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六十七《謝靈運傳》
靈運既東還,與族弟惠連、東海何長瑜、潁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賞會,共為山澤之游,時人謂之四友?;葸B幼有才悟,而輕薄不為父方明所知。靈運去永嘉還始寧,時方明為會稽郡。靈運嘗自始寧至會稽造方明,過視惠連,大相知賞。時長瑜教惠連讀書,亦在郡內(nèi),靈運又以為絕倫,謂方明曰:「阿連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兒遇之。何長瑜當今仲宣,而飴以下客之食。尊既不能禮賢,宜以長瑜還靈運?!轨`運載之而去。
簡釋
阿連:指兄弟。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先寄舍弟》:“為報阿連寒食下,與吾釀酒掃柴扉。”
例句
青門望離袂,魂為阿連銷。
貯之玉合才半餅,寄與阿連題數(shù)行。
西掖今宵詠,還應寄阿連。
典故 望云人
親舍云
白云行處
白云迷故鄉(xiāng)
鄉(xiāng)共白云連
《昭明文選》卷四十〈彈事箋奏記·箋·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箋〉~836~
輕舟反溯,吊影獨留。白云在天,龍門不見,去德滋永,思德滋深。
《大唐新語》卷六〈舉賢第十三〉~92~
狄仁杰為兒童時,門人被害者,縣吏就詰之。眾咸移對,仁杰堅坐讀書。吏責之,仁杰曰:「黃卷之中,圣賢備在,猶未對接,何暇偶俗人而見耶?」以資授汴州判佐。工部尚書閻立本黜陟河南,仁杰為吏人誣告,立本驚謝曰:「仲尼云:『觀過,斯知仁矣?!蛔阆驴芍^海曲明珠,東南遺寶。」特薦為并州法曹。其親在河陽別業(yè),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佇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大唐新語》卷六〈舉賢〉~92~
狄仁杰字懷英,并州太原人。為兒時,門人有被害者,吏就詰,眾爭辨對,仁杰誦書不置,吏讓之,答曰:「黃卷中方與圣賢對,何暇偶俗吏語耶?」舉明經(jīng),調(diào)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閻立本召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顾]授并州法曹參軍。親在河陽,仁杰登太行山,反顧,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云移乃得去。
簡釋
親舍云:喻客旅在外思念父母。元龔琉《次韻鄭僉事送千壽道之慈湖長》:“親舍云飛千里客,客篷雨漲一川黃?!?/p>
典故百萬呼盧
彩盧連擲
贏如劉毅
一擲成盧
呼盧勝
摴蒲百萬
繞床呼盧
劉毅擲
繞床呼一擲
五木盡作爐
擲盧使氣
劉毅輸百萬
希樂豪
相關人物劉毅(字希樂)
《宋書》卷一〈武帝本紀〉~7~
玄自聞軍起,憂懼無復為計。或曰:「劉裕等眾力甚弱,豈辦之有成,陛下何慮之甚?!剐唬骸竸⒃W銥橐皇乐?;劉毅家無擔石之儲,摴蒲一擲百萬;何無忌,劉牢之甥,酷似其舅。共舉大事,何謂無成。」
《晉書》卷八十五〈劉毅列傳〉~220~
毅剛猛沈斷,而專肆很愎,與劉裕協(xié)成大業(yè),而功居其次,深自矜伐,不相推伏。及居方岳,常怏怏不得志,裕每柔而順之。毅驕縱滋甚,每覽史籍,至藺相如降屈于廉頗,輒絕嘆以為不可能也。嘗云:「恨不遇劉項,與之爭中原。」又謂郗僧施曰:「昔劉備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今吾與足下雖才非古賢,而事同斯言?!贡娤虗浩淞臧敛贿d。及敗于桑落,知物情去己,彌復憤激。初,裕征盧循,凱歸,帝大宴于西池,有詔賦詩。毅詩云:「六國多雄士,正始出風流?!棺灾涔Σ桓?,故示文雅有馀也。后于東府聚摴蒱大擲,一判應至數(shù)百萬,馀人并黑犢以還,唯劉裕及毅在后。毅次擲得雉,大喜,褰衣繞床,叫謂同坐曰:「非不能盧,不事此耳?!乖褐驋滴迥揪弥?,曰:「老兄試為卿答。」既而四子俱黑,其一子轉(zhuǎn)躍未定,裕厲聲喝之,即成盧焉。毅意殊不快,然素黑,其面如鐵色焉,而乃和言曰:「亦知公不能以此見借!」既出西藩,雖上流分陜,而頓失內(nèi)權(quán),又頗自嫌事計,故欲擅其威強,伺隙圖裕,以至于敗。
例句
君莫笑劉毅從來布衣愿,家無儋石輸百萬。
有時六博快壯心,繞床三匝呼一擲。
徒言萬事有盈虛,終朝一擲知勝負。
繞床呼盧恣樗博,張燈達晝相謾欺。
六博在一擲,梟盧叱回旋。
典故 湘魂
湘妃淚
湘妃怨
堯女
蒼梧淚
思帝子
湘淚
蒼梧恨
竹上淚
湘妃泣
啼斑竹
哭蒼梧
啼湘
湘娥竹
二妃愁
哭重華
舜娥悲
湘女恨
湘妃血
湘篁染淚
湘竹痕
斑竹染啼血
楚妃淚竹
帝子痕
娥英泣
二女事唐虞
粉篁春淚
恨竹淚
江娥啼竹
染竹啼
舜妃悲
湘妃舊竹
湘皇淚雨
湘水淚
玉立湘皋
怨淚連疏竹
竹上斕斑
二女垂淚
妃泣竹
九疑淚竹
哭翠華
女悲
染筠
舜妃啼竹
啼舜婦
湘川別淚
湘川恨
相關人物唐堯
女英
娥皇
舜
虞舜
《藝文類聚》卷八十九〈木部下·竹〉~55~
《博物志》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啼,以涕揮竹,竹盡班。今下雋有班皮竹。
《太平御覽》卷九百六十二〈竹部一·竹上〉~4404~
任昉《述異記》曰:「湘水去岸三十許里有相思宮、望帝臺。舜南巡不返歿葬于蒼梧之野,堯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慟哭,淚下沾竹,文悉為之班班然?!?/span>
《列女傳》卷一〈母儀傳·有虞二妃〉~
有虞二妃者,帝堯之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舜父頑母嚚。父號瞽叟,弟曰象,敖游于嫚,舜能諧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愛象,舜猶內(nèi)治,靡有奸意。四岳薦之于堯,堯乃妻以二女以觀厥內(nèi)。二女承事舜于畎畝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驕盈怠嫚,猶謙謙恭儉,思盡婦道。瞽叟與象謀殺舜。使涂廩,舜歸告二女曰:「父母使我涂廩,我其往。」二女曰:「往哉!」舜既治廩,乃捐階,瞽叟焚廩,舜往飛出。象復與父母謀,使舜浚井。舜乃告二女,二女曰:「俞,往哉!」舜往浚井,格其出入,從掩,舜潛出。時既不能殺舜,瞽叟又速舜飲酒,醉將殺之,舜告二女,二女乃與舜藥浴汪,遂往,舜終日飲酒不醉。舜之女弟系憐之,與二嫂諧。父母欲殺舜,舜猶不怨,怒之不已。舜往于田號泣,日呼旻天,呼父母。惟害若茲,思慕不已。不怨其弟,篤厚不怠。既納于百揆,賓于四門,選于林木,入于大麓,堯試之百方,每事常謀于二女。舜既嗣位,升為天子,娥皇為后,女英為妃。封象于有庳,事瞽叟猶若初焉。天下稱二妃聰明貞仁。舜陟方,死于蒼梧,號曰重華。二妃死于江湘之間,俗謂之湘君。君子曰:「二妃德純而行篤。詩云:「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勾酥^也
《楚辭補注》卷二〈九歌·湘夫人〉~64~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東漢·王逸注:「帝子,謂堯女也。降,下也。言堯二女娥皇、女英,隨舜不反,沒于湘水之渚,因為湘夫人?!?/span>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帝堯〉
堯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踐朕位?」岳應曰:「鄙德忝帝位?!箞蛟唬骸赶づe貴戚及疏遠隱匿者?!贡娊匝杂趫蛟唬骸赣旭嬖诿耖f,曰虞舜。」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頑,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堯曰:「吾其試哉?!褂谑菆蚱拗?,觀其德于二女。舜飭下二女于媯汭,如婦禮。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從。乃遍入百官,百官時序。賓于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方賓客皆敬。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堯以為圣,召舜曰:「女謀事至而言可績,三年矣。女登帝位?!顾醋層诘虏粦?。正月上日,舜受終于文祖。文祖者,堯大祖也。
簡釋
江娥啼竹:詠憂傷之情,或詠竹。唐李賀《李憑箜篌引》:“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p>
例句
愁如湘靈哭湘浦,咽咽哀音隔云霧。九嶷深翠轉(zhuǎn)巍峨,仙骨寒消不知處。
河漢夜闌孤雁度,瀟湘水闊二妃愁。
湘竹舊斑思帝子,江蘺初綠怨騷人。
野蕉依戍客,廟竹映湘君。
荊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時。
妾恨比斑竹,下盤煩冤根。
玉指朱弦軋復清,湘妃愁怨最難聽。
楚客腸欲斷,湘妃淚斑斑。
重華不是風流主,湘水猶傳泣二妃。
湘水吊靈妃,斑竹為情緒。
斑竹年來筍自生,白蘋春盡花空落。遙望零陵見舊丘,蒼梧云起至今愁。唯馀帝子千行淚,添作瀟湘萬里流。
湘水終日流,湘妃昔時哭。美色已成塵,淚痕猶在竹。
蕭蕭意何恨,不獨往湘川。
有虞曾不有遺言,滴盡湘妃眼中血。
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
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
萬點湘妃淚,三年賈誼心。
誰知湘水上,流淚獨思君。
上清仙女徵游伴,欲從湘靈住河漢。
二女虛垂淚,三閭枉自沈。
有恨同湘女,無言類楚妃。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南人伐竹湘山下,交根接葉滿淚痕。請君先問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論。
空令猿嘯時,泣對湘潭竹。
回潮迎伍相,驟雨送湘君。
游女漢皋爭笑臉,二妃湘浦并愁容。
南云哭重華,水死悲二女。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自解看花笑,憎聞染竹啼。
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將身臥淚痕。
不見湘妃鼓瑟時,至今斑竹臨江活。
湘妃漢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無。
昨夜舟火滅,湘娥簾外悲。
湘妃泣下竹成斑,子規(guī)夜啼江樹白。
翠筠不樂湘娥淚,斑籜堪裁漢主冠。
空山竟不從,寧肯學湘妃。
溪草何草號帝女,溪竹何竹號湘妃。
翠帳云屏白玉床,啼鳥休啼花莫笑,女英新喜得娥皇。
娥皇不語啟嬌靨,女英目成轉(zhuǎn)心愜。
夜光疑漢曲,寒韻辨湘靈。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
莫嫌滴瀝紅斑少,恰似湘妃淚盡時。
乘興輕舟無近遠,白云明月吊湘娥。
至今楚竹上,猶有淚痕斑。
入楚豈忘看淚竹,泊舟應自愛江楓。
湘妃雨后來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
商人酒滴廟前草,蕭索風生斑竹林。
湘妃獨立九疑暮,漢女菱歌春日長。
帶露似垂湘女淚,無言如伴息媯愁。
露沾湘竹淚,花墮越梅妝。
石門迥接蒼梧野,愁色陰深二妃寡。
二女竹上淚,孤臣水底魂。
荒餐茹獠蠱,幽夢感湘靈。
斑竹啼舜婦,清湘沈楚臣。
當時珠淚垂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
典故 重連城
沖冠發(fā)
相如璧
連城貴
全趙璧
回趙璧
頭碎柱
抱璧還
酬趙璧
能回趙璧
頭與璧俱還
邯鄲玉
璧終全
藺卿全璧
秦璧歸
碎壁
先生令趙重
趙璧猶全
指圖睨柱
睨柱吞贏
秦城未易
入貢全璧
相關人物秦昭王
藺相如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2439~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抡吡羁娰t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雇鯁枺骸负我灾??」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結(jié)友」。以此知之,故欲往?!幌嗳缰^臣曰:『夫趙彊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則幸得脫矣?!怀紡钠溆嫞笸跻嘈疑獬肌3几`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褂谑峭跽僖姡瑔柼A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彊而趙弱,不可不許?!雇踉唬骸溉∥徼担挥栉页?,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冠w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雇跏阼?,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彊,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jié)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骨赝醵戎K不可彊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秦王齋五日后,乃設九賓禮于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馀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閒至趙矣。且秦彊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彊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骨赝跖c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昭明文選》卷四十二〈書中·與鐘大理書〉~900~
近日南陽宗惠叔稱君侯昔有美玦,聞之驚喜,笑與抃會。當自白書,恐傳言未審,是以令舍弟子建因荀仲茂時從容喻鄙旨。乃不忽遺,厚見周稱,鄴騎既到,寶玦初至,捧匣跪發(fā),五內(nèi)震駭,繩窮匣開,爛然滿目。猥以蒙鄙之姿,得睹希世之寶,不煩一介之使,不損連城之價,既有秦昭章臺之觀,而無藺生詭奪之誑,嘉貺益腆,敢不欽承。謹奉賦一篇,以贊揚麗質(zhì)。
例句
連城猶隱石,唯有卞和知。
璧從全趙去,鵬自北溟摶。
隨珠此去方酬德,趙璧當時誤指瑕。
一片瓊英價動天,連城十二昔虛傳。
映石先過魏,連城欲向秦。
誇作天下珍,卻哂趙王璧。趙璧無緇磷,燕石非貞真。
秦欺趙氏璧,卻入邯鄲宮。
趙璧為誰點,隋珠枉被彈。
連城為寶重,茂宰得才新。
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
連城之璧不可量,五百年知草圣當。
因知君有用,高價佇連城。
色共梁珠遠,光隨趙璧圓。
再取連城璧,三陟平津侯。
魏珠能燭乘,秦璧許連城。
誰為傾國媒,自許連城價。
典故 南山隱
玄豹隱
藏霧豹
豹隱霧
玄豹姿
霧雨七日
霧中豹
山藏豹
玄豹隱南山
豹隱連山霧
南山隱云霧
玄豹情
養(yǎng)豹煙雨
豹姿長隱
霧雨文深
養(yǎng)豹章
隱豹愁雨
相關人物陶答子
陶荅子妻
《列女傳》卷二〈賢明傳·陶荅子妻〉~39~
陶大夫荅子之妻也。荅子治陶三年,名譽不興,家富三倍。其妻數(shù)諫不用。居五年,從車百乘歸休。宗人擊牛而賀之,其妻獨抱兒而泣。姑怒曰:「何其不祥也!」婦曰:「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謂嬰害。無功而家昌,是謂積殃。昔楚令尹子文之治國也,家貧國富,君敬民戴,故福結(jié)于子孫,名垂于后世。今夫子不然。貪富務大,不顧后害。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犬彘不擇食以肥其身,坐而須死耳。今夫子治陶,家富國貧,君不敬,民不戴,敗亡之徵見矣。愿與少子俱脫。」姑怒,遂棄之。處期年,荅子之家果以盜誅。唯其母老以免,婦乃與少子歸養(yǎng)姑,終卒天年。君子謂荅子妻能以義易利,雖違禮求去,終以全身復禮,可謂遠識矣。詩曰:「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勾酥^也。
簡釋
隱豹:喻隱居而全身遠害。唐杜甫《戲寄崔評事表侄》:“隱豹深愁雨,潛龍故起云?!?/p>
例句
十年紫竹溪南住,跡同玄豹依深霧。
霧靜不容玄豹隱,冰生惟恐夏蟲疑。
利爪鞲上鷹,雄文霧中豹,可堪長與烏鳶噪。
倘入非熊兆,寧思玄豹情。
知非出柙虎,甘作藏霧豹。
隱豹窺重巘,潛虬避濁涇。
隱豹深愁雨,潛龍故起云。
遙知玄豹在深處,下笑羈絆泥涂間。
跡似南山隱,官從小宰移。
既非大川楫,則守南山霧。
終南晨豹隱,巫峽夜猿吟。
文章已變南山霧,羽翼應摶北海風。
縱然懷豹隱,空愧躡鹓行。
堯皇未登極,此地曾隱霧。
一隨玄豹隱,幾換綠蘿陰。
分與玄豹隱,不為湘燕飛。
霧豹只憂無石室,泥鰍唯要有洿池。
我留安豹隱,君去學鵬摶。
典故 田單火牛
縱火牛
燧牛尾
火牛兵
火牛突出
即墨功
即墨降城
即墨龍文
愧田車
燕陣橫功
相關人物田單
《史記》卷八十二〈田單列傳〉~2453~
田單者,齊諸田疏屬也。湣王時,單為臨菑市掾,不見知。及燕使樂毅伐破齊,齊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師長驅(qū)平齊,而田單走安平,令其宗人盡斷其車軸末而傅鐵籠。已而燕軍攻安平,城壞,齊人走,爭涂,以?折車敗,為燕所虜,唯田單宗人以鐵籠故得脫,東保即墨。燕既盡降齊城,唯獨莒、即墨不下。燕軍聞齊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齒既殺湣王于莒,因堅守,距燕軍,數(shù)年不下。燕引兵東圍即墨,即墨大夫出與戰(zhàn),敗死。城中相與推田單,曰:「安平之戰(zhàn),田單宗人以鐵籠得全,習兵?!沽⒁詾閷④姡约茨嘌?。頃之,燕昭王卒,惠王立,與樂毅有隙。田單聞之,乃縱反閒于燕,宣言曰:「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樂毅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所懼,唯恐他將之來,即墨殘矣?!寡嗤跻詾槿唬跪T劫代樂毅。樂毅因歸趙,燕人士卒忿。而田單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飛鳥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單因宣言曰:「神來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當有神人為我?guī)?。」有一卒曰:「臣可以為師乎?」因反走。田單乃起,引還,東鄉(xiāng)坐,師事之。卒曰:「臣欺君,誠無能也?!固飭卧唬骸缸游鹧砸?!」因師之。每出約束,必稱神師。乃宣言曰:「吾唯懼燕軍之劓所得齊卒,置之前行,與我戰(zhàn),即墨敗矣?!寡嗳寺勚缙溲?。城中人見齊諸降者盡劓,皆怒,堅守,唯恐見得。單又縱反閒曰:「吾懼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為寒心?!寡嘬姳M掘壟墓,燒死人。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俱欲出戰(zhàn),怒自十倍。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與士卒分功,妻妾編于行伍之閒,盡散飲食饗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于燕,燕軍皆呼萬歲。田單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遺燕將,曰:「即墨即降,愿無虜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寡鄬⒋笙?,許之。燕軍由此益懈。田單乃收城中得千馀牛,為絳繒衣,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葦于尾,燒其端。鑿城數(shù)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后。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五千人因銜枚擊之,而城中鼓噪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為聲,聲動天地。燕軍大駭,敗走。齊人遂夷殺其將騎劫。燕軍擾亂奔走,齊人追亡逐北,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田單,兵日益多,乘勝,燕日敗亡,卒至河上,而齊七十馀城皆復為齊。乃迎襄王于莒,入臨菑而聽政。
例句
吳師驚燧象,燕將警奔牛。
齊歌初入相,燕陣早橫功。
即墨龍文光照曜,常山蛇陣勢縱橫。
不料邯鄲虱,俄成即墨牛。
擊革摐金燧牛尾,犬羊兵敗如山死。
典故 湛岳
潘夏
玉相連
白璧為誰連
白玉為山聯(lián)翩秀
潘郎白璧連
相關人物夏侯湛
潘岳
《世說新語》下卷上《容止》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時人謂之「連璧」。
《晉書》卷五十五《夏侯湛傳》
夏侯湛字孝若,譙國譙人也。祖威,魏兗州刺史。父莊,淮南太守。湛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構(gòu)新詞,而美容觀,與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輿接茵,京都謂之「連璧」。
例句
慕友慚連璧,言姻喜附葭。
連璧本難雙,分符刺小邦。
連璧座中斜日滿,貫珠歌里落花頻。
璧連標格驚分散,雪課篇章互唱酬。
《太平御覽》卷四六四
《魯連子》曰:齊之辯者田巴辯于狙丘,議于稷下。毀五帝,罪三王,訾五伯,離堅白,合同異,一日而服千人。有徐劫者,其弟子曰魯連,謂徐劫曰:「臣愿得當田子,使之不敢復談可乎?」徐劫言之田巴曰:「劫弟子年十二耳,然千里之駒也。愿得侍議于前,可乎」田巴曰:「可?!刽斶B曰:「臣聞堂上之糞不除,郊草不蕓,白刃交前,不救,流矢何則。急者不救,則緩者非務。楚軍南陽趙氏伐高唐,燕人十萬之眾在聊城而不去,國亡在旦暮耳,先王將柰何?」田巴曰:「無柰何。」魯連曰:「夫危不能為安,亡不能為存,則無為貴學士矣?!壬裕兴茥n鳴,出聲而人惡之,愿先生之勿復談也?!固锇驮唬骸钢斅劷??!姑魅找娦旖僭唬骸赶壬x,乃非兔騕裊也,豈特千里哉!」于是杜口易業(yè),終身不復談。
典故傳雁
雁傳書
鴻雁書
上林雁
傳書雁
天涯芳信
鴻雁北來
上林書
書鴻
秋鴻春燕
寄錦書
寄南飛鴻
上林消息
系雁書
雁來音信
云邊翼
斷鴻書
歸鴻書
寄南飛翼
寄雙飛燕
上林鴻雁
傳帛
傳雁足
斷鴻難倩
寄書鴻雁
見雁思鄉(xiāng)信
漫寫羊裙
燕去鴻歸
音書憑過雁
云間一紙書
北海雁書
北雁連書
歸鴻無信
鴻來雁度
裂帛待燕鴻
裂帛附雙燕
南雁傳尺素
南雁惠佳音
難覓征鴻
認上林欲下
上林過雁
上林書絕
上苑傳書
書到雁應還
書歸玉塞
書憑燕翼
書倩秋鴻
書因北雁稀
望飛燕
系邊書
系書翠羽
銜來相思字
鄉(xiāng)書雁少
雁鴻附書
音信絕南鴻
子卿歸信
赤書憑雁
愁懷逐歸鴻
獨雁征書
斷鴻誰倩
飛燕歸信
歸鴻誰寄
過鴻來燕
鴻羽芳信
寄情無雁
寄書雁來時
寄書雁翼
借片鴻
錦書寄飛翼
空回春雁
憑鴻
塞鴻傳書
塞雁音書
詩憑燕翼
書托過鴻
書無過雁
書無去鴻
書系雙飛翼
書雁
朔燕傳書
蘇武逢雁
微辭寄歸雁
吳鴻傳信
系帛
燕翎寄箋
弋雁問消息
相關人物劉徹(漢武帝)
蘇武
《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列傳·蘇武〉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陳鹤再n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shù)十頭。后陵復至北海上,語武:「區(qū)脫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聞之,南鄉(xiāng)號哭,歐血,旦夕臨。數(shù)月,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至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褂谑抢盍曛镁瀑R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陵泣下數(shù)行,因與武決。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開元天寶遺事》卷下〈傳書燕〉
長安豪民郭行先,有女子紹蘭,適巨商任宗,為賈于湘中,數(shù)年不歸,復音信不達。紹蘭目?堂中有雙燕戲于梁間,蘭長吁而語于燕曰:「我聞燕子自海東來,往復必經(jīng)由于湘中。我婿離家不歸數(shù)歲,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欲憑爾附書授于我婿?!寡杂櫆I下,燕子飛鳴上下,似有所諾。蘭復問曰:「爾若相允,當泊我懷中。」燕遂飛于膝上。蘭遂吟詩一首云:「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慇勤憑燕翼,寄與薄情夫?!固m遂小書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飛鳴而去。任宗時在荊州,忽見一燕飛鳴于廳上,宗訝視之,燕遂泊于肩上,見有一小封書系在足上。宗解而視之,乃妻所寄之詩。宗感而泣下,燕后飛鳴而去。宗次年歸,首出詩示蘭。后文士張說傳其事,而好事者寫之。
簡釋
雁書:喻書信。唐杜甫《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詩》:“歲滿歸鳧舄,秋來把雁書?!?/p>
例句
當日蘇武單于問,道是賓鴻解傳信。
家書欲寄雁飛遠,客恨正深秋又來。
對酒不能傷此別,尺書憑雁往來通。
系帛何須雁,金烏日日飛。
宛轉(zhuǎn)結(jié)蠶書,寂寥無雁使。
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
鴻雁向西北,飛書報天涯。
莫惜一雁書,音塵坐胡越。
經(jīng)時停尺素,望盡云邊翼。
芳草萋萋新燕飛,芷汀南望雁書稀。
因書天末心,系此雙飛翼。
信已憑鴻去,歸唯與燕期。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天上多鴻雁,池中足鯉魚。相看過半百,不寄一行書。
系書元浪語,愁寂故山薇。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鴻雁飛不到,音塵何由達。
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不見鄉(xiāng)書傳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落雁帶書驚,啼猿映枝轉(zhuǎn)。
歸牛疑燧落,過雁誤書遲。
雁足應難達,狐蹤浪得疑。
陣去金河冷,書歸玉塞寒。
莫勞雁足傳書信,愿向凌煙閣上看。
典故成連入海
伯牙海上感滄溟
海上琴
成連琴
刺船人
成連海水
成連佳趣
成連心
海山化琴工
海山深絕
相關人物伯牙
成連
《昭明文選》卷十八嵇叔夜(康)《琴賦》
「伶?zhèn)惐嚷?,田連操張?!固?#183;李善注引東漢·蔡邕《琴操》:「伯牙學琴于成連先生,先生曰:吾能傳曲而不能移情。吾師有方子春,善于琴,能作人之情,今在東海上,子能與我同事之乎?伯牙曰:夫子有命,敢不敬從。乃相與至海上見子春受業(yè)焉?!?/span>
《事類賦》卷十一《琴》
「若夫水仙之引?!棺⒁稑犯}解》:「《水仙操》:伯牙學琴于成連先生,三年不成,成連云:『吾師方子春今在東海中,能移人情?!荒伺c伯牙俱往,至蓬萊山,留伯牙曰:『子居習之,吾將迎之?!淮檀?,旬時不返,伯牙延望無人,但聞海水洞涌,山林杳冥,愴然嘆曰:『先生移我情矣?!荒嗽俣?,曰作《水仙》之操,曲終,成連回,刺船迎之而還。伯牙遂為天下之妙矣。」
簡釋
海上琴:詠音樂。清張問陶《辛未除夕柬景樸齋司馬時已請病將歸》:“一年花雪互追尋,同鼓成連海上琴?!?/p>
例句
伯牙海上感滄溟,何似今朝風雨思。
成連入海移人情,豈是本來無嗜欲?
典故池塘草
春草池塘
池塘春草
池塘夢
春草夢
芳草池塘
芳草夢
池塘生春草
春草句
池塘句
夢草池塘
夢惠連
夢中芳草
憶惠連
夢春草
謝家春草
池塘春草句
草綠池塘
春塘草
謝客池塘
夢阿連
生池草
池塘草綠
惠連夢
滿塘春草
詩有神助
謝池吟
草池春曉
池有草
春草吟筆
高樹變鳴禽
夢春池
夢謝塘
詩塘春草
謝池詩
謝家池塘
謝郎夢
殘夢芳草
池草
好句池塘
夢芳草池塘
夢通謝惠
庭草
謝堂神語
相關人物謝惠連
謝靈運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卷五十五〈鐘嶸·詩品中〉~3278~
宋法曹參軍謝惠連詩,小謝才思富捷,恨其蘭玉夙凋,故長轡未騁。秋懷搗衣之作,雖復靈運銳思,亦何以加焉?又工為綺麗歌謠,風人第一?!吨x氏家錄》云:「康樂每對惠連,輒得佳語。后在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寤寐間,忽見惠連,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常云:『此語有神助,非吾語也?!弧?/span>
《南史》卷十九《謝惠連傳》
「子惠連,年十歲能屬文,族兄靈運嘉賞之,云『每有篇章,對惠連輒得佳語?!粐L于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忽夢見惠連,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為工。常云『此語有神功,非吾語也』。本州辟主簿,不就?!?/span>
簡釋
夢惠連:指創(chuàng)作詩文有神來之筆。唐李白《書情寄從弟邢州長史昭》:“昨夢見惠連,朝吟謝公詩。”
例句
慣識江南春早處,長驚薊北夢回時。謝家園里成吟久,只欠池塘一句詩。
隨夢入池塘,無心在金谷。
秪應宵夢里,詩興屬池塘。
宋玉謾誇云雨會,謝連寧許夢魂通。
夢得春草句,將非惠連誰。
昨夢見惠連,朝吟謝公詩。東風引碧草,不覺生華池。
夢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長價登樓詩。
他日相思一夢君,應得池塘生春草。
謝公池塘上,春草颯已生。
到日池塘春草綠,謝公應夢惠連來。
惠連忽贈池塘句,又遣羸師破膽驚。
詩應有神助,吾得及春游。
如何北樓望,不得共池塘。
城郭悲歌舊,池塘麗句新。
靡草知節(jié)換,含葩向新陽。不嫌三徑深,為我生池塘。
池塘草綠無佳句,虛臥春窗夢阿憐。
險語破鬼膽,高詞媲皇墳。至寶不雕琢,神功謝鋤耘。
典故 蹈東海
卻秦
蹈滄海
恥帝秦
談笑卻秦軍
卻賞
魯連歸
滄海難追
蹈滄州
海見魯連心
魯連解圍
魯連遺風
跳東海
一笑無秦帝
仲連逃海上
適趙解紛
終撓趙帝秦
仲連逃海
相關人物魯仲連
《戰(zhàn)國策》卷二十〈趙策·秦圍趙之邯鄲〉
秦圍趙之邯鄲。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于蕩陰,不進。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湣王爭強為帝,已而復歸帝,以齊故。今齊湣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趙誠發(fā)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蛊皆q豫未有所決。此時魯仲連適游趙,會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君曰:「事將柰何?」平原君曰:「勝也何敢言事!前亡四十萬之眾于外,今又內(nèi)圍邯鄲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仲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請為君責而歸之?!蛊皆唬骸竸僬垶榻B介而見之于先生?!蛊皆煲娦略茉唬骸笘|國有魯仲連先生者,今其人在此,勝請為紹介,交之于將軍?!剐略茉唬骸肝崧勽斨龠B先生,齊國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職,吾不愿見魯仲連先生?!蛊皆唬骸竸偌纫研怪印!剐略茉S諾。魯連見新垣衍而無言。新垣衍曰:「吾視居此圍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觀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魯仲連曰:「世以鮑焦為無從頌而死者,皆非也。眾人不知,則為一身。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quán)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即肆然而為帝,過而為政于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埂浜蠖拍?,燕將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讒之燕,燕將懼誅,因保守聊城,不敢歸。齊田單攻聊城歲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書曰:「……」燕將見魯連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欲歸燕,已有隙,恐誅;欲降齊,所殺虜于齊甚眾,恐已降而后見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殺。聊城亂,田單遂屠聊城。歸而言魯連,欲爵之。魯連逃隱于海上,曰:「吾與富貴而詘于人,寧貧賤而輕世肆志焉?!?/span>
《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魯仲連〉
于是新垣衍起,再拜謝曰:「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吾請出,不敢復言帝秦?!骨貙⒙勚瑸閰s軍五十里。適會魏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軍,秦軍遂引而去。于是平原君欲封魯連,魯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
簡釋
蹈海:指不畏強敵,寧死不屈。唐李白《送岑徵君歸鳴皋山》:“蹈海寧受賞,還山非問津?!?/p>
例句
莫學仲連逃海上,田單空愧取聊城。
誰云秦軍眾,摧卻魯連舌。
卻秦不受賞,擊晉寧為功。
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卻秦。
魯連所以蹈東海,古往今來稱達人。
知愛魯連歸海上,肯令王剪在頻陽。
適趙非解紛,游燕往無說。
魯連未必蹈滄海,應見麒麟新畫圖。
典故 遠山眉黛
淡淡春山
遙山眉
眉黛遠山
春山眉黛
山橫眉黛
山眉翠
遠山學
文君遠山
遠岫眉
兩山橫黛
文君蹙遠山
茂陵眉
眉抹遠山
眉繞山
眉學春山
小山眉黛
遙山羞黛
長眉似遠山
娥眉遠山
看山憶眉
眉山春爭秀
貰酒楊昌
遙山
相關人物卓文君
《西京雜記》卷二
司馬相如,初與卓文君還成都。居貧愁懣,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陽昌貰酒,與文君為歡。既而文君抱頸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貰酒?!顾煜嗯c謀于成都賣酒。相如親著犢鼻裈滌器以恥王孫,王孫果以為病,乃厚給文君,文君遂為富人。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十七而寡,為人放誕風流,故悅長卿之才而越禮焉。長卿素有消渴疾,及還成都悅文君之色,遂以發(fā)痼疾,乃作〈美人賦〉,欲以自刺而終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為誄傳于世。
簡釋
遠山眉:喻女子貌美。唐杜牧《少年行》:“豪持出塞節(jié),笑別遠山眉?!?/p>
例句
豪持出塞節(jié),笑別遠山眉。
江畔秋光蟾閣鏡,檻前山翠茂陵眉。
嬋娟兩鬢秋蟬翼,宛轉(zhuǎn)雙蛾遠山色。
《全唐詩》卷一百七十四〈夢游天姥吟留別【別東魯諸公】〉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罩新勌祀u。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朋@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時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