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趨彩筆柏梁篇,晝出雕盤大官膳。 丁仙芝 贈朱中書
柏梁思和曲,朝夕候金閨。 包佶 奉和常閣老晚秋集賢院即事寄贈徐薛二侍郎
始驚蘭佩出,復(fù)詠柏梁新。 崔國輔 九日侍宴應(yīng)制
飽德君臣醉,連歌奉柏梁。 張九齡 奉和圣制南郊禮畢酺宴
鎬京陪樂飲,柏殿奉文飛。 張說 奉和圣制春中興慶宮酺宴應(yīng)制
喜承蕓閣宴,幸奉柏梁杯。 張說 春晚侍宴麗正殿探得開字
楊宮先上賦,柏殿幾連詩。 張說 李工部挽歌三首
舊愛柏梁臺,新寵昭陽殿。 徐賢妃 長門怨
回首長安道,方歡宴柏梁。 李世民 宴中山
駐輦?cè)A林側(cè),高宴柏梁前。 李世民 春日玄武門宴群臣
今日聯(lián)章處,猶疑上柏臺。 李嶠 奉和幸長安故城未央宮應(yīng)制
柏梁賦詩高宴罷,詔書法駕幸河?xùn)|。 李嶠 汾陰行
為想雄豪壯柏梁,何如儉陋卑茅室。 李隆基 春臺望
柏梁賦詩不及宴,長楸走馬誰相數(shù)。 李頎 放歌行答從弟墨卿
謬陪瑤水宴,仍廁柏梁篇。 杜正倫 玄武門侍宴
常時柏梁宴,玉斝恩波遍。 權(quán)德輿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詞三首
圖籍凌群玉,歌詩冠柏梁。 獨孤及 奉和中書常舍人晚秋集賢院即事寄贈徐薛二侍御
言陪柏梁宴,新下建章來。 王維 奉和圣制賜史供奉曲江宴應(yīng)制
無窮菊花節(jié),長奉柏梁篇。 王維 奉和圣制重陽節(jié)宰臣及群官上壽應(yīng)制
誰知草庵客,曾和柏梁篇。 王維 游悟真寺
終期內(nèi)殿聊詩句,共汝朝天會柏梁。 竇參 覽外生盧綸詩因以示此
柏梁宴初罷,千鐘歡未畢。 袁朗 和洗掾登城南望京邑
永謝柏梁陪,獨闕金門籍。 韋應(yīng)物 東林精舍見故殿鄭侍御題詩追舊書情涕泗橫集因寄呈閻灃州馮少府
長陪柏梁宴,日向丹墀趨。 韋應(yīng)物 送雷監(jiān)赴闕庭
桂枝芳氣已銷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駱賓王 帝京篇
帝思麟閣像,臣獻柏梁篇。 高適 信安王幕府詩
五聲寫出心中見,拊石喧金柏梁殿。 鮑溶 霓裳羽衣歌
十日歡:指朋友相見而飲酒盡歡。唐李白《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近作十曰歡,遠為千載期?!?/p>
愿學(xué)平原十日飲,此時不忍歌驪駒。 韓翃 贈兗州孟都督
孟嘉帽:喻氣度非凡,瀟灑倜儻。唐獨孤及《九月九日李蘇州東樓宴》:“風(fēng)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樓?!?/p>
龍山:喻歡宴。唐末灣《重陽日陪韋卿宴》:“何必龍山好,南亭賞不睽?!?/p>
貴重近臣光綺席,笑憐從事落烏紗。 令孤楚 奉和嚴石空重陽日同崔常侍崔郎及諸公登龍山落帽臺佳宴
登樓王粲望,落帽孟嘉情。 元稹 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
欣然為之醉,烏帽危不墮。此日山中懷,孟公不如我。 唐彥謙 九日游中溪
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參軍。 嚴維 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宿酲猶落帽,華發(fā)強扶冠。 嚴維 九月十日即事
共美重陽節(jié),俱懷落帽歡。 孟浩然 盧明府九日峴山宴袁使君張郎中崔員外
欲識投醪遍,應(yīng)從落帽看。 張登 重陽宴集同用寒字
清秋將落帽,子夏正離群。 張賁 賁中間有吳門旅泊之什蒙魯望垂和更作一章以伸酬謝
卻笑孟嘉吹帽落,登高何必上龍山。 戎昱 九日賈明府見訪
不棄遺簪舊,寧辭落帽還。 朱放 九日陪劉中丞宴昌樂寺送梁廷評
想見龍山會,良辰亦似今。 朱灣 九日登青山
何必龍山好,南亭賞不睽。 朱灣 重陽日陪韋卿宴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李白 九日
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fēng)吹。 李白 九日登山
醉看風(fēng)落帽,舞愛月留人。 李白 九日龍山飲
無心同落帽,天際望歸途。 李群玉 九日越臺
落帽臺邊菊半黃,行人惆悵對重陽。 李群玉 重陽日上渚宮楊尚書
蓮沼昔為王儉府,菊籬今作孟嘉杯。 李郢 奉陪裴相公重陽日游安樂池亭
極浦沉碑會,秋花落帽筵。 杜牧 往年隨故府吳興公夜泊蕪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蕪湖感舊傷懷因成十六韻
羞將短發(fā)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杜甫 九日藍田崔氏莊
不見攜觴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參軍。 權(quán)德輿 九日北樓宴集
今日同心賞,全勝落帽年。 權(quán)德輿 和九日從楊氏姊游
今日從公醉,全勝落帽時。 權(quán)德輿 奉陪李大夫九日龍沙宴會
盍簪蓮府宴,落帽龍沙醉。 權(quán)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并同鐘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又陪郎署喜甚常僚因書所懷且敘所知
寧知臘日龍沙會,卻勝重陽落帽時。 權(quán)德輿 臘日龍沙會絕句
風(fēng)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樓。 獨孤及 九月九日李蘇州東樓宴
臨風(fēng)孟嘉帽,乘興李膺舟。 獨孤及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陽宴集作
誰能思落帽,兩鬢已添愁。 王貞白 九日長安作
臥甕鄙畢卓,落帽嗤孟嘉。 白居易 和新樓北園偶集從孫公度周巡官韓秀才盧秀才范處士小飲鄭侍御判官周劉二從事皆先歸
所尚雪霜姿,非關(guān)落帽期。 許棠 白菊
今朝落帽客,幾處管弦留。 錢起 九日閉居寄登高數(shù)子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陰行先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霜風(fēng)破佳菊,嘉節(jié)迫吹帽。 韓愈 薦士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李白 將進酒
習(xí)家池:指歡宴之處。唐陳子昂《晦日重宴高氏林亭》:“此時高宴所,詎減習(xí)家池?”
自羞不是高陽侶,一夜星星騎馬回。 劉禹錫 揚州春夜李端公益張侍御登段侍御平路密縣李少府旸秘書張正字復(fù)元同會于水館
習(xí)家秋色堪圖畫,只欠山公倒接?。 吳融 高侍御話及皮博士池中白蓮因成一章寄博士兼奉呈
綺筵乘晦景,高宴下陽池。 周思均 晦日重宴
傳聞騎馬醉,還向習(xí)池看。 孟浩然 盧明府九日峴山宴袁使君張郎中崔員外
當(dāng)昔襄陽雄盛時,山公常醉習(xí)家池。 孟浩然 高陽池送朱二
高陽諸醉客,唯見古時丘。 岑參 送襄州任別駕
津頭習(xí)氏宅,江上夫人城。 岑參 錢王崟判官赴襄陽道
為報習(xí)家多置酒,夜來風(fēng)雪過江寒。 崔涂 初過漢江
醉中求習(xí)氏,夢里憶襄王。 崔湜 襄陽作
今朝偶得高陽伴,從放山翁醉似泥。 張賁 奉和襲美題褚家林亭
到此無醒日,當(dāng)時有習(xí)家。 方干 路支使小池
高陽舊徒侶,時復(fù)一相攜。 李商隱 寄羅劭興
彩棹浮太液,清觴醉習(xí)家。 李嶠 池
每接高陽宴,長陪河朔游。 李嶠 酒
且醉習(xí)家池,莫看墮淚碑。 李白 襄陽曲四首
高陽小飲真瑣瑣,山公酩酊何如我。 李白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
時追山簡興,本自習(xí)家流。 李益 送襄陽李尚書
逢君立五馬,應(yīng)醉習(xí)家塘。 李頎 送皇甫曾游襄陽山水兼謁韋太守
應(yīng)問襄陽舊風(fēng)俗,為余騎馬習(xí)家池。 李頎 送郝判官
習(xí)池風(fēng)景異,歸路滿塵埃。 杜審言 登襄陽城
日有習(xí)池醉,愁來梁甫吟。 杜甫 初冬
不但習(xí)池歸酩酊,君看鄭谷去夤緣。 杜甫 宇文晁尚書之甥崔彧司業(yè)之孫尚書之子重泛鄭監(jiān)前湖
非尋戴安道,似向習(xí)家池。 杜甫 從驛次草堂復(fù)至東屯二首
舉鞭如有問,欲伴習(xí)池游。 杜甫 玉腕騮
戲假霜威促山簡,須成一醉習(xí)池回。 杜甫 王十七侍御掄許攜酒至草堂奉寄此詩便請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荊州不遇高陽侶,一夜春寒滿下廳。 柳宗元 離觴不醉至驛相送諸公
偶尋烏府客,同醉習(xí)家池。 武元衡 酬元十二
聞道高陽會,愚公谷正愚。 王維 過崔駙馬山池
上客新從左輔回,高陽興助洛陽才。 白居易 喜夢得自馮翊歸洛兼呈令公
甪里年雖老,高陽興未闌。 白居易 奉酬侍中夏中雨后游城南莊里示八韻
人人盡道堪圖畫,枉遣山翁醉習(xí)池。 羅鄴 鳳州北樓
始知山簡繞,頻向習(xí)家池。 鄭昈 落花
此時高宴所,詎減習(xí)家池。 陳子昂 晦日重宴高氏林亭
還希習(xí)池賞,聊以駐鳴騶。 韋應(yīng)物 襄武館游眺
將來山太守,早向習(xí)家池。 韋處厚 盛山十二詩流杯渠
自符河朔趣,寧羨高陽池。 高正臣 晦日重宴
正開彭澤酒,來向高陽池。 高瑾 晦日重宴
好與高陽結(jié)吟社,況無名跡達珠旒。 高駢 途次內(nèi)黃馬病寄僧舍呈諸友人
鎬飲周文樂,汾歌漢武才。 宋之問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yīng)制
酆鎬誰將敵,橫汾未可方。 宋若憲 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宮
一奉恩榮同鎬宴,空知率舞聽薰弦。 岑羲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yīng)制
應(yīng)言在鎬樂,不讓橫汾秋。 張九齡 經(jīng)江寧覽舊跡至玄武湖
鎬京陪樂飲,柏殿奉文飛。 張說 奉和圣制春中興慶宮酺宴應(yīng)制
漢武橫汾日,周王宴鎬年。 張說 奉和圣制暇日與兄弟同游興慶宮作應(yīng)制
橫汾宴鎬歡無極,歌舞年年圣壽杯。 李適 帝幸興慶池戲競渡應(yīng)制
思逸橫汾唱,歡留宴鎬杯。 沈全 奉和晦日駕幸昆明池應(yīng)制
欲笑周文歌宴鎬,遙輕漢武樂橫汾。 王維 大同殿柱產(chǎn)玉芝龍池上有慶云神光照殿百官共睹圣恩便賜宴樂敢書即事
鶴似聞琴至,人疑宴鎬還。 盧懷慎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yīng)制得還字
歡宴瑤臺鎬京集,賞賜銅山蜀道移。 薛稷 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yīng)制
小臣陪宴鎬,獻壽奉維嵩。 韋安石 梁王宅侍宴應(yīng)制同用風(fēng)字
七賢:喻指文人放蕩不羈,或指獨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唐盧綸《秋夜同暢當(dāng)宿潭上西亭》:“圓月出山頭,七賢林下游?!?/p>
東籬摘芳菊,想見竹林游。 儲光羲 仲夏餞魏四河北覲叔
超超青云器,婉婉竹林會。 儲光羲 奉和韋判官獻侍郎叔除河?xùn)|采訪使
縱有鄰人解吹笛,山陽舊侶更誰過。 劉禹錫 傷愚溪三首
林中阮生集,池上謝公題。 劉長卿 奉陪鄭中丞自宣州解印與諸侄宴馀干后溪
時因杖藜次,相訪竹林東。 劉長卿 贈西鄰盧少府
雪里題詩偏見賞,林間飲酒獨令隨。 司空曙 下第日書情寄上叔父
世上詩難得,林中酒更高。 姚合 送劉詹事赴壽州
逸氣假毫翰,清風(fēng)在竹林。 孟浩然 洗然弟竹亭
遙想蘭亭下,清風(fēng)滿竹林。 崔峒 送薛良史往越州謁從叔
朝攜蘭省步,夕退竹林期。 張說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并序)
七賢寧占竹,三品且饒松。 李商隱 垂柳
下客依蓮幕,明公念竹林。 李商隱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懷寄獻尚書
未展山陽會,空留池上杯。 李嶠 酬杜五弟晴朝獨坐見贈
人追竹林會,酒獻菊花秋。 李嶠 餞駱四二首
何時竹林下,更與步兵鄰。 李白 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
復(fù)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
恭陪竹林宴,留醉與陶公。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長史叔及薛明府宴興德寺南閣
今日竹林宴,我家賢侍郎。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自聞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杜甫 示侄佐(原注。佐草堂在東柯谷。佐出襄陽房。侍御史煒之子。官大理正。)
詔下搜巖野,高人入竹林。 林寬 送惠補闕
潯陽阮咸宅,九派竹林前。 楊巨源 春日送沈贊府歸潯陽覲叔父
竹林諒賢人,滿酌無所苦。 權(quán)德輿 八音詩
簾外寒江千里色,林中樽酒七人期。 權(quán)德輿 臘日龍沙會絕句
便道停橈處,應(yīng)過舊竹林。 權(quán)德輿 送三十叔赴任晉陵(心字德輿舊居在丹陽。去晉陵百里)
來酌林中酒,去耕湖上田。 權(quán)德輿 送從弟謁員外叔父回歸義興
聞道今宵阮家會,竹林明月七人同。 武元衡 聞嚴秘書與正字及諸客夜會因寄
花時金谷飲,月夜竹林眠。 王維 哭祖六自虛(時年十八)
道賢齊二阮,俱向竹林歸。 皎然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還國清寺覲師
明朝阮家集,知有竹林僧。 皎然 雪夜送海上人常州覲叔父上人殷仲文后
憶昔山陽會,長懷東上游。 盧僎 稍秋曉坐閣遇舟東下?lián)P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陽令
便因當(dāng)五夜,敢望竹林期。 盧綸 奉和戶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諸公并見寄
圓月出山頭,七賢林下游。 盧綸 秋夜同暢當(dāng)宿潭上西亭
書從外氏學(xué),竹自晉時栽。 盧綸 送從侄滁州覲省
終悲去國遠,淚盡竹林前。 盧綸 送從叔士準赴任潤州司士
豈念在貧巷,竹林鳴鳥聲。 盧綸 送從叔程歸西川幕
謬入阮家逢慶樂,竹林因得奉壺觴。 盧綸 酬趙少尹戲示諸侄元陽等因以見贈
奉料竹林興,寬懷此別晨。 綦毋潛 送鄭務(wù)拜伯父
看卻金庭芝術(shù)老,又驅(qū)車入七人班。 羅隱 寄右省王諫議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 薛濤 酬人雨后玩竹
三月已乖棠樹政,二年空負竹林期。 許渾 郡齋夜坐寄舊鄉(xiāng)二侄
祗聞溫樹譽,堪鄙竹林賢。 貫休 和韋相公見示閒臥
借問山陽會,如今有幾人。 郎士元 送張南史
誰為竹林賢,風(fēng)流相比附。 靈一 林公
偶隨香署客,來訪竹林歡。 韋應(yīng)物 陪王郎中尋孔徵君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時。 駱賓王 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時有桃源客,來訪竹林人。 駱賓王 疇昔篇
所宜巢三鳥,影入瑤池碧。 劉駕 琪樹下因吟六韻呈先達者
周王久謝瑤池賞,漢主懸慚玉樹宮。 姚崇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即此神仙對瓊圃,何煩轍跡向瑤池。 徐彥伯 苑中遇雪應(yīng)制
瑤池醉月勞仙夢,玉輦乘春卻帝恩。 戴叔倫 漢宮人入道
秋暮瑤池宴,歸來樂未窮。 李白 上之回
入侍瑤池宴,出陪玉輦行。 李白 秋夜獨坐懷故山
不知瑤水宴,誰和白云篇。 李群玉 九日陪崔大夫宴清河亭
當(dāng)思八荒外,逐日向瑤池。 李群玉 驄馬
嶄嶄整冠佩,侍宴坐瑤池。 杜牧 杜秋娘詩
瑤池罷游宴,良樂委塵沙。 杜牧 骕骦駿
惜哉瑤池飲,日宴昆崙丘。 杜甫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倒懸瑤池影,屈注蒼江流。 杜甫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guān)。 杜甫 秋興八首之五
瑤池氣郁律,羽林相摩戛。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瑤池供壽酒,銀漢麗宸章。 楊巨源 春日奉獻圣壽無疆詞十首之一
天人持此扶衰病,勝得瑤池水一瓶。 楊巨源 石水詞二首之二
好臨王母瑤池發(fā),合傍蕭家粉水開。 皮日休 行次野梅
瑤池慚洞澈,金鏡讓澄明。 盧綸 清如玉壺冰
璧沼寧堪比,瑤池詎可儔。 鄭俞 賦得玉水記方流
愿罷瑤池宴,來觀農(nóng)扈春。 陳子昂 奉和皇帝上禮撫事述懷應(yīng)制
日耽瑤池樂,豈傷桃李時。 陳子昂 感遇詩三十八首之二十六
瑤池何悄悄,鸞鶴煙中棲。 韓翃 經(jīng)月巖山
晝?yōu)幣_五云濕,夜行金燭七星齊。 韓翃 贈別華陰道士
君乘之觴于瑤池之上兮,三光羅列而在下。 顧況 朝上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