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云:婆羅睹羅邑中窣堵坡,為羅漢化波你尼仙后身處,羅漢自迦濕彌羅國游化至此,偶見梵至捶訓童稚,令學《聲明》,不覺失笑。梵至問故,羅漢曰:“汝聞波你尼仙所著《聲明論》乎?”志曰:“童稚現(xiàn)誦垂訓已久。”羅漢曰:“所捶童稚,即彼仙后身。彼以世聰,役心異典,不究真理,神智唐捐,賴有別善,不致失足。如來圣教,指導歸源,斯無荒悖。昔南海之濱,枯樹穴中,有五百蝙蝠。因行商經(jīng)宿,煨寒聚火,連燒枯樹。商侶一人,適于火光誦《阿毗達磨藏》。蝙蝠窈聽,愛好法音,忍不出穴,遂致命終,俱得人身。以聞法聲,聰敏利智,出家證果。后迦膩色迦王與脅尊者,集五百賢圣于迦濕彌羅國,作《毗婆沙論》,即枯樹蝙蝠:“予是一數(shù),汝當令子改轍,慎毋再耽,終至淪墜?!毖援叢灰姡笾靖形?,放子出家。鄉(xiāng)人從化,至今彌篤。
將夕云霞變,玄景忽已滅。
中宵霽光風,薄曙春寒冽。
境遷情屢易,識紛智乃汨。
文句競?cè)A質(zhì),高明神理滑。
見聞遺所知,焉得心路絕。
展轉(zhuǎn)名義興,玄解肆分別。
誰作聲明論,今日何曾劣。
童稚匪他人,秖昧當年說。
五百阿羅漢,豁然成超越。
迦匿彌羅時,髣髴枯樹穴。
莫倚淵鏡微,皓首不能決。