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句因包含“積毀消骨”,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積毀
翁覃溪先生以先文節(jié)公像屬題像李晞古筆藏夏邑彭春侍講家此先生山陰朱蘭圃臨本 清 · 黃景仁
 押詞韻第六部 出處:兩當軒集卷第十二
我生后公不卅世,公之斑斑無復存。
西江巨派遍海內(nèi),摩圍衍脈枯生塵
家風鮮嗣愧才下,空緬仿像勞心魂。
北平學士示我畫,我祖生氣今猶新。
映之蒼壁太古色,洗以淥水空天痕。
雙晴熊熊裂積鐵,廣袖落落長云。
深山大澤秘怪,坐朝詩祖來如奔。
何人作繪鑄生面,李待詔唐不群
明知盡以人不朽,想見下筆苦辛。
匡廬大好讀書處,世間丘壑何論。
可憐一與人世事,積毀消骨殉身。
文章光燄在天地,絹素慘淡朝昏
先生今世手筆,后先作者精神
賦詩還畫九頓首,莫乞馀慧張衰門。
愿從大匠繩墨,華胄敢恃圖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