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東山絲竹
中年絲竹
絲竹東山
中年別
中年懷抱
絲竹陶寫
作數(shù)日惡
陶寫中年
中年作惡
兒輩莫教知
哀感中年
安石寓絲竹
兒輩知此樂
未必能陶寫
畏逢親友別
羲之??謨翰苡X
越山絲竹
正賴絲與竹
中年怕踏長亭路
歌管陶寫
好懷中年減
莫遺兒輩覺
相關人物謝安
參考典故東山老聽桓箏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上〈言語〉~2~
謝太傅語王右軍曰:「中年傷于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shù)日惡?!雇踉唬骸改暝谏S?,自然至此,正賴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損欣樂之趣?!?/span>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列傳〉~20~
安嘗謂羲之曰:「中年以來,傷于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shù)日惡?!刽酥唬骸改暝谏S埽匀恢链?。頃正賴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損其歡樂之趣?!钩⒁云涫目?,亦不復徵之。
《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列傳〉~2075~
性好音樂,自弟萬喪,十年不聽音樂。及登臺輔,期喪不廢樂。
典故 前魚泣
安陵與龍陽
懷猜非后釣
泣船魚
棄魚感淚
泣煎魚
相關人物龍陽君
《戰(zhàn)國策》卷二十五《魏策四》
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馀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涕出?」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雇踉唬骸负沃^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魏王曰:「誤!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于是布令于四境之內曰:「有敢言美人者族?!?/span>
簡釋
前魚:喻失寵。唐劉得仁《長信宮》:“一從悲畫扇,幾度泣前魚?!?/p>
例句
一從悲畫扇,幾度泣前魚。
前魚不解泣,共輦豈關羞。
重遠豈能慚沼鵠,棄前方見泣船魚。
典故怨秋風
齊紈扇
手中扇
悲團扇
秋風扇
團扇詩
憐團扇
捐扇
泣團扇
悲秋扇
捐篋
題秋扇
團扇悲秋
收團扇
紈扇題詩
班姬題扇
婕妤團扇
團扇捐
團扇怨秋風
班姬月
班家扇
班女怨
悲素扇
班姬泣
班姬篋
班女恨
裁潔素
逢秋扇
感婕妤
過秋紈扇
漢姬紈扇
漢主妃
婕妤扇
齊紈怨思
妾扇
秋風棄扇
秋扇留句
身世如團扇
團扇悲歌
團扇三秋怨
團扇逐秋風
紈扇曲中秋
班妾秋扇
悲婕妤
宮扇怨秋風
漢宮圓扇成詠
托意唯團扇
相關人物班婕妤
《昭明文選》卷二十七〈詩戊·樂府上·怨歌行〉~280~
〈序〉:「昔漢成帝班婕妤失寵,供養(yǎng)于長信宮,乃作賦自傷,并為〈怨詩〉一首?!剐铝妖R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fā)。??智锕?jié)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埂队衽_》此詩有序云:昔漢成帝班婕妤失寵,供養(yǎng)于長信宮,乃作賦自傷,并為怨詩云云。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列傳下·孝成班倢伃〉~3984~
自鴻嘉后,上稍隆于內寵。倢伃進侍者李平,平得幸,立為倢?。上曰:「始衛(wèi)皇后亦從微起?!鼓速n平姓曰衛(wèi),所謂衛(wèi)倢伃其后趙飛燕姊弟亦從自微賤興,踰越禮制,?盛于前。班倢伃及許皇后皆失寵,稀復進見。鴻嘉三年,趙飛燕譖告許皇后、班倢伃挾媚道,祝詛后宮,詈及主上。許皇后坐廢??紗柊鄠寔?,倢伃對曰:「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恍拚形疵筛?,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愬;如其無知,愬之何益?故不為也?!股仙破鋵?,憐憫之,賜黃金百斤。趙氏姊弟驕妒,倢伃恐久見危,求共養(yǎng)太后長信宮,上許焉。倢伃退處東宮,作賦自傷悼。
簡釋
班女怨:指婦女因失寵而哀怨。唐竇牟《元日喜聞大禮寄上翰林四學士中書六舍人二十韻》:“忽思班女怨,遙聽越人吟?!?/p>
例句
一從悲畫扇,幾度泣前魚。
羞同班女高秋扇,欲照明王乙夜書。
秋風能再熱,團扇不辭勞。
君恩不可見,妾豈如秋扇。秋扇尚有時,妾身永微賤。
舊寵悲秋扇,新恩寄早春。
張尹將眉學,班姬取扇儔。
色麗班姬篋,光潤洛川神。
無金可買長門賦,有恨空吟團扇詩。
今夜故山依舊見,班家扇樣碧峰東。
守分辭芳輦,含情泣團扇。
班扇慵裁素,曹衣詎比麻。
莫道君恩長不休,婕妤團扇苦悲秋。
團扇辭恩寵,回文贈苦辛。
光含班女扇,韻入楚王弦。
芙蓉老秋霜,團扇羞網塵。
行將泣團扇,戚戚愁人腸。
捐扇破誰執(zhí),素紈輕欲裁。
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遠似庾公樓。
曉菊泫寒露,似悲團扇風。
自憐春色罷,團扇復迎秋。
蘼蕪山下路,團扇秋風去。
正悅掌中舞,寧哀團扇詩。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裴回。
傳聞紈扇恩未歇,預想蛾眉上初月。
階下敗蘭猶有氣,手中團扇漸無端。
長為蕣花光曉日,誰知團扇送秋風。
忽思班女怨,遙聽越人吟。
六宮誰買相如賦,團扇恩情日日疏。
繁華事逐東流水,團扇悲歌萬古愁。
莫比班家扇,寧同卓氏琴。
簟委班姬扇,蟬悲蔡琰琴。
寒塵妒盡秦王女,涼殿恩隨漢主妃。
合裁班扇思行幸,愿托涼風篋笥嫌。
欲和古詩成竇錦,倍悲秋扇損齊紈。
陸生誇妙法,班女恨涼飆。
典故 鸞鳳吟
長嘯蘇門
半空鸞鳳
聞鳳嘯
半嶺嘯聲
長嘯愧孫登
長嘯作鸞音
高士嘯
山頭學嘯
孫登無語
嘯上蘇門顛
長嘯發(fā)蘇門
長吟感孫登
相關人物阮籍
孫登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傳·阮籍〉~604~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籍曠達不羈,不拘禮俗。性至孝,居喪雖不率常檢,而毀幾至滅性。兗州刺史王昶請與相見,終日不得與言,昶嘆賞之,自以不能測也。太尉蔣濟聞而辟之,后為尚書郎、曹爽參軍,以疾歸田里。歲馀,爽誅,太傅及大將軍乃以為從事中郎。后朝論以其名高,欲顯崇之,籍以世多故,祿仕而已,聞步兵校尉缺,廚多美酒,營人善釀酒,求為校尉,遂縱酒昏酣,遺落世事。嘗登廣武,觀楚、漢戰(zhàn)處,乃嘆曰:『時無英才,使豎子成名乎!』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所窮,輒慟哭而反。籍少時嘗游蘇門山,蘇門山有隱者,莫知名姓,有竹實數(shù)斛、臼杵而已。籍從之,與談太古無為之道,及論五帝三王之義,蘇門生蕭然曾不經聽。籍乃對之長嘯,清韻響亮,蘇門生逌爾而笑。籍既降,蘇門生亦嘯,若鸞鳳之音焉。至是,籍乃假蘇門先生之論以寄所懷。其歌曰:『日沒不周西,月出丹淵中,陽精蔽不見,陰光代為雄。亭亭在須臾,厭厭將復隆。富貴俯仰間,貧賤何必終?!挥謬@曰:『天地解兮六合開,星辰隕兮日月頹,我騰而上將何懷?』籍口不論人過,而自然高邁,故為禮法之士何曾等深所讎疾。大將軍司馬文王常保持之,卒以壽終。子渾字長成。世語曰:渾以閒澹寡欲,知名京邑。為太子庶子。早卒。」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棲逸〉~648~
阮步兵嘯,聞數(shù)百步。蘇門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傳說。阮籍往觀,見其人擁巖側。籍登嶺就之,箕踞相對。籍商略終古,上陳黃、農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問之,仡然不應。復?有為之教,棲神導氣之術以觀之,彼猶如前,凝矚不轉。籍因對之長嘯。良久,乃笑曰:「可更作?!辜畯蛧[。意盡,退,還半嶺許,聞上唒然有聲,如數(shù)部鼓吹,林谷傳響。顧看,乃向人嘯也。
《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列傳〉~362~
籍嘗于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氣之術,登皆不應,籍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遂歸著大人先生傳,其略曰:「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手執(zhí)圭璧,足履繩墨。行欲為目前檢,言欲為無窮則。少稱鄉(xiāng)黨,長聞鄰國。上欲圖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獨不見群虱之處裈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為吉宅也。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裈襠,自以為得繩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滅都,群虱處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處域內,何異夫虱之處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懷本趣也。
例句
嘗希蘇門嘯,詎厭巴樹猿。
風泉有清音,何必蘇門嘯。
敢為蘇門嘯,庶作梁父吟。
嚴子垂釣日,蘇門長嘯時。
鶴傳居士舞,猿得蘇門嘯。
莫嗟太常屈,便入蘇門嘯。
典故吾道窮
麟絕
抱麟
悲麟
嘆鳳嗟麟
仲尼窮
西狩麟
道將窮
麟獲
大野麟
魯郊西狩
麒麟絕句
麒見處
麟終
魯獲麟
傷麟嘆鳳
宣尼袂
嗟麟泣
麟鳳悲歌
麟何來哉
麟窮
魯麟絕
泣麟嗟鳳
泣麟老人
泣西狩
傷鳳麟
麟非其時
宣尼掩袂
反袂傷麟
相關人物孔子
魯哀公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二十八〈哀公十四年〉~355~
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非中國之獸也。然則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則微者也。曷為以狩言之。大之也。曷為大之。為獲麟大之也。曷為為獲麟大之。麟者。仁獸也。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有以告者曰。有?而角者??鬃釉?。孰為來哉。孰為來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獲麟??鬃釉?。吾道窮矣。春秋何以始乎隱。祖之所逮聞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何以終乎哀十四年。曰。備矣。君子曷為為春秋。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則未知其為是與。其諸君子樂道堯舜之道與。末不亦樂乎。堯舜之知君子也。制春秋之義。以俟后圣。以君子之為。亦有樂乎此也。
《孔子家語》卷四〈辯物〉~42~
叔孫氏之車士曰子鋤商,采薪于大野,獲麟焉,折其前左足,載以歸,叔孫以為不祥,棄之于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麇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觀之,曰:「麟也。胡為來哉?胡為來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孫聞之,然后取之。子貢問曰:「夫子何泣爾?」孔子曰:「麟之至,為明王也,出非其時而害,吾是以傷焉?!?/span>
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
麟鳳五靈,王者之嘉瑞也。今麟出非其時,虛其應而失其歸,此圣人所以為感也。絕筆于「獲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為終也。
《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及西狩見麟,(孔子)曰:『吾道窮矣!』」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麟者,太平之獸,圣人之類也。時得而死,此天亦告夫子將歿之證,故云爾?!?/span>
簡釋
悲麟:指感嘆生不逢時。唐李商隱《失題》:“斯文虛夢鳥,吾道欲悲麟。”
麟筆:指著作。宋陸游《小軒》:“麟筆殘功成水品,蛇圖余思入棋枰?!?/p>
例句
獲麟書諸冊,豢龍醢為臡。
別號行鳴雁,遺編感獲麟。
鸚鵡摛文至,麒麟絕句來。
漢祀應祥開,魯郊西狩回。
希圣如有立,絕筆于獲麟。
西過獲麟臺,為我吊孔丘。
高興知籠鳥,斯文起獲麟。
時傷大野麟,命問長沙鵩。
如經麟見處,駐馬瞰荒丘。
偶持麟筆侍金閨,夢想三年在故溪。
夫子亦如盲,所以空泣麟。
驥不驟進,麟何來哉。
孔圣猶聞傷鳳麟,董龍更是何雞狗。
二侯行事在方冊,泣麟老人終困厄。
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
嗚呼江夏姿,竟掩宣尼袂。
豺遘哀登楚,麟傷泣象尼。
不但時人惜,祗應吾道窮。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鸞鳳有鎩翮,先儒曾抱麟。
旅泊吾道窮,衰年歲時倦。
攀龍與泣麟,哀樂不同塵。
麟筆刪金篆,龍綃薦玉編。
逶迤勢已久,骨鯁道斯窮。
魯圣虛泣鱗,楚狂浪歌鳳。
樂矣賢顏子,窮乎圣仲尼。
典故 生存華屋
羊曇淚
哭西州
思謝傅
羊曇醉后
慟西州
羊曇恨
羊曇醉
華屋淚
老淚灑西州
衰淚過西州
不忍過西州
山邱淚
山丘淚
慟哭西州門
西門灑淚
羊曇悲
羊曇悲感
長慟過西州
淚下羊曇
西門慟
西州沾裳
羊曇悲傷
羊曇揮淚
相關人物羊曇
謝安
《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
「羊曇者,太山人,知名士也,為安所愛重。安薨后,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嘗因石頭大醉,扶路唱樂,不覺至州門。左右白曰:『此西州門?!粫冶胁灰眩择R策扣扉,誦曹子建詩曰:『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粦Q哭而去。」
例句
季子生前別,羊曇醉后悲。
滿筵舊府笙歌在,獨有羊曇最淚流。
西州城外花千樹,盡是羊曇醉后春。
功名思馬援,歌唱咽羊曇。
典故成連入海
伯牙海上感滄溟
海上琴
成連琴
刺船人
成連海水
成連佳趣
成連心
海山化琴工
海山深絕
相關人物伯牙
成連
《昭明文選》卷十八嵇叔夜(康)《琴賦》
「伶?zhèn)惐嚷桑镞B操張?!固?#183;李善注引東漢·蔡邕《琴操》:「伯牙學琴于成連先生,先生曰:吾能傳曲而不能移情。吾師有方子春,善于琴,能作人之情,今在東海上,子能與我同事之乎?伯牙曰:夫子有命,敢不敬從。乃相與至海上見子春受業(yè)焉?!?/span>
《事類賦》卷十一《琴》
「若夫水仙之引。」注引《樂府題解》:「《水仙操》:伯牙學琴于成連先生,三年不成,成連云:『吾師方子春今在東海中,能移人情?!荒伺c伯牙俱往,至蓬萊山,留伯牙曰:『子居習之,吾將迎之?!淮檀?,旬時不返,伯牙延望無人,但聞海水洞涌,山林杳冥,愴然嘆曰:『先生移我情矣?!荒嗽俣瑁蛔鳌端伞分?,曲終,成連回,刺船迎之而還。伯牙遂為天下之妙矣?!?/span>
簡釋
海上琴:詠音樂。清張問陶《辛未除夕柬景樸齋司馬時已請病將歸》:“一年花雪互追尋,同鼓成連海上琴?!?/p>
例句
伯牙海上感滄溟,何似今朝風雨思。
成連入海移人情,豈是本來無嗜欲?
典故凌波步
洛川神
賦洛神
羅襪凌波
凌波羅襪
羅襪塵
羅襪生塵
羅塵
洛浦凌波
襪生塵
甄妃
步羅襪
凌波人
洛賦
生塵襪
洛浦塵
洛浦神仙
洛水妃
生塵步
塵生步
塵生洛浦
洛媛
襪生埃
陳王見羅襪
思羅襪
盈盈微步
子建憐羅襪
波明洛浦
步襪江妃
陳思朝洛
陳王睹麗
陳王見襪
凌波路冷
羅襪輕塵
洛川妃子
洛浦鴻
洛浦娉婷
宓妃洛河
宓妃襪
弄波素襪
輕盈洛浦
神妃襪
托陳王
襪羅塵褪
春羅襪
洛川遇
洛渚塵步
宓妃塵襪
襪塵
相關人物宓妃
曹植
《昭明文選》卷十九〈賦癸·情·洛神賦〉~896~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于巖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是乎?其狀若何?臣愿聞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襛纖得衷,脩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脩眉聯(lián)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tài),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愿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脩,羌習禮而明詩??弓偒熞院陀栀?,指潛淵而為期。執(zhí)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簡釋
洛川神:詠神仙或美女。唐孟浩然《和張二自稷縣還途中遇雪》:“歌疑郢中客,態(tài)比洛川神?!?/p>
例句
未減行雨荊臺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還似洛妃乘霧去,碧天無際水空流。
陳王當日風流減,只向波間見襪羅。
歌疑郢中客,態(tài)比洛川神。
倘使曹王見,應嫌洛浦神。
羊公留宴峴山亭,洛浦高歌五夜情。
色麗班姬篋,光潤洛川神。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tài)破朝霞。
知有宓妃無限意,春松秋菊可同時。
敢言西子短,誰覺宓妃長。
洛水妃虛妒,姑山客漫夸。
嘗聞宓妃襪,渡水欲生塵。
元禮期仙客,陳王睹麗人。
既逢解佩游女,更值凌波宓妃。
揚州歌酒不可追,洛神映箔湘妃語。
洛浦有宓妃,飄飖雪爭飛。
凝云蔽洛浦,夢寐勞光彩。
誰家洛浦神,十四五來人。
臨津雙洛浦,對月兩嫦娥。
巫山云雨洛川神,珠襻香腰穩(wěn)稱身。
若逞仙姿游洛浦,定知神女謝風流。
洛川昔云遇,高唐今尚違。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猶殘仙媛湔裙水,幾見星妃度襪塵。
勸嘗光祿酒,許看洛川神。
巫山洛浦本無情,總為佳人便得名。今日雕陰有神艷,后來公子莫相輕。
若教瞥見紅兒貌,不肯留情付洛神。
應知子建憐羅襪,顧步裴回拾翠釵。
回雪凌波游洛浦,遇陳王。
連手窺潘掾,分頭看洛神。
今日尚追巫峽夢,少年應遇洛川神。
峨峨秦氏髻,皎皎洛川神。風月應相笑,年年病醉身。
昨日屯軍還夜遁,滿車空載洛神歸。
經過洛水幾多人,唯有陳王見羅襪。
寄言曹子建,個是洛川神。
洛浦精靈懾,邙山鬼魅愁。
《南史》卷七十三《孝義傳上·潘綜傳》附《陳遺傳》
又宋初吳郡人陳遺,少為郡吏,母好食鎗底飯。遺在役,恒帶一囊,每煮食輒錄其焦以貽母。后孫恩亂,聚得數(shù)升,恒帶自隨。及敗逃竄,多有餓死,遺以此得活。母晝夜泣涕,目為失明,耳無所聞。遺還入戶,再拜號咽,母豁然即明。
典故 雞鳴函谷
學雞鳴
感孟嘗
放孟嘗回
雞鳴夫
雞鳴試關
雞鳴夜亂
借曉人
漏卻田文
脫函關厄
崤函關出
函谷孟嘗歸
函關報曉雞
開關計
亂真雞
齊客偷秦官
偽雞鳴
學鳴雞
相關人物田文(孟嘗君)
《史記》卷七十五〈孟嘗君列傳〉~2354~
齊湣王二十五年,復卒使孟嘗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嘗君為秦相。人或說秦昭王曰:「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后秦,秦其危矣?!褂谑乔卣淹跄酥?。囚孟嘗君,謀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勾藭r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孟嘗君患之,遍問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鼓艘篂楣罚匀肭貙m臧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后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fā)傳出。出如食頃,秦追果至關,已后孟嘗君出,乃還。始孟嘗君列此二人于賓客,賓客盡羞之,及孟嘗君有秦難,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檢仙經》
世俗諸方,亦不必皆爾。大抵養(yǎng)命之藥,則多君,養(yǎng)性之藥,則多臣,治病之藥,則多佐。
簡釋
雞鳴狗盜:喻指人物或技能不倫不類、委瑣卑下、唐宋之間《過函谷關》;“雞鳴將狗盜,論德不論勛?!?/p>
例句
猶嫌未遠函關道,正睡剛聞報曉雞。
雞鳴將狗盜,論德不論勛。
應從漏卻田文后,每度聞雞不免疑。
高談先馬度,偽曉預雞鳴。
縱使雞鳴遇關吏,不知余也是何人。
雞鳴函谷客如霧,貌同心異不可數(shù)。
開關自有馮生計,不必天明待汝啼。
欲學雞鳴試關吏,太平時節(jié)懶思量。
二子依公子,雞鳴狗盜徒。
時當鳳來日,孰用雞鳴夫。
典故 五月飛霜
燕霜感
鄒衍囚燕
含悲系燕獄
鄒生哭
鄒衍感彼蒼
鄒衍系獄
相關人物鄒衍
《后漢書》卷五十七〈杜欒劉李劉謝列傳·劉瑜〉~856~
「鄒衍匹夫,杞氏匹婦,尚有城崩霜隕之異?!固?#183;李賢注引《淮南子》曰:「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系之,仰天而哭,五月天為之下霜?!?/span>
《昭明文選》卷三十九〈上書啟·上書·詣建平王上書〉~786~
昔者賤臣叩心,飛霜擊于燕地。唐·李善注引《淮南子》曰:「鄒衍盡忠于燕惠王,惠王信譖而系之,鄒子仰天而哭,正夏而天為之降霜。」
《論衡》卷五《感虛》
鄒衍無罪,見拘于燕,當夏五月,仰天而哭,天為隕霜。
簡釋
燕霜:指冤獄。唐李白《送張秀才謁高中丞》:“我無燕霜感,玉石俱燒焚?!?/p>
例句
燕臣昔慟哭,五月飛秋霜。
我無燕霜感,玉石俱燒焚。
于公慟哭三年旱,鄒衍含愁五月霜。
古今何事不思量,盡信鄒生感彼蒼。
鄒衍銜悲系燕獄,李斯抱怨拘秦桎。
《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出游少源之野。有婦人中澤而哭,其音甚哀??鬃邮沟茏訂栄?,曰:「夫人何哭之哀?」婦人曰:「鄉(xiāng)者、刈蓍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沟茏釉唬骸肛纵樾蕉鲚轸ⅲ泻伪?!」婦人曰:「非傷亡簪也,蓋不忘故也?!?/span>
簡釋
蓍簪:喻不忘故人、舊物。五代前蜀韋莊《同舊韻》:“既聞留縞帶,詎肯擲蓍簪?”
例句
人生感故物,慷慨有馀悲。
折簡能榮瘁,遺簪莫棄捐。
既聞留縞帶,詎肯擲蓍簪。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列傳〉~2099~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卷二十六〈三月三日蘭亭詩序〉~609~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述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東觀漢記》卷十〈姜詩傳〉
姜詩,字士游。廣東洛人也。適值年荒,與婦傭作養(yǎng)母。賊經其里,束兵安步,云「不可驚孝子」。母好飲江水,兒常取水,溺死。夫婦痛,恐母知,詐曰行學。歲歲作衣,投于江中。俄而涌泉出舍側,味如江水,日生鯉一雙。
例句
魚因感姜出,鶴為吊陶來。
盛彥感螬,姜詩躍鯉。
青青竹筍迎船出,日日江魚入饌來。
典故 哭田橫
田橫歌
田橫感歌
田橫客悲
相關人物劉邦(漢高祖)
田橫
《史記》卷九十四《田儋列傳》
「(橫)遂自剄,令客奉其頭,從使者馳奏之高帝。高帝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豈不賢乎哉!』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為都尉,發(fā)卒二千人,以王者禮葬田橫?!固?#183;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引晉·崔豹《古今注》:「薤露、蒿里,送哀歌也,出田橫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而作悲歌,言人命如薤上露,易晞滅。至李延年乃分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逝者歌之,俗呼為挽歌?!?/span>
例句
縱使將軍能伏劍,何人島上哭田橫。
李陵初詩,田橫感歌。
六合茫茫皆漢土,此身無處哭田橫。
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橫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