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柏殿
   

《三輔黃圖》卷五〈臺榭〉
柏梁臺,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臺在長安城中北關(guān)內(nèi)?!度o舊事》云:「以香柏為梁也,帝嘗置酒其上,詔群臣和詩,能七言詩者乃得上。」

例句

晨趨彩筆柏梁篇,晝出雕盤大官膳。 丁仙芝 贈朱中書

柏梁思和曲,朝夕候金閨。 包佶 奉和常閣老晚秋集賢院即事寄贈徐薛二侍郎

始驚蘭佩出,復(fù)詠柏梁新。 崔國輔 九日侍宴應(yīng)制

飽德君臣醉,連歌奉柏梁。 張九齡 奉和圣制南郊禮畢酺宴

鎬京陪樂飲,柏殿奉文飛。 張說 奉和圣制春中興慶宮酺宴應(yīng)制

喜承蕓閣宴,幸奉柏梁杯。 張說 春晚侍宴麗正殿探得開字

楊宮先上賦,柏殿幾連詩。 張說 李工部挽歌三首

舊愛柏梁臺,新寵昭陽殿。 徐賢妃 長門怨

回首長安道,方歡宴柏梁。 李世民 宴中山

駐輦?cè)A林側(cè),高宴柏梁前。 李世民 春日玄武門宴群臣

今日聯(lián)章處,猶疑上柏臺。 李嶠 奉和幸長安故城未央宮應(yīng)制

柏梁賦詩高宴罷,詔書法駕幸河?xùn)|。 李嶠 汾陰行

為想雄豪壯柏梁,何如儉陋卑茅室。 李隆基 春臺望

柏梁賦詩不及宴,長楸走馬誰相數(shù)。 李頎 放歌行答從弟墨卿

謬陪瑤水宴,仍廁柏梁篇。 杜正倫 玄武門侍宴

常時柏梁宴,玉斝恩波遍。 權(quán)德輿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詞三首

圖籍凌群玉,歌詩冠柏梁。 獨孤及 奉和中書常舍人晚秋集賢院即事寄贈徐薛二侍御

言陪柏梁宴,新下建章來。 王維 奉和圣制賜史供奉曲江宴應(yīng)制

無窮菊花節(jié),長奉柏梁篇。 王維 奉和圣制重陽節(jié)宰臣及群官上壽應(yīng)制

誰知草庵客,曾和柏梁篇。 王維 游悟真寺

終期內(nèi)殿聊詩句,共汝朝天會柏梁。 竇參 覽外生盧綸詩因以示此

柏梁宴初罷,千鐘歡未畢。 袁朗 和洗掾登城南望京邑

永謝柏梁陪,獨闕金門籍。 韋應(yīng)物 東林精舍見故殿鄭侍御題詩追舊書情涕泗橫集因寄呈閻灃州馮少府

長陪柏梁宴,日向丹墀趨。 韋應(yīng)物 送雷監(jiān)赴闕庭

桂枝芳氣已銷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駱賓王 帝京篇

帝思麟閣像,臣獻柏梁篇。 高適 信安王幕府詩

五聲寫出心中見,拊石喧金柏梁殿。 鮑溶 霓裳羽衣歌

典故
投壺樂
 
雅詠投壺
 
賓從投壺
 
投壺接高宴
 
軍中歌吟
 
投壺歌興
 
徵虜投壺


《后漢書》卷二十〈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祭遵〉~742~
遵為將軍,取士皆用儒術(shù),對酒設(shè)樂,必雅歌投壺。唐·顏師古注曰:「雅歌謂雅詩也。」引《禮記投壺經(jīng)》曰:「壺頸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徑二寸半,容斗五升。壺中實小豆焉,為其矢之躍而出也。矢以柘若棘,長二尺八寸,無去其皮,取其堅而重。投之勝者飲不勝者,以為優(yōu)劣也?!?/span>
典故 
平原酒
  
平原飲
  
賓客平原
 
極歡留十日
 
平原燕浹旬
 
平原期
 
平原張宴

相關(guān)人物
秦昭王
 
趙勝(平原君)


《史記》卷七十九〈范雎蔡澤列傳·范雎列傳〉~245~
秦昭王聞魏齊在平原君所,欲為范雎必報其仇,乃詳為好書遺平原君曰;「寡人聞君之高義,愿與君為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愿與君為十日之飲?!?/span>
《新校本漢書》卷五十七下《司馬相如傳》
嘗從上至長楊獵。是時天子方好自擊熊豕,馳逐眾獸,相如因上疏諫。

簡釋

十日歡:指朋友相見而飲酒盡歡。唐李白《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近作十曰歡,遠為千載期?!?/p>


例句

愿學(xué)平原十日飲,此時不忍歌驪駒。 韓翃 贈兗州孟都督

典故
落帽風(fēng)
  
落烏紗
 
西風(fēng)吹帽
 
龍山帽
 
風(fēng)落帽
  
龍山客
 
落帽人
 
孟嘉帽
 
吹烏帽
  
龍山宴
 
龍山吹帽
 
登高落帽
  
墮帽
  
龍山勝集
 
重陽帽
  
驚烏帽
 
龍山對孟嘉
 
帽受西風(fēng)
 
烏帽任風(fēng)吹
 
參軍吹帽
 
參軍往事
 
吹墮白綸巾
 
吹帽狂司馬
 
墮輕帽
 
客帽欺風(fēng)
 
老嘉破帽
 
龍山置酒
 
帽逐秋風(fēng)
 
孟嘉吹帽
 
孟嘉狂醉
 
山頭吹帽
 
山頭落帽
 
損帽
 
醉里烏紗
 
登高龍山
 
驚飆捲烏紗
 
南朝狂客帽
 
鳥帽落
 
破帽驚吹
 
破帽戀頭
 
烏帽風(fēng)里墜
 
烏紗隨風(fēng)
 
無帽厭西風(fēng)

相關(guān)人物
孟嘉
 
桓溫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卷一百十二〈陶潛·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20~2~
君諱嘉,字萬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稱,仕吳司馬。祖父揖,元康中為廬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陽縣,子孫家焉,遂為縣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馬長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閨門孝友,人無能閒,鄉(xiāng)閭稱之。沖默有遠量,弱冠儔類咸敬之。同郡郭遜,以清操知名,時在君右,常嘆君溫雅平曠,自以為不及。遜從弟立,亦有才志,與君同時齊譽,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聲流京邑。太尉潁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陜之重,鎮(zhèn)武昌,并領(lǐng)江州,辟君部廬陵從事。下郡還,亮引見,問風(fēng)俗得失,對曰:「嘉不知。」還傳當(dāng)問從吏。亮以麈尾掩口而笑。諸從事既去,喚弟翼語之日:「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辭出外,自除吏便步歸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歡樂,怡怡如也。旬有馀,更版為勸學(xué)從事。時亮崇脩學(xué)校,高選儒官,以君望實,故應(yīng)尚德之舉。太傅河南褚,簡穆有器識,時為豫章太守。出朝宗。亮正旦大會,州府人士,率多時彥君在坐次甚遠。裒問亮:「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沽猎圃谧涞砸?。裒歷觀,遂指君謂亮曰:「將無是邪?!沽列廊欢?,喜裒之得君,奇君為裒之所得,乃益器焉。舉秀才,又為安西將軍庾翼府功曹,再為江州別駕巴丘令,征西大將軍譙國桓溫參軍。君色和而正,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游龍山,參佐畢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時佐吏并著戎服,有風(fēng)吹君帽墮落。溫目左右及賓客勿言,以觀其舉止。君初不自覺,良久如廁。溫命取以還之。廷尉太原孫盛為咨議參軍,時在坐。溫命紙筆,令嘲之。文成示溫。溫以著坐處。君歸見嘲,笑而請筆作荅。了不容思,文辭超卓,四坐嘆之。
《晉書》卷九十八〈桓溫列傳·孟嘉〉~2580~
孟嘉字萬年,江夏鄳人,吳司空宗曾孫也。嘉少知名,太尉庾亮領(lǐng)江州,辟部廬陵從事。嘉還都,亮引問風(fēng)俗得失,對曰:「還傳當(dāng)問吏?!沽僚e麈尾掩口而笑,謂弟翼曰:「孟嘉故是盛德人?!罐D(zhuǎn)勸學(xué)從事。褚裒時為豫章太守,正旦朝亮,裒有器識,亮大會州府人士,嘉坐次甚遠。裒問亮:「聞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曰:「在坐,卿但自覓。」裒歷觀,指嘉謂亮曰:「此君小異,將無是乎?」亮欣然而笑,喜裒得嘉,奇嘉為裒所得,乃益器焉。后為征西桓溫參軍,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燕龍山,僚佐畢集。時佐吏并著戎服,有風(fēng)至,吹嘉帽墮落,嘉不之覺。溫使左右勿言,欲觀其舉止。嘉良久如廁,溫令取還之,命孫盛作文嘲嘉,著嘉坐處。嘉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嘆。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識鑒〉
「武昌孟嘉作庾太尉州從事,已知名。褚太傅有知人鑒,罷豫章還,過武昌,問庾曰:『聞孟從事佳,今在此不?』庾云:『卿自求之?!获翼聿A良久,指嘉曰:『此君小異,得無是乎?』庾大笑曰:『然!』于時既嘆褚之默識,又欣嘉之見賞?!鼓铣?#183;劉孝標注引《孟嘉別傳》曰:「嘉字萬年,江夏鄳人。曾祖父宗,吳司空。祖父揖,晉廬陵太守。宗葬武昌陽新縣,子孫家焉。嘉少以清操知名。太尉庾亮,領(lǐng)江州,辟嘉部廬陵從事。下都還,亮引問風(fēng)俗得失。對曰:『待還,當(dāng)問從事吏?!涣僚e麈尾掩口而笑,語弟翼曰:『孟嘉故是盛德人?!晦D(zhuǎn)勸學(xué)從事。太傅褚裒有器識,亮正旦大會,裒問亮:『聞江州有孟嘉,何在?』亮曰:『在坐,卿但自覓?!毁鰵v觀久之,指嘉曰:『將無是乎?』亮欣然而笑,喜裒得嘉,奇嘉為裒所得,乃益器之。后為征西桓溫參軍,九月九日溫游龍山,參寮畢集,時佐史并著戎服,風(fēng)吹嘉帽墮落,溫戒左右勿言,以觀其舉止。嘉初不覺,良久如廁,命取還之。令孫盛作文嘲之,成,箸嘉坐。嘉還即答,四坐嗟嘆。」

簡釋

孟嘉帽:喻氣度非凡,瀟灑倜儻。唐獨孤及《九月九日李蘇州東樓宴》:“風(fēng)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樓?!?/p>

龍山:喻歡宴。唐末灣《重陽日陪韋卿宴》:“何必龍山好,南亭賞不睽?!?/p>


例句

貴重近臣光綺席,笑憐從事落烏紗。 令孤楚 奉和嚴石空重陽日同崔常侍崔郎及諸公登龍山落帽臺佳宴

登樓王粲望,落帽孟嘉情。 元稹 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

欣然為之醉,烏帽危不墮。此日山中懷,孟公不如我。 唐彥謙 九日游中溪

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參軍。 嚴維 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宿酲猶落帽,華發(fā)強扶冠。 嚴維 九月十日即事

共美重陽節(jié),俱懷落帽歡。 孟浩然 盧明府九日峴山宴袁使君張郎中崔員外

欲識投醪遍,應(yīng)從落帽看。 張登 重陽宴集同用寒字

清秋將落帽,子夏正離群。 張賁 賁中間有吳門旅泊之什蒙魯望垂和更作一章以伸酬謝

卻笑孟嘉吹帽落,登高何必上龍山。 戎昱 九日賈明府見訪

不棄遺簪舊,寧辭落帽還。 朱放 九日陪劉中丞宴昌樂寺送梁廷評

想見龍山會,良辰亦似今。 朱灣 九日登青山

何必龍山好,南亭賞不睽。 朱灣 重陽日陪韋卿宴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李白 九日

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fēng)吹。 李白 九日登山

醉看風(fēng)落帽,舞愛月留人。 李白 九日龍山飲

無心同落帽,天際望歸途。 李群玉 九日越臺

落帽臺邊菊半黃,行人惆悵對重陽。 李群玉 重陽日上渚宮楊尚書

蓮沼昔為王儉府,菊籬今作孟嘉杯。 李郢 奉陪裴相公重陽日游安樂池亭

極浦沉碑會,秋花落帽筵。 杜牧 往年隨故府吳興公夜泊蕪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蕪湖感舊傷懷因成十六韻

羞將短發(fā)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杜甫 九日藍田崔氏莊

不見攜觴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參軍。 權(quán)德輿 九日北樓宴集

今日同心賞,全勝落帽年。 權(quán)德輿 和九日從楊氏姊游

今日從公醉,全勝落帽時。 權(quán)德輿 奉陪李大夫九日龍沙宴會

盍簪蓮府宴,落帽龍沙醉。 權(quán)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并同鐘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又陪郎署喜甚常僚因書所懷且敘所知

寧知臘日龍沙會,卻勝重陽落帽時。 權(quán)德輿 臘日龍沙會絕句

風(fēng)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樓。 獨孤及 九月九日李蘇州東樓宴

臨風(fēng)孟嘉帽,乘興李膺舟。 獨孤及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陽宴集作

誰能思落帽,兩鬢已添愁。 王貞白 九日長安作

臥甕鄙畢卓,落帽嗤孟嘉。 白居易 和新樓北園偶集從孫公度周巡官韓秀才盧秀才范處士小飲鄭侍御判官周劉二從事皆先歸

所尚雪霜姿,非關(guān)落帽期。 許棠 白菊

今朝落帽客,幾處管弦留。 錢起 九日閉居寄登高數(shù)子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陰行先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霜風(fēng)破佳菊,嘉節(jié)迫吹帽。 韓愈 薦士

典故
陳王宴平樂

相關(guān)人物
曹植


《昭明文選》卷二十七、三國魏·曹子建(植)《名都篇》
我歸宴平樂,美酒斗十千。膾鯉臇胎蝦,寒鱉炙熊蹯。鳴儔嘯匹旅,列坐竟長筵。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白日西南馳,光景不可攀。云散還城邑,清晨復(fù)來還。

例句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李白 將進酒

典故
傳柑宴
 
燈火樓臺近元宵
 
柑傳天上
 
帕柑傳宴


《蘇軾詩集·上元侍飲樓上三首呈同列》
〈上元侍飲樓上三首呈同列〉其三:「老病行穿萬馬群,九衢人散月紛紛。歸來一盞殘燈在,猶有傳柑遺細君?!?/span>
典故
燕寢凝香
 
燕寢香凝
 
清香畫戟
 
清香燕寢
 
宴寢凝香
 
凝香之樂
 
風(fēng)清畫戟
 
清香凝夜宴
 
燕寢香潤
 
燕香清裊


《全唐詩》卷一百八十六〈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兵衛(wèi)森畫戟,宴寢凝清香。海上風(fēng)雨至,逍遙池閣涼。煩痾近消散【煩痾正消散】,嘉賓復(fù)滿堂。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跡忘。鮮肥屬時禁,蔬果幸見嘗。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歡體自輕,意欲凌風(fēng)翔【意欲凌云翔】。吳中盛文史,群彥今汪洋。方知大藩地【方知大藩盛】,豈曰財賦疆【豈曰財賦彊】。
典故 
高陽侶
  
高陽興
 
高陽會
 
高陽伴
   
習(xí)家塘
 
高陽宴
 
習(xí)氏宅
 
離陽興

相關(guān)人物
山簡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任誕〉~738~
南朝梁·劉孝標注引《襄陽記》:「漢侍中習(xí)郁于峴山南,依范蠡養(yǎng)魚法作魚池,池邊有高堤,種竹及長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燕名處也。山簡每臨此池,未嘗不大醉而還,曰:『此是我高陽池也!』襄陽小兒歌之?!?/span>

簡釋

習(xí)家池:指歡宴之處。唐陳子昂《晦日重宴高氏林亭》:“此時高宴所,詎減習(xí)家池?”


例句

自羞不是高陽侶,一夜星星騎馬回。 劉禹錫 揚州春夜李端公益張侍御登段侍御平路密縣李少府旸秘書張正字復(fù)元同會于水館

習(xí)家秋色堪圖畫,只欠山公倒接?。 吳融 高侍御話及皮博士池中白蓮因成一章寄博士兼奉呈

綺筵乘晦景,高宴下陽池。 周思均 晦日重宴

傳聞騎馬醉,還向習(xí)池看。 孟浩然 盧明府九日峴山宴袁使君張郎中崔員外

當(dāng)昔襄陽雄盛時,山公常醉習(xí)家池。 孟浩然 高陽池送朱二

高陽諸醉客,唯見古時丘。 岑參 送襄州任別駕

津頭習(xí)氏宅,江上夫人城。 岑參 錢王崟判官赴襄陽道

為報習(xí)家多置酒,夜來風(fēng)雪過江寒。 崔涂 初過漢江

醉中求習(xí)氏,夢里憶襄王。 崔湜 襄陽作

今朝偶得高陽伴,從放山翁醉似泥。 張賁 奉和襲美題褚家林亭

到此無醒日,當(dāng)時有習(xí)家。 方干 路支使小池

高陽舊徒侶,時復(fù)一相攜。 李商隱 寄羅劭興

彩棹浮太液,清觴醉習(xí)家。 李嶠

每接高陽宴,長陪河朔游。 李嶠

且醉習(xí)家池,莫看墮淚碑。 李白 襄陽曲四首

高陽小飲真瑣瑣,山公酩酊何如我。 李白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

時追山簡興,本自習(xí)家流。 李益 送襄陽李尚書

逢君立五馬,應(yīng)醉習(xí)家塘。 李頎 送皇甫曾游襄陽山水兼謁韋太守

應(yīng)問襄陽舊風(fēng)俗,為余騎馬習(xí)家池。 李頎 送郝判官

習(xí)池風(fēng)景異,歸路滿塵埃。 杜審言 登襄陽城

日有習(xí)池醉,愁來梁甫吟。 杜甫 初冬

不但習(xí)池歸酩酊,君看鄭谷去夤緣。 杜甫 宇文晁尚書之甥崔彧司業(yè)之孫尚書之子重泛鄭監(jiān)前湖

非尋戴安道,似向習(xí)家池。 杜甫 從驛次草堂復(fù)至東屯二首

舉鞭如有問,欲伴習(xí)池游。 杜甫 玉腕騮

戲假霜威促山簡,須成一醉習(xí)池回。 杜甫 王十七侍御掄許攜酒至草堂奉寄此詩便請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荊州不遇高陽侶,一夜春寒滿下廳。 柳宗元 離觴不醉至驛相送諸公

偶尋烏府客,同醉習(xí)家池。 武元衡 酬元十二

聞道高陽會,愚公谷正愚。 王維 過崔駙馬山池

上客新從左輔回,高陽興助洛陽才。 白居易 喜夢得自馮翊歸洛兼呈令公

甪里年雖老,高陽興未闌。 白居易 奉酬侍中夏中雨后游城南莊里示八韻

人人盡道堪圖畫,枉遣山翁醉習(xí)池。 羅鄴 鳳州北樓

始知山簡繞,頻向習(xí)家池。 鄭昈 落花

此時高宴所,詎減習(xí)家池。 陳子昂 晦日重宴高氏林亭

還希習(xí)池賞,聊以駐鳴騶。 韋應(yīng)物 襄武館游眺

將來山太守,早向習(xí)家池。 韋處厚 盛山十二詩流杯渠

自符河朔趣,寧羨高陽池。 高正臣 晦日重宴

正開彭澤酒,來向高陽池。 高瑾 晦日重宴

好與高陽結(jié)吟社,況無名跡達珠旒。 高駢 途次內(nèi)黃馬病寄僧舍呈諸友人

典故

《毛詩正義》卷十五之一〈小雅·魚藻之什·魚藻〉~499~
魚在在藻,有頒其首。王在在鎬,豈樂飲酒。東漢·鄭玄箋云:「豈,亦樂也。天下平安,萬物得其性。武王何所處乎?處于鎬京。樂八音之樂。與群臣飲酒而巳。」
典故  
酆鎬
 
在鎬

相關(guān)人物
周武王


《詩經(jīng)·小雅·魚藻》
「王在在鎬,豈樂飲酒?!箹|漢·鄭玄箋:「豈,亦樂也。天下平安,萬物得其性,武王何所處乎?處于鎬京,樂八音之樂,與群臣飲酒而巳?!?/span>

例句

鎬飲周文樂,汾歌漢武才。 宋之問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yīng)制

酆鎬誰將敵,橫汾未可方。 宋若憲 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宮

一奉恩榮同鎬宴,空知率舞聽薰弦。 岑羲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yīng)制

應(yīng)言在鎬樂,不讓橫汾秋。 張九齡 經(jīng)江寧覽舊跡至玄武湖

鎬京陪樂飲,柏殿奉文飛。 張說 奉和圣制春中興慶宮酺宴應(yīng)制

漢武橫汾日,周王宴鎬年。 張說 奉和圣制暇日與兄弟同游興慶宮作應(yīng)制

橫汾宴鎬歡無極,歌舞年年圣壽杯。 李適 帝幸興慶池戲競渡應(yīng)制

思逸橫汾唱,歡留宴鎬杯。 沈全 奉和晦日駕幸昆明池應(yīng)制

欲笑周文歌宴鎬,遙輕漢武樂橫汾。 王維 大同殿柱產(chǎn)玉芝龍池上有慶云神光照殿百官共睹圣恩便賜宴樂敢書即事

鶴似聞琴至,人疑宴鎬還。 盧懷慎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yīng)制得還字

歡宴瑤臺鎬京集,賞賜銅山蜀道移。 薛稷 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yīng)制

小臣陪宴鎬,獻壽奉維嵩。 韋安石 梁王宅侍宴應(yīng)制同用風(fēng)字

典故
花萼宴


《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五〈高蓋·花萼樓賦〉~4032~
開元中歲,天子筑宮于長安東郛。有以眷夫代邸之義舊者,中宮起樓,臨瞰于外,乃以花萼相輝為名,蓋所以敦友悌之義也。銀榜天題,金扉御闕,俯盡一國,旁分萬里,崇崇乎實帝城之壯觀也。是時海內(nèi)賓薦之士,咸游仙署,馳神累日,以待問于有司。有司盛稱茲樓,并命賦之,小子庸蔽,敢同頌美。
典故  
林下客
  
竹林人
 
竹林期
 
阮嵇
 
竹林會
 
咸籍
 
竹林狂
  
竹林歡
 
竹林嵇阮
  
林中酒
 
七子風(fēng)
 
中散地
 
林間飲酒
 
七人班
  
結(jié)社竹林詩老
 
晉賢醉
 
阮嵇輩
 
山陽宴
 
竹林社友
 
竹林勝侶
 
晉時竹
  
山陽舊侶
 
竹林伴侶
 
竹林澆
 
竹林晉阮

相關(guān)人物
劉伶(字伯倫)
 
向秀
 
子咸
 
山濤
 
嵇康
 
王咸
 
王戎
 
阮咸(始平)
 
阮籍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傳·嵇康〉~605~
時又有譙郡嵇康,文辭壯麗,好言老、莊,而尚奇任俠。至景元中,坐事誅。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康寓居河內(nèi)之山陽縣,與之游者,未嘗見其喜慍之色。與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瑯邪王戎、沛人劉伶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span>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任誕〉~727~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nèi)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yù)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nèi)向秀,瑯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注引《晉陽秋》曰:「于時風(fēng)譽扇于海內(nèi),至于今詠之?!?/span>
《晉書》卷四十九〈嵇康列傳〉~370~
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豫其流者河內(nèi)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咸、瑯邪王戎,遂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簡釋

七賢:喻指文人放蕩不羈,或指獨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唐盧綸《秋夜同暢當(dāng)宿潭上西亭》:“圓月出山頭,七賢林下游?!?/p>


例句

東籬摘芳菊,想見竹林游。 儲光羲 仲夏餞魏四河北覲叔

超超青云器,婉婉竹林會。 儲光羲 奉和韋判官獻侍郎叔除河?xùn)|采訪使

縱有鄰人解吹笛,山陽舊侶更誰過。 劉禹錫 傷愚溪三首

林中阮生集,池上謝公題。 劉長卿 奉陪鄭中丞自宣州解印與諸侄宴馀干后溪

時因杖藜次,相訪竹林東。 劉長卿 贈西鄰盧少府

雪里題詩偏見賞,林間飲酒獨令隨。 司空曙 下第日書情寄上叔父

世上詩難得,林中酒更高。 姚合 送劉詹事赴壽州

逸氣假毫翰,清風(fēng)在竹林。 孟浩然 洗然弟竹亭

遙想蘭亭下,清風(fēng)滿竹林。 崔峒 送薛良史往越州謁從叔

朝攜蘭省步,夕退竹林期。 張說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并序)

七賢寧占竹,三品且饒松。 李商隱 垂柳

下客依蓮幕,明公念竹林。 李商隱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懷寄獻尚書

未展山陽會,空留池上杯。 李嶠 酬杜五弟晴朝獨坐見贈

人追竹林會,酒獻菊花秋。 李嶠 餞駱四二首

何時竹林下,更與步兵鄰。 李白 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

復(fù)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

恭陪竹林宴,留醉與陶公。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長史叔及薛明府宴興德寺南閣

今日竹林宴,我家賢侍郎。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自聞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杜甫 示侄佐(原注。佐草堂在東柯谷。佐出襄陽房。侍御史煒之子。官大理正。)

詔下搜巖野,高人入竹林。 林寬 送惠補闕

潯陽阮咸宅,九派竹林前。 楊巨源 春日送沈贊府歸潯陽覲叔父

竹林諒賢人,滿酌無所苦。 權(quán)德輿 八音詩

簾外寒江千里色,林中樽酒七人期。 權(quán)德輿 臘日龍沙會絕句

便道停橈處,應(yīng)過舊竹林。 權(quán)德輿 送三十叔赴任晉陵(心字德輿舊居在丹陽。去晉陵百里)

來酌林中酒,去耕湖上田。 權(quán)德輿 送從弟謁員外叔父回歸義興

聞道今宵阮家會,竹林明月七人同。 武元衡 聞嚴秘書與正字及諸客夜會因寄

花時金谷飲,月夜竹林眠。 王維 哭祖六自虛(時年十八)

道賢齊二阮,俱向竹林歸。 皎然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還國清寺覲師

明朝阮家集,知有竹林僧。 皎然 雪夜送海上人常州覲叔父上人殷仲文后

憶昔山陽會,長懷東上游。 盧僎 稍秋曉坐閣遇舟東下?lián)P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陽令

便因當(dāng)五夜,敢望竹林期。 盧綸 奉和戶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諸公并見寄

圓月出山頭,七賢林下游。 盧綸 秋夜同暢當(dāng)宿潭上西亭

書從外氏學(xué),竹自晉時栽。 盧綸 送從侄滁州覲省

終悲去國遠,淚盡竹林前。 盧綸 送從叔士準赴任潤州司士

豈念在貧巷,竹林鳴鳥聲。 盧綸 送從叔程歸西川幕

謬入阮家逢慶樂,竹林因得奉壺觴。 盧綸 酬趙少尹戲示諸侄元陽等因以見贈

奉料竹林興,寬懷此別晨。 綦毋潛 送鄭務(wù)拜伯父

看卻金庭芝術(shù)老,又驅(qū)車入七人班。 羅隱 寄右省王諫議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 薛濤 酬人雨后玩竹

三月已乖棠樹政,二年空負竹林期。 許渾 郡齋夜坐寄舊鄉(xiāng)二侄

祗聞溫樹譽,堪鄙竹林賢。 貫休 和韋相公見示閒臥

借問山陽會,如今有幾人。 郎士元 送張南史

誰為竹林賢,風(fēng)流相比附。 靈一 林公

偶隨香署客,來訪竹林歡。 韋應(yīng)物 陪王郎中尋孔徵君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時。 駱賓王 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時有桃源客,來訪竹林人。 駱賓王 疇昔篇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趙簡子


《國語》卷十八《楚語下》
「王孫圉聘于晉,定公饗之,趙簡子鳴玉以相。」三國吳·韋昭注:「鳴玉,鳴其佩玉以相禮也?!?/span>

例句

今日見銀牌,今夜鳴玉宴。 李賀 河陽歌

典故

《石林燕語》卷一
瓊林苑,乾德中置。……歲賜二府從官宴及進士聞喜宴,皆在其間。
《東京夢華錄》卷七
瓊林苑,在順天門大街,面北,與金明池相對。
典故  
瑤池宴

相關(guān)人物
周穆王
 
西王母


《穆天子傳》卷一
吉日甲子,天子賓于西王毋?!页螅熳佑x西王毋于瑤池之上,西王毋為天子謠。

例句

所宜巢三鳥,影入瑤池碧。 劉駕 琪樹下因吟六韻呈先達者

周王久謝瑤池賞,漢主懸慚玉樹宮。 姚崇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即此神仙對瓊圃,何煩轍跡向瑤池。 徐彥伯 苑中遇雪應(yīng)制

瑤池醉月勞仙夢,玉輦乘春卻帝恩。 戴叔倫 漢宮人入道

秋暮瑤池宴,歸來樂未窮。 李白 上之回

入侍瑤池宴,出陪玉輦行。 李白 秋夜獨坐懷故山

不知瑤水宴,誰和白云篇。 李群玉 九日陪崔大夫宴清河亭

當(dāng)思八荒外,逐日向瑤池。 李群玉 驄馬

嶄嶄整冠佩,侍宴坐瑤池。 杜牧 杜秋娘詩

瑤池罷游宴,良樂委塵沙。 杜牧 骕骦駿

惜哉瑤池飲,日宴昆崙丘。 杜甫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倒懸瑤池影,屈注蒼江流。 杜甫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guān)。 杜甫 秋興八首之五

瑤池氣郁律,羽林相摩戛。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瑤池供壽酒,銀漢麗宸章。 楊巨源 春日奉獻圣壽無疆詞十首之一

天人持此扶衰病,勝得瑤池水一瓶。 楊巨源 石水詞二首之二

好臨王母瑤池發(fā),合傍蕭家粉水開。 皮日休 行次野梅

瑤池慚洞澈,金鏡讓澄明。 盧綸 清如玉壺冰

璧沼寧堪比,瑤池詎可儔。 鄭俞 賦得玉水記方流

愿罷瑤池宴,來觀農(nóng)扈春。 陳子昂 奉和皇帝上禮撫事述懷應(yīng)制

日耽瑤池樂,豈傷桃李時。 陳子昂 感遇詩三十八首之二十六

瑤池何悄悄,鸞鶴煙中棲。 韓翃 經(jīng)月巖山

晝?yōu)幣_五云濕,夜行金燭七星齊。 韓翃 贈別華陰道士

君乘之觴于瑤池之上兮,三光羅列而在下。 顧況 朝上清歌

《漢語大詞典》:柏梁
(1).指 柏梁臺 。史記·孝武本紀:“其后則又作 柏梁 、銅柱、承露僊人掌之屬矣。” 南朝 梁 江淹 《倡婦自悲賦》:“去 栢梁 以掩袂,出 桂苑 而斂眉。” 唐 李白 《雙燕離》詩:“ 柏梁 失火去,因入 吳 王宮?!?明 劉基 《次韻和石末公見寄》之五:“ 漢 殿千門錦繡開,不堪一夜 柏梁 災(zāi)。”
(2).借指宮廷。 唐 韋渠牟 《覽外生盧綸詩因以示此》詩:“終期內(nèi)殿聯(lián)詩句,共汝朝天會 柏梁 。”參見“ 柏梁臺 ”。
(3).指《柏梁詩》。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序:“逮至 漢武 ,賦《柏梁》詩而七言之體具?!?宋 王應(yīng)麟 困學(xué)紀聞·評詩:“ 韓子蒼 曰:‘《柏梁》作而詩之體壞;《河梁》作而詩之意乖。’” 清 趙翼 甌北詩話·七言律:“自《古詩十九首》以五言傳,《柏梁》以七言傳,於是才士專以五七言為詩?!?br />(4).泛稱應(yīng)制詩。 唐 張九齡 《奉和圣制南郊禮畢酺宴》:“飽德君臣醉,連歌奉《柏梁》?!眳⒁姟?柏梁體 ”。
(5).指柏梁體。 金 王偓 《古仙人辭》序:“得古仙人詞於壁間……觀其體則柏梁,事則終始二 漢 ,字畫在 鐘 王 之間?!眳⒁姟?柏梁體 ”。
《國語辭典》:柏梁臺(柏梁臺)  拼音:bó liáng tái
漢武帝時建立,以香柏為梁,故稱為「柏梁臺」。《漢書。卷六。武帝紀》:「元鼎元年夏五月,……。二年……。春,起柏梁臺。」?jié)h。服虔。注:「用百頭梁作臺,因名焉?!诡亷煿?。注引《三輔舊事》:「以香柏為之。今書字皆作柏。服說非?!购喎Q為「柏臺」。
《國語辭典》:柏梁體(柏梁體)  拼音:bó liáng tǐ
詩體名。屬七言詩體,采用聯(lián)句方式,每人一句,每句用韻。傳說漢武帝在柏梁臺命群臣聯(lián)句賦詩,后人稱這種詩體為「柏梁體」。
《漢語大詞典》:柏梁宴
泛指御宴,朝廷宴會。 唐 韋應(yīng)物 《送雷監(jiān)赴闕庭》詩:“長陪 柏梁 宴,日向丹墀趨。”參見“ 柏梁臺 ”。
《國語辭典》:柏梁臺(柏梁臺)  拼音:bó liáng tái
漢武帝時建立,以香柏為梁,故稱為「柏梁臺」?!稘h書。卷六。武帝紀》:「元鼎元年夏五月,……。二年……。春,起柏梁臺?!?jié)h。服虔。注:「用百頭梁作臺,因名焉?!诡亷煿拧W⒁度o舊事》:「以香柏為之。今書字皆作柏。服說非。」簡稱為「柏臺」。
《漢語大詞典》:柏梁篇
泛指應(yīng)制之作。 唐 王維 《奉和圣制重陽節(jié)宰臣及群官上壽應(yīng)制》:“四海方無事,三秋大有年……無窮菊花節(jié),長奉柏梁篇?!眳⒁姟?柏梁體 ”。
分類:應(yīng)制
《國語辭典》:柏梁體(柏梁體)  拼音:bó liáng tǐ
詩體名。屬七言詩體,采用聯(lián)句方式,每人一句,每句用韻。傳說漢武帝在柏梁臺命群臣聯(lián)句賦詩,后人稱這種詩體為「柏梁體」。
《國語辭典》:柏臺(柏臺)  拼音:bó tái
1.漢御史大夫府中多種植柏樹,故稱御史臺為「柏臺」。也稱為「柏府」、「柏臺烏府」。
2.柏梁臺的簡稱。參見「柏梁臺」條。唐。李嶠奉和幸長安故城未央宮應(yīng)制〉詩:「今日聯(lián)章處,猶疑上柏臺。」
《漢語大詞典》:十日歡(十日歡)
見“ 十日飲 ”。
《漢語大詞典》:十日飲(十日飲)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秦昭王 ﹞乃詳為好書遺 平原君 曰:‘寡人聞君之高義,愿與君為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愿與君為十日之飲’”后因以“十日飲”比喻朋友連日歡聚。 南朝 齊 陸厥 《奉答內(nèi)兄希叔》詩:“ 平原 十日飲, 中散 千里游?!?唐 韓翃 《贈兗州孟都督》詩:“愿學(xué) 平原 十日飲,此時不忍歌《驪駒》?!币嘧鳌?十日歡 ”。 唐 李白 《尋魯城北見范置酒摘蒼耳作》詩:“還傾四五酌,自詠《猛虎詞》。近作十日歡,遠為千載期?!?/div>
《漢語大詞典》:十日飲(十日飲)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秦昭王 ﹞乃詳為好書遺 平原君 曰:‘寡人聞君之高義,愿與君為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愿與君為十日之飲’”后因以“十日飲”比喻朋友連日歡聚。 南朝 齊 陸厥 《奉答內(nèi)兄希叔》詩:“ 平原 十日飲, 中散 千里游?!?唐 韓翃 《贈兗州孟都督》詩:“愿學(xué) 平原 十日飲,此時不忍歌《驪駒》?!币嘧鳌?十日歡 ”。 唐 李白 《尋魯城北見范置酒摘蒼耳作》詩:“還傾四五酌,自詠《猛虎詞》。近作十日歡,遠為千載期?!?/div>
《國語辭典》:平原十日飲(平原十日飲)  拼音:píng yuán shí rì yǐn
語本《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秦昭王聞魏齊在平原君所,欲為范雎必報其仇,乃詳為好書遺平原君曰:『寡人聞君之高義,愿與君為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愿與君為十日之飲?!弧鼓铣R。陸厥〈奉答內(nèi)兄希叔〉詩:「平原十日飲,中散千里游?!挂沧鳌钙皆铡埂?/div>
《漢語大詞典》:吹帽
晉書·孟嘉傳:“九月九日, 溫 ( 桓溫 )燕 龍山 ,僚佐畢集,時佐吏并著戎服,有風(fēng)至,吹 嘉 帽墮落, 嘉 不之覺?!焙笠浴按得薄睘橹鼐诺歉哐偶牡涔省?唐 杜甫 《九日藍田崔氏莊》詩:“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唐 韓愈 《薦士》詩:“霜風(fēng)破佳菊,嘉節(jié)迫吹帽。” 宋 柳永 《玉蝴蝶·重陽》詞:“良儔,西風(fēng)吹帽,東籬攜酒,共結(jié)歡游。” 明 何景明 《九日》詩:“吹帽他時興,登臺此日情?!?/div>
分類:重九登高
《國語辭典》:孟嘉落帽  拼音:mèng jiā luò mào
晉代孟嘉在宴席上雖被風(fēng)將帽子吹落,仍顯得灑脫風(fēng)流。見《晉書。卷九八?;笢貍鳌?。后形容才子名士的瀟灑儒雅、才思敏捷。也作「落帽孟嘉」。
《漢語大詞典》:落帽
晉書·孟嘉傳:“﹝ 嘉 ﹞后為征西 桓溫 參軍, 溫 甚重之。九月九日, 溫 燕 龍山 ,寮佐畢集。時佐吏并著戎服,有風(fēng)至,吹 嘉 帽墮落, 嘉 不之覺。 溫 使左右勿言,欲觀其舉止。 嘉 良久如廁, 溫 令取還之,命 孫盛 作文嘲 嘉 ,著 嘉 坐處。 嘉 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嘆?!焙笠蛞浴奥涿薄弊鳛橹鼐诺歉叩牡涔?。 唐 韓鄂 《歲時紀麗·重陽》:“授衣之月,落帽之辰。” 唐 錢起 《九日閑居寄登高數(shù)子》詩:“今朝落帽客,幾處管弦留?!?明 何景明 《九日獨酌簡何太仆》詩:“愁來轉(zhuǎn)覺登臺懶,病里誰傳落帽狂。”
分類:重九登高
《國語辭典》:落帽孟嘉  拼音:luò mào mèng jiā
稱揚一個人氣度寬宏、瀟灑儒雅。參見「孟嘉落帽」條。
《漢語大詞典》:龍山佳會(龍山佳會)
見“ 龍山會 ”。
《漢語大詞典》:龍山會(龍山會)
晉書·孟嘉傳載,九月九日, 桓溫 曾大聚佐僚于 龍山 。后遂以“龍山會”稱重陽登高聚會。 唐 朱灣 《九日登青山》詩:“想見 龍山 會,良辰亦似今?!?唐 趙嘏 《重陽日寄韋舍人》詩:“不知是日 龍山 會,誰是風(fēng)流落帽人?!?宋 吳則禮 《滿庭芳·九日》詞:“想見征西舊事, 龍山 會,賓主俱豪?!币嘧鳌?龍山佳會 ”。 宋 周紫芝 《品令》詞:“休説 龍山 佳會,此情不淺?!?/div>
《國語辭典》:龍山落帽(龍山落帽)  拼音:lóng shān luò mào
晉人孟嘉在九九重陽日隨桓溫游于龍山,帽子被風(fēng)吹落而不自覺,后如廁離位,桓溫乃命孫盛坐嘉位并作文嘲弄,嘉歸來見文,從容應(yīng)答。見《晉書。卷九八?;笢貍鳌贰:笫啦⒂靡灾钢仃柕歉唢嬀频蕊L(fēng)雅情事。
《漢語大詞典》:習(xí)家(習(xí)家)
見“ 習(xí)家池 ”。
《漢語大詞典》:習(xí)家池(習(xí)家池)
古跡名。一名 高陽池 。在 湖北 襄陽 峴山 南。晉書·山簡傳:“ 簡 鎮(zhèn) 襄陽 ,諸 習(xí)氏 荊 土豪族,有佳園池, 簡 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陽池 ?!焙蠖嘟柚笀@池名勝。 唐 杜甫 《從驛次草堂復(fù)至東屯茅屋》詩之一:“非尋 戴安道 ,似向 習(xí)家池 ?!?清 趙翼 《西湖詠古》:“不是行都集冠蓋,此湖也只 習(xí)家池 ?!币嗍∽鳌?習(xí)池 ”。 唐 杜甫 《初冬》:“日有 習(xí)池 醉,愁來《梁甫吟》?!?宋 曾鞏 《高郵逢人約襄陽之游》詩:“未把迂疎笑 山簡 ,更須同上 習(xí)池 游?!被蚴∽鳌傲?xí)家”。 唐 李商隱 《病中聞河?xùn)|公樂營置酒口占》:“興欲傾燕館,歡終到 習(xí) 家?!?/div>
《漢語大詞典》:習(xí)家池(習(xí)家池)
古跡名。一名 高陽池 。在 湖北 襄陽 峴山 南。晉書·山簡傳:“ 簡 鎮(zhèn) 襄陽 ,諸 習(xí)氏 荊 土豪族,有佳園池, 簡 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陽池 ?!焙蠖嘟柚笀@池名勝。 唐 杜甫 《從驛次草堂復(fù)至東屯茅屋》詩之一:“非尋 戴安道 ,似向 習(xí)家池 ?!?清 趙翼 《西湖詠古》:“不是行都集冠蓋,此湖也只 習(xí)家池 ?!币嗍∽鳌?習(xí)池 ”。 唐 杜甫 《初冬》:“日有 習(xí)池 醉,愁來《梁甫吟》?!?宋 曾鞏 《高郵逢人約襄陽之游》詩:“未把迂疎笑 山簡 ,更須同上 習(xí)池 游。”或省作“習(xí)家”。 唐 李商隱 《病中聞河?xùn)|公樂營置酒口占》:“興欲傾燕館,歡終到 習(xí) 家?!?/div>
《漢語大詞典》:習(xí)池(習(xí)池)
見“ 習(xí)家池 ”。
《漢語大詞典》:習(xí)家池(習(xí)家池)
古跡名。一名 高陽池 。在 湖北 襄陽 峴山 南。晉書·山簡傳:“ 簡 鎮(zhèn) 襄陽 ,諸 習(xí)氏 荊 土豪族,有佳園池, 簡 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陽池 ?!焙蠖嘟柚笀@池名勝。 唐 杜甫 《從驛次草堂復(fù)至東屯茅屋》詩之一:“非尋 戴安道 ,似向 習(xí)家池 ?!?清 趙翼 《西湖詠古》:“不是行都集冠蓋,此湖也只 習(xí)家池 ?!币嗍∽鳌?習(xí)池 ”。 唐 杜甫 《初冬》:“日有 習(xí)池 醉,愁來《梁甫吟》?!?宋 曾鞏 《高郵逢人約襄陽之游》詩:“未把迂疎笑 山簡 ,更須同上 習(xí)池 游?!被蚴∽鳌傲?xí)家”。 唐 李商隱 《病中聞河?xùn)|公樂營置酒口占》:“興欲傾燕館,歡終到 習(xí) 家?!?/div>
《漢語大詞典》:高陽池(高陽池)
池名。在 湖北 襄陽 。原是 漢 侍中 習(xí)郁 于 襄陽 峴山 養(yǎng)魚之所。 晉 山簡 鎮(zhèn) 襄陽 ,名之曰 高陽池 ,蓋取 酈食其 高陽 酒徒之意。晉書·山簡傳:“ 簡 優(yōu)游卒歲,唯酒是耽。諸 習(xí)氏 , 荊 土豪族,有佳園池, 簡 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陽池 。時有童兒歌曰:‘ 山公 出何許,往至 高陽池 。日夕倒載歸,茗艼無所知?!?宋 曾鞏 《高陽池》詩:“ 山公 昔在郡,日醉 高陽池 。”參見“ 高陽酒徒 ”。
《國語辭典》:高陽酒徒(高陽酒徒)  拼音:gāo yáng jiǔ tú
漢代酈食其欲投效劉邦,被誤以為儒生而遭拒,遂自稱為「高陽酒徒」,始被劉邦所用。典出《史記。卷九七。酈生傳》。后泛指好飲酒而放蕩不羈的人。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挂沧鳌父哧柟印埂ⅰ父哧柨窨汀?。
《漢語大詞典》:鎬宴(鎬宴)
謂天下太平,君臣同樂。 唐 崔湜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即此歡娛齊 鎬 宴,唯應(yīng)率舞樂薰風(fēng)?!?宋 柳永 《破陣樂》詞:“鳳輦宸游,鸞觴褉飲,臨翠水,開 鎬 宴?!眳⒁姟?鎬飲 ”。
《漢語大詞典》:鎬飲(鎬飲)
詩·小雅·魚藻:“王在在 鎬 ,豈樂飲酒。” 鄭玄 箋:“天下平安,萬物得其性。 武王 何所處乎?處於 鎬京 ,樂八音之樂,與羣臣飲酒而已。”后以“鎬飲”謂天下太平,君臣同樂。 南朝 宋 顏延之 《應(yīng)詔宴曲水作詩》:“伊思 鎬 飲,每惟 洛 宴?!?唐 宋之問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yīng)制》:“ 鎬 飲 周文 樂, 汾 歌 漢武 才?!?/div>
《漢語大詞典》:宴鎬(宴鎬)
詩·小雅·魚藻:“王在在 鎬 ,豈樂飲酒?!?鄭玄 箋:“天下平安,萬物得其性。 武王 何所處乎?處於 鎬京 ,樂八音之樂,與羣臣飲酒而已?!焙笏煲浴把珂€”為天下太平君臣同樂之典。 唐 張說 《奉和圣制暇日與兄弟同游興慶宮作應(yīng)制》詩:“ 漢武 橫 汾 日, 周王 宴 鎬 年?!?唐 楊巨源 《春日奉獻圣壽無疆詞》之三:“戈偃征 苗 后,詩傳宴 鎬 初。”
《漢語大詞典》:鎬飲(鎬飲)
詩·小雅·魚藻:“王在在 鎬 ,豈樂飲酒?!?鄭玄 箋:“天下平安,萬物得其性。 武王 何所處乎?處於 鎬京 ,樂八音之樂,與羣臣飲酒而已?!焙笠浴版€飲”謂天下太平,君臣同樂。 南朝 宋 顏延之 《應(yīng)詔宴曲水作詩》:“伊思 鎬 飲,每惟 洛 宴。” 唐 宋之問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yīng)制》:“ 鎬 飲 周文 樂, 汾 歌 漢武 才?!?/div>
《漢語大詞典》:七賢(七賢)
(1).指 魏 晉 時 嵇康 、 阮籍 、 山濤 、 向秀 、 劉伶 、 阮咸 、 王戎 七個名士。晉書·嵇康傳:“所與神交者,惟 陳留 阮籍 , 河內(nèi) 山濤 ,豫其流者, 河內(nèi) 向秀 , 沛國 劉伶 , 籍 兄子 咸 , 瑯邪 王戎 ,遂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也?!?唐 皇甫湜 《醉賦》:“沈湎於酒,有 晉 之七賢。” 元 沈禧 《南呂一枝花·七月六日為施以和壽作》套曲:“七賢林下客,九老會中儔?!?br />(2).指 東漢 袁秘 、 封觀 、 陳端 、 范仲禮 、 劉偉德 、 丁子嗣 、 張仲然 七人。后漢書·袁閎傳:“ 黃巾 起, 秘 從太守 趙謙 擊之,軍敗, 秘 與功曹 封 觀 等七人以身捍刃,皆死於陳, 謙 以得免。詔 秘 等門閭號曰‘七賢’。”
(3).佛教指調(diào)心順道的七個階次或七賢人。《仁王經(jīng)·序品》:“復(fù)有十億七賢居士,德行具足?!?吉藏 疏:“七賢有二義。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觀;二、別相念處;三、總相念處;四、煖法;五、頂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調(diào)心順道,故名為賢。二依大乘:一初發(fā)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無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習(xí)種性;六性種性;七道種性。此七在地前調(diào)心順道,名為七賢。” 前蜀 貫休 《聞大愿和尚順世》詩之三:“師稟盡名卿,孤峰老稱情。若游三點外,爭把七賢平。”
(4).泛指七位賢人。 明孫仁孺《東郭記·與之大夫》:“進公家,不終朝七賢并拔,較吾兄應(yīng)是沒爭差?!?/div>
《漢語大詞典》:山陽會(山陽會)
魏 晉 之際 嵇康 、 向秀 、 王戎 等常聚會 山陽 。后因以“山陽會”借指故友聚會。 唐 杜甫 《贈翰林張四學(xué)士垍》詩:“儻憶 山陽 會,悲歌在一聽。” 唐 郎士元 《送張南史》詩:“借問 山陽 會,如今有幾人?!?/div>
《漢語大詞典》:竹林七子
見“ 竹林七賢 ”。
《國語辭典》:竹林七賢(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晉朝的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莊之學(xué),輕視禮法,規(guī)避塵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縱情清談,故稱為「竹林七賢」。
《國語辭典》:竹林七賢(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晉朝的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莊之學(xué),輕視禮法,規(guī)避塵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縱情清談,故稱為「竹林七賢」。
《漢語大詞典》:竹林游(竹林遊)
見“ 竹林之游 ”。
《國語辭典》:竹林之游  拼音:zhú lín zhī yóu
本指竹林七賢常于竹林之下游集。見《晉書。卷四九。嵇康傳》。后用以比喻親密的友誼或淡泊名利的君子之交。
《漢語大詞典》:竹林賢(竹林賢)
晉 孫綽 撰《僧史》,以七人配德 三國 魏 嵇康 、 阮籍 等竹林七賢,號竹林七僧,后以“竹林賢”泛指幽居寺廟的僧人。 唐 皎然 《遙和塵外上人與陸澧夜集山寺問涅槃義》:“共是竹林賢,心從貝葉傳?!?明 何景明 《懷葉時華》詩:“客皆蓮社友,人是竹林賢。” 陳去病 《酬鈍根醴陵山中》詩:“小別幾同龍漢刦,幽居奚啻竹林賢?!?/div>
《漢語大詞典》:阮生集
三國 魏 阮籍 與侄 阮咸 同預(yù)竹材七賢之游。后因以“阮生集”喻指叔侄與友好歡聚。 唐 劉長卿 《奉陪鄭中丞自宣州解印與諸侄宴馀干后溪》詩:“林中 阮生 集,池上 謝公 題?!眳⒁姟?竹林七賢 ”。
分類:阮籍阮咸
《國語辭典》:竹林七賢(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晉朝的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莊之學(xué),輕視禮法,規(guī)避塵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縱情清談,故稱為「竹林七賢」。
《漢語大詞典》:鳴玉宴(鳴玉讌)
亦作“ 鳴玉讌 ”。 謂鳴玉佩而侍宴。 唐 李賀 《河陽歌》:“今日見銀牌,今夜鳴玉讌。” 王琦 匯解:“鳴玉宴,謂鳴玉佩而佐宴?!?/div>
分類:玉佩匯解
《國語辭典》:瓊林宴(瓊林宴)  拼音:qióng lín yàn
1.本指宋代皇帝于瓊林苑設(shè)宴款待進士。后泛指在禮部宴請新科進士的宴會。也稱為「恩榮宴」、「聞喜宴」。
2.戲曲劇目。宋代故事戲。參見「打棍出箱」條。
《國語辭典》:瓊林苑(瓊林苑)  拼音:qióng lín yuàn
地名。位于河南省封縣西門外,宋乾德二年所置,新科進士均在此接受皇帝的賜宴。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幸瓊林苑》:「駕方幸瓊林苑,在順天門大街,面北,與金明池相對。」
《漢語大詞典》:瑤水
(1).即 瑤池 。《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至如 夏后 兩龍,載驅(qū)璿臺之上; 穆滿 八駿,如舞 瑤水 之陰。” 劉良 注:“ 瑤水 , 瑤池 也?!?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虛詞》:“停鸞讌 瑤水 ,歸路上鴻天?!?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四三:“ 瑤水 聞遺歌,玉杯竟空言?!?宋 徐積 《管春風(fēng)》詩:“春風(fēng)消息苦不遠, 瑤臺 、 瑤水 冰霜淺?!眳⒁姟?瑤池 ”。
(2).形容冰雪覆蓋的河流。 唐 許渾 《玩殘雪寄江南尹劉大夫》詩:“素質(zhì)添瑤水,清光散玉峯?!?/div>
《國語辭典》:瑤池(瑤池)  拼音:yáo chí
1.仙界的天池,傳說中在昆崙山上,周穆王西征曾在此受西王母宴請。后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卻待要宴瑤池七夕會,便銀漢水兩分開?!埂段饔斡洝返谖寤兀骸复笙墒莻€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誑語作真,道:『常年就在瑤池演禮謝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禮,方去瑤池赴會?』」
2.地名。漢車師地,唐置瑤池都護府,后改為金滿縣,即今新疆阜康縣。
《國語辭典》:瑤池(瑤池)  拼音:yáo chí
1.仙界的天池,傳說中在昆崙山上,周穆王西征曾在此受西王母宴請。后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卻待要宴瑤池七夕會,便銀漢水兩分開?!埂段饔斡洝返谖寤兀骸复笙墒莻€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誑語作真,道:『常年就在瑤池演禮謝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禮,方去瑤池赴會?』」
2.地名。漢車師地,唐置瑤池都護府,后改為金滿縣,即今新疆阜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