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白鷗盟
忘機(jī)鷗
不驚鷗
海上鷗
白鷗波
盟鷗鷺
馴鷗
白鷗親
狎鳥
狎鷗鳥
鷺鷗盟
波上鷗
隨白鷗
沙邊鷗鷺
舊鷗
鷗相狎
逐輕鷗
鷗浩蕩
海翁機(jī)
鷗鳥伴
同盟鷗鷺
盟在白鷗
白鷗猜
鷗鳥情
海邊鷗鳥
海鳥忘機(jī)
忘情魚鳥
魚鳥忘情
海上狎鷗
海鳥作朋儔
海上逢鷗
機(jī)忘鳥不猜
鷗驚恥海濱
鷗鳥相猜
鷗鳥相親
無機(jī)鷗不驚
相忘鷗鳥
海鷗高翔
海鷗相疑
黃魯直笛弄
機(jī)息海濱
驚鷗
舊鷗能記
鷗可親
鷗鳥莫猜
沙鷗盟寒
問訊白毆
相關(guān)人物列子
《列子集釋》卷二〈黃帝篇〉~67~
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故曰,至言去言,至為無為。齊智之所知,則淺矣。晉·張湛注:「心和而形順者,物所不惡。住當(dāng)作數(shù)?!?/span>
《宋詩鈔·山谷詩鈔》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yuǎn),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zhǎng)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例句
自顧疏野性,難忘鷗鳥情。
今日卻回垂釣處,海鷗相見已高翔。
漁竿吾道在,鷗鳥世情賒。
只被浮名系,寧無愧海鷗。
漁父自夷猶,白鷗不羈束。
誰見白鷗鳥,無心洲渚間。
牢落機(jī)心盡,惟憐鷗鳥親。
海鷗知吏傲,砂鶴見人衰。
躍馬非吾事,狎鷗宜我心。
不知鱸魚味,但識(shí)鷗鳥情。
莫奏琴中鶴,且隨波上鷗。
欲知冥滅意,朝夕海鷗馴。
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馴鷗。
只恐東歸后,難將鷗鳥親。
功名如不立,豈易狎汀鷗。
時(shí)人見黃綬,應(yīng)笑狎鷗還。
心閑鷗鳥時(shí)相近,事簡(jiǎn)魚竿私自親。
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搖裔雙白鷗,鳴飛滄江流。宜與海人狎,豈伊云鶴儔。
仙人有待乘黃鶴,??蜔o心隨白鷗。
愿狎東海鷗,共營(yíng)西山藥。
白鷗兮飛來,長(zhǎng)與君兮相親。
舊綬有香籠驛馬,皇華無暇狎沙鷗。
終年狎鷗鳥,來去且無機(jī)。
賴有杯中物,還同海上鷗。
聞道偏為五禽戲,出門鷗鳥更相親。
霏微傍青靄,容與隨白鷗。
白鷗驚不起,綠芡行堪采。
海邊曾狎鳥,濠上正觀魚。
邑有弦歌宰,翔鸞狎野鷗。
久臥云間已息機(jī),青袍忽著狎鷗飛。
客在煙霞里,閑閑逐狎鷗。
忘懷不使海鷗疑,水映桃花酒滿卮。
舉翮籠中鳥,知心海上鷗。
我逐江潭雁,君隨海上鷗。
枕上見漁父,坐中常狎鷗。
指期乘禁馬,無暇狎沙鷗。
寄謝鴛鷺群,狎鷗拙所慕。
無階異漸鴻,有志慚馴鷗。
不及能鳴雁,徒思海上鷗。
不然拂衣去,歸從海上鷗。
卻去金鑾為近侍,便辭鷗鳥不歸來。
白衣雖不至,鷗鳥自相尋。
息慮狎群鷗,行藏合自由。
我心寄青霞,世事慚白鷗。
攬轡隼將擊,忘機(jī)鷗復(fù)來。
典故 高名合作龍
成龍讓邴
交朋不成龍
相關(guān)人物管寧
華歆
邴原
《三國(guó)志》卷十三〈魏書·華歆傳〉~402~
「歆為吏,休沐出府,則歸家闔門。議論持平,終不毀傷人?!鼓铣?#183;裴松之注引《魏略》:「歆與北海邴原、管寧俱游學(xué),三人相善,時(shí)人號(hào)三人為『一龍』,歆為龍頭,原為龍腹,寧為龍尾?!?/span>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上〈德行〉~2~
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引《魏志華歆傳》曰:「臣松之以為邴根矩之徽猷懿望,不必有愧華公;管幼安含德高蹈,又恐弗當(dāng)為尾。魏略此言未可以定其先后也?!褂忠榱良端氖钒l(fā)伏》九曰:「案時(shí)人號(hào)三人為一龍,其頭腹尾蓋以齒之長(zhǎng)幼而定??检ё溆谔臀迥?。魏書云年七十五。寧卒于正始二年,年八十四。是歆長(zhǎng)寧一年。邴原之年雖無可考,以時(shí)人之稱謂及寧傳中三人次序度之,原當(dāng)幼于歆,長(zhǎng)于寧也。時(shí)人以三人相善而齊名,不當(dāng)即分優(yōu)劣,故以年之前后為定。松之乃云原不應(yīng)后歆,寧復(fù)勿當(dāng)為尾,誤矣。」
例句
往還誰是龍頭人,公主遣秉魚須笏。
班資冠雞舌,人品壓龍頭。
華表柱頭還有鶴,華歆名下別無龍。
典故 雙棲蝶
韓侯婦
韓憑恨
韓憑蛺蝶
韓憑相思
連理樹枝
相關(guān)人物宋康王
韓憑
《搜神記》卷十一~85~
宋康王舍人韓憑娶妻何氏,美,康王奪之。憑怨,王囚之,論為城旦。妻密遺憑書,繆其辭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dāng)心。」既而王得其書,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蘇賀對(duì)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來也。日出當(dāng)心,心有死志也。」俄而憑乃自殺。其妻乃陰腐其衣,王與之登臺(tái),妻遂自投臺(tái),左右攬之,衣不中手而死。遺書于帶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賜憑合葬。」王怒,弗聽,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爾夫婦相愛不已,若能使冢合,則吾弗阻也?!顾尬糁g,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cuò)于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恒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宋人哀之,遂號(hào)其木曰「相思樹?!埂赶嗨肌怪鹩诖艘?。南人謂:此禽即韓憑夫婦之精魂。今睢陽有韓憑城,其歌謠至今猶存。
簡(jiǎn)釋
相思樹:詠男女愛情。唐王初《即夕》:“月明休近相思樹,恐有韓憑一處棲?!?/p>
例句
月明休近相思樹,恐有韓憑一處棲。
韓憑舞羽身猶在,素女商弦調(diào)未殘。
可中得似紅兒貌,若遇韓朋好殺伊。
不學(xué)韓侯婦,銜冤報(bào)宋王。
《周易注疏》卷二〈豫〉~49~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断蟆吩唬骸赣稍ゴ笥械谩?,志大行也。三國(guó)魏·王弼注:「夫不信于物,物亦疑焉。故勿疑則朋合疾也。盍,合也。簪,疾也。」
《周易注疏》卷二〈豫〉~49~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断蟆吩唬骸赣稍ゴ笥械谩?,志大行也。三國(guó)魏·王弼注:「夫不信于物,物亦疑焉。故勿疑則朋合疾也。盍,合也。簪,疾也?!?/span>
《毛詩正義》卷二十之二〈魯頌·駉之什·閟宮〉~776~
閟宮有恤,實(shí)實(shí)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無災(zāi)無害。彌月不遲,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菽麥。奄有下國(guó),俾民稼穡。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纘禹之緒。后稷之孫,實(shí)維大王。居岐之陽,實(shí)始剪商。至于文武,纘大王之緒。致天之屆,于牧之野。無貳無虞,上帝臨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爾元子,俾侯于魯。大啟爾宇,為周室輔。乃命魯公,俾侯于東。錫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孫,莊公之子。龍旂承祀,六轡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驶屎蟮?,皇祖后稷。享以骍犧,是饗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秋而載嘗,夏而楅衡,白牡骍剛。犧尊將將,毛炰胾羹,籩豆大房。萬舞洋洋,孝孫有慶。俾爾熾而昌,俾爾壽而臧。保彼東方,魯邦是嘗。不虧不崩,不震不騰。三壽作朋,如岡如陵。公車千乘,朱英綠縢,二矛重弓。公徒三萬,貝冑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俾爾昌而熾,俾爾壽而富。黃發(fā)臺(tái)背,壽胥與試。俾爾昌而大,俾爾耆而艾。萬有千歲,眉?jí)蹮o有害。泰山巖巖,魯邦所詹。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于海邦,淮夷來同。莫不率從,魯侯之功。保有鳧繹,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蠻貊。及彼南夷,莫不率從。莫敢不諾,魯侯是若。天錫公純嘏,眉?jí)郾t敗>映Ec許,復(fù)周公之宇。魯侯燕喜,令妻壽母。宜大夫庶士,邦國(guó)是有。既多受祉,黃發(fā)兒齒。徂來之松,新甫之柏。是斷是度,是尋是尺。松桷有舄,路寢孔碩,新廟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碩,萬民是若。漢·鄭玄箋:「三壽,三卿也。岡、陵,取堅(jiān)固也?!固?#183;孔穎達(dá)疏:「諸侯之國(guó)立三卿,故知三壽即三卿也,言作朋者,謂常得賢人,僖公與之為朋。即《伐木》傳云:『國(guó)君友其賢臣是也?!粚⒘?,不動(dòng)之物,故言,取其堅(jiān)固也?!?/span>
《昭明文選》賦乙·第三卷·京都中·張衡·〈東京賦〉~9~
因休力以息勤,致歡忻于春酒。執(zhí)鑾刀以袒割,奉觴豆于國(guó)叟。降至尊以訓(xùn)恭,送迎拜乎三壽。敬慎威儀。示民不偷。我有嘉賓。其樂愉愉。聲教布濩。盈溢天區(qū)。
《昭明文選》賦乙·第三卷·京都中·張衡·〈東京賦〉~20~
三國(guó)吳·薛綜注:「降,下也。至尊,天子也。三壽,三老也。言天子尊而養(yǎng)此三老者,以教天下之敬,故來拜迎,去拜送焉?!固?#183;李善注引《左傳》曰:「享以訓(xùn)恭儉。」蔡邕獨(dú)斷曰:「天子事三老,使者安車?輪送迎而至家,天子獨(dú)拜?!睹姟吩唬骸溉龎圩髋笠病!?/span>
《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元結(jié)三·丐論〉~3878~2~
天寶戊子中,元子游長(zhǎng)安,與丐者為友?;蛟唬骸妇沿ふ?,不太下乎?對(duì)曰:「古人鄉(xiāng)無君子,則與云山為友;里無君子,則與松柏為友;坐無君子,則與琴酒為友。出游于國(guó),見君子則友之。丐者今之君子,吾恐不得與之友也。丐者丐論,子能聽乎?吾既與丐者相友,喻求罷,丐友相喻曰:『子羞吾為丐邪?有可羞者,亦曾知未也?嗚呼!于今之世有丐者,丐宗屬于人,丐嫁娶于人,丐名位于人,丐顏色于人。甚者則丐權(quán)家奴齒,以售邪佞;丐權(quán)家婢顏,以容媚惑。有自富丐貧,自貴丐賤,于刑丐命。命不可得,就死丐時(shí),就時(shí)丐息,至死丐全形,而終有不可丐者。更有甚者,丐家族于仆圉,丐性命于臣妾,丐宗廟而不敢,丐妻子而無辭。有如此者,不可為羞哉?吾所以丐人之棄衣,丐人之棄食,提罌荷杖,在于路傍,且欲與天下之人為同類耳。不然則無顏容行于人聞。夫丐衣食貧也,以貧乞丐,心不慚,跡與寫人同,示無異也,此君子之道。吾君子不欲全道邪?幸不在山林,亦宜具罌杖隨我作丐者之狀貌,學(xué)丐者之言辭,與丐者之相逢,使丐者之無恥,庶幾時(shí)世始能相容,吾子無矯然取不容也?!弧褂趹?!丐者言語如斯,可編為〈丐論〉,以補(bǔ)時(shí)規(guī)。
《周易》卷一《坤卦》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例句
遲暮嗟為客,西南喜得朋。
慷慨竟何道,西南恨失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