南朝 陳 將亡時,駙馬 徐德言 與妻 樂昌公主 估計不能相保,因破銅鏡各執(zhí)其半,約于正月十五日售其破鏡,俾取聯(lián)系。 陳 亡,妻沒入 楊素 家。及期, 徐 輾轉(zhuǎn)依約至京,果訪得售半鏡者,夫妻卒得重聚。事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后因以“樂昌分鏡”比喻夫妻分離。 元 孫季昌
《端正好,四時怨別集雜劇名》套曲:“受寂寞似 越娘 背燈,恨別離如 樂昌 分鏡?!?明
無名氏 《霞箋記·得箋窺認(rèn)》:“咫尺天涯有如千丈,相思帳由他主張,須道 樂昌 分鏡合 徐郎 。”
《剪燈新話·聯(lián)芳樓記》:“一旦事跡彰聞,恩情間阻,則 樂昌 之鏡,或恐從此而遂分。”
《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妾有 樂昌 破鏡之憂,汝兄被縲紲纏身之苦,為虜所掠?!?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小時記父母為聘一女,但不知其姓氏……頗疑其 樂昌 之鏡離而復(fù)合,但無顯證耳?!?/div>
《國語辭典》:破鏡(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鏡子?!短接[。卷七一七。服用部。鏡引神異經(jīng)》:「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zhí)半以為信?!?br />2.被打破的鏡子。如:「地上有破鏡的碎片,走路時要小心。」
3.比喻夫妻分散或決裂。參見「破鏡重圓」條。
4.比喻半月。漢。無名氏〈〉:「何當(dāng)大刀頭?破鏡飛上天?!?br />5.鏡,指古代武將胸前的護(hù)心鏡。破鏡指破禁開殺戒。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姨貋砥歧R。」
6.神話傳說中的惡獸名?!稘h書。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诡亷煿抛⒁峡翟唬骸钙歧R,獸名,食父?!歧R如貙而虎眼?!?/div>
《國語辭典》:破鏡重圓(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陳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于戰(zhàn)亂分散時各執(zhí)半鏡,作為他日相見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歸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新團(tuán)圓和好?!端逄蒲萘x》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粺o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弧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fù)合,固是好事。」也作「破鏡重合」、「覽鏡歸妻」、「金鏡重圓」。
《國語辭典》:破鏡重圓(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陳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于戰(zhàn)亂分散時各執(zhí)半鏡,作為他日相見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歸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新團(tuán)圓和好?!端逄蒲萘x》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無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弧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fù)合,固是好事?!挂沧鳌钙歧R重合」、「覽鏡歸妻」、「金鏡重圓」。
《漢語大詞典》:賣鏡重圓(賣鏡重圓)
猶言破鏡重圓。 南朝 陳 將亡,駙馬 徐德言 與妻 樂昌公主 離散前,破一銅鏡,各執(zhí)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以期再見。 德言 如期至京,“有蒼頭賣半鏡者,大高其價”, 德言 遂出半鏡相合,并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fù) 嫦娥 影,空留明月輝。”此時,公主已為 楊素 所得, 素 悉此事,遂使他們夫妻團(tuán)圓。事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 宋 劉辰翁
《鶯啼序·趙宜可以余譏其韻苦心改為之復(fù)和之》詞:“恨當(dāng)時青云跌宕,天路斷,險艱如許,便橋邊賣鏡重圓,斷腸無數(shù)?!?/div>
《國語辭典》:破鏡(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鏡子?!短接[。卷七一七。服用部。鏡引神異經(jīng)》:「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zhí)半以為信?!?br />2.被打破的鏡子。如:「地上有破鏡的碎片,走路時要小心?!?br />3.比喻夫妻分散或決裂。參見「破鏡重圓」條。
4.比喻半月。漢。無名氏〈〉:「何當(dāng)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5.鏡,指古代武將胸前的護(hù)心鏡。破鏡指破禁開殺戒。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姨貋砥歧R。」
6.神話傳說中的惡獸名?!稘h書。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诡亷煿抛⒁峡翟唬骸钙歧R,獸名,食父?!歧R如貙而虎眼?!?/div>
《漢語大詞典》:鏡破(鏡破)
比喻夫妻或戀人分離。 宋
趙令畤 《蝶戀花》詞:“鏡破人離何處問,路隔銀河,歲會知猶近?!眳⒁姟?破鏡 ”。
《國語辭典》:破鏡(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鏡子?!短接[。卷七一七。服用部。鏡引神異經(jīng)》:「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zhí)半以為信。」
2.被打破的鏡子。如:「地上有破鏡的碎片,走路時要小心?!?br />3.比喻夫妻分散或決裂。參見「破鏡重圓」條。
4.比喻半月。漢。無名氏〈〉:「何當(dāng)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5.鏡,指古代武將胸前的護(hù)心鏡。破鏡指破禁開殺戒。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姨貋砥歧R?!?br />6.神話傳說中的惡獸名?!稘h書。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顏師古注引孟康曰:「破鏡,獸名,食父?!歧R如貙而虎眼?!?/div>
《漢語大詞典》:陳宮鏡(陳宮鏡)
南朝 陳后主 之妹 樂昌公主 與其夫太子舍人 徐德言 鑒于國將破不能相保,將一銅鏡破作兩半,人執(zhí)其半,約他年正月望日賣于都市,冀得相見。后 陳 亡,妻果沒入 楊素 家, 德言 依期至京,果以鏡訪得其妻。 素 知之,即召 德言 ,還其妻,夫妻得以團(tuán)圓。聞?wù)邿o不感嘆。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后因以“陳宮鏡”指借以重新團(tuán)圓的破鏡。 唐
黃滔 《別后》詩:“夢里相逢無后期,煙中解珮查何之。虧蟾便是 陳 宮鏡,莫吐清光照別離?!眳⒁姟?破鏡重圓 ”。
《國語辭典》:破鏡重圓(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陳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于戰(zhàn)亂分散時各執(zhí)半鏡,作為他日相見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歸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新團(tuán)圓和好?!端逄蒲萘x》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粺o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fù)合,固是好事?!挂沧鳌钙歧R重合」、「覽鏡歸妻」、「金鏡重圓」。
《國語辭典》:鮑老(鮑老) 拼音:bào lǎo
宋元百戲中戴面具,扮演吐煙火,帶銅鑼起舞,引人發(fā)笑的滑稽角色。元。周密《武林舊事。卷二。舞隊(duì)》:「大小傀儡:大小斫刀鮑老、交袞鮑老?!埂端疂G傳》第三三回:「那跳鮑老的,身軀紐得村村勢勢的。宋江看了,呵呵大笑?!挂卜Q為「抱鑼」。
《漢語大詞典》:潛郎(潛郎)
傳說 顏駟 于 漢文帝 時為郎,歷 文 、 景 、 武 三世,未獲升遷,老于郎署。參閱
《漢武故事》。后以“潛郎”指懷才不遇的人。 唐
錢起 《重贈趙給事》詩:“應(yīng)念潛郎守貧病,常悲休沐對蓬蒿?!?清
丘逢甲 《歲暮雜感》詩之六:“一曲昇平淚萬行,風(fēng)塵戎馬厄潛郎?!?/div>
《漢語大詞典》:白首為郎(白首爲(wèi)郎)
《漢武故事》載: 武帝 嘗至郎署,見郎官 顏駟 “鬚鬢皓白,衣服不整”。 武帝 問他:“何時為郎?”答道:“以 文帝 時為郎?!?武帝 又問為什么“老而不遇”?他回答說:“ 文帝 好文而臣尚武, 景帝 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后因以“白首為郎”慨嘆雖有才能而至老不遇。 宋
陸游 《史院書事》詩:“孤臣曾趣龍墀對,白首為郎只自傷。”
《國語辭典》:白發(fā)郎潛(白發(fā)郎潛) 拼音:bái fǎ láng qián
西漢時顏駟歷任文、景、武帝三朝,卻未投君王所好。雖須發(fā)已蒼白,垂垂老矣,仍屈居于郎官一類的小官。典出漢。班固。漢武故事。后比喻終身運(yùn)氣太差,難有作為。宋。蘇軾〈董儲郎中嘗知眉州與先人游過安丘訪其故居見其子希甫留詩屋壁〉詩:「白發(fā)郎潛舊使君,至今人道最能文。」也作「郎潛白發(fā)」。
《漢語大詞典》:郎潛(郎潛)
漢 顏駟 自 文帝 時為郎,歷 景帝 至 武帝 , 駟 已龐眉皓發(fā),三世不遇,老于郎署。見
《漢武故事》。后以“郎潛”謂老于郎署。喻為官久不升遷。 漢
張衡 :“尉尨眉而郎潛兮,逮三葉而遘 武 。” 宋
司馬光 《和吳仲庶寄吳瑛比部安道之子》:“龐眉尚有郎潛者,狥祿憂生直可嗟?!?清
錢謙益 《祭王二溟方伯文》:“兄為松柏,我若蘿蔦。兄在先朝,郎潛已老,我官詞垣,載筆搜討?!?/div>
《國語辭典》:懷橘(懷橘) 拼音:huái jú
三國時吳人陸績幼時拜見袁術(shù),袁術(shù)以橘款待,陸績懷藏三枚,欲歸奉母。見《三國志。卷五七。吳書。陸績傳》。后比喻孝親。唐。
駱賓王 〈〉:「茹荼空有嘆,懷橘獨(dú)傷心?!?/div>
《漢語大詞典》:陸氏橘(陸氏橘)
《三國志·吳志·陸績傳》:“ 績 年六歲,於 九江 見 袁術(shù) 。 術(shù) 出橘, 績 懷三枚,去,拜辭墮地, 術(shù) 謂曰:‘ 陸郎 作賓客而懷橘乎?’ 績 跪答曰:‘欲歸遺母?!?術(shù) 大奇之?!焙笠蛞浴瓣懯祥佟睘閼岩赃z母之物,作為孝親之典。 唐
岑參 《送許員外江外置常平倉》詩:“仍懷 陸氏 橘,歸獻(xiàn)老親嘗。”
《漢語大詞典》:陸績懷橘(陸績懷橘)
元 郭居業(yè) 《二十四孝》所記孝子事跡之一。 魯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 陸績 懷橘’也并不難,只要有闊人請我吃飯?!眳⒁姟?陸氏橘 ”。
《漢語大詞典》:陸氏橘(陸氏橘)
《三國志·吳志·陸績傳》:“ 績 年六歲,於 九江 見 袁術(shù) 。 術(shù) 出橘, 績 懷三枚,去,拜辭墮地, 術(shù) 謂曰:‘ 陸郎 作賓客而懷橘乎?’ 績 跪答曰:‘欲歸遺母。’ 術(shù) 大奇之?!焙笠蛞浴瓣懯祥佟睘閼岩赃z母之物,作為孝親之典。 唐
岑參 《送許員外江外置常平倉》詩:“仍懷 陸氏 橘,歸獻(xiàn)老親嘗。”
《漢語大詞典》:陸績橘(陸績橘)
謂孝敬父母的禮物。 唐 歐陽行周
《送周孝廉擢第歸覲序》:“已比 郄詵 之玉,思懷 陸績 之橘?!?唐
張祜 《送盧弘本浙東覲省》詩:“懷中 陸績 橘,江上 伍員 濤?!眳⒁姟?陸氏橘 ”。
《漢語大詞典》:陸氏橘(陸氏橘)
《三國志·吳志·陸績傳》:“ 績 年六歲,於 九江 見 袁術(shù) 。 術(shù) 出橘, 績 懷三枚,去,拜辭墮地, 術(shù) 謂曰:‘ 陸郎 作賓客而懷橘乎?’ 績 跪答曰:‘欲歸遺母。’ 術(shù) 大奇之?!焙笠蛞浴瓣懯祥佟睘閼岩赃z母之物,作為孝親之典。 唐
岑參 《送許員外江外置常平倉》詩:“仍懷 陸氏 橘,歸獻(xiàn)老親嘗?!?/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