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句因包含“忘憂”,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忘憂
三臺山山居雜詩 其六 清末至民國 · 陳曾壽
 押詞韻第三部
多涂趨一軌,何事為生機。
發(fā)憤忘憂,孔叟乃孜孜
平生半世,晨光熹微
??謮?span id="skck65v" class='bold'>幽憂,聞道曾無時。
山空露氣盛,蟲吟不肯遲。
耿耿無寐孤燈因依。
注:〔以忘憂〕《詩存》、巾箱本均作「心忘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